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章洛蘇走了

  國師將會如何落幕呢?

  他將會如何消失在萬眾之前呢?

  這是橫亙在無數人心中的問題。

  洛氏不會把他單獨列傳記錄,他的言行舉止只出現在其他人的紀傳中。

  一個帶著神圣意味的人,他的出生恢宏,死亡也該是不凡的。

  洛蘇不知道他自己什么時候會死去。

  他曾經見到了許多人的死期,但他看不到自己的。

  在一個清晨,他見到水滴滴落,落在蒼翠碧綠的葉子上,翠綠的葉子在顫動,上下起伏,他突然感悟到,他降落在這個世間是為了什么呢?

  似乎一切都已經走上了正軌。

  于是他在靈天閣中搖動鈴鐺,洛陽的洛氏族人都來到這里。

  “我要走了,離開洛陽。”

  這是洛蘇開頭的第一句話,他告訴所有人。

  “我有一番話要交待,你們都要遵守。”

  這是他的第二句話,所有人都懷著震驚的心情垂首聆聽。

  “下一代的洛氏將會迎來新的巔峰,在往后的歲月中,要記住屈身守分,不可過于招搖,與李氏攜手并進,切記不可居于天命之上,否則滅族之危就在旦夕。

  永遠不要忘記利劍懸在頭頂,靜待光明從黑暗中升起,那一日,鳳凰的大旗將會重新席卷。”

  洛蘇留下了一句如同警示的言語。

  讓人心中發寒。

  皇室之下,天下無敵的洛氏也要時刻警惕,因為天上會來敵。

  那不是敵人,那是規則。

  武曌得知了消息,于是在午后走進靈天閣中,她緊緊的盯著洛蘇,眼中滿是緊張,“國師,能不能不走?”

  洛蘇望著眼前已經漸漸上了年歲的武曌,腦海中的印象漸漸和數十年前那個滿臉艷麗若桃花的少女對應上,“原來時間已經過去這許久了,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你,你還很年輕,不想做太宗皇帝的妃子。”

  “見天子,是禍非福。”

  武曌捏在一起的手垂落下去,寬大的鳳袍便淹沒了她的手,說著當初那句話,又想到現在的境遇,“見天子,是福非禍。”

  人一旦開始回憶過去,就證明他已經沒有未來了。

  武曌望著眼前的那道身影,她現在執掌大唐天命,不是天子勝似天子,終于能仔仔細細的看清眼前這個人,他的身影依舊在云散云聚之間,他的肌膚依舊如同玉石一般溫潤,瞳孔依舊如此黑白分明,似乎是因為他已經不屬于這段歲月,于是歲月不近他身,他從來都沒有絲毫的變化。

  “國師,在您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說‘原來是你’,我一直好奇,現在您要走了,可以為我解惑嗎?”

  “你是命運的節點,在你的生命中,我從你身上拿走了一些東西,那可能是至高的榮譽,我又給了你一些新的東西,那伱是曾經所絕對得不到的。”

  洛蘇從武曌身上拿走了她的皇帝位、天子位。

  洛蘇給了她青史留名,百世流芳,這是曾經的她所得不到的。

  是非功過,已不必只由后人評說。

  史書之上,功績長存,名和位,到底哪一個更加重要呢?

  洛蘇永遠都不會說出來,武曌或許能夠猜到,但她就當作不知道,她對自己的這一生很滿意。

  對人,對事,對一切。

  武曌離開了靈天閣,她鄭重的行禮,“不能見國師登天,朕之憾也。”

  洛蘇在聲聲不舍中,離開洛陽。

  許多人在望著他。

  武曌身著黑金色袍服,偏頭望向洛君薇,帶著莫名的聲音,而后明知故問,“國師還有可能回來嗎?”

  “不會了。”

  洛君薇搖搖頭,“老祖宗大概會走遍現在的諸夏諸國吧,他要去那些有諸夏兒郎身影的地方看看,也去看看在外的洛氏子,這對中原也是一件好事。”

  武曌明白洛君薇言語中的意思。

  國師走這一趟,四周就會安定幾分,國師這是不愿意看到諸夏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內耗。

  回想著過去每一次所見到的國師,武曌眼中出現了絲絲沉醉。

  洛千秋和太平得到了特許,一路送著洛蘇來到了洛陽城外。

  楊柳依依,漫天花絮。

  洛陽巍峨的立于洛水之北,那亙古不變的洛水聲在這一刻激昂起來,洛蘇知道那是小靈均在向自己招手。

  靈兵為洛蘇駕車。

  太平穿著金色鳳袍,她張揚而艷麗,就像是她母親年輕的時候。

  “把你們二人叫出來,是有一些話想要說。”

  洛蘇沉吟,“太平是中原第一位女皇帝,對天下有莫大干系,絕不能出什么紕漏,她一定要成為一個圣君,她有這個天賦,阿秋,你要好好輔佐她,必要時,可以動用家族底蘊,不用太過于節省,如今的家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在最后,他還是放心不下這件事,他不擔心自己的事情能不能成功,只擔心素王的交待有沒有做成。

  在這個世上,沒有人比他更敬順素王。

  洛千秋躬身抱拳沉聲,“老祖宗,千秋明白。”

  太平目光熠熠的望著洛蘇,她的嬌顏上亮起光,“老祖宗,您將要遠行了,可否為太平賜下一個日后統御天下的年號呢?”

  洛蘇坐上車,馬車緩緩開動,聲音悠悠傳來,“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叫做元始,一切的開始,你是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年號就叫開元吧。”

  開元。

  太平念叨了兩句,她很喜歡這個年號,有種宿命般的感覺。

  洛蘇就這樣離開了洛陽,在所有人的視線中,在往后的歲月中,時常會有當地的官吏聽聞國師來到了這里,但等到追過去,人已經不見了。

  這一番行程又不知道會留下多少傳說。

  至于洛蘇去了哪里。

  他在路上。

  人世間的路有許多,都是人走出來的。

  他的最終目的地是凜冬城,那個他此世誕生的地方,他會在那里登天,但那大概是許多年之后了。

  既然旅途的終點已經確定,那現在所要做的就是一條將之串聯起來的點。

  于是從洛陽出來之后,他徑直向遼東而去。

  是的。

  既然他要沿著大唐周圍走一遍,那便是一個不規則的圓。

  對于一個圓來說,起點便是終點。

  終點在遼東,起點也在。

  洛蘇的馬悠悠走著,那匹馬看起來很老了,皮毛是黃色的,但步履穩健,一點也沒有年老的樣子。

  他就這樣走著,不知過了多久,來到了遼公國。

  在這里他感到很是親切,比在洛陽還要親切,有親人的地方就是故鄉,這里是洛氏族人的聚集地。

  遼國公洛君駿沒想到自己會在人生的最后,見到洛蘇。

  洛千秋這一代人已經成長起來,君字輩的人也漸漸開始凋零。

  “老祖宗。”

  洛君駿想要攙扶洛蘇,卻發現自己看起來比洛蘇更加蒼老,這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明明是個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將軍,此刻卻沒有那份鐵血的氣質,倒像是年幼時,偶然犯了錯擔心被父母責罰的孩子。

  洛蘇抬手想要摸他的腦袋,洛君駿主動低下頭來,低到洛蘇胸口的位置,這樣洛蘇便不需要高抬手。

  “真是個好孩子啊。”

  洛蘇這樣說著,二人便在城中四處轉著,偶然有小孩子跑過來,都好奇的望著洛蘇,眼睛亮晶晶的,洛蘇很喜歡小孩子,“這都是我洛氏的希望,是天下的希望啊。”

  遼公國所在是曾經的遼東第一重城,在攻破遼東國后,這里化作遼州,遼國也是從此而來,由洛氏鎮守,這里的條件比凜冬城好了很多,所以大部分族人都遷徙到這里,在凜冬城中,還有一部分人,主持歲歲的祭祀。

  洛蘇登上了遼州的城頭,望著那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曠野平原和山川林木,摩挲著那布滿劍痕的城墻,“自古以來,這片白山黑水就是戰爭的策源地,鎮守這里,事關重大啊,要重視民生,能活下去,這里的人不會造反的,夾在這里,以后還有的是爭斗,如果有朝一日朝廷不能給予支持,那個時候就要看子孫了。”

  洛君駿嚴肅的點點頭,每次中原崩潰,都會不能投放力量到邊疆,遼東就是毋庸置疑的邊境。

  到了那個時候,遼東走向何方,又會有什么利益交雜,就是一件難以明了的事情。

  朝廷對遼東的忌憚遠比西域深,所以現在朝廷能允許西域以同盟的形勢存在,但卻一定要將遼東國夷為平地。

  洛君駿自然是守土有責,但如果有朝一日,遼東本地的利益集團和中原離心,那個時候他該做出什么選擇呢?

  老祖宗在提醒他這件事。

  這件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實際上洛蘇卻沒想這么多,從他提出六大王國,重開分封的時候,他就意識到未來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從女主天下開始,未來天子擁有洛氏的血統后,事態就會再次發生巨大的變化。

  開元開元。

  開的可不僅僅是大唐的新紀元,也是大唐皇族的新紀元。

  等到一批擁有素王血脈的皇族走上歷史舞臺,現在那些舊皇族,會不會對立起來?

  洛蘇認為一定會的。

  況且新的天子眼看著那些和自己血緣漸漸疏遠的皇族占據著廣袤的土地,而自己的兒子們卻沒有土地分封,他會不會心中膽寒呢?

  洛蘇認為一定會的。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邦周發生的故事,會在大唐再次重演,誰也不能改變,除非坐在皇位上的是洛氏。

  但洛氏不能坐在皇位上,起碼現在不能。

  洛蘇在這里停留了一段時間,而后便一路從遼國南下往半島而去,在大唐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洛氏的身影。

  “當初將這座半島劃入齊國治下,是因為蓬萊三島沒有納入統治,要給齊王李泰一個基礎地盤,現在既然蓬萊三島的進程很是順利,而且從膠東半島到這里的航線已經清晰,那這里就該化為郡縣,納入中原朝廷的管控了,這里是中原之翼,有這座半島,就能永遠保證蓬萊三島在朝廷的控制下。”

  蓬萊三島是塊寶地,物產雖然不算豐饒,但這里獨立于海外,最重要的是,對于大唐來說,不難打。

  這里過去有一個名字,叫做倭,意思是矮小的人,既然是矮小的人,那戰斗力便不會勝過大唐,或者說遠遠不如。

  大唐的軍隊,在過去的歲月中,和這世上最強大的幾個國家都刀鋒相見,皆大勝之,這樣的強軍來到這里,不說是砍瓜切菜,但很難輸。

  所以齊王李泰很喜歡這里。

  衛王李賢也很喜歡這里。

  不過現在的蓬萊三島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因為有足夠多的漢人登上了這里,相對于漠北的承載力,以及遙遠的秦國,還有自成一體的西域。

  箕子半島和蓬萊三島,是化解中原人口的絕佳之地。

  現在的中原朝廷,已經摒棄了那種人口越多越昌盛的想法,上上下下都意識到,沒有足夠的土地,人口多只會變成流民,進而威脅朝廷的生存。

  所以大唐律中,已經有所規定,尤其是那些生兒子比較多的家庭,必須要承擔更多的邊境兵役,即四大都護府的服役,如果再多的話,就要上報官府,成為遷徙百姓中的一員,大部分人都會被遷徙到蓬萊三島。

  箕子半島、蓬萊三島的人口膨脹速度遠遠超過秦國和燕國,如今衛國和齊國面積遠遠這兩個國家,但人口卻超過,可謂是占盡了靠近中原的福利。

  洛蘇沒有登上蓬萊三島,他隔著海遙遙望著,其實并不能看到什么東西,地球是圓形的,但他已經認為夠了。

  從洛氏這里,他知道了一些事情,是關于蓬萊三島的,這島上原來有礦。

  而且還是金礦。

  只不過消息被衛王李賢屏蔽了,怪不得這些年衛國能這么大力的從中原引流百姓過來。

  等到中央朝廷知道這件事后,會有什么反應呢?

  衛王李賢隱藏這件事,自然是想要獨吞,或許也不僅僅是他,而是底下的所有人。

  自古財帛動人心,洛蘇仿佛已經見到了血流成河。

  該繼續向南了。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