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五章 我只是為國舉賢

  第624章我只是為國舉賢!

  湯和看到老朱吃癟,在一旁嘿嘿偷笑,再次引得老朱一個大大的白眼。

  雖然老朱覺得老頭冒犯了自己,但還不至于跟一個鄉下老農過不去,依然站在帝王者的角度思索著土豆給大明帶來的好處。

  “老鄉,你說這玩意產量奇高?”

  “是呀!”

  “畝產少說千斤吧,就這還都是些沒人要的荒地哩,要是挑點肥地產量指定更高!”

  “畝產千斤……”

  老朱不斷的重復這句話,他忽然明白大孫為何執意遠航尋找黃金洲了,原來他早就從神仙師父那里得知黃金洲有高產作物,可以解決大明的饑饉之憂!

  對于眼下的大明來說,只要有足夠的糧食,能保證大明百姓不至于挨餓受凍,就算朱允熥將天捅個窟窿,天下百姓都不帶理會的!

  可能,這才是那逆孫陸地、海洋兩線作戰的勇氣?

  老朱在鄉村走了幾天,又發現了不少新作物,不過能當主糧的唯有黃金米、土豆、紅薯等寥寥數種,其余作物都是諸如辣椒、花生之類的玩意,中看不中用,聊勝于無吧。

  但這也給了老朱極大的信心,因為只要推廣得力,讓大明百姓都能種上黃金米和土豆,他大明的江山就是銅澆鐵鑄的堅固!

  老朱結束鄉村之行,在返程的路上詢問湯和。

  “湯大哥,你這一路上咋看?”

  湯和都不用看老朱的臉色,光是聽這老頭滿是得意的語氣就知道老頭想聽啥。

  “上位,咱大明有如此優秀之新君,乃是大明千秋萬代的福氣呀!”

  “老臣說個僭越的話,允熥這孩子將來的成就絕對比您高!”

  老朱聞言開心的哈哈大笑道。

  “湯老哥就會寬慰人!”

  “咱可不求那逆孫能有多大成就,他能穩穩當當的將咱大明江山傳給重孫、重重孫,咱就知足啦,哈哈哈!”

  湯和附和道。

  “上位過謙了,以現在大明的氣象,超越八百年成周不敢說,但超越漢唐是鐵定沒跑了!”

  “至于再以后的事誰又說的準呢,只能看天意嘍!”

  老朱聽到這話臉色驀地一沉,覺得湯和說的這話不吉利,大有給大明江山定死氣數的意思。

  但老朱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甚至王朝更迭乃天道輪回,從不以人力轉移。

  “唉!”

  “現在只看這孫子如何抓權嘍!”

  這才是老朱心里最大的擔憂,生怕大孫過于信任別人,致使大明的軍權旁落。

  這種事在歷史上不乏先例,比如說三國時期的曹氏家族,不論是曹操,還是曹丕、曹睿父子,哪個不是人中龍鳳?

  然而,這樣一家子精明人,最后還是被司馬家給篡權了。

  由此可知,權力爭奪才是永恒戰場。

  老朱之所以分封諸子,扶植宗室,也是考慮到曹氏一族的遭遇了。

  老曹家就太過重視外人,忽視了對自家人的培養,這才使得司馬一族崛起。

  但讓老朱苦惱的是,朱允熥似乎并不明白他的這番苦心,只將他分封諸子理解成舐犢情深慈父心懷。

  “湯大哥,你也覺得咱分封諸子錯了嗎?”

  “這個嘛……”

  湯和眼珠子轉了轉道。

  “上位這話讓咱咋說哩……”

  “上位分封諸子肯定是思慮周旋,不單單是憐惜諸皇子之意。”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秦始皇不分權于諸子,致使天下大亂之時無有宗室抗衡,只能被劉邦輕取關中。”

  “然漢高祖劉邦分封諸子,在其百年之后也釀成七王之亂,險些顛覆漢室宗廟。”

  “若天下大亂,藩王就是大明的基石。若天下承平,那藩王就是最大的隱患。”

  “因為他們有錢有兵又有權,儼然是個獨立的小朝廷。”

  “一旦跟中央朝廷的政令沖突,必然興兵鬧事,攪得天下沸騰。”

  老朱越聽臉色越沉,憤怒的咆哮道。

  “閉嘴!”

  “湯和,伱這話夠咱殺你一百次了!”

  “上位,您就算不殺咱,咱也活不了幾天嘍!”

  老朱聽到這話不無幽怨的埋怨道。

  “你就是倚老賣老!”

  “上位說對了,咱但凡年輕十歲,也不敢在您面前說這般作死的話呀,哈哈哈……”

  老朱見湯和這般無賴,只能氣得靠在車廂上吹胡子瞪眼。

  兩人在接下來返程的時候一句話沒說,直至到達京城門口,兩人即將分道揚鑣之時,老朱才陰仄仄的說道。

  “湯大哥,你最好死咱前邊!”

  湯和聞言鄭重的點點頭。

  “上位,您大行之時派人跟咱說一聲,咱提前去下邊給您探路!”

  老朱聞言重重的點頭道。

  “好!”

  “一言為定!”

  老朱回到紫禁城,調來電訊處的官員詢問。

  “現在朱允熥飄哪兒去了?”

  “上位,按照邸報說,陛下在亞馬爾罕……”

  老朱聞言憤怒的道。

  “放屁!”

  “真當咱是瞎子聾子呀,那孫子要是能過天山,咱把你腦袋擰下來當球踢!”

  電訊處的官員嚇得當場跪地求饒。

  “太皇陛下饒命,卑職真的不知呀,不過太皇陛下說的沒錯,陛下確實沒過天山,大致在……在歸化城一帶吧?”

  老朱聞言笑了笑,心里總算有了點欣慰的感覺。

  雖說歸化城離京城也很遠,但畢竟通了火車,一旦京城有變,那孫子幾天內就能趕回來主持大局。

  “給那邊發電報,就說咱說的,讓他趕緊滾回來!”

  “諾!”

  歸化城行宮。

  朱允熥站在巨大的地圖前思索,規劃著貫通整個亞歐大陸的鐵路線路。

  在他身后是一群算學生,正不斷的做著各種測算,試圖找出最優化的路線。

  “陛下,按照您最新規劃的路線,咱們能節省三千公里,但沿路多山河,恐怕開鑿隧道和筑橋的費用少不了……”

  朱允熥一聽路況復雜,當即放棄了這條新規劃的路,對著一旁的幾個半吊子鐵路專家道。

  “那你們重新規劃一下,結合朕之前說的幾點要求,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條少繞路,又能少造橋的線路。”

  “諾!”

  朱允熥將修路事情攤派下去,就又開始視察歸化城西邊的工業園區建設了。

  他在這里規劃了一個巨大的工業基地,打算憑借這條貫通大陸的鐵路,將大明的產能源源不斷的釋放出去。

  負責基地修建的楊士奇見到朱允熥的車架,趕忙上前躬身行禮。

  “陛下,您今天怎么親自來視察了?”

  朱允熥聞言頭疼的道。

  “不來不行,此地干系重大,牽涉到將來能否壓制整個西域大陸的關鍵!”

  “只要此城建成,西域大陸將再也無法發展工業,將被大明徹底鎖死在原始的農業、畜牧業文明之下!”

  楊士奇聽到朱允熥這話,發出一個由衷的馬屁。

  “陛下高瞻遠矚,布局深遠,實乃大明之幸,江山之幸呀!”

  “微臣有幸追隨陛下,更是微臣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朱允熥無所謂的擺擺手道。

  “少說點馬屁話!”

  “我只問你一句,這里什么時候能完工,什么時候能正式煉鋼生產!”

  “這個……”

  楊士奇滿臉憂愁的道。

  “陛下,現在咱們缺人呀!”

  “這片工地上已經聚集了五十萬人,這些人已經將周遭的人力抽調一空了……”

  “而且陛下還下令不許耽誤農時,也不許耽誤牧民們放牧,微臣也只能征兆這么多人了……”

  “缺人?”

  朱允熥再次頭疼了,思索著去哪兒給楊士奇抓人干活。

  “給梁國公發電報,讓他抓五十萬俘虜回來干活!”

  “啊?”

  楊士奇聽到這話當場勸諫道。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

  “咱們不僅缺干活的人,還缺看守的士兵呢!”

  “您貿然弄回來五十萬努力,咱們至少得用十萬人看守吧,咱現在去哪兒找這么多士兵呀!”

  “這……”

  楊士奇繼續勸諫道。

  “而且咱們這兒現在已經有五十萬人了,如果再來五十萬人,那可就是一百萬人了!”

  “陛下,微臣說句大不敬的話,元末若是不征兆百萬民夫修黃河,而是任由黃河泛濫淹死百姓,可能元朝還不至于滅亡的那么快。”

  “百萬身懷怨氣的人聚在一起,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定然引發無窮事端,還請陛下明鑒呀!”

  朱允熥聽了楊士奇的勸諫,身上不有嚇出一身冷汗。

  他只想著快點建成鐵路,好將整個西域大陸連城一片,卻差點給大明造成這樣大的隱患。

  在朱允熥和楊士奇交流之時,張宗浚和齊泰正悄咪咪的點評楊士奇。

  “殿下還真有識人之明,竟能從一眾學子中發現這么個大才!”

  “如果老夫所料不差,此子將來必定位列宰輔!”

  張宗浚聞言附和的笑笑道。

  “超越我是必然了,但想超越齊閣老可有點難喲!”

  齊泰聞言也不謙虛,開心的哈哈大笑。

  “咱也只是占了功名的便宜,單論權謀之道遠遜色于張兄!”

  張宗浚聞言暗暗嘆了口氣道。

  “這就是命啊!”

  “我年輕的時候但凡運氣好點,能在科場上考中個功名,也不至于蹉跎那么多年啊。”

  “不過,我有生之年能遇到陛下,并且得到陛下賞識,還被陛下超擢入內閣,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

  對于張宗浚的事,齊泰也沒啥太好的建議,只是想到朱允熥最近成立的軍機處,或許更適合張宗浚一些。

  “張相,你有沒有考慮過軍機處?”

  “軍機處?”

  張宗浚認真思索了下,有些不確定的道。

  “此事陛下還不是沒最終確定么,只是暫時讓齊先生署理,怎么齊先生有意提攜在下?”

  齊泰聞言苦澀的笑笑。

  “張相,你在我面前就別伏低做小啦,我可不吃你這套!”

  “實不相瞞,我年輕的時候雖然涉獵過一些軍事,但做人做事不免方正有余,機變不足。”

  “然而,軍機處主要是參贊軍事,為陛下的用兵之道、馭人之道上建言獻策。”

  “因此,我覺得你比我更適合。”

  “若是你不嫌棄的話,我就主動找陛下說道這事,讓你負責軍機處事物,當第一任軍機處首輔大臣!”

  “這這這……”

  張宗浚聽到這話,激動的臉色潮紅。

  他這輩子都不敢指望當內閣首輔了,畢竟內閣首輔除了他這個混子,哪怕是個打雜的都是翰林院出身。

  但軍機處就不同了,這地方等于獨立于朝廷之外,是一個專門針對軍事、權謀的參贊部門,而且權利極大,對大明的政策影響也是非常深遠。

  如果他能擔任第一任軍機處首輔大臣,那他必定可以憑此載入史冊!

  “齊大人真相提攜在下?”

  齊泰聞言笑了笑道。

  “不!”

  “我只是為國舉賢!”

  張宗浚聽到這話突然明白自己和齊泰等人的差距了,也難怪人家正統科舉出身的讀書人看不起自己,自己的心思確實過于陰暗,總是下意識的將人往陰謀了想。

  “齊先生高義!”

  “我張宗浚也不謙虛了,若是陛下選我為第一任軍機首輔,我定當竭盡忠誠,為陛下排憂解難,掃除一切有異心之人!”

  齊泰聞言鼓勵的拍拍張宗浚的肩膀。

  “這就對了嘛!”

  “咱們同朝為官,沒必要糾結功名出身。”

  “只要咱們忠于陛下,終于大明,忠于社稷,自然有千古留名的機會!”

  齊泰見朱允熥還在犯愁,不由鼓勵的看了張宗浚一眼。

  “你的機會來了!”

  “楊士奇提出的問題對別人來說很難,但對你來說肯定不難吧?”

  張宗浚聞言得意的笑笑。

  “齊首輔還真說對了,我這人玩別的不行,玩弄人心還是有點道行的。”

  “不就是一百萬奴隸么,再來幾百萬咱也能把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齊泰聞言使勁的推了他一把。

  “既然有辦法了,就趕緊去給陛下諫言呀,你還等著陛下主動求你不成!”

  不多時,兩人說說笑笑來到朱允熥面前。

  “陛下,可是有啥煩心事?”

  朱允熥聞言沒好氣的道。

  “你又不聾,離這么近別說你沒聽到!”

  張宗浚聞言嘿嘿笑道。

  “陛下明鑒,微臣確實聽到了,而且正好有個辦法可以破解百萬民夫之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