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大佬來了

  跟星火小組開完會之后,陳念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此時時間已經是晚上10點,陳念的身體極為疲憊,但心卻終于定了下來。

  實際上,他最怕的事情不是科技發展慢、也不是自己的源點不足,而是技術基礎、技術原理有了,因為各種原因反而造不出來。

  在現在這個年代大家都沒有太深的感受,但他可是切身體驗過的!

  記得那時候他還在某軍工企業任職,有一個項目需要跟民企合作,但當公司發出招標公告之后,真正回應的公司卻寥寥無幾。

  自己所在的公司明明是付錢最積極、破事兒也最少的優質客戶,項目的回報也很豐厚,可就是沒人敢來。

  為什么?

  原因很簡單。

  一旦跟自己所在的公司發生了業務往來,在那只大手之下,可能人家整個公司都要毀于一旦。

  到了最后,只有3家頭鐵的公司硬是頂著最嚴厲的限制過來投標,而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

  大不了干完這票就倒閉。

  而結果,中標的那家公司也真的差點就倒了,業務大面積違約,供應鏈斷裂,資金極度緊張。

  在最困難的時候,那家公司的負責人車都賣了,天天騎個共享單車上班。

  要不是靠著這個項目的收入和國資委的特殊政策,他是不可能撐得下去的。

  所以,也不能怪國內的企業獨善其身。

  要怪只能怪自己實力不足,保護不了手下的這些小弟。

  那種感覺,甚至比實實在在的沖突還要憋屈。

  現在重活一世,陳念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甚至,他想要做的還要更多。

  你們能打壓我們,我們就不能反制嗎?

  只要我掛開得夠大,只要我們的發展速度足夠快,總有一天,我們的技術會全面超過你們。

  到了那個時候,攻守易型,就不是我們求著你,而是伱求著我們了。

  想到這里,陳念心里又升起了濃濃的緊迫感。

  他跑到衛生間快速洗了個澡,休息幾分鐘之后,重新又坐到了書桌前。

  硅材料學習的進度已經不算慢,現在他已經熟練掌握了有關晶體幾何學的全部基礎,進入了第四部分晶體缺陷部分的學習。

  其中他最關注的就是位錯缺陷和氧化霧缺陷,因為這是單晶硅制造過程中最常見的缺陷,主要受流程和設備影響導致。

  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說不定可以讓單晶爐的解析源點要求有所下降……

  于是,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陳念把所有與晶體材料有關的知識全部都復習了一遍,知識點全部記牢,原理和應用方式也爛熟于心。

  但當他打開系統去看單晶爐的解析需求時,卻發現解析源點需求沒有一點變化。

  這又是怎么回事?

  不應該啊。

  陳念皺起眉頭,疑惑地看著自己剛剛記下的筆記。

  難道是信息密度不夠?

  但按照他之前的經驗,如果是強相關的知識,對“降價”的加成還是挺大的,不應該一點反應都沒有。

  哪怕有0.001,也算是正常情況吧。

  或者……是需要應用?

  想到這里,陳念思索了片刻,重新拿起筆開始在紙上寫字。

  “單晶爐技術要點1:由于雜質可導致孿晶、嵌晶、孔洞、夾雜物、氫致缺陷、COP等缺陷,所以單晶爐內部清潔極為重要,需要保證主爐室、隔離閥、副爐室氣密性,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可以選擇用過氟橡膠進行真空密封……”

  “單晶爐技術要點2:單晶生長過程中如果熱場溫度梯度過大,晶體中產生較大熱應力,則會導致晶體內部發生位錯缺陷,并使其增殖。為避免此類情況,單晶爐可以選用雙筒法蘭結構,通水冷卻,并最好使用隔水條,保證冷卻均勻……”

  “單晶爐技術要點3:微缺陷發生的原因是……”

  陳念一邊思考一邊寫,這些信息可就不是系統解析來的了,而是他根據之前的學習,包括在制造新材料時掌握的經驗一點點推出來的。

  其中關于真空密封的部分屬于老生常談,但雙筒法蘭結構隔水條冷卻,則是他自己考慮后認為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也就是說,這是他的原創設計。

  但當然,這樣的設計只是一個想法,或者說一個方向,遠遠達不到能畫出結構圖輸出到應用階段的要求。

  陳念也不打算這么去做,因為復雜的數值推演、數值調整實在是太花時間了,還不如直接解析的費效比高。

  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學習和實驗,帶來的源點數量收益反而會更高。

  就是不知道只做到這一步的話能不能降低一點源點需求……哪怕0.01點也好啊。

  這么想著,陳念打開了系統界面,重新掃描單晶爐,先要看看最新的源點消耗。

  而當那個數字呈現在他面前時,他幾乎樂得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原本2.9的源點數量需求,已經變成了2.72!

  也就是說,自己寫出來的一條技術要點,平均每一條有用的,就降低了0.06點的源點需求!

  這要是能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點都推理到應用上,豈不是有機會直接把源點消耗干成0?

  趕緊上手!

  陳念立刻起身,從書架上拿下來兩本書。

  一本《半導體硅材料基礎》。

  一本《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他一邊從硅材料的教材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理論,一邊嘗試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際、用可制造的設備去實現。

  這樣的推理當然是極為粗陋、極不準確、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

  但是,攔不住他有掛啊!

  一個應用設計有沒有用,看一眼源點消耗數量有沒有變化就一目了然了!

  花了不到二十分鐘,他就推理出了第四條有用的設計方向,又帶來了0.05個源點的“降價”。

  好家伙,還真有戲啊。

  陳念越寫越興奮,不知不覺間,外面的天居然都已經亮了起來。

  整整一個晚上,陳念終于把自己在這個階段學到的東西部整理了出來,并且借助系統,盡力將其推導出了應用方式。

  總共13條要點,有兩條帶來的源點降價很少,大概是沒什么用處,但其中11條都是可用的。

  而此時,解析單晶爐的源點消耗已經從最初的2.9點,降低到了2.24點。

  整整講了0.66個源點。

  再加上原本自己攢下來的1.72個源點,此時距離解析單晶爐,也就只剩下0.5個源點了。

  進展之快,遠遠超過陳念的預計。

  按照這樣的進度,估計在一個月之內,單晶爐和擴散爐的問題就都可以得到解決。

  隨后,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會具備制造T/R模塊的能力。

  到時候,只要自己攢夠了解析數字陣列雷達本身所需要的源點,就可以直接開始數字陣列雷達的研發和制造了。

  數字陣列雷達啊……

  這玩意兒不僅能讓我們的蒼龍戰機直接進化到完全體,更會給我們的大型預警機事業打下基礎。

  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加完善的數據鏈系統,更強的偵查和預警能力。

  到時候,你們的EP3E還想來碰瓷?!

  最高達到900公里的雷達探測范圍,你起飛的那一刻起,我就死死地盯著你!

  你們會惡心人,我們就不會是吧?

  陳念胸懷大暢,他滿意地躺倒在床上正打算睡個兩小時補補覺,但眼睛還沒閉上,電話卻響了起來。

  他無奈地爬起身,本以為是陳果有什么事情要通知他,但沒想到,電話那頭卻是一個陌生的聲音。

  “喂,陳念嗎?我是楊偉。”

  “楊偉……哪位啊?”

  陳念一時沒想起這個名字。

  之前好像也沒接觸過啊。

  “611所的楊偉。”

  “哦,611所……”

  陳念下意識地點了點頭,隨后突然發現有哪里不對。

  “等一下?!?”

  “611所,楊偉??”

  加更是周末才加的哈,一次估計也加不完。

  我是一個苦逼的打工人,工作日白天打螺絲,晚上通宵碼字。

  沒開玩笑。

不信你去問我老讀者,以前我的編輯都叫我多睡點,怕我猝死來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