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九章 嫦娥三號順利登月

  一周之后,NASA總部。

  馬斯克跟納爾遜坐在一起,面前的屏幕上播放著實時轉播的嫦娥三號發射準備畫面。

  特意請來的同聲傳譯站在屏幕前,跟隨著電視里的內容一字一句地翻譯著現場記者的采訪。

  “.燃料加注已經完成了,果然還是液氫液態金屬氫,拉斯拉凱拉的事情對他們完全沒有影響嘛,我都要懷疑這是自導自演了。”

  “畢竟,他們最近在中東的動作可不小,據說好幾個國家的軍隊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打算配合‘聯合國’在中東的反恐行動。”

  “想不到啊,有一天,他們居然會牽頭去做這件事情.”

  “這很正常。”

  納爾遜平靜地回答道。

  “他們要推進阿拉伯一體化戰略,就必須保證中東局勢的基本穩定,而要保證局勢穩定,除了用經濟和技術手段對他們進行綁定之外,文化上的‘世俗化’也非常重要。”

  “他們反的是kb主義嗎?錯了,他們反的是極端信仰”

  “再說了,借助這一次行動,他們能夠真正將自己的力量介入到那片土地上,何樂而不為?”

  “總之,他們確實占了大便宜但到底是不是自導自演,我們還不能確定。”

  “根據目前的情報,自導自演的概率很低,反而更像是某種巧合。”

  “好吧,反正我也不在乎。”

  馬斯克攤了攤手,繼續說道:

  “對我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怎么搶在他們前面登陸月球。”

  “按照原定計劃,阿爾忒彌斯應該要在一周之內進行登陸,但這個時間有些尷尬.如果不想讓他們搶在前面的話,也許,我們應該在未來一到兩天之內登陸。”

  “難度大嗎?”

  納爾遜問道。

  “這是你們NASA需要操心,為什么要問我?”

  馬斯克翻了個白眼反問道。

  “.著陸器所使用的技術屬于SpaceX,你當然應該有個基本的判斷。”

  “我的判斷就是隨時可以登陸,之所以拖了那么久,還不是你們的問題?”

  馬斯克的語氣有些不耐煩。

  事實上,在“何時登月”這件事情上,他跟NASA確實存在分歧。

  他主張在完成繞月之后就立刻登陸,畢竟按照著陸器的設計,雖然還不能達到直接進入霍曼轉移軌道登月的要求,但也不至于需要像印度人的方案一樣,繞上好幾周去緩慢降低軌道。

  但NASA卻拒絕了他的提議——并且沒有給出任何有說服力的理由。

  馬斯克很清楚,之所以要拖延,本質上還是一種政治上、宣傳上的訴求,在這個領域上,他沒有任何發言權。

  所以,也只能隨它去了。

  但既然自己已經放手,納爾遜還偏偏要在這個時候來問自己“難度大不大”,多少就是有些不知好歹了。

  而在看到他的表情之后,納爾遜也無話可說,兩人的視線重新移回電視上,而此時的主持人,已經從具體的準備工作,轉向了介紹嫦娥三號的“項目愿景”。

  “.嫦娥三號任務研制并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實現月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內部結構、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活動”

  “作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及巡視勘察,并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面光學天文觀測三類科學探測。”

  “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將由長征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啰嗦!”

  馬斯克的眉頭微微皺起。

  “他們為什么不直接說,嫦娥三號是為了氦3去的?”

  “因為他們確實不僅僅是為了氦3去的。”

  納爾遜解釋道:

  “準確地來說,嫦娥五號才是為了氦3去的,3號只是為了驗證登月技術。”

  “另外,有消息稱,他們會探索月表隕石坑中的特殊鈦鐵礦區,采集氦3泡沫樣本,甚至有可能攜帶樣本返回。”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嫦娥三號的設計似乎并不包含這一部分功能。”

  “最有可能的還是在嫦娥五號去實現這個目標,長征9型火箭,就是為這個目標準備的”

  “好吧,好吧——伱說的我都知道,我只是覺得,他們的表述太過虛偽了而已。”

  馬斯克面帶嘲諷地說道:

  “你聽聽他們說的吧,‘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實驗驗證’,還有‘嫦娥四號將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很顯然,他們對這次的發射,其實也并沒有太大的信心。”

  “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他們在航天領域根本就沒有任何可靠的技術積累,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

  “但他們有LITV技術。”

  納爾遜插嘴說道。

  “技術是一個整體,LITV代表的是發動機技術,但其他的呢?”

  “一輛車的發動機再強大,如果沒有方向盤、沒有剎車、沒有懸掛系統,也不可能在路上跑起來,就算能跑起來,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車毀人亡。”

  “我不想跟你爭論太多,總之,看接下來的直播吧。”

  “金屬氫燃料要是他們在進入外空間之前炸掉了,那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聽到馬斯克的話,納爾遜默默搖了搖頭。

  電視里,主持人還在繼續播報。

  “發射塔架正在緩緩打開,我們進入三十分鐘準備階段了。”

  “發射現場綜合檢查開始。”

  “15分鐘準備,火箭加電檢測已經全部完成,這也意味著嫦娥三號正式進入發射前的倒計時了。”

  “5分鐘準備,我們看到,指揮室內,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在各自崗位上就位。”

  “1分鐘準備。觀眾朋友們,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10,9,8,7,6,5,4,3,2,1——點火!”

  畫面中,長征3號火箭轟然點火,這一刻,哪怕是大洋彼岸的馬斯克,也忍不住稍稍坐直了身子。

  火光沖天,同聲傳譯已經漸漸跟不上專業術語的翻譯,但此時的兩人,哪怕不需要翻譯,其實也已經能夠大致猜測出新聞中播報的那些語音的內容。

  “西昌遙測信號正常!西昌跟蹤正常!飛行正常!”

  “程序轉彎!”

  “助推器分離!”

  “助推器分離了,看起來很順利。”

  納爾遜開口道。

  “是的,5分鐘,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馬斯克有些失望地說道。

  事實上,作為這個行業事實上的“引領者”之一,他對火箭發射各個階段的危險程度實在是太了解了。

  如果說最危險的時間是上升階段,那么在上升階段中,最危險的又分別是10秒、50秒、300秒前后的階段。

  發射十秒,火箭從垂直上升轉入程序轉彎階段,去年剛剛發生的俄國ProtonM火箭發射事故,就是在程序轉彎階段陀螺儀故障導致的。

  除此之外,就是50到80秒左右的最大動壓、或者叫MAXQ階段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挑戰者號事故,就是發生在這個階段。

  而300秒左右,火箭需要進行多個動作,包括拋整流罩、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等等,雖然每一個動作都“不極限”,但復雜程度高,疊加下來,意外發生的概率也不低。

  但現在,嫦娥三號已經如履平地地跨過了這三個階段,指望他們在三級分離之后再出問題?

  那基本已經不可能了。

  “三級二次點火。”

  “三級二次關機。”

  “長江六號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電視畫面上,從地表視角已經看不到嫦娥三號的影子,但火箭上搭載的相機,仍然在實時傳回最新的畫面。

  “器箭分離。”

  伴隨著指揮臺的播報,馬斯克和納爾遜同時嘆了一口氣。

  “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多次變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繞月飛行了。”

  馬斯克說道。

  “真是遺憾,居然一點意外都沒有發生,我還以為,就算不出大的事故,至少也會有一些小問題呢。”

  “還真是一點樂趣都沒有啊.”

  “就算有,他們也不會在直播中表現出來。”

  納爾遜接話道。

  “總之,接下來就看他們能在幾天之內登陸成功了——按照他們之前披露的方案來看,大概是一到兩周?”

  “這個時間點,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充裕了。”

  “稍晚我會安排下去,阿爾忒彌斯正式啟動登月,我們要趁著嫦娥三號的熱度,搞一個大新聞出來。”

  “也不知道他們會怎么想.鋪墊了那么長的時間,最終還是被我們搶先。”

  “也許會很崩潰吧。”

  馬斯克笑著說道。

  納爾遜搖了搖頭。

  “官方是不會崩潰的.畢竟,他們在公開發言中從來就沒有明確說過要搶在我們前面‘登月’,這就是他們的謹慎。”

  “嗯或許應該叫膽小更合適?”

  “也許吧,但這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了。”

  兩人的神色放松下來。

  是的,對他們、對美國來說,嫦娥三號順利入軌算是一件大事,但也沒有大到他們會為之沮喪的程度。

  入軌又怎么樣?

  我們馬上就要登月了啊。

  想到這里,馬斯克拿起了手邊的遙控器,打算關掉電視離開辦公室。

  但就在這一刻,他卻突然發現,電視上的畫面,有些不同尋常。

  那是一條3D模擬的軌跡圖,而軌跡圖顯示的著陸器航跡似乎有點問題。

  缺少繞月航程。

  他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隨后轉向納爾遜問道:

  “我們錯過什么了嗎?”

  納爾遜茫然地搖了搖頭,看向仍然站在屏幕前的同聲傳譯問道:

  “我們錯過什么了?”

  同聲傳譯一臉懵逼,他有些不知道從哪里答起。

  畢竟,他的工作不是記錄,而是翻譯。

  但好在,時間還沒有過去多久,他還能大致回憶起自己剛剛看到過的內容。

  于是,他回答道:

  “額我們從器箭分離開始?”

  “從器箭分離開始!”

  納爾遜立刻說道。

  “好吧,器箭分離之后,他們繼續跟蹤了一段時間,主要是各個地區的跟蹤數據。”

  “BJ飛行正常,長江五號發現目標,長江六號跟蹤正常,上行.上行載.”

  “上行載波。”

  馬斯克提示道。

  “沒錯,發送上行載波,然后是探測器建立巡航正常”

  “巡航姿態正常,然后呢?!”

  馬斯克的語氣變得有些急切,因為從電視直播的畫面,他已經能明顯看出,事情已經開始超乎他的預期了。

  “著陸器緩沖機構展開,進入轉移軌道.”

  “應該是先進入轉移軌道,再展開緩沖機構等等,太陽翼呢?”

  這時候,納爾遜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太陽翼沒展開?!”

  兩人的神情極為嚴厲,同聲傳譯不由得心生畏懼,猶豫良久之后,他才結結巴巴地說道:

  “沒我沒聽到太陽翼展開。”

  而此時,電視上還在進行著漫長乏味的科普,馬斯克指著屏幕問道:

  “他們現在在聊什么?快告訴我!”

  “轉移軌道!在說轉移軌道霍曼轉移軌道是一種變換太空船軌道的方法,途中只需要進行兩次引擎推進.”

  霍曼轉移軌道。

  馬斯克愣在了原地。

  而納爾遜臉上的表情,則是如喪考妣。

  一切都清楚了。

  華夏人根本就沒打算按照正常方法著陸。

  他們所說的“實驗”,原來根本就不是實驗一種“登月技術”,而是實驗一種“以最高效率登月的技術”!

  直接通過霍曼轉移軌道登月如果類比起來,就相當于車子以二百邁的高速、不經過任何調整地直接穿過一道窄門。

  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不選擇更安全的方式?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種技術的鋪墊  果然,嫦娥三號,根本就沒有那么簡單。

  它是先鋒,但不是探月的先鋒,而是“月球大開發”的先鋒!

  它所驗證的,就是大規模開發月球所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至于那些所謂的傳感器,那些所謂的月壤分析儀器,其實反而是次要的。

  在它的面前,阿爾忒彌斯,就像是一個笑話。

  馬斯克和納爾遜對視一眼,誰也說不出話來。

而此時,被他們寄予厚望的阿爾忒彌斯,還在月球軌道上,一圈一圈地轉著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