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一章 聚變,巨變

  .預計在6個月之內,達到5萬MW裝機容量,完成并網,供給AH省全省用電需求。”

  “預計12個月之內,達到10萬MW裝機容量,供給AH、江西兩省用電需求。”

  “預計24個月之內,達到峰值20萬MW裝機容量,覆蓋浙江電網,并同步啟動電網升級.”

  星火例行會議上,陳念靜靜地聽著有關EAST項目未來計劃的報告,臉上神情平靜,似乎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早已在他的預料之中。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早在對EAST項目進行初期規劃的時候,巨大的工程容量就已經被考慮在其中,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EAST同時兼具“實驗堆”和“商用堆”兩方面的作用,它的規模還可以做得更大。

  一個聚變堆滿足三省用電需求,這聽上去很夸張。

  但其實按照數據測算,目前AH全省單日平均用電量也不過就是2000萬度而已,哪怕是夏季用電高峰,最多也只能達到3500萬千瓦時左右。

  也就是說,5萬兆瓦的裝機容量,應付其用電需求其實是綽綽有余的。

  其中多余的部分,都會被所謂的超導聚變工業復合體消化掉。

  前景一片光明,但與此同時,通向最終目的的路線,似乎還有些曲折。

  “.按照這個計劃,全省及全國將要進行停機退網的火力發電站達到近千家,下崗人數超過30萬人,這些工人、職員普遍存在學歷較低、技能固化的問題,轉崗和再就業都存在困難。”

  “也就是說,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的就業崗位縮減問題、金融信貸風險增加問題、經濟活力下降問題都亟待解決。”

  “我們不可能指望新的工業復合體立刻發揮作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一來財政補貼的形勢幫助當地度過難關,可能會成為我們的主流策略。”

  “所以綜合來講,AH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機會是有的,但更多的還是困難。”

  “在這里,我們提出的策略是,將部分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向AH傾斜,保證當地經濟發展不斷檔。”

  “目前,有如下幾個方向。”

  “第一,常溫超導體芯片方向;第二,超導電機方向;第三,超導儲能方向”

  臺上作為發言人的陳飛云侃侃而談,臺下的陳念則是頻頻點頭。

  他早就預料到核聚變的“橫空出世”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巨變,但在細節方面,他考慮得其實沒有專業的經濟學者那么細致。

  多少人口會失業?失業的人口如何安置?

  產業升級過程需要投入多少資金?資金從哪里來?落后產能淘汰所造成的損失怎么彌補?

  最優的路線圖是怎么樣的?產業更替周期怎么去把控?宏觀介入的邊界在哪里?

  這一個個的問題實際上并不比核聚變技術本身要簡單。

  誠然,在這項技術面前,一切經濟活動的容錯率都在無限攀升,乃至社會安定度,也因為這個無比宏大的愿景而得到了罕見的“固化”,民眾對環境的耐受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如果能做得更好,我們又為什么要犯錯呢?

  幾分鐘之后,陳飛云的報告終于講完,而在他話音落下的瞬間,立刻有人舉手申請發言。

  “我認為陳總講的這幾點都是沒錯的,但在最后的產業專業和產業偏向部分,我有一些異議。”

  “目前看來,EAST堆對當地造成的就業影響主要集中在中下層就業群體中,也就是說,我們要優先考慮這部分群體的需求。”

  “你讓他們去搞芯片,去搞電池?這根本就不切實際,甚至連電機都有些勉為其難。”

  “在這里,我不得不向陳總提出一個建議:還是要加強底層調研。”

  “我們民眾的水平沒有那么高,同時年齡也普遍偏大,另有一點,他們很多并不能接受市場化的職業規則。”

  “所以,我認為,整個產業轉移的思路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著重考慮低端化、基礎化的產業布局,保證整個過程不出現大范圍的‘顛簸’.”

  這人說得有理有據,臺上的陳飛云也贊賞地點頭。

  “這位同志的理解很好,事實上,這也是我們重點考慮過的問題。”

  “但我必須要指出,這樣的思維對AH來說是不公平的,而且我們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在化石能源時代,我們為了保證某些省份勞動力市場、經濟發展的穩定,曾經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決策,而這些決策也導致了地區性發展的不平衡。”

  “從整體上來講,我們確實是獲益的,但有沒有必要呢?”

  “我認為,在核聚變、在能源趨近于無限這個大前提下,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不能讓AH變成新時代的‘糧倉’,我們應該讓每個地區都建成配套的、全流程的循環經濟。”

  “人類受自然稟賦的限制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一點,我們是可以承受的”

  隨著陳飛云的反駁說完,參會的眾人也逐漸分成了兩派,辯論越發激烈,陳念聽得津津有味。

  一旁的陳果看著他的表情,有些好奇地問道:

  “你是怎么想的??”

  陳念愣了一愣,笑著回答道:

  “我?”

  “我覺得他們說的都對,但我不知道哪個更對。”

  陳念這話說的一點水分都沒有,事實上,現階段的策略討論已經超出他的能力范圍了。

  如果說在此之前,一系列“仍然屬于這個時代”的科技出現之前,自己還能憑借記憶去參考前世的經驗的話,那現在,就完全是兩眼一抹黑了。

  聽到陳念的回答,陳果也是啞然失笑。

  確實,自己雖然對陳念始終抱著百分之百的信任,但也不能要求他是個什么都懂的全才嘛.

  于是,他開口回答道:

  “我也是,一聽起來都覺得有道理,讓我選,我又不敢選。”

  “生怕自己選錯,這玩意兒要是錯的,承擔后果的,可是我們全國的百姓啊。”

  “倒也沒那么夸張。”

  陳念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實際上,無論哪種策略,都具有各自的優劣,我們需要做的,只不過是短期的抉擇而已。”

  “與其擔心這個,倒不如擔心怎么去處理卡塔爾那邊的事情。”

  “我聽說,他們為了超導聚變工業復合體的事情,跟阿聯酋和沙特都已經快要打起來了.”

  卡塔爾。

  阿爾庫瓦滿臉笑容地看著手里最新的文件,助理索德則是盡心盡力地在給他泡著加糖的紅茶。

  這盒茶葉是阿爾庫瓦訪華時華夏方面人員專門贈送的,除了外交上的意義之外,據說其本身的價值也極為高昂。

  如果不是遇到尤其值得慶祝的事情,他根本就不會拿出來喝。

  從收到到現在,4個月的時間,他也只喝過兩次。

  一次是兩個月之前,第一個海外金屬氫制備工廠確定在卡塔爾落地時,他拿出這盒茶葉,招待了前來為他慶功的王室成員。

  而第二次,就是現在,為華夏EAST項目、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核聚變能源商用化賀了。

  當然,他喝茶的方式其實并不考究,如果被華夏真正的專家看到,恐怕要罵一句他暴殄天物。

  但他對此并不在意,他只是滿意地啜了一口甜絲絲的茶水,隨后開口說道:

  “華夏的EAST項目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在這之后,他們必然會加大對常溫超導技術的投資。”

  “而很顯然,我們作為他們的第一個海外殖民.海外投資基地,一定會吃到最早的一波紅利。”

  “拉斯拉凱拉工廠的建設必須盡快提上日程,如果我們能在這個項目上展現出我們的誠意和實力,后續聚變技術轉移,我們很可能也會取得先機。”

  “金屬氫工廠對于電力的依賴是天然的,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像EAST項目一樣,嘗試去建設一個超導聚變工業復合體。”

  “不過,想要推動這一點,我們要做的事情,恐怕還有很多.”

  聽到他的話,對面的索德微微點了點頭,隨后開口回答道:

  “確實如此,相比起金屬氫,他們對聚變技術的轉移應該會更加謹慎。”

  “而客觀的來講,以卡塔爾的國家規模和經濟體量,也確實無法承接這樣巨大的工程項目。”

  “我想,我們如果真的要一賭到底,恐怕就只能抓住最后的機會了。”

  “化石能源的末日即將到來,盡可能將其變現,拿到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去沖擊聚變項目的機會,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阿爾庫瓦嗯了一聲,沒有立刻回答。

  索德所說的策略,他其實并沒有任何異議。

  但問題是,在金屬氫工廠項目之后,這個國家也確實是拿不出來更多東西交換了。

  卡塔爾的國庫已經見底,乃至于王室集團,都已經近乎掏空了家底,來支持這個項目的達成。

  現在,想要從他們的身上再榨出來東西,幾乎已經是不可能了。

  石油,天然氣?

  這些東西的唯一意義,就是為金屬氫提供原材料。

  因為在華夏自身的儲備耗盡之前,他們很可能就已經完成從化石能向電能的全方位轉型了。

  土地?

  笑話,這破地方他們要來干嘛?

  再說了,己方也不是沒給.

  阿爾庫瓦長長地嘆了口氣。

  “或許確實沒有別的辦法了——不過這也足夠了,我們總不能真的指望自己每次都能靠運氣和膽量拿到足夠的籌碼”

  “不是沒有辦法。”

  索德打斷了他的話。

  阿爾庫瓦眼神一亮,自己這個助理的“瘋狂”和“激進”他早就已經見識過,并且這樣的特征在這個時代,確實也有很大的作用。

  “什么辦法?”

  他趕緊問道。

  “阿拉伯聯合體。”

  阿爾庫瓦愣了一愣。

  他是一個聰明人,所以當然也清楚對方這句簡簡單單的話里,所蘊含著的深層次的含義。

  是的,理論上來說,按照華夏方面公布的數據,一個聚變堆所能提供的電力,確實是能大體滿足整個阿拉伯半島的需求的。

  而想要真正把項目落地,需要解決的也首先就是“能量冗余”的問題。

  那么,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辦?

  很簡單,把整個阿拉伯半島,當成一個整體來處理。

  不,不是那種松松垮垮的聯盟,而是真正的“聯合體”。

  在底層資源實現共享之后,底層秩序也必然共享。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秩序的把控者就不可能聯合體中的任何一方。

至于是誰  答案不言而喻。

  “這不是一件小事。”

  阿爾庫瓦的語氣嚴肅起來。

  “如果能夠落實,這將會是世界格局發生巨變的第一步。”

  “我們會很危險。”

  “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將不僅僅是單純的‘聯合’的問題,還有那些反對聯合的‘阻力’。”

  聽到這話,索德微微搖了搖頭。

  他的臉上露出一個諱莫如深的笑意,隨后開口說道:

  “阿爾庫瓦,你忘記我們昨天收到的那條來自華夏的情報了嗎?”

  “美方已經做好了裁軍和收縮的準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他們會將自己的勢力范圍從中東撤出。”

  “難道,伱沒看懂這條情報中所蘊含的暗示嗎?”

  阿爾庫瓦猛然反應過來。

  是的,他確實注意到了這條情報——或者說是華夏在交流中無意間提到的消息。

  它是那么普通,那么平淡,也那么地“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以至于當華夏方面提起時,自己只是簡單地附和了幾句,并沒有去考慮其中的深意。

  但現在看來.

  他們既然提起了,又怎么會是毫無所指的呢?

  這就是一種背書。

  一種絕對不能明說,卻也不容置疑的背書。

  他的思路豁然開朗。

  “我明白了。”

  “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其實并不是去推動項目本身的進展。”

  “讓我想想.首先,我們要主動一些,讓他們在阿拉伯半島建立起存在。”

  “這件事情,也許我得跟軍方商量商量——雖然我們其實似乎并沒有這玩意兒.”

  幾天之后,華夏。

  某發言人公開宣布將會與卡塔爾方面組織一場陸地、空中聯合演習及交流活動,涉及的裝備包括多型號現役戰斗機、運輸機及地面裝甲。

  許多人對這個決定不明所以,而當有記者問起,華夏為何要與這個軍隊規模小到不值一提的國家組織交流時,發言人的回答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說:

  “這是我方例行交流計劃的一部分,本身是不值得奇怪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卡塔爾軍方奮進、平博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