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二章 李維斯環

  六爪巨星發出的密集光斑,持續了三個多月。

  直到星河8年年初,各個宇宙監測站才沒有檢測到密集的光斑,不還是有偶爾的一兩道光斑冒出。

  這顯然是六爪文明的內戰出現結果了。

  不過究竟是哪一方贏了,宇宙偵察部也沒有分析出來。

  但是三個月的激戰,宇宙偵察部至少偵測到了28.6萬道閃光,這意味著六爪文明內戰的激戰期間,至少引爆了28.6萬顆核彈。

  簡直是恐怖如斯。

  要知道,這可不是智人公司用來推動宇宙飛船的微型氫彈,而是動輒幾萬噸當量起步,普遍在百萬噸當量的核彈。

  由此可見,六爪文明的內戰是多么殘酷。

  而智人公司內部對于這一次六爪文明的內戰,也在公司內部放出了很多相關情報,讓全體員工感受一下小小的“六爪震撼”。

  月球。

  背面的門捷列夫環形山之中。

  這里有一個不小的基地,名為門捷列夫基地城。

  該基地城主要從事宇宙飛船的科研工作,隸屬于太空事業部,此時該基地內部正在測試一種全新的發動機。

  連米高揚都親自過來,而負責研究這款新型發動機的人,就是卡爾。

  卡爾工程師之前從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后來隨著智人公司的各大航空集團,對于航空發動機研發的深入,以及各種人才的井噴,卡爾覺得自己應該干一點新事業了。

  而太空事業部對于外太空的開拓,加上老朋友的邀請,卡爾工程師選擇轉業到太空事業部。

  這一干就是四年多。

  今天終于要驗收成果了。

  “卡爾,有沒有把握?”米高揚的同步機器人臉上有一絲擔憂。

  因為之前門捷列夫基地的宇宙飛船發動機研究工作,進行得非常不順利,這倒不是卡爾等人的科研水平有問題,而是他們研究的方向非常難。

  門捷列夫基地城的航天發動機研究方向,是核聚變發動機,而且不是核爆推進發動機那種方案。

  之前他們在地球研究了兩年,隨著月球開發進度的提升,太空事業部又將研究所搬遷到月球背面,卡爾團隊又在月球背面研究了兩年多。

  在此期間,他們的研究一直處于難產階段。

  今天的測試,讓米高揚也不得不擔心。

  “放心吧!這一次我有信心。”卡爾的同步機器人臉上自信滿滿。

  倆人透過觀察窗口,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航天發動機測試平臺上,正安裝著一臺噴口口徑達到5米左右的大型發動機。

  大量同步機器人正在忙碌著檢查工作,為接下來第一次實測做準備。

  卡爾團隊設計的核聚變發動機,采用了變種的托卡馬克裝置。

  具體而言,就是將托卡馬克裝置的封閉式環型磁場,變成封閉式環型磁場結合開放式的螺旋體磁場。

  其中托卡馬克環一共有六個,而螺旋體磁場只有一個,六個托卡馬克環和螺旋體磁場之間,是可以打開通道的,也可以關閉通道。

  其中托卡馬克環的技術之前一直難產,倒不是發不出電,而是q值(投產比)太低了,哪怕是智人公司技術雄厚,也一直沒有辦法將q值刷新到3。

  另外托卡馬克裝置的小型化,也非常困難。

  直到李維斯博士改進了托卡馬克裝置,利用尾場加速和磁場束縛,加上加馬射線的電漿加熱技術,重新組合之后的變種托卡馬克環。

  變種的托卡馬克環,不僅僅很容易將原子溫度加熱到12.7億攝氏度,而且原子加速也非常提升了一個量級,另外控制精度也進一步提升。

  改進版的托卡馬克環,又名為“李維斯環”,核聚變反應非常快,而且原材料用普通的氫原子也可以,不需要提煉重水和其他放射性元素。

  當然,李維斯環還可以進行其他核聚變反應,比如氦核聚變、鋰核聚變、鈹核聚變、硼核聚變。

  也就是說李維斯環之中,投入氫元素之后,會先進行氫核聚變,氫轉變成為氦之后,又進行氦核聚變,以此類推。

  這個優點實在是太厲害了。

  不僅僅將核聚變的q值提升到了76.2,更是讓核聚變的燃料不再局限于重氫、氦3之類的放射性同位素。

  這個優點可以讓宇宙飛船在星際空間航行過程中,很容易獲得核燃料補給。

  雖然星際空間看起來空無一物,實際上密布大量的星際星塵和小行星。

  如果當初那艘六爪文明的逃亡飛船掌握李維斯環這個技術,那它們就不會中途因為無法獲得補給而全軍覆沒了。

  畢竟星際空間之中,星塵的核心成分就是氫氦,另外小行星含有水冰,也可以用于提煉氫元素。

  李維斯環可以進行多重可控核聚變,可以將一個氫元素壓榨到極致。

  現在地球總部已經開始淘汰核裂變反應堆了,準備全面更新成李維斯環型核聚變反應爐。

  而李維斯環還有另一個優點,那就是可以小型化,目前最小的李維斯環原型機,大概只有372噸左右。

  這個重量對于智人公司的宇宙飛船而言,就是小型化了。

  畢竟核爆地爐技術,設備和輔助建筑物加起來,動輒就是幾十萬噸起步,根本沒有辦法塞進宇宙飛船里面。

  這也是當初太空事業部直接采用核爆推進方案,也不用地爐式核聚變的原因。

  李維斯環噸設備可以壓縮到幾百噸,對于中大型宇宙飛船而言,已經不算重了。

  因此卡爾工程師才敢采用李維斯環作為宇宙飛船的動力。

  當然,由于外太空不同于地球,卡爾團隊肯定需要調整李維斯環,以及重新設計調整發動機的方案。

  目前卡爾團隊是各個合同發動機團隊之中,研究進度最快的一個,連原型機都搞出來了。

  就是這臺原型機有點重,六個李維斯環,加上螺旋體磁場裝置,總重量達到了3521噸,這個重量終于大型宇宙飛船才可以安裝。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最后檢查,這臺原型機終于可以開始測試了。

  很快卡爾工程師就帶著米高揚等人,前往測試平臺的控制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