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我們找到了氦-3

  “繼續向前行駛,直接越過隕石坑。”

  玉兔一號遙測指揮中心內,李知云盯著屏幕上最新傳回的全景相機數據,下達了這個有些“冒險”的指令。

  實際上,在上一次數據回傳中,地面指揮中心就已經發現了橫亙在玉兔一號行進路線上的那個小型隕石坑,關于后續行動策略的討論,也已經進行了接近兩個小時。

  玉兔號必須進入隕石坑,因為在隕石坑中,存在一個罕見的中央峰。

  它必須要到達中央峰,用光譜儀分析峰體成分組成,判斷這座中央峰,到底屬不屬于鈦鐵礦峰。

  但怎么進入,卻并不好做決定。

  絕大多數人認為,應該采取更穩妥的方式、繞開正前方的外壁和側溢沉積物,通過隕石坑東側的緩坡進入。

  畢竟現在玉兔號可是“孤身一人”位于月背,一旦出現超過其設計能力的問題,那么想要再去救援,就只能等到嫦娥五號發射、送上去新的探測器了。

  但問題是,如果要繞過隕石坑正面外壁,就意味著玉兔一號必須多走接近200米的距離。

  聽上去似乎并不算遠,但實際上,哪怕是玉兔號的設計標準速度,也只能達到每小時兩百米。

  而它的機動電機預期使用壽命,其實也僅僅只有20個小時而已。

  綜合測算,能走個兩千米,就已經完全達成預期目標了,并且這兩千米的距離,還是計劃在三個月之內走完的。

  可想而知,200米的額外距離,對玉兔號而言意義有多重大。

  說不定,就多這200米的壽命,玉兔號就能順利到達“最終目標”的那座“鐵山”,找到鈦鐵礦富集區,為后續嫦娥五號、玉兔二號的著陸標定位置。

  所以,在策略的選擇上,李知云尤為謹慎。

  而他之所以最后做出了“直接越障”的決定,也與玉兔一號自身的設計有關。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最開始設計中的玉兔號了,在嫦娥三號發射之前,由于長征3型火箭運載能力的提升,玉兔號也做了一次升級。

  原定的輪式機動系統沒有改變,但在輪式系統之外,還額外增加了一套重量達到29KG的脫困系統。

  這套系統的靈感來自于移山項目的四爪式挖掘機,可以在必要時候啟動,幫助玉兔號越過巖石、浮塵障礙。

  除此之外,玉兔號還采用了更強大的電機、更充沛的能源、更靈活的操作系統。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系統的加持,李知云才愿意去冒這一次的險。

  他也怕失敗,但相比失敗,他更怕這個舉世矚目的項目,只能取得平平無奇的成果。

  登上月球算什么本事?用光譜儀隨便照幾塊石頭算什么本事?

  我們本來就是沖著氦3去的,也只有真正找到了氦3的富集點,才算完成了挑戰啊。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經過中繼衛星的傳輸,指令很快被遠在月背的玉兔號接受。

  在經過數個小時的等待之后,它的電機再次轉動起來,這輛小小的“越野車”,也開始勇往無前地沖向了第一個需要征服的“沙丘”。

  所有人都緊張地盯著自己眼前的屏幕,信息的傳遞并不是實時的,對玉兔號的操作也必須具有相當的預見性。

  整整半個小時之后,玉兔號終于到達了隕石坑的邊緣。

  從全景照片來看,它的前輪已經壓在了隕石坑邊緣的凸起外壁上。

  這個隕石坑的規模并不算大,外壁傾斜角度也不高,遠遠低于玉兔號設計的20度爬坡極限,爬上外壁,對它沒有任何難度。

  真正的挑戰在內壁,由于撞擊形成時的物質噴射和堆積,內壁的傾斜角度遠遠大于外壁,坡度超過30,并且直接與坑底相連,一旦出現打滑,甚至有可能讓玉兔號直接滾落到坑底。

  但實際上,進展到這一步,位于地面的工作人員已經沒有任何的操作空間了。

  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

  整個指揮室里,只有此起彼伏的短促指令呼叫、和機器發出的嗡鳴聲。

  而在整整一個小時之后,伴隨著最新全景照片的傳回,指揮室里的所有人,統一地發出了一聲驚喜的嘆息。

  隨后,便是自發的掌聲。

  “好!到坑底了!”

  “繼續前進!距離中央峰110米!”

  “信號正常,玉兔號完成自檢,情況良好!”

  “電機散熱正常,溫度正常!”

  “各模塊工作正常!”

  接連不斷地指令響起,李知云終于松了口氣。

  看來,玉兔號的可靠性比預期還要高,除了太陽能板上沾染了更多的塵埃之外,它甚至連最輕微的受損都沒有。

并且,電機的工作情況也極為穩定,很顯然,這臺被機電所升級之后的電機,性能比紙面報告上所寫的要強大得多了  下一步,就是前往中央峰,測定“鐵山”的組成成分了。

  110米的距離,玉兔號全速前進。

  隕石坑內部是一片坦途,在松軟的浮塵地面,輪式驅動的優勢雖然不如履帶,但卻也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僅僅兩個小時,經過兩次短暫的散熱修整之后,玉兔號便到達了鐵山的正南方。

  機械臂伸出,樣本采集完成,光譜儀開始工作。

  第一份成分分析報告在兩個小時之后傳回,并立刻被發送給了地質所、材料所的相關科研人員。

  到了這個時候,指揮中心的工作基本已經完成了。

  事實上,他們也到了輪班的時間。

  但沒有任何人離開。

  因為他們都知道,地質所的分析會在半小時之內得出結論,而他們的結論,將會在真正意義上,決定這次任務最終所能取得的成績的“上限”。

  “應該是鈦鐵礦吧我聽說隕石坑中央峰大概率是金屬巖石沉積區,之前在外圍的幾次光譜測量結果也比較樂觀。”

  “不一定,月面上的礦石分布還是比較隨機的.”

  “看運氣吧,不過我覺得,我們運氣還是不錯的。”

  “這次要是找不到的話怎么辦?”

  “西北400米左右位置還有一處潛在礦區,可以從緩坡爬上去”

  李知云仍然坐在電腦前,聽著眾人的竊竊私語,他既有些好笑,又覺得欣慰。

  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這次任務的成功,但他們卻又已經為失敗做好了準備。

  不過,這樣的準備,看來是沒有必要了。

  他站起身,向所有人舉起手,隨后說道:

  “各位。”

  “我剛剛收到了來自地質所的分析結論。”

  “按照他們的結論,廣寒宮區域,紫薇環形坑中央峰所采集的礦石樣本中,含有豐富鈦元素。”

  “同時,根據光譜結果,鈦礦石中發現了大量納米級氣泡.”

  “我們發現了氦3礦!”

  “所以,為什么說鐵礦石里面有氣泡,就說明月球上有氦3啊?”

  辦公室里,李想好奇地問道。

  “不是鐵礦石,是鈦鐵礦石。”

  “另外,這也不是說明了月球上有氦3,月球上有氦3這件事情用不著說明它說明的是,月球上有明顯的氦3富集區。”

  陳念一邊翻看著手頭上最新的報告,一邊繼續解釋道: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鈦鐵礦和氦3并不是原始共生的關系。”

  “鈦鐵礦在月球上屬于‘原住民’,是因為月球20億年前的巖漿活動形成的。”

  “在這些鈦鐵礦中,原子整齊排布,具象一點來說就像整齊碼放的石頭。”

  “因為沒有地球這樣的磁場庇護,太陽風會將氦原子注入鈦鐵礦晶格之中,就像將沙子注入石礫的空隙,這個過程就像是一次氦元素‘充電’。”

  “在充電完成以后,本該在空隙間來去自如的氦原子,被因太陽風沖刷而無序堆積鈦鐵礦表層原子阻隔,形成了玻璃層。”

  “由于有致密玻璃層阻擋,細小的“沙子”無法再通過“板結”的表面,最終會以氣泡的形式,停留在玻璃層中。”

  “而這,就是氦3在鈦鐵礦中富集的過程。”

  說完,陳念喝了一口水,稍稍緩了緩嗓子后,繼續說道:

  “之所以我們說這一次發現氦3氣泡意義重大,是因為以往我們所發現的氦3元素,基本上都是以‘平均’的方式分布在月壤中的。”

  “想要對這些氦3元素進行采集,難度非常大,效率也非常低。”

  “甚至曾經有人設想過,通過揚塵采集方式去收集,但問題是,在揚塵過程中,氦3擴散的問題會被無限放大,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這些等離子體存在的氦3重新被釋放到宇宙空間里去。”

  “毫無疑問,這是巨大的浪費.但這次不一樣,在確定鈦鐵礦中存在氦3氣泡之后,我們完全可以先采集鈦鐵礦,然后在密閉環境下,以機械破碎的方式收集氦3。”

  “無論是從效率上、還是從安全性上講,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明白了。”

  李想微微點頭,隨即笑著說道:

  “所以,你的預判又實現了。”

  “我還記得之前你說月球上一定會存在鈦鐵礦富集區、一定存在氦3氣泡的時候,很多學者還是持反對意見的。”

  “現在,他們全都無話可說了.”

  “那倒也不至于。”

  陳念連忙搖頭。

  “他們的判斷依據其實也很有說服力,畢竟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滯后的。”

  “月球上鈦鐵礦的晶格結構真的能支持對氦3元素的包裹嗎?包裹之后真的能穩定存在嗎?這都是必須依靠實地堪測才能解決的問題,我也只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罷了。”

  陳念的話說的謙虛,但實際上,他對氦3氣泡這件事情從來就沒有過任何懷疑。

  畢竟在上一世,這是已經經過驗證的“事實”。

  甚至在當時,媒體還給這種特殊的鈦鐵礦取了個名字,叫做“嫦娥石”。

  按照理論推測,一噸嫦娥石可以提取出的鈦鐵礦重量達到30千克以上,而其中所含有的氦3元素總量超過100克,如果按照發電量來計算,就這一噸嫦娥石所產出的能量,就已經夠整個成都一天的用量了。

  看著陳念的表情,李想心領神會地笑了笑,也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停頓了片刻,他岔開了話題,繼續說道:

  “這次氦3的發現,輿論上估計又要炸一波。”

  “你還記得之前我們聊過的北美新聯盟嗎?他們最近搞事搞的挺大的,玉兔一號剛登陸,就已經被他們當成武器去攻擊NASA了。”

  “現在又有了新成果,我估計啊,他們怕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他們干什么了?”

  陳念好奇地問道。

  “黑了NASA的系統,調出了一部分保密級別不高的資料,用資料里的數據攻擊NASA,指責他們濫用研發經費,跟商業公司存在利益輸送,刻意拖慢阿爾忒彌斯項目進程,操縱股市”

  “總之,所有他們能想得到的點,基本上都被輪了一個遍。”

  “更離譜的是,他們還組建了專門的團隊來做這件事情,從法理上跟北美新聯盟的主體剝離開來。”

  “美國官方想要動手抓人,抓到的也只是干黑活的外圍人員。”

  “不得不說,他們干得很專業,也許背后是有人在遙控的。”

  “跟我們有關?”

  陳念下意識地問道。

  “沒有,我們猜測是CUBA。”

  “CUBA他們能有實力拿到NASA的數據??”

  陳念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聽到高這話,李想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就是這件事情里最搞笑的一個點了——他們并不是真的黑了系統,而是動用了社工手段。”

  “他們策反了NASA的三個核心人員,一個負責拿到數據,一個負責安保放行,一個負責當清潔工轉移數據。”

  “伱知道這方案成本多低嗎?按照我們拿到的情報,前前后后只花了不到兩百萬美元,搞得我們都心動了”

  “臥槽.”

  陳念忍不住也跟著驚嘆了一聲。

  兩百萬美元,在情報戰場上還真的就是一個小數字。

  不過,客觀來講,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其實還是跟北美新聯盟自身的基礎有關的。

  換華夏去做這件事情,估計十倍的代價也拿不下。

  兩人隨意聊了幾句,這個時候,玉兔2號發現氦3的消息也已經通過官方渠道擴散到了全球。

  但無論是陳念、還是李想都想象不到,這個消息所造成的第一次“重大沖擊”,不是發生在科研領域,甚至也不是發生在經濟領域,而是發生在.

  一片沙漠之中的,一個小村子里。

  月亮之下。

  一個滿臉胡子的男人語氣沉重地說道:

  “月亮遭到了破壞,人類的末日,就要來了!”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