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支線番外洛無疾開拓西域1

  西域。

  這是中原人眼中的不毛之地。

  即便是前往過西域的人都說那里極其的瑰美,有巍峨的雪山、潺潺的溪流、蒼翠的森林以及無數適宜耕作的土地,但根本改變不了觀念。

  就連河西走廊上都不愿意遷徙,更不要說數千里之外的西域了。

  長安城里的百姓說:“西域的人不會說雅語,沒有雕廊畫棟,屋檐齊飛的建筑,沒有諸子先賢的典籍,沒有巍峨八主的神廟,沒有三皇五帝的祭祀,最重要的是,不明白什么叫做素王在上,唯有黑暗和蠻荒,那不是人能夠生存的地方啊。”

  直到皇帝劉徹任命無雙侯洛無疾鎮守西域,天下人的觀念才發生了一點改變。

  皇帝和洛氏一同在民間宣傳著:“無雙侯可是未來的昭公,是洛氏的家主,他愿意到西域去,縱然曾經荒無人煙,但日后定然不是完完全全的黑暗和蠻荒。

  聽說數十年前無雙侯的先輩就帶著族人去過西域,還在那里留下了子嗣,數十年過去了,還在蠻荒之地祭祀著素王上皇。”

  洛無疾前往西域,自然不僅僅是他一個人。

  西域都護府的級別是凌駕于郡之上的,這從另外一座遼東都護府的設置就能夠看出來。

  遼東都護府下轄郡、王國以及義從軍隊,遼東大都護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在大漢這種郡縣二級政治結構中是前所未有的。

  劉徹對西域都護府的初步規劃是建立一個無雙侯國和都護府的治所,先在西域站穩腳跟,有駐軍的地方,至于郡縣的建立在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想要讓一片土地自古以來,不是在書上指手畫腳一下,吹個牛就能夠做到的,更不用說西域本就有比較強大的土著居民。

  尤其是洛氏選定的立足之地伊水河谷,水流充沛,土地肥沃,既是上好的馬場,又是上好的農耕區,是西域烏孫大國所在。

  這不是那些總人口不過一兩萬的小國,而是一個很強的西域大國,鼎盛時期有百萬人口,是僅次于匈奴的強國。

  即便經歷了連番的分裂戰亂,烏孫國依舊有數十萬人口,不容小覷。

  而且最關鍵的是,從長安到烏孫,有足足七千里的路程,遠遠超過了昔年漠北大戰時的距離。

  如此遙遠的距離,即便是在現代社會,很多國家都難以完成力量的投送,在這個依靠牲畜的時代,想要依靠漢廷供給糧草,加上路上的人吃馬嚼,把漢廷全賣了都不可能。

  在姬昭所在的世界中,歷代王朝對西域都是羈縻統治,西漢時期不多說,可以說是羈縻中的羈縻,基本上依靠武力恫嚇和和親公主來施加影響力。

  班超三十六人通西域,然后終生都在平叛的路上。

  大唐武力昌盛到極點,動不動滅國亡族,高仙芝遠征小勃律國,行軍四個月,跨越五千里,史書記載,“不作休息,半日而下”。

  這么巔峰的唐軍,面對時降時叛的土著,同樣沒有趕盡殺絕。

  這難道是老祖宗們善良可欺嗎?

  還是古人的智慧不足呢?

  都不是!

  老祖宗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為沒辦法,中原大軍派過去的代價太大,獲得的收益又太小。

  大唐安西軍,已經是出現在西域最強的勢力,但僅僅那么一點安西軍,都需要中原的支援才能維持,數十年的時間,根本就不足以建立穩固的統治。

  經常旅游的人,見到各地的山川地勢,就會明白想要真正的建立統治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

  洛氏自然不滿足于羈縻統治,洛氏的目標是占據那里,再不離開,那就需要一片真正的可以棲身的土地。

  以現在的漢廷,征討西域,如果是一場大戰,能派過去的甲兵,可以達到十數萬。

  但是常駐的兵力,不會超過三千,這個數量的確不算少,打匈奴的一個王部都綽綽有余,但是打烏孫不夠。

  因為烏孫國以逸待勞是守城,而且烏孫國的甲胄同樣多,作為溝通東西的要道,天山北麓的必經之路,烏孫國是真的富。

  若不是烏孫國處于四分五裂之中,即便是洛無疾也不愿意帶著數千的甲兵去送死,勝一場容易,滅一國容易,但是立足卻難。

  想要在西域維持一支三千人的常備軍隊,就需要三十萬的人口,這實在是太困難了。

  漢廷的府庫消耗的那么快,不僅僅是戰爭,還有建立朔方郡和五原郡的遷徙費、安家費,土地沒有開墾出來之前的口糧費用,各個都是用錢的大頭。

  洛無疾率領著全甲全馬的五百敢戰士,再加上兩千從無雙侯國征召的軍隊,五位洛氏子各自率領著洛氏的族人一同前往西域。

  可以說,自邦周時代結束,這是洛氏出力最大的一次,就連誅暴秦都沒有出這么大的力。

  經過這么多年的休養生息,洛氏終于再次壯大了起來,畢竟這不僅僅是為大漢開疆擴土,同樣是為洛氏開分基地,是洛氏的千年大計。

  洛無疾率領著騎兵軍隊穿過河西走廊,沿著天山北麓而行,沿途愿意提供糧草的國家留下,不愿意的則直接攻破,讓國民四散奔逃,就這樣花費了不短的時間才算是到達了烏孫東國。

  烏孫東國是烏孫國分裂出的一部分,在伊水河谷東端,國中有大片的草原,后世的空中草原就在這里。

  烏孫東國的騎兵不少,所以實力并不弱,可惜遇到了洛無疾,若是步兵守城或許活路還大一些,但騎兵作戰那真就是找死。

  當年洛無疾和匈奴大戰,那都是十萬計的騎兵廝殺,西域這幾千騎兵,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洛無疾帶著洛氏的騎兵僅僅兩個沖鋒,就將烏孫東國的騎兵斬于馬下,然后進了烏孫東國的都城,砍下烏孫小王的頭顱,宣布西域都護府成立,暫時以東城為都護府的辦公地點。

  西域都護府建立之后,主要面臨著兩個問題,第一是守衛現有的成果,第二是如何持續的開拓。

  烏孫國雖然四分五裂,但自然不可能坐視自己的國土被漢人侵占,要發兵攻打新建立的西域都護府。

  不過洛無疾在烏孫東國很快就建立了一套軍管體系,能夠為從中原而來的軍隊提供糧草。

  還同天山北麓的幾個西域國家,諸如焉耆,龜茲等等建立了商業上的聯系,再加上河西走廊的開拓,劉徹持續不斷的將糧草運來,時不時的派遣野戰軍團晃悠,雙重壓力之下,西域國家還算是配合。

  后勤的壓力一旦消失,回到最擅長的打仗上面,洛無疾自然不虛。

  尤其是烏孫國竟然敢和他打野戰,簡直要讓洛無疾笑出聲來,若是匈奴祁連單于泉下有知,恐怕會和烏孫王惺惺相惜了。

  即便是數千對數萬,但是洛無疾并不在乎。

  五位洛氏子在正面指揮著軍隊,他則帶著二十名靈兵和敢戰士在雙方膠著之時,瞅準空檔,一波沖鋒。

  敢戰士和漢軍有多強,漢帝國和匈奴帝國十年大戰,互相之間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雙方之間流的血將整座草原都染紅了,最終漢帝國憑借著更強的國力,更強的統帥,贏得了這場殘酷的戰爭。

  烏孫國當年或許很強,但是多年以來在西域菜雞互啄,哪里見識過這種對手,被洛無疾馬踏王旗,直接陣斬了烏孫王,剩下的軍隊如鳥獸般群散,紛紛逃竄而走。

  “大都護,烏孫國已經退去,短時間內應當沒有余力反攻,我們現在應該做什么?”

  在粉碎了烏孫國妄圖干涉大漢立足西域的陰謀和戰爭之后,朝廷的官員向洛無疾這位大漢第一任西域大都護問道。

  洛無疾抬頭望著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云,遙遠的天邊是天山,山頭白雪皚皚,之下一片碧綠,空氣中傳來清香的濕氣。

  真是美麗啊。

  洛無疾忍不住想到,然后指著城池大聲說道:“當然是在那座城中,立起素王的祭祀,放置祖宗的牌位,這里是諸夏大漢的土地了。”

  眾人聞言心神搖曳,齊聲應道:“喏!”

  在伊水河谷立起了素王的祭祀神廟,就像是在黑暗之地立起了一座燈塔。

  這道光或許只能照耀伊水河谷的一部分,卻能夠給予所有前往西域的漢人以安慰和希望。

  因為人是很容易孤獨的,尤其是在遠離生土他鄉的地方,但是素王的存在可以減弱這種鄉土難離的情緒。

  素王上皇所在,即諸夏之人心安之處。

  大漢進入西域是西域史上不可磨滅的重重一筆,洛仲堪發現了這片土地,他的兒子洛無疾則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先進的文明,優秀的文化,長久的和平,從洛無疾進入西域以來,這里的一切就煥然一新了,各族百姓熱烈的歡迎大漢的軍隊,這是曾經統治西域的匈奴所不能做到的,充分體現了諸夏文明的優越性。——《西域歷史文化遷徙研究》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