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觀察家》這份周刊的創始人,是亞瑟·卡特這個紐約地產商。
亞瑟創辦并且經營這份雜志。
起初,主要是為了他的地產公司做推廣宣傳。
這份雜志一開始,主要也是關注的紐約與附近的地產業。
后來亞瑟·卡特發現這報紙賣的還不錯,關鍵還可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促進自己地產公司的銷售。
他就開始認真經營了。
只是他實力不足,再加上行業競爭激烈。
發展了二十來年,《紐約觀察家》一直也就局限在紐約與附近的新澤西。
在其他地方,它并沒什么名氣。
每一期的銷量,普遍也就35萬份左右。
&5年以后,
隨著互聯網崛起,加上老的總編離職。
《紐約觀察家》甚至開始走起下坡路,銷量下跌,廣告費下跌。
以前還能維持日常平衡,甚至多少賺點錢。
在那之后,開始每年虧錢。
要不是持有它,
對自己的地產公司有幫助的話,亞瑟·卡特早就賣掉它了。
進入2000年以后。
這份周刊每個月的虧損越來越嚴重。
以至于亞瑟·卡特都有點忍不了了。
他開始放出風聲,說要賣掉這份周刊。
平行時空中,
他賣了好幾年都賣不掉,一直到2006年才賣掉。
到那個時候,這份周刊的銷量,每期只剩下兩萬多了。
在這個時空,
由于當時亞伯想要有自己的報紙,能夠與可能出現的輿論進行打擂臺的原因。
他讓大衛·梅隆,
幫自己收購幾份紐約有影響力的報紙。
紐約太陽報與紐約觀察家,就這樣成為了亞伯的囊中之物。
成為這兩家報紙的老板以后,亞伯結合自己穿越者的經驗。
對這兩份報紙,都作出了改革。
事實證明,他在這方面根本沒天賦。
他要求兩份報紙做出的改革,反響并不大。
紐約觀察家還好,因為連續一個月,每期都搞了一個名人專訪。
又因為亞伯的原因,請的名人都是紐約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多少還是促進了紐約觀察家銷量的。
讓它之前每期平均四萬份左右的銷量,增加到六到七萬份左右。
這個增長量,實際上已經很不錯了。
因為周刊雜志中的大佬,《時代周刊》每期的銷量,目前大概也就在十五萬份左右。
《紐約觀察家》要是每期都能夠維持這個銷量,那它會成為全美國日銷量前二十的周刊之一。
而那個時候,已經改名的《美國太陽報》,日銷量就10萬份左右。
看起來比《紐約觀察家》,可人家《紐約觀察家》是周刊,一個星期一期。
《美國太陽報》是日報,每天一期。
在定價上,一份《紐約觀察家》,差不多可以購買五份《美國太陽報》了。
也就是說,在史密斯風暴出現之前。
亞伯對自己買下的這兩份報紙的改革,也就《紐約觀察家》收益不錯。
但這種收益,也并不是他的點子、創意有用。
而是他在紐約,現在多少有了點面子。
前面請的那些名人,都愿意給《紐約觀察家》采訪。
《美國太陽報》由于定位原因 ,就沒有這樣的福利。
之前的報紙獎金又比較低,名氣也低。
自然就得不到什么發展,還是原來那副樣子。
好在這次全美國刮起了史密斯風暴。
亞伯這邊,在大衛以及剛組建的公關部建議下。
用一個不算巧妙的辦法,把自己身上的熱度,轉移一部分到《美國太陽報》身上。
這才讓《美國太陽報》一下子火了起來,有了現在這種局面。
就是這種情況,其實是有點虛的。
《美國太陽報》現在每期能賣這么多。
起碼有三分之一是因為報紙獎金,三分之一多一點是亞伯此時的熱度,剩下的三分之一少一點才是報紙本身的實力。
等史密斯風暴在美國冷卻下去,它要是還能維持這樣的日銷量。
那才能證明,
《美國太陽報》正式成為全美十大報紙之一。
現在的排名,是有點假的。
但不管怎么說,這次亞伯的熱度。
讓《美國太陽報》狠狠的吃了一波福利。
旁邊的兄弟報紙《紐約觀察家》,看的那叫一個眼紅。
作為時事性與財經類型,必須標榜專業和高端的《紐約觀察家》。
又不可能學習《美國太陽報》那種營銷方式。
想來想去,編輯部便把主意打到了老板身上。
他們發現,
自己家的老板,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正式接受過任何一份報紙或者雜志的采訪。
要是《紐約觀察家》可以拿到老板這個一血的話。
顯然可以在現在趁這個熱度,將自己的名氣,向全美國的精英好好推廣一波。
這就有了今天,
《紐約觀察家》派出的整個編輯部最精銳的一個采訪小組,前來米高梅公司的總部采訪亞伯。
采訪小組一共四個人。
分別是一個燈光師,一個攝像師,一個編輯,還有一個記者。
其中編輯是領頭者,還是《紐約觀察家》總編輯迪蘭。
采訪的是自己的老板,《紐約觀察家》派出的當然是最好的團隊。
攝像師是最好的,燈光師是最好的,編輯干脆就是總編輯。
記者.記者是最美的。
最漂亮的那個。
美女記者的名字叫艾什莉·莉絲。
艾什莉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
這是個在全美新聞專業中,都排得上前列的學院。
她很年輕,在編輯部里,許多記者或者編輯的學歷都能超過她。
更不用說閱歷和工作經驗。
可惜這些人都被迪蘭排除了。
誰叫他們或者她們,要么不是女的,要么不夠年輕漂亮。
而艾什莉則剛好是剛剛進入《紐約觀察家》沒兩天的,整個《紐約觀察家》報社最漂亮的那朵花兒。
迪蘭不傻。
有自己在旁邊盯著,記者本身能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讓老板覺得滿意,讓老板看得過眼。
于是乎美國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剛剛畢業的畢業生艾什莉,就拿到了這個全報社上下都搶著想要的工作。
這證明有時候,顏值才是第一生產力。
在米高梅電影的總部大廈頂層,艾什莉見到了近一個月以來。
令美國輿論界風起云涌,讓美國媒體界好像過年一樣開心的亞伯·史密斯。
同時,還是自己的老板 進的門來的艾什莉,第一眼看見的,
便是眼前高大俊朗,看上去彬彬有禮的年輕人。
他沒有和艾什莉想象中的那么年輕氣盛和桀驁,英俊的臉上眉宇之間流露出與同齡人不相符的自信和成熟。
即使來采訪他的記者,只是他旗下一家不起眼的雜志的員工。
他也沒有盛氣凌人。
他的態度,讓艾什莉等人感到了如沐春風。
這一段,可以加在新聞稿里面。
艾什莉心里想道。
「早上好,史密斯先生。」
迪蘭連忙打招呼。
包括艾什莉在內的其他兩人,也連忙打招呼。
亞伯微笑著回應了他們。
簡單的寒暄過后,迪蘭卑微的把一張a4紙遞到老板面前。
「史密斯先生,這是接下來我們將詢問您的一些問題。」
「您看是否應該增加,或者減少一些?」
亞伯接過來,低頭看了看,發現上面都是些老生常談的問題。
迪蘭要采訪的畢竟是自己老板,他哪敢問太過過分的問題。
稍微看了一眼,亞伯變搖了搖頭。
「不大行。迪朗,我記得你是叫這個名字吧?這些問題太普通了。」亞伯拿著A4紙道。
老板把自己的名字叫錯了,迪蘭想糾正一下。
但他最后沒糾正,任由老板叫自己迪朗,反正聽起來差不多。
「那您的意思是?」
卑微總編在線求問。
「這么普通的問題。《紐約觀察家》能拿到多少熱度?要問就問點犀利的。」
「哦哦哦」迪蘭連忙點頭。
要是能這樣,當然更好了。
這對《紐約觀察家》的銷量和名氣,會有更大的幫助。
迪蘭又不是不想搞些爆炸性的問題,只是他不敢而已。
老板現在這么主動,迪蘭當然巴不得了。
可是迪蘭也不知道老板的底線在哪里。
不知道哪些犀利問題可以問,哪些問題不能問。
迪蘭也糾結,只能再次問道:「那我們應該問什么問題?」
「迪朗,是你是《紐約觀察家》總編輯,還是我是總編輯?」
亞伯理所當然道:「這些問題當然是由你來想,我再決定回不回答!」
說完以后,亞伯輕輕搖了搖頭。
他注意到,進屋子以來,迪蘭態度一直都這么謹小慎微。
自己讓迪蘭問點犀利的問題,估計迪蘭也不敢真的太過犀利。
想了想,他剛好看見迪蘭旁邊,長相俏麗身材非常好的艾什莉。
這個美女記者,一直都興奮地盯著自己。
亞伯干脆指了指這個美女記者,開口道:
「讓這位女士來吧。就讓她像采訪一般的名人一樣,選那些可以讓《紐約觀察家》銷量更好,更受到關注的問題。迪朗你自己再在旁邊把關,掌握好分寸就行。」
迪朗松了口氣,轉念一想老板這個辦法好像不錯。
關鍵是自己不用背鍋,鍋讓艾什莉去背。
這也是他今天執意讓艾什莉過來,而不是其他能力更強資歷更深的大記者的原因了。
「好的。」迪蘭馬上道:「那就讓艾什莉來。」
看到老板和總編都看著自己,艾什莉有些不知所措。
她先是看了看總編,又看了看亞伯,最后對亞伯輕聲說:
「BOSS。那我應該問什么樣的問題?尺度 在哪里?」
艾什莉也不傻。
知道老板雖然說的這么大方,但是自己等一下的采訪,觸怒到他的話,倒霉的是自己。
沒看到在公司里權利那么大的總編輯,現在都這副鵪鶉樣嗎?
艾什莉只是缺少資歷和閱歷,可不是智商低。
智商低的話,她也進不了美國最優秀的新聞專業學院之一!
亞伯被艾什莉和迪蘭兩個人,這種有點推來推去的態度弄得不愉快了。
他說道:「你看起來剛畢業吧,艾什莉小姐?就像你在學校里學到的一樣,該怎么采訪就怎么采訪,該問什么問題就問什么問題。反正有些問題我可以不回答,動作快一點!」
老板都說到這個份上,都催促到這個份上。
艾什莉即使不想上,此時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何況再怎么說,年輕的她,還是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在的。
剛畢業的年輕人,總會有些幻想,還沒接受過社會的鍛打。
勇氣比起老油條,那是最不缺的東西。
咬咬牙,艾什莉開口道:「oss,那我開始了?」
亞伯點點頭。
迪蘭趕緊吩咐燈光師和攝像師動起來,待會可以拍一些采訪中的照片。
用在雜志里面。
等下結束時,還會給亞伯拍攝全身封面照。
將會用在于最新一期的《紐約觀察家》上面。
這可是《福布斯》、《時代周刊》、《財富》這些龍頭雜志,都沒有的福利。
也就《紐約觀察家》這種親兒子,才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采訪正式開始。
艾什莉的第一個問題,顯得有些突兀:「您如何形容自己?」
亞伯微微一愣,看了看一臉勇士表情的艾什莉,自信的回答道:「天才。」
「你說自己是天才,有什么證據?」
「證據?我只用不到一年時間,就用幾十美元,賺取了差不多上百億美元的財富。我想這應該就是最強大的證據了吧?」
亞歷山大夫婦二人,對他這個獨生子并不小氣。
加上當時他已經在德克薩斯州那邊,小小試驗了幾把自己的能力。
他當時來紐約的時候,身上是帶著七萬美元現金存款。
還有一張他自己名下的信用卡,有五千美元的額度。
另外還有一張亞歷山大給他的附屬信用卡,亞伯可以在上面消費三萬美元,然后讓亞歷山大去還錢。
不管哪個角度來,他當時都不窮。
但是也不知道是以訛傳訛,還是怎么的。
后面的媒體,對他當時來紐約帶的錢。
由一開始的幾千美元,變成幾百美元,到最近已經變成幾十美元.
媒體們都在說,他只帶了幾十美元,短短時間就賺了這么多錢。
口徑統一的很,亞伯都在懷疑是不是美國有關部門的示意了。
亞伯覺得幾十美元非常扯,但是看起來更有傳奇性。
也更顯得自己牛X。
他干脆默認,說自己當時帶到紐約來的,就只有幾十美元!
這種小事,又沒人會拆穿。
拆穿了也無傷大雅。
那在被拆穿之前,當然是能吹就吹。
怕個卵。
艾什莉這邊,聽到年輕英俊的老板的這個回答。
她想好的后面的問題,一時間有些接不上了。
是啊,這種人不是天才是什么。
不管是 用多少本錢,能夠在一年內,賺取到這么多的財富。
他還需要證據嗎?
他的財富,就是他最好的證據!
艾什莉只好轉換個問題,把問題問到了米高梅身上。
「是什么讓您一覺醒來,忽然就買下了米高梅?」
亞伯目前的新聞熱度,可以說起因就是他買下了米高梅。
艾什莉覺得,這個問題讀者們一定也會很感興趣。
這個問題也不那么尖銳,很好回答,適合老板裝逼。
但她沒想到,亞伯根本沒像她想的那樣回答。
亞伯的回答是——
「一時興起吧。我來洛杉磯這邊,主要是想買漫威公司。小時候我喜歡鋼鐵俠、蜘蛛俠。現在錢夠了,干脆就買了創造它們的公司。」
「這樣以后。我就可以讓漫威公司,創造我喜歡的漫畫劇情。比如讓鋼鐵俠成為蜘蛛俠的爸爸,或者讓蜘蛛俠成為超級富豪。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后來在貝弗利山附近,剛好遇到了科克里安。科克里安問我對米高梅有沒有興趣。我問了下價格,覺得不貴,就買了。」
亞伯此次回答,顯然與他買下漫威和米高梅的初衷不符合。
但是他覺得,自己這么回答,或許會讓更多美國人崇拜自己。
在華夏炫富,很容易引起普通人的仇富。
也容易引來鐵拳的關注。
但是在美國炫富,雖然也會引來仇富的人。
但更多的是那些因為財富,而都覺得你很牛的美國人。
國情不同,在美國這邊,有錢是真的牛逼。
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影響力上的。
而是在美國人的日常觀念中,有錢人就是牛逼的。
就是高人一等,就是血脈高貴,就是高高在上的。
這是個資本家們,用了很長的時間,洗腦而來的觀念。
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炫富,適當的凡爾賽。
并不會引起大部分美國普通人的反感。
他們可能反而還會因為財富,和亞伯的年齡,對亞伯更加崇拜。
這是基于不同的國情,從而得到的不同結果。
兩個問題,都得到了和自己想象的不同的回答。
艾什莉已經初步意識到,自己這個老板的性格。
這是個非常自信,同時非常自我的超級富豪。
或許正是這樣子。
他才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合法的賺取到這么多的財富。
并且在全美國的媒體上面,掀起了現在的史密斯風暴!
意識到這點以后,艾什莉的問題更加犀利,也更加好讓亞伯發揮了。
她的第三個問題是——
「您有沒有女朋友?如果沒有的話,會想要找什么樣類型的女性做你的女朋友?甚至是你未來的妻子?」
這個問題,頓時讓亞伯眼前一亮。
讓他覺得,眼前這個女記者。
除了長得特別好看,身材特別好以外。
也不是個草包,能力還是有的。
他笑著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