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攻勢啟動

  611所,一處秘密辦公室內。

  陳念坐在楊偉面前,身邊還有兩名情報部門的高級干部。

  所有人都神情嚴肅,畢竟他們所討論的事情,意義重大。

  坐在右手邊、名叫張望水的情報人員首先開口問道:

  “陳工,您認為這次的轉運行動會有風險?”

  陳念點了點頭,直截了當地回答道:

  “是的,我認為,這次的回國行動觸及的利益過于廣泛,并且與我們正在進行的重要項目強相關,對方不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

  “我不知道他們會用什么手段,但很顯然,把這么多人同時轉運,風險太大了。”

  “我的建議是,所有人就地解散,搭乘民航客機飛來成都。”

  “過程中,可以安排專人護送。”

  “這樣雖然讓我們的保密風險增大,但同時,也急劇提高了對方的行動成本。”

  “他們不敢為了一個人炸掉一整架飛機的,那不劃算。”

  說完后,陳念靜靜地看著張望水,等待著對方的回答。

  事實上,他當時說出“不要去AH”純粹是下意識的反應,因為他的腦子里跳出來的,就是前世那一次重大事故。

  在他的記憶里,那一次的事故與預警機的研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也正是因為那次事故,我們的預警機研發進程至少被拖慢了三年以上。

  從邏輯上講,現在他們所面臨的情況,可以說是跟那一次如出一轍。

  甚至于,對美方來說,緊迫性要更勝一籌。

  所以,誰能保證在這個時候,他們不會用出同樣的陰險手段?

  于是,陳念毫不猶豫地開了口。

  聽到他的話,張望水點了點頭,隨后果斷地說道:

  “這是很合理的建議,我們會采納。”

  “啊?”

  聽到這話,陳念直接懵了。

  “確定要修改方案嗎?”

  按照他的預計,張望水應該會先考慮自己推測的可信度,再決定要不要采納。

  畢竟,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案,官方對于人員的管控難度會進一步上升,甚至有可能影響整個項目的保密性。

  然而,坐在對面的張望水卻果斷回答道:

  “沒錯。正如您說的,原本的轉運方案存在風險。”

  “雖然只是極小的風險,但對標它可能造成的損失,我們的預期損失仍然是極大的。”

  “所以,我們必須謹慎。”

  說到這里,張望水停頓了一瞬,隨后繼續問道:

  “另外,我們想問問,從您個人的角度出發,對于可能發生的意外,您有沒有自己的推測?”

  “畢竟,按照您的推測,意外很可能與飛行器有關,這是您的專業。”

  陳念微微皺起眉頭,他仔細地回想著自己前世的記憶,但卻一無所獲。

  那一次的事情,本來公開的信息就不完整,其中哪怕真的有隱情,也不是自己能夠接觸到的。

  所以,他能提出的建議極其有限。

  猶豫了片刻,他開口說道:

  “我沒辦法給出準確的推測。”

  “但我認為,直接在飛行器上動手腳是很難的,關鍵點可能在地勤、人員、以及隨機的行李、貨物上。”

  “這些方面,我們的管控相對較弱,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

  “我覺得,你們可以組織一次自檢,重點排查在這些模塊上存在的管理漏洞。”

  張望水鄭重點頭,回答道:

  “明白了,我們會執行下去。”

  “另外,希望您暫時對這件事情保密——我們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行動。”

  “明白。”

  聽到陳念的回答,張望水站起身把他和楊偉送出了門,隨后,他關上會議室的門,看向另一名情報人員問道:

  “這件事情,你怎么看?”

  那人略微搖了搖頭,回答道:

  “不好說,陳念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對方的動作,實在是有點太激進了。”

  “我很懷疑,即使真的存在這樣的行動,那到底是他們的一線人員擅作主張,還是我們的對手真的已經瘋到了這種程度。”

  “你怎么想?”

  張望水沉吟片刻,回答道:

  “我傾向于后者。”

  “就像陳念說的一樣,這個項目的成敗,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極為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做出什么事情來,都算不上離奇。”

  “唯一的問題就是,我想不通哪里有破綻。”

  “我也是。”

  另一人嘆了口氣說道。

  “實在不行,我們只能先度過這一次的危機,后續再想辦法規避了。”

  “這沒意義。”

  “我們不可能每次對所有人員都單獨轉運,這太不科學了。”

  “防賊千日,不如抓賊一次,我們必須把漏洞找出來。”

  “怎么找?”

  張望水沉默下來,良久之后,他才開口說道:

  “將計就計!”

  另一邊,肖恩和邦德的計劃已經制定完畢,并且進入了全面執行階段。

  在極短的時間內,國內的所有力量全部被調動起來,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行動路線,開始一步步向前推進。

  最先啟動的,是針對那些歸國科研人員的“終止計劃”。

  根據肖恩的安排,在五月會的支持下,與機場后勤相關的所有設備和機械供應商被迅速攻克,二人組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便拿到了相關的設備供應信息。

  但幸運的是,這些設備在入場前全部都需要經過二次檢測,想要在設備上動手腳,基本不可能。

  于是,他們立刻把視線轉向了早就在計劃之內的隨行行李和裝備。

  在海關的幫助下,一些本來不應該通過海關的設備得到了豁免,并成功進入了港口倉庫。

  在那里,這些設備得到了良好的保管——他們甚至為這些設備進行了重新裝箱。

  當然,使用的是特制的雙層硬質包裝箱。

  按照邦德的計劃,如果一切順利,那么這些檢測不出任何異常的包裝物將會跟著設備和目標人員一起,在華夏境內坐上轉運飛機。

  隨后,由于失去固定的排列順序,這些包裝箱的重心會因為空中的顛簸而不斷發生變化,并最終富集在飛機的某一側。

  而這樣的巨大重心改變,將會給飛機的操控帶來重大困難。

  如果再疊加上空中氣流、低溫和其他外在條件的影響,他們所期望的目標,很有可能會達成。

  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的運氣.

  而在這個被他們稱為“最后解決方案”的計劃之外,輿論方面的攻勢也已經展開。

  首先被放出的是有關歸國科研人員的各種花邊新聞,這些花邊新聞的編撰者不僅熟悉傳播學的各種理論,還特別了解“人性”,尤其是新時代網民的“人性”。

  他們巧妙地在報道中植入了各種關鍵詞,比如“老牛吃嫩草”、比如“出軌人妻”、比如“師生情誼”。

  這些消息一經放出,甚至都不需要他們主動去推動,便立刻在中文互聯網圈子里傳播開來。

  一時間,有關“實力”和“人品”的討論甚囂塵上。

  網民被硬生生地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科研工作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能出成果,不需要去在意太多有關私生活的問題。

  另一派認為,私德有虧,公德必然也不完美,將這些人吸納進隊伍,就是埋下定時炸彈。

  爭吵時不絕于耳,哪怕是最理智的網友,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這場論戰。

  “.伱們要是覺得沒問題,那我希望以后你身邊的朋友、同事、家人都跟那個張某某一樣,出軌別人的老婆。”

  “哦,不對,出軌的也許不是別人的老婆,是你自己的老婆。”

  “樓上說的好,還有那個師生的,真是夠惡心了,這樣的人居然也能回國,還能接納進我們自己的隊伍,還有點良心嗎?”

  “你們不怕,研究所那些年輕女孩子就不怕嗎?惡心!”

  “過分了吧?他是博導期間跟自己的博士生談戀愛,又不是什么法律禁止的行為,這也要上綱上線嗎?”

  “這不能上綱上線,還要什么時候才能上綱上線?”

  “你們美國風氣開放,那就老老實實美國,別來我們這邊敗壞風氣!”

  一條一條的評論刷出來,如果有心去查看,恐怕很容易發現,那些打著“為國家好”旗號的網友,似乎從來都不參與實際的討論。

  他們只是抓住了新聞里的那一個爆點,不斷地在宣泄情緒。

  更可怕的是,這種純粹的情緒上的宣泄反而能在整個互聯網環境中取得最大的話語權,最終迫使理性思考的那批人也下降到跟他們同一個水平線。

  于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事件便被情緒所取代,并逐漸開始醞釀起一波不那么正常的輿論狂潮。

  而在這波狂潮中,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一件事情:

  那些報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就是強制選擇的后果。

  如果你問一個小孩要不要喝牛奶,他大概率會拒絕。

  而現在的網民,就是被迫選擇杯子的小孩。

只不過,他們喝下去的未必是牛奶,而是更骯臟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西工大里,李想幾乎要忙瘋了。

  他一邊要應對花邊新聞帶來的輿論壓力,一方面,甚至還要想方設法去掩蓋611所的研發項目!

  因為,就在這些新聞爆出的同時,外部媒體也發布了對611所新項目的推測。

  那些新聞似乎根本不打算掩飾他們的情報來源,而是直接了當地指出,611所新的戰斗機研發項目,與艦載機有關。

  并且,除此之外,他們還分析出,這款艦載機有可能將采用STOVL模式。

  消息一出,原本就已經混亂不堪的輿情走向簡直是直接變成了一片混沌。

  在每個論壇上,都有不同的人在討論著這兩個話題。

  甚至還有人將“專家回國”和“611所新項目”聯系了起來,猜出了J20B的研發方向。

  這讓李想無比頭大。

  真的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那點學識,就要把事關重大的機密拿出來顯擺嗎?

  他很想把這些帖子一刪了之,但可惜刪不得。

  因為那樣做的話,反而顯得欲蓋彌彰。

  所以,他只好每天花大量時間去跟那些網友對線,還是反串的那種。

  “什么STOVL,這也太扯了吧,你說艦載機我多少還能信點,STOVL?開什么玩笑?就華夏這航空工業水平,還想搞STOVL?”

  “別是費勁巴拉地研究,最后搞出來個鷂式吧,那玩意兒能有什么用?”

  一條發完,他又立刻切換成新的賬號,繼續在自己賬號下面回帖:

  “是的,這些外媒真的太拿611所當回事了,他們以為611所是成都洛克希德馬丁嗎?說造飛機就能造?”

  “就算是洛馬,現在都沒消息說要做STOVL戰機吧?”

  “老美都不敢隨便搞的東西,你大國敢搞?”

  “樓上說的對,現在有些人就喜歡自欺欺人,聽風就是雨,你也不想想你配嗎?出了個四代機就真以為啥都行了是吧?”

  “一沒有技術積累,而沒有基礎設施,搞STOVL?靠什么搞?靠發布會上上嘴唇下嘴唇一碰?早點睡吧,夢里啥都有。”

  “那也不一定,人家不是從美國撈了一批專家回來嗎?說不定能靠外援救命呢.”

  眼看回帖越來越多,李想終于松了一口氣。

  這風向算是扭轉過來了。

  要不然,被外網用輿論的方式把“猜測”做成“事實”的話,很多工作,就會面臨不必要的阻礙。

  這么說起來,自己也算給項目立功了。

  但冒充反骨仔、理中客、公知,實在不是一個好活兒。

  對自己的心靈傷害太大了.

  李想搖了搖頭,他隨手點開一個新聞網站,發現之前自己部門內討論過的電視節目已經上線。

  某位張先生坐在寬敞明亮的演播廳里,對著眾人侃侃而談:

  “我們暫時沒有搞新的四代機的計劃,也不知道這消息是怎么傳出來的。”

  “別說STOVL了,連殲二十二我們都還沒玩明白呢,拿什么去搞STOVL啊?”

  “沒有,真的沒有,611所那邊確實有項目,但也只是對殲十和殲八的一些改造,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在這個時代,張先生知名度和信用都還是很高的,見連他也出面否認,大多數人也就認可了“611所沒搞新項目的說法。”

  于是,網絡上又冒出來一批“早知道黨”。

  “我早就知道這沒機會,因為我們沒實力。”

  這是他們的典型言論。

  但是,就在所有人的腦子里逐漸建立了這一套思維的時候,美國那邊,卻又再次加了一把火。

  “10月X日,美國防部宣布放棄JAST計劃,即先進聯合打擊技術計劃。”

  “據了解,該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代號F35的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的研發項目.”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