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佬的疑問

  DF17,陳念印象中的國之利器之一。

  如果說DF15所謂“航母殺手”的名號是吹出來的,那DF17就是名副其實。

  畢竟,一枚將高超音速突防、末端變軌機動、以及錢學森彈道三種能力綜合在一起,并且精度在50米范圍之內的導彈,想要徹底擊沉一艘航母,實在是容易得不能再容易了。

  不管你的盾艦多牛逼,我自有一套打法。

  一發不夠就兩發,兩發不夠就三發。

  只需要極少的數量,就可以突破航母編隊防空系統的上限,使飽和攻擊不再需要真正“飽和”。

  所以,花費一定的源點,加速DF17的研發進程,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只有一條:

  美國加速了對抗,那么我們也不得不加速自己的非對稱反制措施。

  不過,要怎么讓這樣的策略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卻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后,陳念首先檢查了系統中對于DF17的解析源點要求。

  不出他所料,這項裝備的解析要求也不低,打包下來,總共需要3.2個源點。

  雖然相對陳念現有的7.7個源點來說不算太多,但真這么去花的話,也沒有必要。

  思索了片刻,陳念回憶起了腦子里關于DF17的記憶。

  按他對這款武器的了解,DF17的核心技術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乘波體外形。

  第二個是助推火箭中的超燃沖壓發動機。

  第三個則是以彈頭的耐高溫材料、熱結構一體化設計、隔熱散熱材料為主要模塊的綜合耐熱系統。

  其中前兩項都具有明確的解析標的,分別解析的話,只需要1.2個源點。

但第三個就有點麻煩了  因為他根本不知道,DF17所使用的耐高溫材料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其所需要達到的性能參數,更不知道在未知性能下,應該怎么去做系統設計。

  他只能嘗試把各種關鍵詞都打包進系統中解析,可最終的結果卻不盡人意。

  總共仍然需要1.6個源點,相比其DF17整體解析便宜了一些,可也沒有便宜多少。

  看到這個結果,陳念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要不,先找其他人商量商量?

  但很快,他又反應過來:

  現在DF17還處于預研階段,自己都沒有的信息,國內更不可能有任何人有。

  找專家是沒有用的,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說到底,不就是耐熱材料結構設計燒蝕散熱涂料的三板斧嗎?

  先解決耐熱材料的問題,這玩意兒有之前的基礎在,估計最多一天的時間,就能找到方向。

  如果涉及到新材料,就直接扔給系統。

  結構設計這塊,最核心的無非就是一個燃料循環冷卻系統,同樣的,花一定時間去調試,找出合適的方向,再由系統接管具體的參數設計、方案設計就好。

  至于燒蝕散熱涂層先用之前殲二十二的TBC涂層頂著,如果不夠用,再想辦法讓材研所那邊配合配合,跟自己一起去找新方向。

  想到這里,陳念的念頭瞬間通達了。

  他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已經慢慢熟悉的號碼。

  “郭教授,您好,我是陳念。”

  “是這樣的,我明天想要預約一下材研所的實驗室,您看您那邊能不能騰出空來,我過去一下。”

  “對,有一些關于新材料的計劃,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想法,所以想先去實驗室看看.”

  “好,明白了,到時候我給您電話”

  電話那頭的人正是郭琦。

  對于陳念的要求,他自然是滿口答應,這讓陳念也放下心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撲倒在床上,很快,就沉沉睡去  另一邊,陳果正忙著召集各路人馬,為DF17項目做準備。

  其中所涉及的最關鍵的角色,就是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也就是CALT的朱學軍。

  實際上,在今天之前,陳果幾乎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因為,雖然航空航天總是不分家,但實際上,這兩個方向無論是在技術發展,還是在工作分工上都大有不同,工作人員相互之間接觸的機會很少。

  直到陳念提起這個名字,他去內網查了資料后才發現,這個朱學軍,還真是個大佬。

  她年僅30歲的時候就已經做過項目總師,99年時又擔任了某遠程彈道導彈項目總師。

  現在項目仍在進行中,而她自己,也因此成了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之一。

  之所以名聲不顯,還是因為她所從事的工作戰略意義過于重大,官方有意做了淡化和保密處理。

  要不是陳念叫出她的名字,估計自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還是不會知道有這個人的。

  因為,拋開自己在星火小組的職位的話,自己的級別,跟人家差著十萬八千里。

  哪怕是想要高攀,都找不到梯子的那種。

  但問題來了,陳念是怎么知道的呢?

  陳果懶得深究,撥通了朱學軍的電話。

  電話一接通,他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朱學軍的保密級別足夠高,根據星火小組的保密原則,在她的面前,自己沒什么好隱瞞的。

  而朱學軍顯然也從各種不同渠道聽說過有關星火的傳聞,她對此并沒有表現出過多的疑惑,只是言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

  “.所以,您今天打電話給我,是因為星火小組的新項目嗎?跟我的專業有關?”

  “是的,或者說的更直接一點,這本來應該是你們CALT的項目。”

  陳果坦然地回答道。

  他心里暗暗想著,跟這樣的女強人打交道就是省心,根本不用拐彎抹角,人家直接就把你的意圖猜透了。

  “我們的項目?伱說DF系列?我們手頭的項目會有變動嗎?”

  “沒有變動,我們想要做的,是開啟一個新的項目。”

  “新的項目?”

  電話那頭的朱學軍越發好奇。

  明明所里里已經有一個項目了,怎么現在又來新的?

  而且,看這情況,這個所謂的新項目,還要交給自己?

  這就有點瞎胡鬧了吧。

  別說自己的經歷能不能跟上,就算能跟上,所有的擔子都給到自己,也不太符合人才培養的規律啊。

  想到這里,她沒等陳果解釋,便繼續開口說道:

  “有新的項目是好事,聽說你們還會提供資金和資源,其實誰都想要做的。”

  “但問題是.我手里其實已經有項目了,再去接新項目,不太合理。”

  聽到朱學軍的話,陳果解釋道:

  “這的確不符合你們的項目管理要求,但是.我們沒有辦法。”

  “項目的時間很緊,只有兩個月。”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很強的帶頭人,來完成這個項目,你是最好的人選。”

  “至于合不合理這個問題.你放心,我們會搞定你的上級的。”

  電話那頭,朱學軍沉默了片刻,隨后嘆了口氣說道:

  “好吧,說說項目的具體情況?”

  實際上,在聽到“時間只有兩個月”這句話之后,她的心里就已經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擔憂。

  因為從她的視角來看,把時間壓縮到這個程度的,要么是小型改進項目,要么就是一些好大喜功的形式主義項目。

  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是對自己能力的不尊重,甚至可以說是侮辱。

  但是,同時她也知道,星火小組目前在國內完全可以說的是是炙手可熱,既然是他們做的決定,那自己能拒絕的可能,其實是很小的。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給他們一個面子。

  畢竟,在華夏現在的科研圈子里,確實還是有一些不得不去遵守的潛規則的。

  然而,下一秒,陳果說出來的話,卻讓她的情緒直接由無奈轉為了憤怒。

  “我們想要做一款新的地對地導彈。”

  “這款導彈可以基于DF15的整體框架去做優化。”

  “但要求是,它的射程必須達到1000公里以上,具有高超音速突防性能,采用乘波體設計、可以實現錢學森彈道機動,并且,要能穩定能突破宙斯盾系統的。”

  “.你知道你在說什么嗎?”

  朱學軍的語氣有些不善,她極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卻還是做不到心如止水。

  這簡直是太荒誕了。

  按照陳果的描述,這樣一款導彈可絕對不僅僅是DF15改進型那么簡單。

  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性能,都不是當前的CALT能夠達到的。

  而且,只給兩個月的時間?

  你在開什么玩笑?!

  真要研發出這樣的導彈,兩年都不夠好嗎?

  不,兩年是絕對不夠的。

  準確地來說,十年之內,都不太可能。

而電話對面的這個男人,居然就這么理所當然地說出來了  本以為星火這個驟然興起的組織與其他部門是有所不同的,結果還是外行指導內行,zz意義壓過實際意義嗎?

  稍稍停頓了片刻,她繼續開口說道:

  “陳教授,我不知道你們內部是怎么討論的,但是我必須要告訴你,這件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你所說的這些條件,哪怕單獨拎出一個來,都需要長期的、艱苦的研究,才有可能實現技術突破。”

  “而這個長期,它是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的。”

  “現在,這么多的條件組合在一起,而你只給兩個月的時間,我想問問,你自己覺得有可能嗎?”

  “我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的計劃會被提上日程,但我一定要說,這是對科研工作的侮辱!”

  聽到朱學軍充滿憤怒的聲音,陳果趕緊說道:

  “朱總,你誤會了。”

  “我們既然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那就一定是有所準備的,這也是我們小組一貫的工作方式。”

  “實際上,這些所有的技術難點,都已經有了相應的進展,并且會在近期內輸出成詳細的技術文檔。”

  “你們需要做的,只是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想辦法用最快的速度去做成果實現而已。”

  “???什么叫已經有了進展?”

  朱學軍大驚失色,語氣由之前的憤怒,直接轉變成了難以置信。

  “呃這個我不太好解釋,因為我也還沒有拿到相關的文檔。”

  “那你怎么確定,這些技術是真實存在的?”

  “很簡單。”

  陳果略一停頓,隨后說道:

  “因為我們造出了殲二十二,還有J20B。”

  朱學軍沉默下來。

  在這一刻,她突然覺得自己之前的表現有些可笑。

  是啊,自己明明知道星火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也完全了解他們之前的項目情況的。

  可即便是這樣,在聽到他們所提出的項目要求時,第一反應居然還是質疑。

  這有什么好質疑的呢?

  在J20B出現之前,有人相信他們真的能解決技術問題嗎?

  沒有吧?

  但問題是,他們不僅解決了,還在短到不可思議的時間里,完成了第一架試驗機的首飛。

  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合理”,不正是跟這次的所謂“新導彈”的情況一模一樣嗎?

  想到這里,她開口說道:

  “好吧.我明白了。”

  “你們去向上報告吧,我可以擔任主官。”

  “但是,在正式啟動項目之前,我想跟你們的那個技術負責人?姑且這么叫吧。”

  “我想跟他聊一聊,聽一聽他的想法。”

  “沒問題,我會給你安排時間的。不過在此之前,你需要簽署一份額外的保密協議,具體的流程,我會再與您聯系。”

  “我?還要簽新的協議?”

  “是的,這是上級的規定。”

  陳果毫不遲疑地回答道。

  朱學軍再一次感覺自己的認知受到了挑戰。

  在軍工科研領域,除了老一輩的那幾個名字,還有誰能比自己的保密級別更高嗎?

這個星火小組,好像比自己原本預計的,還要更神秘啊  兩人又圍繞著有關保密事宜的話題聊了幾句,隨后,陳果跟朱學軍告辭,電話掛斷。

  他在紙上寫下了“朱學軍”的名字,心里暗暗想著:

  這種頂層的科研人員確實是更難打交道。

  它們不僅對待科研的態度嚴謹,甚至這種嚴謹的態度已經滲透到了他們人格的方方面面。

  他們永遠都保持著懷疑、保持著探索和檢驗的欲望。

  也就是這樣的特質,在驅使著他們不斷前進。

  壓迫感很強啊。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其實自己是不用擔心的。

  因為,無論朱學軍有多強,都畢竟還在合理范圍之內。

而將要去為她“答疑解惑”的,可是這個國家里,最大的一個bug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