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輿論

  僅僅一天之后,安南方面有海兵出事的消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擴散開來,傳遍了整個世界。

  “爭議海域再起沖突,或舊事重演?”

  “對方發言人表示:希望各方保持克制,理性解決問題。”

  “再次挑釁,大批船只開往沖突海域。”

  一條條駭人聽聞的消息,無不刺激著整個輿論市場的敏感神經。

  一時間,連國內的輿論也是風起云涌。

  不過,如果要從這些輿論中提取出一個關鍵詞的話,其實也就一個詞:

  解氣。

  “媽的,早就看這些猴子不順眼了,這一次打的真爽!不過國內居然都沒一點消息,要不是外媒報出來,我們都還不知道呢。”

  “國內有消息的,只是沒那么夸張.什么傷亡數十人啊,真實情況是就傷了兩個人,其他都是自己摔的輕傷罷了。”

  “就一艘漁政船過去,能打成啥樣啊.”

  網址p://m.

  “漁政船?那可是051改的,炮都沒拆呢!”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是不是真要去那邊造島了啊?”

  “應該是,據說海南那邊有大批的駁船出港,反正等著看吧,這次事兒鬧的小不了。”

  “越大越好!早就該表明態度了,要不然,天天就是抗議抗議,抗議有什么用?”

  李想坐在電腦前,一條地刷著網友的評論,心情無比愉悅。

  這樣的愉悅主要有兩個來源。

  第一個,當然是因為他跟大部分正常人一樣,覺得能給那些猴子一些教訓,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第二個,則是因為他自己暫時沒有收到什么新任務,不需要像往常一樣去做什么輿論引導,只要按時報告輿情動向就行了,工作輕松得很。

  不過,這樣的輕松也讓他有些疑惑。

  難道這一次,我們真的是打算大張旗鼓地去干,一點后手也不留了嗎?

  畢竟,在他的印象里,海軍的實力還并沒有達到可以真正“縱橫海上”的程度,如果在過程中因為計劃過早暴露而引來騷擾,對計劃的執行,應該說是大為不利的。

  還是說,官方還有什么自己暫時不知道的后手,準備等美國那邊有動作之后,再拿出來反制?

  大概率是這樣的。

  可到底是什么呢?

  J20B?新版本的殲二十二?導彈?電子干擾機?還是軍艦潛艇?

好像這些東西,要對航母造成威懾,有點不太容易啊  李想搖了搖頭,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開始繼續在網上刷不同的帖子,觀察最新的輿情動向。

  大部分帖子的內容都很“平淡”,哪怕有反面的聲音,也主要集中在所謂的“人道主義關注”上,認為這次造成的人員傷亡沒有必要。

  總體來說,對“領土”這一個底線的討論,風向還是基本正確的。

  但是,就在李想以為今天的例行工作就這么平淡地結束的時候,一條帖子卻突然跳到了他的眼前。

  李想皺起眉頭點開帖子,光從這個標題上,他已經嗅到了某種不對勁的味道。

  而等他看到帖子的內容時,心里便只剩下了一個念頭:

  來大活了!

  這個帖子跟其他任何一個帖子都不同,它使用的是某種極度“中立客觀”的口吻,講解的是所謂“國際海洋法”標準下,應該如何劃分各國的領海區域、如何確定公海范圍。

  乍一看下,這帖子沒有任何問題。

  甚至對于一些普通人來說,它講的全都是長知識的干活。

  可如果往深處去看,就會發現它內核里所包藏的狼子野心了。

  全文沒有一句話、一個詞表明金銀島的歸屬,但哪怕自己通篇看下來,也忍不住在心里產生了一個疑問:

  如果他所引用的全部都是事實,那推論起來.好像越南對金銀島的權利,更容易得到承認?

  這個危險的想法剛一跳出來,李想便立刻感到渾身發涼。

  自己已經算是意志堅定、并且在長期的“自我對線”中形成了相對牢固的判斷標準了,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都還差點被帶溝里!?

  那如果看到這個帖子的,是別人呢?

  李想趕緊打開瀏覽器,開始搜索關于這篇文章的論據有關的內容。

  而隨著一條一條信息看下來,他的神情也越來越凝重。

  最壞的情況發生了。

  這篇文章的作者,他所引用的內容全部都是事實。

  但卻不是100事實,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刻意引導后的事實。

  九真一假,這是最容易造成錯誤引導方式。

  可以看得出來,這篇文章的作者,絕對是專業的。

  并且,他不可能是一個人。

  在他的背后,應該還有一個更龐大的機構在操作。

  李想眉頭緊皺,他點開搜索引擎,開始在網絡上檢索類似信息。

  果然,不出他所料,就在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內,已經有數量眾多的同類文章被投放到了網絡上,甚至已經形成了規模。

  如果繼續放任它發展下去,很有可能,輿論的整體風向都會被逆轉!

  畢竟,現在這個時代的互聯網環境還比較初級,在信息密度、知識密度上還遠遠達不到可以實現自平衡的標準。

  也就是說,只要有一些“看上去有道理”的內容出現,許多人就會不由自主地被帶著走。

  要不然,那些諸如“德國下水道”、“日本小學生”的謠言,怎么可能大行其道呢?

  想到這里,李想沒有猶豫,他拿起了放在桌旁的手機,撥通了上級的電話。

  接電話的是情報部門的胡立凱,聽到他的聲音后,李想立刻開口說道:

  “胡總,我有重要情況要反應.”

  “是關于國際海洋法的那篇文章的嗎?”

  胡立凱似乎比李想更早地得到了情報,他打斷了李想的話,直接了當地問道。

  “是的,那篇文章很有問題,我懷疑它背后有專業人員操盤。”

  “光靠輿論上的對沖解決不了問題,我建議,我們采取一些特別手段吧”

  另一邊,BBC駐華夏辦事處的辦公樓里。

  威爾遜滿意地看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臉上全是洋洋得意的神情。

  發布不到2個小時,他一手炮制的那篇文章的點擊量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并且,上升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如果按照這種勢頭繼續發展下去,很可能在今天晚上之前,這篇文章就可能進入搜索結果的前十、甚至榜首。

  到那個時候,自己的工作就算是順利完成了。

  想到馬上就要到手的獎金,他差點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實際上,他是在兩天之前接到這個任務的,當時他的主編只是告訴他,要想辦法去引導輿論,營造越南方面“受害者”的形象。

  跟他一樣接到任務的撰稿人有幾十上百個,每個人都想通過自己手里的筆和鍵盤,去賺到那筆不菲的獎金。

  但是,在威爾遜看來,他們所使用的手段都太過低級了。

  一開始就站在對立的角度上,高高在上地去指責、去批判,怎么能達到所謂的“引導”的結果呢?

  真正有用的策略,永遠是從內部攻破啊!

  所以,自己要做的第一步,就應該是怎么把自己偽裝成“自己人”。

  威爾遜想了很多種不同的策略,逐步篩選、挑選下來之后,最終確定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

  中立。

  并且,沿著這個關鍵詞繼續向前,他還提取出了目前華夏輿論中占據大量權重的一個議程:反思。

  而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就造就了他這一篇“站在中立角度上進行反思”的深刻文章。

  顯而易見,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不僅是對普通民眾而言,甚至對那些本來就具有一定知識素養、本來就有自己的判斷力的知識分子,這樣的文章也如同一枚重磅炸彈。

  不管你腦子有多清醒、不管你知識有多豐富,只要在意識上存在裂紋,就一定能把你炸開!

  威爾遜一條一條地刷著那些回復,從最開始下意識地反對、否認,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有人在長篇大論地討論了。

  而這樣的討論的結果無論如何,都是對自己有利的。

  誠然,有一些水平極高的學者毫不客氣地指出自己斷章取義、掩蓋事實,但他們的理論都過于復雜,表達方式也不接地氣,根本沒辦法獲得足夠的認同。

  網民能看得懂專業的知識嗎?

  也許有些能看懂,可99的人,都不會愿意去看。

  本來就是上網來消遣娛樂的,誰愿意聽伱在那里沒完沒了的科普?

  我們要的只是刺激的新東西,只是能顯示我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新理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有辟謠的帖子,也很快會被淹沒,對自己造不成任何的威脅。

  威爾遜長長舒了一口氣。

  他隱約感覺到,這一次,自己的計劃應該是已經成功了。

  無懈可擊!

  大勢一旦形成,任憑你們華夏相關部門的人反應再快、投入的資源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互聯網是講先后的,只要先入為主的信息繭房形成,再想要打破,就幾乎成為奢望了。

  他站起身,關閉了電腦屏幕,隨后思索了片刻,又重新打開了電腦。

  火候還不到。

  官方不可能對自己的帖子毫無反應,那么,如果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吸引,那下一步,他們會做什么呢?

  無非是刪帖、禁言、水軍。

  最極端的情況,也許,他們會直接上門逮捕自己。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自己應該要提前做好準備。

  威爾遜的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他感覺,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毫無戰斗力的對手。

  這一次,只要事情按照自己預定的方向發展,那么,勝利的人就一定是自己。

  哪怕真的被逮捕入獄,又能怎么樣呢?

  反應越激烈,就越顯得他們心虛。

自己的名字,將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傳遍這個世界  威爾遜的手指飛快地敲動鍵盤,短短兩個小時之后,四篇截然不同的文章誕生。

  他將四篇文章通讀一遍,連自己都被其中所蘊含的不甘、憤怒、卻有無可奈何的情緒所感染。

  隨后,他撥通了主編的電話,打算向他告知自己的準備。

  電話接通之后,他開口說道:

  “格里菲斯先生,我剛剛已經寫完了四篇文章,稍后會發送到你的郵箱。”

  “具體的情況,之前已經在電話里跟你說明過了。”

  “如果有任何意外發生,請你按照文章批示里標注的方案,在公眾平臺發表文章。”

  “對,我現在對自己的安全狀況很擔憂。”

  “不,不用,我不能離開。”

  “我必須要等他們來找我。”

  “放心,他們不可能把事情做絕的,最多會受一些苦罷了。”

  “對,麻煩幫我向大使館報備,讓他們做好營救準備。”

  “相信我,這一次,我們勝券在握”

  掛斷了電話,威爾遜收拾好東西,走出了BBC辦公大樓。

  此時,尚海的天空一片晴朗,這讓他的心情也越發舒暢起來。

  也許,要不了多久的時間,這片天空就會被陰霾所籠罩,而這個國家的輿論,也會從此刻開始,逐漸被自己所代表的、更強大的力量掌握。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才能真正地大展拳腳。

  想到這里,他突然想要給自己拍一張照片。

  也許,之后可以用在那篇準備好的報道上。

  于是,他站在街頭,調轉相機,按下了快門。

  相機的顯示屏上出現了他剛剛拍下的照片。

壓抑的色彩,銳利的線條,透露著瘋狂和荒誕的紅色  以及,照片正中間的,自己那張嚴肅而睿智的臉。

  強烈的對比造就了無與倫比的故事性,他甚至覺得,照片上的自己不是一個記者,而是深入敵營的孤膽英雄。

  威爾遜收起了相機。

他知道,要不了多久,這張照片,就會迅速流傳開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