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離

  “美方在宮古海峽上空發現神秘飛行器,疑似UFO?”

  “外星人降臨?速度或超過10馬赫。”

  “美飛行員目視飛行器,坦言:無法描述。”

  “新一代國產偵察機現身?張召忠: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技術高度。”

  辦公室里,陳念跟李想一起看著短時間內迅速冒出來的有關無偵9的報道,有些好笑地說道:

  “老美也真有意思,這么快就把新聞爆出來,這是要逼我們承認?”

  一旁的李想微微點頭,回答道:

  “顯而易見的。無偵9的性能太夸張了,它帶來的沖擊力,不是美方內部能消化得了的。”

  “所以,他們只有通過這種方式,確認那架所謂的UFO的真實威脅程度,才能進一步地制定后續的計劃。”

  “這算是一個比較常規的策略”

  確實挺常規的。

  陳念默默點頭。

  事實上,上一世美國爆出來了那么多所謂的UFO事件,其中真真假假,多半是煙霧彈。

  但很明顯的一個規律就是,這些UFO事件,最后大多都對應上了某些新的飛行器、新的導彈。

  不過,華夏這邊幾乎就沒上過套,他們也是例行地發一發——反正又不影響他們軍事信息的安全性,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再說。

  “所以民眾的反應怎么樣?”

  陳念開口問道。

  “沒什么反應,畢竟對方沒有公布任何照片或者畫面,炒的再熱,他們也純粹就是當美方在放煙霧彈而已。”

  “不過,倒是有幾個軍迷一口咬定這一定是我們的新型偵察機,說的挺像那么回事的。”

  “調查之后我們發現,他們也純粹就是口嗨而已——猜測的方向是對的,有人還猜到了空天一體化偵查作戰,但要說沾邊吧,那是一點都不沾。”

  “那就沒問題了。”

  陳念釋然地點了點頭。

  “無偵9畢竟是我們的一個殺手锏,曝光得越遲越好——話說效果怎么樣?”

  聽到這話,李想的臉上泛出一個苦笑。

  “該怎么說呢說它好吧,確實挺好的。”

  “飛一趟過去,艦隊的位置、清晰照片基本都能拍下來。”

  “但你要說好到超出預期,那倒是沒有了。”

  “總的來說,中規中矩,能完成我們預期的戰略目標,但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那就是,高速狀態下,相機拍攝的清晰度大幅度下降,原本考慮的‘高超音速通過、拍完就走’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只能是降速偵查,高速脫離。”

  “這也就意味著,它所面臨的危險,其實比我們預期的要高。”

  “那很正常。”

  陳念舒了一口氣。

  這個問題他早就已經想到過了,實際上,這根本就是一個完全無解的問題。

  在高速狀態下,無論你是多么先進的航空相機、不管你擁有多高的解像度,都無法徹底擺脫高速下被放大的震動、以及過快速度對像移補償裝置要求提高所帶來的成像清晰度的影響。

  所以,盲目去追求完美是不可能的。

  按成飛那幫子人的思路,他們恨不得在6馬赫乃至以上的速度下去偵查拍照。

  這怎么可能呢?

  這就不是科技,而是科幻了.——

  也許再過幾年,等陳念騰出手來,會把這部分實現。

  但現在,它的必要性,顯然是還沒有那么大的。

  “那么下一步,我們就要把這架無偵9的威懾力正式發揮出來了。”

  “軍方怎么說?打算用什么形式?”

  李想攤了攤手,無奈地回答道:

  “這就不是我權限范圍內能拿到的信息了,想知道的話,伱就自己去問問唄。”

  “那還是算了。”

  陳念嘿嘿一笑,隨后回答道:

  “我還是拭目以待吧.”

  而就在當晚,某軍事農業頻道的一檔節目上。

  局座神態輕松地坐在演播室大廳的沙發上,對接下來要錄制的節目,他可以說是胸有成竹。

  雖然直到現在,他也還沒能拿到第一手的準確信息,但這并不影響他提前寫好發言稿。

  反正也不打算說實話,扯就完了唄。

  他太懂這類軍事節目的套路了,人家可不是真的為了給你做什么現代軍事、國際局勢的解析,說白了,它的科普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

  所以,只要保證自己在科普領域不出錯,那就是萬事大吉了。

  最后看了一眼稿子之后,節目正式開拍。

  主持人坐在了局座的對面,先是介紹了他的頭銜和身份,隨后又瞎扯了幾句最近的國際新聞,看鋪墊得差不多了,才把話題扯到最近的熱點問題上來。

  毫無疑問,這次的話題,就是美方發現的所謂UFO。

  “張教授,對于這次美方發布消息稱在宮古海峽上空發現UFO的事件,您是怎么看的?”

  “我能怎么看,我在新聞上看唄。”

  張召忠的臉上露出一個標志性的笑容,眉間和額頭上的皺紋都擰在了一起。

  “哈哈哈哈哈是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新聞上看到這條消息的。”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美方在監測到UFO的第二天就發布了新聞,這跟他們例行的操作有所不同。”

  “對于這一點,張教授是怎么看的?”

  按照提前對好的臺本,主持人拋出了他的第二個問題。

  而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輿論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局座稍稍坐直了身子,咳嗽一聲后回答道: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有過思考,雖然目前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但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第一,里根號航母的警戒等級一定是很高的,對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要立刻求證。”

  “第二,角樓、或者說國會那邊,應該是已經慌了。”

  “最近的局勢過于緊張,而在赤尾島之后,美方實際上是處于短暫的劣勢的。”

  “也就是這種劣勢,讓他們開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哦?這怎么說?”

  主持人的臉上露出一個“專業”的好奇表情,探著頭問道。

  “他們之所以放出信息,最終的目的一定是為了‘求證’。”

  “至于像誰求證呢?”

  “很明顯,我們嘛!”

  “他們恐怕是把這個UFO當成是我們的飛機了,照我看,他們也真是敢想。”

  聽到這話,主持人的好奇心算是真的被吊起來了。

  聽局座的語氣,這玩意兒還真不是我們的飛機?

  但是情理上似乎又說不通。

  一方面,美方既然放出了消息,那就一定是掌握了相對充分的證據證明這個飛行器與我們有關的,所謂的“外星人”,只是刻意撒出來的煙霧彈。

  另一方面,官方對此的曖昧態度,其實也是能說明問題的.

  想到這里,主持人不由得有些迷惑。

  不過在節目之中,他并不能表現出自己的主觀想法。

  于是,他抬頭快速地掃了一眼提詞器,繼續問道:

  “所以那不是我們的飛機?我注意到,網絡上有不少聲音說,那是我們的最新一代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說法可信嗎?”

  “不可信,完全不可信!”

  局座堅定地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去看美方發布的報告嘛!他們的報告說,那架飛行器的最高速度達到了7馬赫,并且還在不斷加速,只是脫離了雷達跟蹤范圍,沒辦法繼續去,啊,繼續去測量而已。”

  “7馬赫是什么概念?黑鳥的極速才3.6馬赫,直接是它的兩倍?”

  “這世界上有人能造出來這樣的飛機就有鬼了!”

  “無論是在材料上、工藝上、尤其是在航空發動機的性能上,都可以說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我們說,至少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過10年,老美是有可能造出這樣的飛行器的。”

  “他們有SR91項目嘛,那架飛機的目標速度就是6馬赫。”

  “至于我們.二十年吧,這是樂觀的估計。”

  “二十年?需要那么長時間嗎?”

  “當然!”

  局座一個戰術后仰,直接靠倒在了沙發上。

  隨后,他開口解釋道:

  “要達到這個這個,美方宣稱的這個飛行器的性能啊,首先我們要識別出來幾個關鍵數據。”

  “一個是速度,一個是升限。”

  “按照他們的說法,速度首先是要達到7馬赫以上的,升限應該在三萬米以上,同時還要具備空天一體化機動能力。”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啊,別的不提,光是TBCC發動機,也就是所謂的渦輪基組合循環發動機,就不是以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夠企及的。”

  “在長安那邊,有一支研究團隊,他們也在搞類似的發動機。”

  “不過,他們搞的是RBCC,也就是火箭基發動機。”

  “火箭基跟渦輪機的技術難度差距,那可不是一點半點咯。”

  “原來是這樣。”

  主持人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隨后,他繼續開口問道:

  “那能不能請張教授給我們介紹一下,如果未來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偵察機、甚至是戰斗機,我們應該怎么去應對呢?”

  張召忠擺了擺手,回答道:

  “這個問題就復雜了,到達這樣的性能之后,無論是常規的空空導彈,還是地空導彈,其實都已經拿他沒辦法了。”

  “如果說真要應對,那就只能是靠激光武器。”

  “但激光武器有一個劣勢,那就是它怕云層,怕霧霾.”

  順理成章的,討論的話題開始逐漸擴大化,也正式進入了“科普”的節奏。

  一場下來,局座可以說是發揮完美。

  節目播出之后,哪怕是陳念都忍不住感嘆:

  不愧是戰忽局的鼻祖,就這表現力,遠遠不是李想這樣的幕后工作者能夠比得上的。

  而對于那些并不專業的民眾來說,局座的這一番話,則是徹底打消了他們對無人偵察機的猜測。

  確實,雖然華夏航空工業在近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一步跨越到空天戰機領域,似乎還是有些太過夸張了。

也許就像局座說的那樣,起碼也要二十年吧  然而,另一邊,有一群人卻并沒有那么武斷地下結論。

  里根號航母上,辦公室里。

  杰倫略微有些緊張地站在艦長托馬斯的對面,一字一句地復述著當時他與那架飛行器相遇時的狀況。

  從最開始雷達的閃爍、到目視它純黑的機體、再到短短幾十秒內徹底逃脫雷達偵測的范圍,沒有一點遺漏。

  而對面的托馬斯的眉頭則是越皺越緊。

  事實上,報告他已經看過無數遍了,之所以還要讓杰倫過來直接匯報,目的就是想要發掘出更多的細節。

  “.所以你能夠確認,那是一架人造飛行器?我的意思是說,它屬于人類科技理解范疇之內的造物?”

  杰倫堅定地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的,我很確定。”

  “甚至我可以確定,那一定是一架偵察機。”

  “它的流線型設計、以及典型的低可探測性涂裝,都代表著它的用途。”

  “它很像黑鳥但它似乎是可變后掠翼,并且也沒有座艙——不,我想不起來了,它掠過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聽到他的話,托馬斯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一架可變后掠翼設計、沒有座艙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

  甚至還有可能是空天一體化偵察機?

  華夏航空航天技術,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他很難相信這一點,尤其是在看到那個男人的節目之后。

  按照那個男人的說法,華夏方面有關雙模發動機最先進的研究也不過是RBCC發動機,根本無法達到這架飛行器的水平。

  是的,他的一些話并不是那么可信,但在有關技術的論斷上,他與美方的判斷是一致的。

  可問題是,在這個男人身上,他們之前就吃過虧、做出過誤判。

  在同一個問題上栽倒兩次?

  那也實在是有點蠢了。

  沉思了片刻,托馬斯最終嘆了一口氣。

  他開口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重視這次的空情。”

  “一次偵查絕對不足以獲取所有情報,他們肯定還會再來。”

  “我們需要做好準備,下一次再遇見,哪怕不能擊落,也必須留下證據!”

  “明白!”

  杰倫立刻回答。

  此時的他已經從恐懼中解脫出來,他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用一場戰斗來宣泄情緒。

  然而,華夏方面卻似乎并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兩個小時之后。

  幾張帶有標注的地圖出現在華夏的新聞頭條上。

  新聞的內容很簡單,只不過在報道著海上的最新情況。

  但關注到這條新聞的美軍方人員,卻有了一種如芒在背的恐懼感。

  一個小時之后,里根號航母艦隊銳角轉向,撤離宮古海峽,隱匿入深厚的云層之下。

  這一幕,與當初遼寧號的軌跡,幾乎是如出一轍。

  只不過,它才是真正的“逃離”。

  (本章完)

  請瀏覽wap.shenshuwx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