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在大唐三百年,在政治上只是正常發展。
在大唐的時間走到兩百年左右時,洛氏內部出現了另外一條道路。
東西方的交流,大部分都是大唐對其他地區的文化援助,但在相互影響中,有一件事對大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就是數學符號。
在猛然意識到簡便符號的重要性后,洛氏內部花費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編撰出了一整套的符號,從此在洛氏手中出現了一種改變世界的強有力的工具。
在人類的科技歷史上,通常先有實踐,而后從實踐中總結原理,再由原理反應用于實踐,這叫做知行合一。
如果一個國家民族太過于注重實踐,而不去總結其中的原理,那就會在一個比較低級的實踐圈子中一直打轉,想要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
只有明白理論,才是一法通,萬法通的東西。
洛氏在實踐方面是沒有其他家族能夠比得上的,因為洛氏一直在嘗試解決各種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實踐的多了,就會有人去問為什么。
就像是古羅馬的先賢也在回答各種好像沒有什么用處的問題,比如輕的球和重的球誰先落地,他們給出的回答是重的球先落地,非常符合現實中的觀察,但是洛氏發現這個答案是不對的,輕的球和重的球同時落地。
基本上大部分的這種答案,先賢給出來的答案都是錯誤的。
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沒有人知道,洛氏中很大一部分將精力投入到了這其中。
理論的研究,在沒有達到一個級別,沒有足夠的積累的時候,總是蹉跎而無用,但洛氏能感覺到,這將是改變世界的力量,于是洛氏將大量的金錢和精力,都投入到這其中,大部分有天賦的子弟,就連官都不做了。
洛星云是洛氏家主,但他更像是一個給家族內部這些研究人員服務的人,負責賺錢、保證洛氏的安定、地位,以便讓洛氏的研究人員有一個穩定的研究環境。
洛氏大部分的研究人員,都將精力投入到了理論數學的研究中,他們在幾何和數字的世界中遨游,甚至將無理數都搞出來了。
當無理數出現的時候,洛氏內部有些麻,但經過計算,這是真是存在的,這下一發不可收拾,更多的人開始投入到數學的研究中,不可自拔。
還有一部分人顯得沒事干,已經開始研究純粹的數,然后發現現在的理論不好計算,于是自己發明新的數學工具。
洛氏就這樣走到了幾乎走火入魔的程度,數學是科學的基石,是萬能的工具,是探究宇宙奧秘的法則,但數學也是沒有盡頭的,僅僅研究數學也是沒有用的。
現在就像是工具都已經更新換代好幾次了,電鋸都已經發明出來了,但砍樹的工作還沒有開始干。
地基都已經打造的可以蓋摩天大樓了,但是上面卻連一個茅草屋都沒有。
而且洛氏還沒有意識到,因為數學的美麗實在是讓人沉迷,洛氏這種特殊的家族,對此實在是難以自拔。
在洛氏轉型的過程中,偶爾也會產出一些新奇的東西,比如黑火藥,比如一些奇奇怪怪的,偶然出現的材料。
材料學這種東西,在沒有徹底研究透徹之前,有時候就是要看運氣的。
洛氏的又一個大轉變發生在天災來臨之后。
在天災來臨前,整個大唐雖然有各種弊病,但總體呈現一種欣欣向榮,在這個平和的帝國中,從上到下,實際上都沒有太大的急迫感。
世上從未有過如同大唐一樣偉大的帝國。
即便是最驕傲的羅馬人,也承認大唐的偉大,遠遠超過羅馬任何的時期。
大唐的子民,已經對往昔一切的盛世都不屑了。
幾乎所有人沉浸在恢宏神圣之中。
但天災打破了一切溫情脈脈的面紗,將無數人喚醒,很多人茫然著不知道世道為什么突然就變成了這樣。
洛氏那群研究人員則從數字的世界中被喚醒,在過去的那些年,洛星云從來都不干涉這方面的事務,因為作為家主,他一定是在政治或者軍事方面比較擅長的那個人。
但現在,他向所有人下令,“要將聰明的才智,轉移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而后許多在這次天災中所暴露的問題,就被列成了一個清單,比如怎么再次提高糧食產量,怎么解決沒有水的問題,怎么解決氣候越來越干旱和冷的問題。
這種問題有很多,洛星云并不知道能不能解決,但他別無選擇。
四時之神的耗費太大了。
當初昭圣王用神器損耗那么小,僅僅在河套使用,就抽干了洛氏四分之一的積累,后來為了發動四時之神,更是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可惜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早期,基本上就是靠運氣發展出來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在某一條道路上,取得了一點發展,然后將精力全部放在這條道路上,反而會停滯不前。
比如黑火藥。
從黑火藥中誕生了許多武器,但如果執著于黑火藥的發展,一直鉆研黑火藥,那反而會被時代所拋棄,可能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浪費掉,而且沒有任何的效果。
因為黑火藥和現代火藥,不能說毫無關系,但也關系不大。
在開始著手解決現實問題的時候,首先就是解決糧食問題,怎么才能夠更高效的利用北方有限的水資源,水車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然后。
洛氏的研究人員從數學的世界中出來之后,又一頭扎進了物理的大坑中,開始研究力學,在這方面,古羅馬的阿基米德早就研究出來的浮力定律給了洛氏一些靈感,擁有更高階的數學工具,洛氏的研究很順利,計算出了許多公式,提出了不少原理,解釋了很多以前解決不了的現象,所有人都很是欣喜,人類對于世界本質的解析,又進步了很大一步。
科學技術的發展,力學的發展,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有了很大的進步,如果再給洛氏二十年的時間,完全能建立經典力學的大廈。
但大唐已經頂不住了。
戰爭爆發了。
大批在研究方面沒有天賦的洛氏子弟踏上了戰場。
而有研究天賦的子弟,則依舊留在凜冬城中。
凜冬城。
洛氏的研究基地。
當大批敢戰士離開了家族,所有人都感覺到了窒息的感覺,帝國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
如果不能解決那些帝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所將要承受的,將是生命無法承受之痛。
凜冬城外。
一個年輕人靜靜坐在一條小河邊上,他望著水磨在運轉,突然低頭嘟囔了一句,“它為什么不能自己轉呢?”
在帝國的軍隊中,火藥已經頗為普及,但早期的黑火藥,威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它既不能徹底代替弓弩的作用,更沒有摧毀一座城池城墻的強大作用。
但它的確對戰爭形勢造成了重要的影響,比如本該蓬勃發展的重騎兵,很快就在戰場上失去了蹤跡。
關中的戰爭兇險而激烈。
宋國的戰斗力,并不如何強悍,尤其是在陸地上,常年生活在熱帶,已經讓他們失去了悍勇,僅僅憑借著海軍和帝國的海軍在作戰。
帝國的強大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即便是燕國和宋國一起造反,也不能對帝國造成什么軍事上的壓力。
在過去的兩百年中,藩屬國服從帝國的統治,這就是根本的原因,帝國擁有最強大的拳頭。
支撐帝國拳頭的,則是每一個在田地中耕作的農民。
一把稻米,一把麥穗。
組建了帝國宏偉的大廈。
而現在這個大廈的基礎崩塌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帝國的大廈也將因此而傾塌。
帝國的腹心終于出現了造反的百姓。
在過去的每一個王朝末期,都會有百姓反抗王朝的暴政,他們痛罵著皇帝,唱著樸素的歌曲,進行反抗。
但這次不一樣。
這一次的造反更像是一場為了求生的反抗。
這一次的造反是因為中央朝廷已經不能履行讓百姓活下去的重任,于是百姓自發組織起來。
這種組織力,也是帝國在過去的那些年中賦予和培養出來的,現在成為了推倒帝國的推手。
帝國缺少糧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缺乏,帝國的官吏不可能完全將糧食分發下去,那不可能做的到。
帝國的百姓從來都不甘心以奴隸的身份生存下去。
現在也不甘心在別人的施舍下存活,亦或者在絕望中等死。
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域都掀起了攻擊官府的行動。
他們將這種行為稱之為“舉義旗,清奸佞”。
沒錯。
大部分的義軍,并不想推翻大唐的統治,他們只是單純的將那些貪官污吏殺掉,然后將府庫中的糧食放出來。
所有人都認為是那些官吏故意不放出糧食,他們不認為皇室會故意餓死他們。
但即便是一開始如此,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難以停下,尤其是他們發現就算是將府庫中的糧食全部釋放出來之后,也只不過是多撐一段時日后。
造反的性質就徹底變了。
還存活的每一個人,都變成了敵人,義軍的領袖很快就官僚化,當初官府的官吏想要保存糧食,優先保證朝廷官吏和兵卒們吃,現在義軍領袖如法炮制,同樣選擇了將糧食優先提供給自己的親信吃。
到了這個時候。
一個赤裸裸血淋淋的現實,已經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人多糧少的現實,是客觀而存在的。
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大家都餓一餓,起碼死不了,還能硬撐著。
但現在秩序一崩,正確的方法就不可能再用。
現在是黑暗森林法則的時代,要優先保證自己的實力,保證自己能夠在這樣的世道中活著,然后才能做出更多的事來。
暴亂最先掀起的河北以及齊地,已經出現了大量餓死的百姓,局面慘不忍睹。
各地的官府都開始據地自守,招募鄉勇,幾乎每一個有力量的核心,都在收攏糧食,糧食已經到了有價無市的程度,這更加劇了外圍的糧荒,糧荒導致更多的人死去,見到這一幕的存活者,再次加大糧食的搜尋和把持,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就在這種局面下出現。
在這其中一定有人在故意上下其手作亂,但在幾乎所有人都這么做的時候,根本就難以短時間內分辨,這是一場幾乎每個人都參與的恐慌。
飛鴿傳書的便捷,在這個時候,反而成為了一種累贅,本來還沒有發生禍亂的地方,提前收到了消息,也開始這么做。
本來應該由百姓掀起了禍亂,在極多的地區,卻由官府掀起,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出現了極多攻擊鄉鎮的義軍,他們揮舞著鋤頭和鐮刀,然后相互匯聚,然后在匯聚了足夠力量之后,開始攻擊城池。
誰能夠制止這場風起云涌的起義?
洛陽的天子諸王和公卿大臣都在問這個問題。
李慎再次吐血昏厥,這一次醒來之后,他的臉色已經蒼白的難以恢復了,明顯是心神損耗太大。
這些年,他的壓力實在是太大。
這種人力難以解決的問題,本就不該壓在他這個平庸的君主身上。
民間的起義是從事件一開始就預料到的,但當事情真的發生在他面前,而且在短短時間就如火如荼后,他還是不能接受。
“諸位愛卿,為之奈何?”
李慎不知道他說過多少句為之奈何,但除了為之奈何,他說不出其他的話來。
洛星辰上前一步,沉聲道:“為今之計,只能是守住河洛和江淮,只要能保證江淮在手中,大唐就還有希望。
然后再派遣一位大員出鎮河北、齊地,盡量的維持秩序,以現在所得到的消息,即便是造反的百姓,也不是反抗大唐,他們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已。
只要朝廷有能力讓他們活下去,收復應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如果等到真的亂起來,等他們走上再也回不了頭的路后,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陛下應當早下決定,拖下去的結果將是難以預料的,也是我們控制不住的,兄長在關中對抗燕國,如果不能早日讓中原安定下來,必然會被連累。”
從河北進入河東太容易了,而現在的河東防御空虛,很容易就會被抄后路。
李慎宛如抓住救命稻草,但立刻又黯然下來,“朝廷從哪里籌集讓山東災民活下來的糧食?如果將糧食從河洛以及江淮運過去……”
“陛下不可!”
“陛下不可!”
幾乎在李慎話說出來的一瞬間,朝廷上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聲音,“陛下,萬萬不可啊,如果將河洛的糧食運出,一旦山東沒能平定,河洛必亂,難道到時候,陛下您要棄洛陽而走嗎?
長安已經陷落,若是洛陽也陷落,朝廷還拿什么去收攏天下,這對整個大唐的威望都是巨大的打擊。
關東雖然有些許亂民,但還不至于讓朝廷冒這么大的危險啊。”
洛星辰知道他們話中是什么意思,關東的災民雖然嚴重,但這種大亂,人死起來很快,關東是缺糧,不是沒有糧食,只要等關東多余出來的人死夠了,剩下的糧食自然就吃了。
這種想法雖然殘酷,但的確有效,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到了糧食夠吃的時候,關東還屬不屬于大唐那可就說不定了。
大唐的藩屬國因為距離遙遠,本就和中原離心,如果不是多年來的政策傾斜,恐怕早就有所反復,如果等到占據天下人口多數的河北和中原真的反了,那大唐重建的難度,就會上升一個等級。
而且河北一旦脫離掌控,那遼東就再次孤懸中原之外了,蓬萊以及箕子半島,都可能趁機脫離中原獨立。
一旦中原朝廷不能鎮壓四周,那所有的地區都會掀起本地派和親唐派的戰爭,比如現在的楚國以及中亞的許多國家,還有嶺南,中原亂,他們也亂,國中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內戰。
大唐不僅僅是自己一個地區的穩定器,作為當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他的存在也讓其他國家都保持著大致的穩定,沒有了大唐鎮壓,藩屬國中被推翻的王公,不在少數。
宋國中有人封鎖馬六甲海峽,但實際上現在的楚國根本就不用封鎖,因為一直充當中原糧食寶寶的楚國,現在自己也缺糧了。
而且這種缺糧不是因為天災,當然,發洪水也算是一小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人為破壞。
當初為了分裂楚國而裂國的行為,現在也迎來了另外一個結果。
天竺這塊土地因為雨季的原因,本來就難以形成中央集權的大統一帝國,這一點和宋國非常不同,宋國是可以形成統一國家的。
再加上中原的政策,現在的天竺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毀壞生產活動,無論是長出來的還是剛種下的稻苗,都被人為的進行破壞,而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對方缺少糧食。
戰爭已經完全違反了當初中原所定下的規則,即雙方不故意毀壞田地,但在天竺,激烈的斗爭,已經完全走向了不能共存的程度,一切都像是理所當然。
“一粒糧食也不能流出楚國。”
這是一部分人所宣揚的口號,其中蘊含著明顯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配合宋國的政策。
李慎將目光落在洛星辰身上,洛王洛星云離開神都之后,現在朝廷中聲望最高的就是洛星辰,最能讓關東那些造反的百姓相信的,也就是洛星辰,洛星辰自己也已經準備好了前往關東。
但沒想到李慎只是看了一眼,卻收了回去,“再讓朕想想。”
洛星辰頓時一急,“陛下,臣請往關東而行,定不負陛下所托。”
李慎一聽洛星辰挑明,也不再隱藏,當即苦聲道:“愛卿,洛王前往關中抵御燕國,如今朝廷朕所能信任的人不多,朕現在身體不好,時不時就陷入暈厥,若是出現了什么意外,朕連個托孤的洛氏子都找不到,愛卿不能離開朕啊。”
這下洛星辰說不出話來了,雖然大唐基本上沒有幾次托孤,但一旦托孤,一個李氏宗親,一個洛氏嫡系,一個文臣,一個武將,一個外戚,這都是固定人選,其中基本上都是以李氏宗親或者洛氏嫡系來作為托孤的第一人。
現在神都洛陽只有洛星辰這一個洛氏子,李慎說什么也不會放洛星辰離開的,洛星辰咬了咬牙,“唉,大事完矣。”
他個人覺得雖然托孤重要,但比起處理關東的事情,明顯更關鍵,但現在天子不是這么想的,天子認為保證大唐的帝位傳承更加重要。
天子認為關東終究是能夠平定的,但如果中樞帝位出現問題,那就真的要出事了。
見到李慎已經做了決定,洛星辰無可奈何,只能拱手道:“陛下,請先下令守備江淮,如果江淮被破壞,那大唐真的就完了。”
如今的江淮,即淮河流域以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平原,還有江南的太湖平原這一塊,還有蜀中的平原,這是大唐最后的糧食產地。
尤其是江淮和江南,因為有運河的緣故,極其重要,河洛的供給,基本上就是依靠江淮,如果河洛出現問題,那天子就必須要離開洛陽了,否則這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池,會直接爆炸,他這個天子會是什么下場,恐怕沒人知道。
而且隨著關中的陷落,益州的糧食已經不一定安全了,畢竟關中蜀中是一體的,洛陽和蜀中就隔著一座座山川了。
現在在關中作戰的朝廷大軍,糧食供給,也是從洛陽向北通過黃河再送進去了,以及潼關的守軍糧食,也是洛陽在后方支撐。
這都需要保證江淮的安全。
一旦江淮被攻破,或者江淮的經濟被破壞,大唐就真的連落腳之地都見不到了,到了那個時候,全天下都要殺個血流成河,人口至少減少六七成,才能再談重建了。
李慎對此也是深知,不僅如此,如果真的出現危險,他這個天子,寧愿拋棄洛陽,也要保住河洛,一旦見到不妙,唐廷的中樞就要搬遷到長江以南去,然后依托淮河和長江進行防御。
這是之前洛星云還在洛陽的時候,君臣之間就已經商議好的撤退路線。
關東廣袤的大地上,大部分百姓還不知道,洛陽城的天子會選擇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人都在等待著朝廷大軍的圍剿,也有一部分人在期待著朝廷的詔安。
但事實上,朝廷并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似乎是默認了現在的局勢。
只有各地還能夠聯系到的官府接到了來自神都的詔令,內容也很是簡單,那就是固守本州,盡力收攏百姓,能救活多少,就收攏多少。
朝廷正在全力應對燕國,等到擊敗了燕國的軍隊,就會東出。
若是其他的帝國,當然不能這么直接說,但大唐可以,三百年煌煌大唐,有無數愿意為大唐赴湯蹈火的仁人義士。
在關東有無數能體諒朝廷難處的人。
即便是現在局勢看起來這么艱難,但除了朱溫以及李茂貞這種天生反骨的人,大部分的朝廷官吏都不會想著造反,貪暴和不忠,也不是一定在一起的。
除非中央朝廷的威望再次經歷嚴重的打擊,否則大唐隨時東出,都會有許多人跟隨。
這也是為什么朝廷的公卿,會否決洛星辰直接東出的想法。
在幾乎所有人看來,大唐的統治都是極其穩固的,關東鬧得再兇,那些造反的百姓也不可能真的掀翻大唐的統治。
自古以來,想要推翻帝國統治,都要有帝國內部的統治階層帶路,而這種情況,在現在大唐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
李氏、洛氏,大唐擁有著雙重宗室,還有堪稱強大的官僚體系。
想要將這么強大的統治力量打破,起碼要三五年的大戰才有可能。
三五年。
洛王會在關中擊敗燕逆。
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唐帝國所遭遇的經濟危機并不是全面性的,甚至稱不上是經濟危機,帝國的物價在紛亂時代,依舊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平穩,直到帝國秩序崩壞,在失去帝國秩序的地區,才出現貨物短缺,進而物價飆漲的情況,但即便如此,紙幣依舊保持著交換價值,帝國的財政狀況并沒有出現大規模問題。
但帝國所遭遇的危機卻是如此的具有毀滅性,歷史學家將之成為“饑荒中的盛世帝國”,當代歷史學家如此評價——“農為國本,一個帝國用慘烈的現實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這慘痛的現實,深切的影響了往后的所有政策,乃至于影響了往后帝國對于農業的執著追求,大唐在饑荒中,持續不斷且無法停下的崩潰著。——《唐帝國興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