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三章 難道有人不姓朱?

  老朱頗為意外地看了眼憤憤不平的馮勝,沒想到這老匹夫竟然還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之前倒是小看了他。

  但老朱也只是有點意外而已,絕不會因為馮勝這番血性發言就改變自己的想法。

  對于他和他的大明來說,真不缺朝鮮那點地方。除非占了朝鮮,能給大明帶來更多的好處,否則他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

  隨著馮勝的加入,正常的討論漸漸走了樣,變成了文武兩邊的罵仗。

  原則上來說,武將是罵不過文臣的。因此,罵著罵著,某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宋國公,就脫下自己的一只鞋子扔了過去,并且正好打在兵部尚書唐鐸的臉上。

  唐鐸也不甘示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時間,朝堂之上大臣互毆,笏版都打折好幾根,奏折之類的更是飛得滿天都是。

  老朱見他們打的差不多了,這才出言阻止他們的鬧劇。

  “你們都先回去吧,咱晚上跟大孫商量商量!”

  “另外,明天先不接見朝鮮君臣了,讓他們在鴻臚寺多養幾天吧!”

  眾人聽到這話齊聲稱諾,隨后滿臉不甘地離去。

  在一眾官員離開皇宮之時,文華殿內也發生著激烈的爭吵。

  先前被家中長輩關起來的一眾文華殿小尚書,隨著朝鮮君臣的造訪,齊刷刷地跑進皇宮討論。

  “皇太孫,您真是太厲害了,竟然這么快就立了滅國之功!”

  “常繼祖,你把話說明白點,這算哪門子滅國之功,這分明是不宣而戰,會被天下人恥笑的!”

  “陳財迷,你懂個什么,這就是滅國之功!”

  孔彥縉見兩人吵鬧不休,趕忙出來當和事老。

  “兩位別吵了,現在不是談論功不功的事,而是要討論如何處理朝鮮這塊飛地!”

  常繼祖翻了翻白眼道。

  “這有啥好討論的,咱們把地都搶下來了,總不至于還回去吧?”

  孔彥縉聞言搖了搖頭道。

  “還回去也不是不可以,春秋時期齊桓公就因為守護禮法,多送了別人幾十里地。”

  “現在大明占了這么一塊飛地,于情于理不合,還回去也是理所應當!”

  常繼祖沒孔彥縉讀的書多,聽到孔彥縉這話震驚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憑什么?”

  “咱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方,憑啥要還回去!”

  “殿下,您說句公道話,您覺得這地該還嗎?”

  朱允熥聞言搖了搖頭道。

  “當然不還!”

  “你們啥時候見到孤吃到嘴里的東西吐出去過?”

  常繼祖為代表的一干武官,聽到朱允熥這話齊聲叫好。

  “看見沒,皇太孫可是跟我們站一邊的!”

  孔彥縉見朱允熥這樣說,趕忙出言勸諫道。

  “殿下,朝鮮之事非比尋常,這可是陛下親自定下的不征之國。咱們無故征伐,本就已經違背了皇帝陛下的旨意,現在還想著霸占人家的土地,這不僅陛下不容,就是天下人也會恥笑咱們貪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朱允熥笑吟吟地看向孔彥縉。

  “孤問你個問題,春秋時期楚國乃蠻夷之地,那現在楚國大地上的蠻夷都去哪兒了?”

  孔彥縉略微思索道。

  “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蠻夷接受我中華文化,已經變成我中華之一部分了!”

  朱允熥聞言搖搖頭道。

  “不見得吧?”

  “孤再問,漢初的匈奴去哪兒了,唐朝的突厥去哪兒了,宋朝的遼國去哪兒了?”

  朱允熥的三連問,直接把孔彥縉給整蒙了。

  “殿下,您此言何意?”

  朱允熥沒搭理他,只是繼續追問。

  “唐朝之時長江流域還屬于蠻荒之地,居住著不少蠻人,現在那些蠻人都去哪兒了?”

  “這……”

  這回不僅孔彥縉懵逼,文華殿內的其他人也蒙了,不知道皇太孫到底想說什么。

  朱允熥略微停頓后,重重的拍了下桌子道。

  “孤來告訴你們他們去哪兒了!”

  “他們都被咱們的祖先趕到山上,趕到邊境蠻荒之中了!”

  “中華之版圖,不是天生就這樣大,都是一路上靠征戰,靠殺伐從別人手里搶來的!”

  “春秋時期的幾十個諸侯國,只是現在的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四省之地!”

  “你家祖上孔子周游的列國,實際上都沒出山東省!”

  “這……”

  孔彥縉聽到這番話,臉上頓時一陣紅,一陣白。

  他們孔家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先人孔子,那不僅是他們的圣人,更是他們的祖先,是他們的圖騰。

  然而,皇太孫竟然如此評說孔子,讓孔彥縉一時難以接受。

  “殿下,您怎能……”

  朱允熥朝著孔彥縉拱了拱手。

  “剛剛冒犯了,孤在這里給你陪個不是。”

  “不過有一點孤是肯定的,那就是朝鮮之地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們現在啥事都別討論了,就給孤討論如何將這塊地方好好的利用起來就行!”

  朱允熥這番話說完,文華殿內的武官激動的手舞足蹈,文官之流在一片沮喪。

  不過沮喪歸沮喪,他們還是忠誠的遵從朱允熥的想法,認真的思索治理朝鮮的可能性。

  “殿下,大明要想治理朝鮮,其難度是相當大的。我們是派遣流官治理,還是效彷西南土司治理?”

  “如果是前者,朝廷根本就無法快速準確地知曉朝鮮局勢,也無法快速的給官員傳達政令。”

  “可如果是后者,那西南土官跟朝鮮國王又有何區別呢,無非就是換個名頭而已。”

  “因此,與其勞心勞力去治理,不如制定朝貢制度,繼續讓李成桂治理朝鮮,只是每年給大明進獻賦稅即可。”

  負責財政部的陳密發表完言論,負責工業部的秦杰也站了起來。

  “殿下,朝鮮物產本就不豐,從朝鮮往大明運糧也無利可圖。且路途遙遠,很是得不償失。”

  “另外,想要治理朝鮮,就要派遣軍隊駐扎,這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朝廷能愿意掏這筆錢嗎?”

  “因此,微臣建議,咱們不如在朝鮮開辟個港口,只將其作為船只中轉之用,擴大經商范圍即可……”

  孔彥縉見兩人都說了,加之皇太孫剛剛也算給自己賠了不是,也算是給了自家祖先孔子面子了,這才慢吞吞地開口。

  “殿下,還有一事不知您想過沒有,如果治理朝鮮,那朝鮮之地的讀書人是否也要參加大明之科舉?”

  “如果準許他們參加科舉,朝廷在中試名額上是否要特殊照顧,以便朝鮮之地的讀書人歸心。”

  “另外,錄取的朝鮮士子,是將他們留在大明當官,還是派回朝鮮當官?”

  “如果治理朝鮮,朝鮮之地的風俗是否要改變,是否要派遣大量的讀書人教化該地之民?”

  朱允熥只聽了一會兒,就感覺頭都要大了。

  他現在甚至有點后悔,后悔派出靖海軍去朝鮮海域巡航了。對于打下朝鮮,俘虜朝鮮君臣的秦風王賀等人,更是心生怨念。

  這倆貨閑的沒事干,給自己惹這個麻煩干嘛?

  但剛剛大話已經說出去了,哪怕這是個賠錢的買賣,他也得硬著頭皮干下去!

  朱允熥聽得不耐煩,門外的老朱倒是聽的津津有味。

  他發現朱允熥麾下的這批年輕人不錯,思考的很全面,甚至有些地方比朝堂之上的那些人想的還全面。

  最起碼,朝堂上吵吵一下午,也沒人提朝鮮之地的科舉問題,只是嚷嚷著費錢而已。

  老朱來這邊本想跟大孫商量下處理朝鮮之事,見他們正在討論著,也就不急著打擾了。

  大殿里,朱允熥不耐煩地敲了敲桌子。

  “別總跟孤擺困難,趕緊說說解決辦法!”

  “要不然孤養你們何用?”

  大殿內的眾人,聽到這話無不羞愧的低下頭,其中以常繼祖為首的部分武官頭低的最低。

  沒辦法,他們除了會打打殺殺,也不會干別的呀。

  孔彥縉等人略微猶豫了下道。

  “殿下,不是微臣等推托,實在是現階段太難治理了。”

  “別說遠在天邊的朝鮮,就是咱們大明西南諸地都治理不過來,還得借助當地土司的力量來治理。”

  朱允熥聽到孔彥縉這番話,也無奈地嘆了口氣。

  這貨說的不錯,現在大明想跟云南通個信,一來回都得月余時間。

  如果短時間內搞不定蒸汽輪船,朝鮮還真的只是一塊飛地。

  但現在靖海軍都已經把朝鮮國王抓回來了,難道就這么放回去?

  正在朱允熥一籌莫展之際,大殿的角落里突然響起一個弱弱的聲音。

  “殿下,卑職倒是有一計,不知當說不當說……”

  朱允熥聞言看過去,只見是負責財務統計的一個小官。他對此人有點印象,記得他好像算賬挺快的,算是財政部下的金算盤。

  “你叫張什么來著?”

  “卑職張宗浚,現為財政部下的主事,專門負責賬目統計工作。”

  “對對,你叫張宗浚,以前跟呂氏有一腿!”

  朱允熥之前從二虎的奏報里得知,張宗浚跟太子妃呂氏走得比較近,但鑒于呂氏已死,張宗浚又挺老實的,沒做過啥出格的事情,他也就漸漸將此事扔一邊了,沒有給這家伙穿過任何小鞋。

  張宗浚聽到這話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他一直以為自己和呂氏之事非常隱秘,沒有任何人知曉呢。哪承想,皇太孫早就知道他和呂氏的事,只是一直隱忍不發而已。

  “皇太孫饒命!”

  “卑職跟呂氏真的沒啥交往,更沒做過對皇太孫不利之事!”

  朱允熥無所謂的擺擺手道。

  “做沒做過都不重要,只要以后忠心一點就行了!”

  “對了,你剛剛說有辦法,趕緊說來聽聽。”

  “如果說得有道理,孤就原諒你之前的不忠!”

  張宗浚聞言如蒙大赦,趕忙將自己的計策說出來。

  “殿下,卑職建議委派一宗室監理朝鮮,作為其封國之地。”

  朱允熥聽到這話眼睛頓時一亮,文華殿內的文官武將們聽到這話,也仿佛打開了新天地,同時露出驚訝之色。

  張宗浚繼續說道。

  “朝鮮雖地狹民少,但也有數百萬之眾,遠強于大明藩王之封地。”

  “若是以朝鮮之地封于宗室,則大明既不失地,又可收宗室和朝鮮之心。”

  朱允熥激動得拍桉而起,大聲地稱贊道。

  “妙哉!”

  “此計甚妙!”

  “你叫張宗浚是吧?”

  “明兒就進中書省當個書吏吧,跟著高師傅他們長點見識!”

  張宗浚聽到這話開心的當場拜謝。

  中書省可是朝廷現在最有權力的部門,比之朝廷六部權利還大。哪怕進去當個抄抄寫寫的書吏,未來發展也不可限量!

  “卑職遵旨!”

  “卑職一定努力做事,報答皇太孫的知遇之恩!”

  朱允熥扔下眾人,興沖沖地跑出去,打算去找老朱商量此事的可行性,卻不料剛出了門就跟要進大殿的老朱撞了個滿懷。

  “皇爺爺?”

  “您咋又跑我這兒聽墻根!”

  老朱尷尬的笑了笑道。

  “咱本來是過來找你談事的,看你們正討論著,這才沒進去打擾。”

  “皇爺爺,您覺得孫兒剛剛想出來的辦法咋樣?”

  “啥辦法?”

  “就是封王叔去朝鮮當國王啊!”

  老朱聞言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這不是你手下想出來的嗎,啥時候成你的了?”

  朱允熥尷尬地撓撓頭,將老朱聽墻根的時間又往前調了幾分鐘。

  “原來皇爺爺早就聽到啦!”

  “不過我的手下想出來的,也能算到我頭上!”

  老朱拉著朱允熥向著殿外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

  “這辦法是不錯,就怕你王叔們不愿意去啊。”

  朱允熥聞言不解的道。

  “為啥?”

  “他們不愿意去,我還不舍得給呢,我讓朱允熞去!”

  “你倒是舉賢不避親啊!”

  “皇爺爺,您這話可就錯了,我那些王叔也是親的呀!”

  “難道有人不姓朱?”

  老朱聞言當即對著朱允熥的腦袋抽了一巴掌。

  “胡說八道!”

  “哪個要是有人敢不姓朱,咱早就把他們沉塘了,豈能養到這么大!”

  “趕緊命人將他們叫回來,晚上一起吃個飯,順便商量下讓誰去!”

  “諾!”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