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能造,但沒法量產?

  在唐長紅給了俄方技術組一個下馬威之后,無論是H20項目、還是雙方合作的PAKFA項目的進度都明顯快了起來。

機體設計迅速定型,發動機試制工作加速,內部結構件開始生產  如果順利的話,很有可能真的像陳念說的一樣,在過完年之后,西飛就可以給全國人民帶來一個重大的驚喜了。

  但,也就是在這樣順利的進度之下,一個重大的問題,卻逐漸浮出了水面。

  用于機身制造的T800L型碳纖維的儲量,已經完全不夠用了。

  事實上,T800L型碳纖維材料的配方和制法本來也是陳念提供的,包含在H20的技術總包里。

  在項目啟動之前,這種材料的實驗室試制工作就已經開始。

  但問題是,受限于技術條件、設備條件,這種材料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

  按照最開始的計劃,第一架H20所需要使用的T800L型碳纖維材料,將會用實驗室產品來供應。

  本來,小規模生產的產量也是足以滿足第一批次的使用需求的。

  但問題是,在后續的設計中,H20引入了更多、更復雜的設計。

  包括可變后掠翼、機翼油箱、快速開合武器倉等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飛方面不得不安排了超過預期的實驗次數,這就導致T800L的產量開始捉襟見肘了。

  辦公室里,唐長紅眉頭緊皺地看著眼前的報表,而一旁的高永玉則是匯報著最新的項目計劃。

  “.按照現在T800L的產量來看,材料準備的速度恐怕趕不上我們飛機制造的速度。”

  “截止到目前,碳纖維材料的缺口已經達到了2.6噸,這個數字在后續可能會有小幅度的減少,但基本沒有可能最終拉平。”

  “如果我們要等待材料全部準備充足之后再著手試制,項目進程可能要被拖慢三個月以上。”

  “雖然也很快,但我很懷疑星火小組那邊能不能接受。”

  “畢竟,技術都是他們提供的,在我們手里幾乎沒有任何需要攻關的難點。”

  “這么搞的話,后續的預算我們就不好申請了啊.”

  聽到他的話,唐長紅嗯了一聲,沒有立刻回答。

  事實上,這個問題他倒是沒有那么擔心。

  什么預算不預算的,雖然要考核項目組的表現和成果,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為國家科技發展做貢獻的。

  而H20的研發,就是近幾年空軍發展最重要的一步。

  擁有了H20,才能擁有完備的戰略威懾力量。

  哪怕星火再摳門,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卡預算。

  但問題是,他們不卡預算,并不代表著這件事情就能這樣過去了。

  因為,H20想要量產,總還是需要新材料支持的。

  這次靠拖延時間勉強解決了,那下一次呢?

  實驗室的那點產量絕對支撐不了H20形成戰斗力,想要飛機能真正“造出來”,材料產量不足的問題終歸還是要解決。

  想到這里,他開口說道:

  “有沒有聯系其他兄弟單位,這種材料國內有辦法上工業化生產線嗎?”

  高永玉搖了搖頭,回答道:

  “沒有辦法。”

  “我們國內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太弱了,別說T800L,就算是現在國際上已經成熟化的T700材料,都沒有哪個廠能造出來。”

  “正想要搞的話,估計得像芯片項目一樣,拉一個專項出來.”

  “那么難?”

  唐長紅驚訝地說道。

  他知道碳纖維難搞,但其實,他對這個產業并不了解,只是下意識地以為,這是一個解決了材料制法,就能完全解決的問題。

  對面的高永玉嘆了口氣說道:

  “是啊,一開始我也沒想到。”

  “但是最近我查了不少資料,也請教了不少業內的專家,才算是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

  “實際上,碳纖維工業,最早還是起源于島國的。”

  “1959年的時候,島國發明了用聚丙烯腈為原絲加張力牽伸制造碳纖維的方法,并且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商業化,隨后便廣泛運用在了軍民領域。”

  “我們碳纖維研究其實也是始于60年代初,但由于當時國際環境惡劣,西方對我們實施了高度技術封鎖,加上國內資源緊張,碳纖維的相關研究工作進展非常有限。”

  “一直到1975年,在張愛萍的部署下,我們聯合二十多家單位攻關,才終于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但也就在這個階段,對西方技術的盲目崇拜開始了。”

  “西方成熟產品的沖擊下,我們剛起步的產業根本無法抵擋,整整20年的時間,在碳纖維這個領域,我們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一點進步。”

  “主要問題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們自己不想搞,覺得投入大。”

  “另一方面,就是引進也引進不了。”

  “你知道的,巴統條約下,技術過硬的公司都不愿意向我們轉移技術,連設備獲取也極度困難。”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碳纖維工業,最終就發展成了現在這個畸行的樣子。”

  “一句話,原理很熟,技術很強——T800L這種超前的材料也能迅速理解、掌握。”

  “但問題就在于,工業化量產,幾乎沒有可能。”

  說完后,高永玉下意識地搖了搖頭,隨后又補充道:

  “哪怕是現在,我們想要引進技術和設備都還是不可能的。”

  “國際上排行前列的那些公司壓根不考慮跟我們的合作,二三線的公司,比如英國的RK,對我們也是態度曖昧。”

  “真要去跟他們合作.恐怕我們吃的虧會更多。”

  唐長紅默默點了點頭,隨即問道:

  “國際上的同類產品呢?有辦法直接引進產品嗎?”

  “不管生產能不能解決,至少先把燃眉之急解決了。”

  “引進不了。”

  高永玉果斷回答道:

  “T800L已經屬于48K大線束碳纖維中性能極為優異的一種了,哪怕是島國那邊,他們雖然有這類產品,但產量也跟我們一樣少。”

  “不過,跟我們不一樣,他們設備是齊全的,主要是差在了工藝上”

  “拿工藝換設備呢?”

  唐長紅下意識地開口,但隨即他便意識到了不妥。

  T800L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級材料,用它來交換生產設備,實在是有些不劃算了。

無論是星火、還是上級部門,都不可能會同意的  于是,他趕緊說道:

  “這肯定不行但是,我們真的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拿到需要的設備嗎?”

  “目前來說,我們只要解決核心設備的問題,就能解決T800L產量的問題,沒錯吧?”

  “沒錯。”

  高永玉點了點頭,但隨即又說道:

  “問題是,拿到設備,真不是那么容易。”

  “從預氧化爐、到高低溫碳化爐、再到收放絲系統這一系列的核心設備幾乎都不會被單獨出售。”

  “要買,就是買一條生產線。”

  “我們得付出什么代價,才能讓他們把這玩意兒賣給我們?”

  “畢竟,出售這些設備,他們面臨的可不僅僅是‘競爭風險’,還有政治風險”

  “明白了。”

  唐長紅嘆了口氣。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試一試。”

  “你去整理一下相關公司的名單,排出一個優先級來。”

  “然后,把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提交給陳果,看看他有沒有辦法。”

  “星火小組下的民發辦已經建立有一段時間了,關系網也開始運作起來了,說不定,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好,我這就去辦。”

  說著,高永玉轉身離開了辦公室。

而留在辦公室里的唐長紅則眉頭緊鎖,盯著那個“2.6噸”缺口的數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另一邊,西工大。

  陳果很快就收到了來自603所的求助信息,他的第一反應是想要找到陳念商量,但很快他便回過神來:

  這可不是陳念能夠解決的問題。

  當然,如果叫上他的話,他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一系列T800L材料制造所需要的設備,就好像當初他設計的熱等靜壓爐、單晶爐一樣。

  但問題是,哪怕有了這些技術,603所的困境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徹底獲得解決。

  成熟配套的生產線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制造、調試,且不說H20項目等不等得及,這種不分主次要把所有技術全部抓在手里的發展方式,本來也是不經濟的。

  最好的解決方案,其實還是像唐長紅建議的那樣,想辦法從國外引進一套先進的設備進來。

  有了設備,再結合已經完備的技術和工藝,T800L——不止是T800L,其他各種類型的碳纖維材料,就都能實現量產了。

  更重要的是,對這些設備進行逆向工程,還有可能解決設備本身的問題,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這不比什么問題都丟給陳念強嗎?

  但問題是,要怎么做呢?

  國家嘗試了接近30年,但最終仍然無功而返的事情,在自己這里,真的能有好結果嗎?

  他看了一眼唐長紅提交過來的名單,上面的公司不是島國就是歐洲,其中還有不少公司歸屬于五眼聯盟國家。

想讓他們提供生產線,那純粹就是癡心妄想  陳果一邊看一邊搖頭,拿起筆把名單上的公司一個一個地劃掉。

  劃到最后,剩下的四家公司,居然全部都是島國公司!

看來這一次,己方是不可避免地要去跟他們談一談生意了  好在因為之前THAAD系統的問題,華夏與島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有所松動,再加上美國輸出金融危機的行為讓島國方面極為不滿,此消彼長之下,他們是否還會遵守巴統條約,也是未知數。

  一個人在極度困難的時候是不會有太多的原則和底線的。

  一個國家,也同樣如此。

  聽說島國那邊好幾個支柱型企業的季度財報已經爛到不能看了,收入腰斬的腰斬、骨折的骨折,官方財政收入更是跌到谷底。

  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賣點家當,應該不會太難吧?

  想到這里,陳果突然覺得自己有了信心。

也許,技術上的問題,也并不一定是完全需要用技術手段來解決的  不過,在正式跟他們接觸之前,還是要提前做好策略。

  不能讓他們看出我們的迫切性,免得他們坐地起價。

這部分的工作,就交給民發辦那些猴精去處理好了  幾天之后,名單上的所有公司都收到了同樣的詢價郵件。

  郵件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要求購各家公司最先進的碳纖維生產線。

  無論各家公司技術實力如何、無論各家公司產品是否存在優劣對比,全部都一視同仁。

  這一次,民發辦擺出了來者不拒的態度。

  只要你愿意給,那我就敢要。

  而且,在詢價郵件中,民發辦還隱約透露出了一層意思:

  “價格從優,先到先優。”

  也就是說,誰愿意第一個接觸,就能優先獲得華夏提供的優惠條件。

  當然,前提是談判能繼續進行下去。

  這封郵件在碳纖維設備廠商的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廠商都會買華夏的賬。

  德國,ScholzAutoclaves公司首先回復郵件。

  他們禮貌地表示了對華夏詢價的感謝,但同時,又遺憾地說明,自家的產品不能達到華夏方面的要求,只能拒絕這次合作。

  隨后,意大利MillerItalia、法國FORESTLINE、美國Electroimpact公司先后答復拒絕合作。

  他們的態度很堅決,沒有任何客套,也沒有留下一絲余地。

  當然,最堅定的還是美國MAGCincinnati。

  他們甚至連正常的答復流程都不愿意走,直接忽略了詢價郵件。

  一輪篩選下來,最終表達了合作意愿的,除了英國KR這樣的二線公司之外,就只剩下島國的三家公司了。

  川崎、三菱、羽生田。

  這三家公司表達了積極的合作愿望,甚至在愿意派遣代表來華夏面談。

  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在陳果的意料之外。

  畢竟,歐洲那些公司都是正兒八經的oldmoney,還算是有點“貴族的矜持”的,不至于因為一次金融危機,就不管不顧地倒戈。

  美國?

  他們本來就拒絕過合作,這一次,只不過是例行詢問罷了。

  只有島國,這個沒什么禮義廉恥的民族,才會在自己的主子不行了之后,毫不猶豫棄之而去。

  他們可管不了碳纖維技術給到華夏之后會引發什么連鎖反應。

只要給他們足夠的錢,他們連主子都敢咬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