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時代的意義

  “我靠,居然直接登陸了?”

  “走的霍曼轉移軌道.這波直接把老美的臉都給打腫了。”

  “誰說我們的航天技術不行的?美國佬干過的事情我們要干,美國佬沒干過的事情我們更要干!”

  “開天辟地第一次,這下真的是可上九天攬月了。”

  “還不止新聞報出來的那么簡單,能走霍曼轉移軌道,背后的意義比大多數人想的還要大,這意味著什么知道嗎?意味著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現真正的地月直通車的國家!”

  “這是地月工業的奠基技術,其意義甚至不亞于哥倫布當初發現美洲.”

  嫦娥三號順利登月之后,網絡上討論的熱度就像陳念預想的一樣瞬間高漲起來。

  大部分人在最開始并不能理解這次探測的意義,而是僅僅把它當成了“華夏探索太空過程中普通的一步”。

  當然,哪怕是這樣普通的一步,實際上也已經意義重大了。

  但隨著更多的科普文章、更多的報道浮出水面,人們終于漸漸意識到,這次的登月行動,實際上跟官方宣傳了數年的登月行動,實際上已經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了!

  如果說最開始的登月計劃只是簡單的“駕駛”,是要從A點以任何方式、任何速度到達B點,那么嫦娥三號的登陸,就是F1賽車。

  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精度、最強的技術,達成效率最高的路徑。

  這個過程,美國探索了整整50年,都還沒有突破。

  而最恐怖的點在于,這是華夏的第一次登月.

  你能想象一個剛剛拿到駕照的人勒芒拉力賽上秒殺全場嗎?你能想象一個看上去只是三歲小孩模樣、才第一次開卡丁車的人飚出了F1歷史上的最高圈速嗎?

  這是完完全全違反常識的事情,但他就那么發生了。

  沒有人知道應該怎么去解釋,所以也只好把原因歸咎于,“這臺卡丁車不太尋常”。

  “.所以這次嫦娥三號項目能那么順利,跟我們之前拿到的老毛子的RD180發動機的框架有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這點不能盲目自大啊雖然在LITV發動機上我們確實是突破了,但整個火箭系統,其實還是相對落后的。”

  “結構、電力、通信、環境控制——尤其是環境控制方面,跟一流水平差的很多。”

  “不過這也是過去的事情了,這一次嫦娥三號在發動機不變的情況下使用了新的混合液體燃料,說明我們在環境控制方面已經達到了超一流水平。”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那么嚴苛的環境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順利地走出霍曼轉移軌道.”

  “牛逼!!那照這么說,嫦娥五號是不是已經快了?”

  “那當然,系統的問題解決,最后一道障礙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話說有沒有內部人員出來說說看,長征9型火箭到底準備到哪一步了?”

  “臥槽,五十萬是吧?這種問題你也問?”

  “哎呀,反正偷不走的東西,問問又何妨.”

  而就在所有人的視線聚集在嫦娥三號上時,另一邊,陳念已經坐上了專機,飛回了成都。

  LITV發動機的技術輸出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剩下來的就只有細節收尾,他也沒有必要再留在長安,全程盯著了。

  這一次的行程仍然順利,不過相對前幾次而言,難度其實上升了不少。

  主要原因在于,華夏在航天領域的基礎,比陳念預想的還要更薄弱一些。

  實際上,按照他前一世的經驗,他本來以為在2014年這個時間點,華夏的航天技術應該已經發展到足以稱得上“騰飛”的階段了。

  畢竟,載人航天技術已經成熟,出艙行走已經完成,空間站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發射,怎么看都覺得,我們已經站在了航天大國的俱樂部里。

  但事實上,真正接觸下來,陳念才發現,我們幾乎完全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諸多數據和參數沒有參考,諸多技術停留在理論階段,甚至連最具代表性的天宮一號本身,都是海量試錯、海量實驗后的結果。

  怎么說呢?

  如果說我們的第一次人造衛星發射是騎著自行車上月球,那么到現在,我們也只是把“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而已。

  其中的艱辛,其中的困難,也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感知。

  在這一點上,美國則是完全不一樣。

  他們在航天領域已經徹底實現了專業化、產業化,上游支撐力度足夠強大,人才儲備量級也屬于碾壓級別,哪怕停滯數年、十數年,也真不是其他國家能夠趕得上的.

  道阻且長。

  陳念嘆了口氣,略微沉默片刻后,臉上卻又出現了幾分笑意。

  哪怕是這么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做到了第一,這還不夠振奮人心嗎?

  他以前看過一些玄幻類,講的是“境界”不如其他人的主角,靠自己的天賦、靠自己的努力實現越級反殺的故事。

  而現在,華夏航天,就處于這個階段。

  實力逐漸提升,但境界沒跟上。

  如果有一天,在各項技術逐漸發展、境界開始快速突破之后,那么我們的發展速度,應該是遠遠超過那些“老牌強國”的。

  畢竟,我們已經在各個方面做到了極致.

  想到這里,他愉快地打開了系統界面。

  接近兩個月的積累,他手中所持有的源點數量已經突破了3000點,這算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但對于下一代的突破性技術來說,還是存在差距。

  專用型量子計算機需要的源點數量是1400點,只能用于簡單的數學計算。

  通用型量子計算機的源點數量是16萬,在GAI和量子計算項目的加持下,它總算有了一個“數字”,而不是幾個問號了。

消耗最少得倒是空中平臺技術,這玩意兒的源點數量已經暴跌到四位數以下,主要是得益于航天、航空和材料領域各項技術突破的長尾效應  權衡了片刻,陳念決定還是把重心先放在量子計算上和嫦娥五號的收尾工作上。

  畢竟,空中平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建造本身,而非技術關卡上。

  伴隨著項目繼續推進,它所需要的源點數也會繼續下跌,說不定某一天,就會跌到0

  陳念很期待那一天。

  需要多少年?

  3年?5年?

  到了那個時候,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與此同時,海的另一邊。

  黃石農場,一間外表破舊,但實際內藏乾坤的谷倉里,凱斯站在還未來得及安裝的防彈隔板上,向谷倉里的眾人宣讀著有關嫦娥三號登月的最新消息。

  “.華夏登月計劃與聯邦政府登月計劃完全不同,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探索行動,而是如哥倫布一樣、為了解決人類困境所做出的重大嘗試!”

  “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采用了最高效率的登月方式——在技術上,這被稱作‘霍曼轉移軌道直接登月’。”

  “這樣的嘗試開辟了人類太空探索的新時代,我們再也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燃料去試探出一個所謂‘安全’的登月軌道,而是可以借助先進的發動機、先進的遙測技術,如同精確射擊一般,把子彈射到月球上!”

  “它的意義重大,在一些學者看來,它開啟了人類與月球真正意義上的‘連接’。”

  “或者用更直白的方式來說,這次的登月行動,為人類找到了新的出路。”

  “是的,在常溫超導、核聚變之后,華夏在太空領域,再一次實現了突破。”

  “而這已經足夠證明,他們所選擇的路線的正確性——同樣的,也證明了聯邦政府的愚蠢!”

  話音落下,谷倉里瞬間爆發出一陣歡呼。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凱斯自己,都不完全清楚這一系列消息中那些科學名詞的真正含義,但他們無一例外都能讀懂一點,那就是,在這場太空競賽中,美國已經輸掉了第一步。

  準確的說,在他們看來,是聯邦政府已經輸掉了第一步。

  而這就已經足夠了,他們才不在乎華夏人到底做了什么,他們在乎的是,華夏人做的這些事情,到底能不能讓聯邦政府顏面掃地。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個北美新聯盟與州政府、聯邦政府的沖突越發激烈的時刻,他們太需要一些東西來佐證己方的“正確性”了,而很顯然,嫦娥三號的驚人成果,就正好給了他們武器。

  歡呼聲漸漸平息,凱斯抬了抬手,繼續說了下去:

  “我們必須利用好這次機會,我們必須要讓所有人看到聯邦政府的無能和愚蠢。”

  “我們曾經有過數十年的技術積累,我們在航天領域曾經站在所有人的前面。”

  “但現在,發生了什么?”

  “我們的空間站即將退役,我們的火箭臃腫而低效,甚至連早就已經實現過的‘登月’,也已經被華夏超越!”

  “這說明什么?”

  “這說明,現在的聯邦政府,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聯邦政府了!”

  “它已經墮落了、已經褪色了、已經失去了它本來具有的強大功能和領導力。”

  “我們真的還要在這樣的政府領導下繼續向前嗎?”

  “不要!打倒聯邦政府,北美屬于新聯盟!”

  “他們必須讓位!資本必須讓位!大公司必須讓位!”

  “終結資本政治,把說話的權力還給我們!”

  谷倉里,眾人群情激奮。

  他們幾乎全部都是近期內美國“大基建”、“集權化”和“并購潮”策略的受害者,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一個時刻,他們所感受到的“壓迫”,能夠超過此刻。

  看著他們的反應,凱斯再次滿意點頭,隨后,他招了招手,示意一個戴著眼鏡的男人走到他身邊。

  而這個男人,正是他的兄弟韋斯。

  就像凱斯所預料的一樣,韋斯從始至終都沒有打算背叛家族,他只不過在路線上犯了一些錯誤。

  在親眼看到身受重傷的父親之后,韋斯達頓終于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而這個選擇,就是“回歸家庭”。

  “韋斯達頓,伱們都認識。”

  “他是我的兄弟,也曾經是眾多被聯邦政府欺騙的受害者之一。”

  “現在,他重新站在了我們中間,并將依靠他的才能,帶領我們繼續前進。”

  “順便一提,北美新聯盟之所以能夠以‘合法’的方式繼續存在,韋斯功不可沒。”

  “向韋斯致敬!”

  眾人紛紛舉起手中的酒杯,而韋斯則是謙卑地略微鞠躬之后,才開口說道:

  “我是一個務實的人——或許我的行事方式有些過于直接,但我們都知道,時間有限。”

  “所以,讓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吧。”

  他摘下眼鏡擦了擦,再次戴上時,神情已經變得無比嚴肅。

  “正如凱斯所說地,華夏成功登陸月球,這并不是一件與我們無關的‘趣事’,而是能夠幫助我們對抗聯邦政府的強力武器。”

  “我們必須要把它好好利用起來,給聯邦政府重重一擊。”

  “當然,這樣的攻擊并不可能致命.但我們仍然要做。”

  “正如我的父親曾經說過的那樣,你不可能用一顆子彈擊倒野牛,但7顆一定可以。”

  “那么,這次的事件,就將是第一顆子彈。”

  說到這里,韋斯略微停頓了片刻,谷倉里的眾人已經全部安靜下來,等待著他說出真正的計劃。

  “眾所周知,航天科技是聯邦政府的最后一塊遮羞布。”

  “在其他幾乎所有重要領域,華夏都已經實現了對我們的超越。”

  “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扯下這塊遮羞布。”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要不斷向聯邦政府、向這個國家、向這個國家的所有民眾提出同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們會落后?”

  “答案可能有很多,而我們要步步為營,一點一點解開謎底。”

  “首先,我們要發起對NASA的調查,尤其要關注NASA與SpaceX交易的合理性。”

  “其次,我們要對下層科研機構的真實情況進行曝光,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

  “最后,我們要做一些‘合理’的破壞,從而進一步加強我們的說服力.”

  “這三個步驟也許看上去很困難,但在座的各位絕對不是普通的紅脖子,你們所掌握的社會關系和資源,足夠讓這三個步驟順利地進行下去。”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為了我們的目標,不計代價地走下去”

  話音落下,谷倉里的眾人紛紛點頭。

  是的,他們不僅僅是普通的紅脖子。

  他們是農場主、律師、記者、商業精英、意見領袖.

  而他們聚集在一起時所攜帶的能量,也許遠遠超過聯邦政府的想象.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