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希望

  另一邊,陳念也早就收到了J20B成功首飛的消息,他的心里倒是沒有太多波瀾,因為對他來說,這就是一個勢在必得的結果。

  從最開始的殲二十二,到現在的J20B,這只不過是他的科技版圖的小小一角,即使達成了,也只是跨出了第一步罷了。

  但當然,他也知道這件事情意義重大。

  這意味著,我們在中、近距離上,都已經完成了空中戰斗力的部署。

  如果繼續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等航母出來時,第一島鏈將被牢牢控制,成為一道死線,而第二島鏈,也將真正被納入版圖。

  現在,我們缺少的唯一一件東西,就是遠程打擊能力了。

  戰略導彈在發展,但光靠它,還是遠遠不夠的。

  真正能讓一個國家形成超遠程戰略威懾的,只有一件東西:

  戰略轟炸機!

  所以,他的目標很明確。

  在軍工領域,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就是H2O的問題。

  在已經有了殲二十、殲二十二的技術積累的前提下,H20的制造難度已經大幅降低,可以逐漸提上議程了。

  都已經到了這一步了,區區一架H20,真的就能滿足野心嗎?

  或許,它將像殲十一樣,成為一個跳板,為更進一步、更具有威懾性、壓制力的裝備開路。

  想到這里,陳念打開系統,查看了H20的解析要求。

  4.8個源點。

  相比起他手頭的8.6個源點的積累來說,倒不算是太多,不過,如果能進一步拆分的話,解析要求顯然是可以進一步降低的。

  但這玩意兒不能靠自己來拆解,畢竟,2005年的時候,H20項目應該都還沒有正式立項,設計方向也不確定,自己盲目去拆,只能造成拆出來用不了的尷尬局面。

  想到這里,陳念拿起了電話,直接打給了大總管陳果。

  僅僅幾分鐘之后,陳果便走進了他的房間。

  “怎么了小念?有事?”

  陳果熱情地問道。

  陳念點點頭,回答道:

  “陳教授,確實有事情想跟你了解一下。”

  “我想問問,我們現在有已經立項的戰略轟炸機項目嗎?”

  “戰略轟炸機?”

  陳果下意識地重復了一遍,隨后開口問道:

  “轟6K改型項目算嗎?這事兒西飛603所正在做,融合了新的雷達、航電系統,發動機也有升級,算是比較大規模的改造項目了。”

  “按照他們的報告,這個改造項目在轟6H的改造比例達到了90以上,無論是航程,載彈量還是電子化信息化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除了這個之外,西飛那邊還有幾個小型的改造項目,也是基于轟6H的.”

  “不是。”

  陳念打斷了他的話。

  “我說的是,全新的,下一代的戰略轟炸機。”

  “這個沒有。成飛那邊倒是有意向,不過他們做不了,按他們的說法,是打算603,611,601三所聯合,一起看看有沒有機會。”

  “但目前也只是有人提出了這個看法,連討論的階段都還沒有到呢。”

  “這樣.”

  陳念微微點了點頭。

  果然跟他想的一樣,這架之前從來沒見過的H20,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要立項的跡象。

  按照時間線來推理,正常發展下,估計要到08年以后,這項目才會正式上馬。

  難道自己也要等到那個時候?

  陳念下意識地皺了皺眉頭,開口問道:

  “陳教授,你覺得,我們如果現在上馬一個大型的戰略轟炸機項目,在資源上、經濟上能吃得消嗎?”

  “吃不消。”

  陳果果斷地回答道。

  “短期內我們不可能再上馬超大型的軍用裝備項目了,資金完全不夠。”

  “你看看現在在進行的項目有多少,除了星火小組下屬的項目,海軍那邊還有055項目,陸軍還有99A項目、各類戰略導彈項目,這都是吞金獸。”

  “在這個時間點再搞戰略轟炸機,不僅沒有收益,反而會拖累其他必要的項目。”

  “小念,伱有想法?”

  陳念嗯了一聲,回答道:

  “是有點想法,但聽你這么一說,好像確實搞不了啊。”

  他嘆了口氣,臉上全是無奈的神情。

  沒辦法,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其客觀規律的。

  哪怕是自己有掛,也要被限制在這個客觀規律的范圍之內。

  技術可以通過解析獲取,那資源呢?

  沒有足夠的材料,你不能解析出來吧?

  沒有人才儲備,系統不會告訴你怎么造人吧?

  沒有錢,總不能解析一臺美鈔印鈔機吧.——

哎?這倒不是不可以  看著陳念的表情,陳果安慰著說道:

  “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我們的進度已經夠快了,有時候,該慢就需要慢一點。”

  “再說,你手頭的項目也不算少,深藍項目還在進行中,也會有需要你去幫忙的地方。”

  “要實在是閑不下來的話.那就先做做技術準備,不要實際啟動好了。”

  聽到這話,陳念眼前一亮。

  “你說預研?”

  “是啊,預研戰略轟炸機。”

  “只要不進入實物驗證環節,其實消耗的資源是有限的,人員規模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以前窮的時候,我們很多項目都是這么走的。”

  “要么怎么會有服役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說法呢?”

  “有道理啊!”

  陳念欣喜地說道。

  是的,這個時間點上H20項目確實很不合適,強行啟動的話,哪怕能撐下來,那也是窮兵黷武,會給國民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但預研就不一樣了,先做技術準備,先攻克理論難關,等條件成熟了,再一鼓作氣地造出來。

  殲二十項目走的不就是這條路嗎?

  如果不是資源齊備,哪怕自己解析出來的技術再怎么牛逼,也不可能那么快出成果。

  這就是一個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策略。

  想到這里,他立刻開口道:

  “我覺得可以,我們先成立一個小組,把預研的工作準備起來吧。”

  停頓了片刻,他繼續說道:

  “而且,我覺得這個項目不需要完全由我們自己來做!”

  “拉上俄國,他們在這方面很有經驗,技術也先進。”

  “我們聯手的話,對雙方都有好處!”

  陳果鄭重點頭,回答道:

  “好,這件事情我來安排!”

  得到了他的回答,陳念心滿意足地舒了一口氣。

  其實,拉俄國入伙算不上是臨時起意。

  他在想到戰斗機的時候,腦子里就已經閃過了一個名字。

  那是一款具有可變后掠翼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如果能把這款飛機的技術嫖過來,那真的就是賺大發了  而另一邊,莫斯科,UAC總部大樓。

  馬羅科夫安靜地喝著茶水,悠閑地與對面叫做伊柳申科的男人聊著天。

  “.所以,他們真的把STOVL四代機造出來了?”

  伊柳申科問道。

  “不知道該遺憾還是該高興,但確實是的。并且,根據我們的情報,這架飛機的潛力還遠不止他們目前表現出來的那點,在之后,他們甚至有可能會上變循環發動機。”

  “到那個時候,這架飛機可就不是一般的四代機了——它會殺死所有四代機。”

  “情報從哪里來的?”

  伊柳申科繼續問道。

  “猜測。他們又不會傻傻地告訴我們,即使我們的關系很近。”

  “好吧.你們的猜測準確嗎?”

  “至少目前為止,我只猜錯了一次,并且在那一次之后,我就重新調整了對他們的認知。”

  伊柳申科笑了笑,他知道馬羅科夫說的是上一次AL31FN發動機談判失敗的事情。

  那一次,馬羅科夫以為對方不可能自己解決發動機的問題,所以在談判中表現得極為強硬。

  結果沒過多久,F119發動機的橫空出世就狠狠打了他的臉。

  或者說,打了所有外部看不起華夏航空的勢力的臉。

  “好吧,我承認你的感知是敏銳的——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調整過來很不容易。”

  “所以,這就是你提出要跟他們合作的理由?”

  伊柳申科問道。

  就在兩個小時之前,馬羅科夫走進了他的辦公室,隨后向他遞交了一份計劃書。

  在那份計劃書里,馬羅科夫提議UAC主動與華夏601、611所接觸,并盡最大的努力謀求合作。

  按照他的措辭,這個“最大努力”,甚至包括用己方最先進的技術去交換。

  哪怕是華夏眼饞了十幾年的白天鵝圖160,也被列在了備選方案之內。

  “當然不是,單點技術的突破根本不足以讓我對他們另眼相看,真正讓這份計劃書誕生的,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驚人潛力。”

  “比如呢?什么方面的潛力?”

  “改變這個世界。”

  聽到這個回答,伊柳申科沉默下來。

  良久之后,他才開口問道:

  “馬羅科夫,你真的認為,我們已經沒有希望了嗎?”

  馬羅科夫笑了笑,回答道:

  “這還用問嗎?我們早就沒有希望了。”

  “你我都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人,所以有些事情不必說的那么明白。”

  “但是,我們都知道,那條我們曾經灑滿了鮮血的道路,已經被我們自己堵死了。”

  “鮮血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褪色,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將徹底變成一片蒼白。”

  “但相對的,那一邊,我們的鄰居那里,卻還生機勃勃。”

  伊柳申科嘆了口氣。

  他今年已經60歲了,對與馬羅科夫心里的那點“希望”,他又怎么會不明白呢?

  只不過,他很難說服自己,去做出這樣一個冒險的決定。

  兩人就這么相對而坐,誰也沒有主動開口,良久之后,伊柳申科才繼續問道:

  “你真的覺得有可能嗎?借助技術的合作,再去引發新一輪的合作,然后用他們的力量,重新把道路拓開?”

  “我不知道。”

  馬羅科夫誠實地回答道。

  “但至少,我在他們的手上,看到了開路的鐮刀。”

  “這柄鐮刀,你在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已經找不到了。”

  伊柳申科微微皺了皺眉頭,他的心里似乎正在經歷著某種強烈的掙扎。

  隨后,他開口說道:

  “那就按你說的做,我們試試吧。”

  “就算不能達成最終的目標,拿到四代機的技術,對我們也算是一個重大的成績了.”

  幾天之后,馬羅科夫抵達了帝都。

  接待他的仍然是王明,只不過這一次,兩人的相處方式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如果說,之前兩人算是朋友,但更多的是利益上的朋友的話,那這一次,馬羅科夫就是真正付出了真心。

  他不僅給王明帶了特產的伏特加和熏肉腸,甚至自掏腰包買了一只在國內不太常見的機械手表,作為王明的生日禮物。

  這倒是讓王明有些驚訝,但他也快適應過來。

  “馬羅科夫,你太客氣了,你知道的,我不能收你的禮物.”

  “沒關系,那你就交給你們的紀檢部門吧,讓他們查完之后再給你。這只手表只值幾百塊錢,如果連這也不行的話,那我只好向大使館投訴了.”

  王明哈哈一笑,兩人擁抱了一下,隨后在辦公室里各自落座。

  “你這一次來的目的,我已經收到照會了,說實話,我并不驚訝——只是奇怪,你為什么來的這么晚。”

  馬羅科夫無奈地攤了攤手,回答道:

  “沒有辦法,我們的流程太臃腫了,申請提上去,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批下來。”

  “明,不要怪我,我并不是刻意冷落你們。”

  “當然,當然。”

  王明沒有把話說破,而是話題一轉,直接開始聊起了正事。

  “所以,你們想要合作的方向,是四代機?”

  馬羅科夫點點頭,回答道:

  “是的,這是我們最薄弱的部分,我們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反哺給我們自己的四代機研究。”

  這樣的回答算是開誠布公了,其中所表現出來的誠意也肉眼可見。

  “那你們打算用什么來交換?”

  王明繼續問道。

  “你們想要的一切。”

  “一切?那我們想要薩爾馬特。”

  “.明,別跟我開玩笑了,這東西我們自己都還沒造出來.不過你的消息也太靈通了吧,我記得關于薩爾馬特的計劃,我們只跟你們的極少一部分人交流過。”

  “很明顯,他們把信息交給了我,讓我來跟你談判。”

  王明一本正經地說道。

  “所以這個條件是真的?”

  “那就看你們能不能拿出別的同等價值的東西了。”

  聽到這話,馬羅科夫松了一口氣。

  坐地起價,就地還錢。

  薩爾馬特是絕對不可能給的,這東西還在預研階段,要給也給不出來。

  不過,其他的交換條件,他準備得也足夠充分了。

  “圖160怎么樣?”

  對面的王明搖了搖頭,回答道:

  “不夠。”

  隨后,他不等馬羅科夫回答,便直截了當地繼續說道:

  “我們要更新的東西。”

  “比如,能隱身的圖160。”

  馬羅科夫的心突地一跳,隨后,他瞪大了眼睛問道:

  “你們.要做戰略轟炸機?”

  王明笑了笑,回答道:

  “是的。”

  “并且,我們需要你們的一點點,小小的協助。”

  馬羅科夫長舒了一口氣,繼續問道:

  “我們能合作嗎?”

  他的語氣充滿了期待。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如果能得到這個機會,那他心里的希望  甚至有可能變成現實!

  “不能。”

  王明果斷地回答道。

  眼看馬羅科夫失望地低下了頭,他又繼續說道:

  “不過,你們可以參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