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 敲鐘和天下的時令

  “嘆為觀止!”

  看著剛剛送上來的RD180發動機的圖紙,李炳忠不由得連連感嘆。

  “老毛子在航天器設計領域確是自有一套體系的材料不是最強的,加工工藝不是最強的,但硬是靠設計,就把所有的差距拉平了。”

  “光是一個渦輪泵,就可以看得出他們的技術積累。”

  “泵后擺技術帶來的燃氣管道壓力提升問題,哪怕放在現在,我們都很難解決,更不要提雙增壓泵對燃料室增壓的設計了。”

  “如果不是看到文檔,我們甚至都搞不明白增壓設計對葉片空泡效應影響的具體路徑是怎么樣的”

  “上面把這臺發動機和框架技術要過來真的是一步好棋,后續在實際制造LITV發動機的時候,很多本來需要多次試驗驗證的問題,現在就可以說是迎刃而解了。”

  聽到他的話,對面的助理羅文贊同點頭。

  “確實很強——其實說實話,光是復制都不簡單。”

  “不過,這臺發動機是星火要過來的,他們后續會撥人過來指導,我們的壓力倒是沒有那么大。”

  “那也不能什么都靠他們啊——對了,你說起這個,星火派的人,今天應該就已經到了。”

  “未來幾個月的時間,那邊的專家會全程參與LITV發動機項目,到時候你抓住機會,跟他們搞好關系。”

  “不說要撈什么好處、撈什么科研資源,哪怕是單純跟著他們學一學也是好的。”

  “畢竟,星火現在掌握的科研團隊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最頂級的,多跟他們交流交流,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

  “明白,你放心,我心里有數。”

  羅文趕緊回答道。

  事實上,他心里很清楚李炳忠這番叮囑的含義。

  一個詞:借勢。

  此前TBCC發動機項目,已經讓這個小團隊大大地向前跨了一步,達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高度,但遺憾的是,在整個項目的進展過程中,這個團隊跟星火并沒有太多直接的接觸。

  雙方的溝通停留在、也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甚至絕大部分的信息傳遞,也是通過加密文件達成的。

  李炳忠一直想要見一見搞出了TBCC技術的那群人,但可惜沒有機會——不過,這一次參與到LITV發動機項目中來,能夠見到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彌補了。

  想到這里,羅文順勢問道:

  “接待都安排好了嗎?按照什么規格?”

  李炳忠搖搖頭,回答道:

  “那邊的意思是不要搞接待,人員到位馬上投入工作——這也是他們的標志性風格了。”

  “總之,下午去見一面,把目前的進展交接一下就好,具體的交際,等工作進入正規之后再慢慢來吧。”

  “好。”

  羅文點頭答道。

  而就在兩人繼續聊著LITV發動機項目中他們所分到的固液轉化模塊的具體工作安排細節的時候,一個電話卻突然打了過來。

  “什么?人已經到了?!”

  “在哪?門口?”

  “好,明白了,我們馬上就到!”

  放下電話,李炳忠沖著羅文露出了一個無奈的笑容。

  隨后,兩人立刻起身,快步向研究所的大門口走去。

  而等他們趕到門口時,提前到達的安保人員早就已經清空了場地,從成都飛來的陳念也已經走下了車。

  而當李炳忠看到陳念的臉時,他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這個年輕人.他好像是見過的。

  似乎是某次有關新型耐熱材料的討論會?

  那時候自己還在搞RBCC發動機,其中涉及到一個有關燃料冷卻系統和燃料倉外壁材料的技術討論,當時這個年輕人好像就在場。

  不過,自己對他的印象不是特別深刻,只是敏感地察覺到他說的話很有分量,往往能一錘定音。

  而現在.他居然也參加了LITV項目?

  這是什么邏輯?

  這個項目好像沒有什么新材料需求吧?

  李炳忠壓下心里的疑惑,快步走上前去,但還沒等他開口,那個年輕人便搶先說道:

  “李總是吧?項目的進展我基本已經知道了,不用多介紹了。”

  “伱們組主要負責的事固液轉化和渦輪泵模塊,前者已經有技術方案了,跟著做就行。”

  “后者應該說是你們的強項,之前在RBCC、TBCC項目中你們都已經積累了不少人才。”

  “我們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要一臺基于超導技術的劃時代渦輪泵,要在RD180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我說的不是性能上更進一步,而是在結構設計上更進一步。”

  “明白,沒問題!”

  李炳忠趕緊回答。

  結構上,而不是性能上——這句話說的其實相當專業,因為它徹底排除了借助超導材料特性投機取巧的可能。

  兩人一起向辦公室的方向走去,而隨著李炳忠跟陳念交流的進一步深入,他越發感覺到這個年輕人的不同尋常。

  他對整個項目的認知有點太過于清晰了。

  就好像這個項目,就是他親手設計、親手實施并且把控全局的一樣.

  他到底是什么人?還是說,星火小組里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這樣的素質?

真是這樣的話,那就有點可怕了  “.所以這次我們需要解決的除了主發動機問題之外,還有配套在著陸器上的發動機,這一塊我需要你們同步做下去。”

  “技術指標要求你們也都看到了——把東西送上太空只是第一步,怎么讓它落到月球上才是關鍵。”

  “明白,這塊我們已經做了計劃了,預計的指標是”

  “不用說性能指標,這個沒有太大意義,我的標準只有一個:能在大載荷、走霍曼轉移軌道登月的前提下,實現平穩著陸。”

  “沒問題!”

  又是一個超高標準的要求。

  李炳忠的頭上不知不覺間冒出了些汗水,這樣的感覺上一次出現,好像還是他讀書那會兒面對導師做論文答辯的時候.

  好不容易等到陳念說完了所有的要求,李炳忠才恍然發現,自己其實根本沒有“向他交接”的必要。

  應該說,他對自己的信息輸入,反倒是更像一種交接。

  難怪星火要把他派到這里來,人家是真有刷子的。

  工作上的事情討論完,陳念長長舒了一口氣。

  事實上,這次飛來長安也是臨時的決定,主要是考慮到LITV發動機的技術實在是太新,如果單純依靠幾個文檔、幾個技術參數去搞的話,不可能達到最高效率。

  再加上陳念手頭上的幾個項目緊迫性都不高,最急的量子加密算法項目又已經解決,于是他便干脆飛了過來,親自參與華夏步入太空的這一個歷史性事件。

  當然,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陳念自己的興趣使然。

  廢話,登月啊!

  這可是走向深空的第一步。

  哪怕不考慮月球在氦3原料上的價值,只是為了一個“上可九天攬月”的浪漫主義幻想,他也希望能親身經歷這一切。

  而且,他心里其實是有點脾氣的。

  馬斯克在媒體面前說的那句“一定會搶在華夏的前面”讓他很不爽。

  搶發?

  你搶去吧,我給你看看什么叫后發先至。

  放下手里的材料,陳念的表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一旁的李炳忠和羅文見狀立刻說道:

  “陳工,差不多到午飯時間了,咱要不先去食堂吃飯?”

  “行,先吃飯。”

  陳念看了一眼時間,從善如流地說道。

畢竟,他也不是什么魔鬼嘛,項目雖然緊張,但吃飯的時間還是有的  幾人一起走向食堂的方向,因為沒有提前做安排,所以也只是跟著其他職工一起在食堂的大廳里用餐,而才剛剛坐下,一個讓陳念覺得有些眼熟的身影便坐在了對面的空座上。

  李炳忠熟稔地跟那人打了招呼,聽到他叫對方“徐工”,陳念才想起來這人是誰。

  豁,徐立平。

  火箭燃料雕刻領域的大牛,特技技師,感動華夏人物獲得者。

難怪眼熟呢,真見過  不過,他怎么會來這里吃飯?

  陳念疑惑地看向李炳忠,后者連忙解釋道:

  “徐工是過來交流的,您也知道,LITV發動機在固液轉化模塊的設計上對固體火箭燃料的整形要求有變化,所以需要一些一線工作人員參與。”

  “這次我們邀請他過來,就是想從一線的角度上,了解一下具體的執行難度。”

  “畢竟,火箭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有些只能靠人工解決的問題,還是要提前暴露風險的。”

  聽到他的話,陳念連連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極為務實的做事思路,從這個細節上看,整個航天工業的運作體系,還是相當成熟的。

  他向對面的徐立平伸出手,友好地握了握,后者憨厚一笑,順著李炳忠的話回答道:

  “李總這是抬高我了,其實我能幫上忙的地方很少。”

  “我就是個技工,實操還行,但講理論就差遠了。”

  “而且,咱們這次搞的新發動機,其實我看過了,對固體燃料整形的要求不是有變化,而是大幅降低。”

  “甚至可以說,它的要求僅限于燃料重心配平上,因為在從固體到氣體的過程中,還要經歷一個液體的階段。”

  “這個環節,液面自平會抵消掉固體截面不平的影響,這就相當于,天然地把我們原來的工作完成了。”

  “所以啊,這發動機一搞,我們這門手藝,恐怕也要慢慢消失咯。”

  徐立平的語氣有些感慨,但絕對沒有一絲怨氣,陳念好奇地看著他問道:

  “您會不會有點遺憾?”

  “遺憾?遺憾啥?”

  徐立平抬起頭,繼續回答道:

  “別說搞新發動機了,我實話跟你說,干這行那么多年了,我幾乎每年都在想怎么徹底把我自己這個工種干掉。”

  “以前我們試過用機器切削,但一方面危險性大,一方面效率低,左右權衡,后來還是回歸到人上。”

  “后來我們又想過預處理方案,就是火藥直接一體成型、模塊化成型,但這個方案也沒走通,因為誤差來源不是加工設備,而是材料本身。”

  “再到后來,各種精密測量儀器發展出來了,我們又想搞半自動化切削,不過現在也還在論證環節,效果暫時還達不到要求。”

  “我其實很愁的啦不過現在好了,問題一次性解決了!”

  徐立平的話說得很坦然,這倒讓陳念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在他的印象里,這個人應該對自己的“手藝”很有自信的才對,但現在他說的好像.寧愿不要?

  看著他的表情,徐立平不由得笑了起來。

  “你覺得奇怪吧?其實我老婆也覺得奇怪。”

  “以前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呢?恨不得干脆把鍋砸了。”

  “但是你換個角度想想,鍋不砸不行。”

  “技術是要往前發展的,我這個人雖然老派,但也知道一點:機器就是比人好。”

  “所以,用機器代替人,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做到這一點,我也就算是,對得起自己這份工了。”

  聽到他的話,陳念鄭重地點了點頭,眼神里也帶上了幾分“嶄新”的敬意。

  這種敬意,不再是對他的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不再是對他的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奉獻、不再是對他的精益求精的技術,而是對他所抱有的,最單純的“責任感”。

  在他的心里,他的工作不是雕刻好火藥,而是保證火箭安全上天。

  雖然這兩件事存在連帶關系,但其實,它們的意義完全不同。

  官方總是宣傳所謂的“主人翁精神”,但事實上,還有誰比這些一線的工作者們更有主人翁精神?

  他們可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們撞著那口小小的鐘,操心的卻是天下的時令。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徐立平有什么必要去做那些“不應該他來做的事情”?

  想到這里,陳念鄭重地開口說道:

  “您辛苦了。”

  “嗨,我有什么辛苦的?”

  “搞技術的科學家才辛苦,李總辛苦,你也辛苦。”

  “我啊,就想看著咱們的火箭平平安安上天,等嫦娥三號登月的時候,爺們中秋賞月,也算有個新念想了。”

  “那是!”

  三人哈哈一笑,各自拿起了筷子。

  陳念默默咽下了一口菜,心里暗暗想道:

  月亮終究是我們的。

  他們可沒有這樣的人。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