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一章 入侵

  “史上最大核潛艇下水,為何此前悄無聲息?”

  “超越臺風級,真正的‘海神’!”

  “海上天平或因此傾斜?”

  “24發巨浪3?前所未有的超強火力!”

  096級核潛艇下水的消息發布之后,正如陳念所預想的那樣,輿論的浪潮甚至比一場海嘯還要洶涌。

  但國外卻都噤若寒蟬。

  原因很簡單。

  他們不知道應該報道些什么。

  去吹捧這艘潛艇有多強嗎?

  那有什么意義?

  如果說在之前,這樣的反串還能幫助他們從官方手里騙來更多的經費的話,那么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

  華夏真的走到了那一步。

  更何況,還極有可能成為全人類的金主。

  在經濟環境每況愈下的前提下,所有的資本都指望著核聚變這個超強的預期去透支更多信任。

  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稅都收到2023年了,你不繼續收到2050年,還能有什么辦法?

  總不能宣告官方破產退位讓賢吧?

  當然,退位讓賢也只是假象,只要資本的屬性不變,掌權的也不過是由這一個家族,變更為另一個家族罷了。

  所以,現在各國基本都已經達成了共識。

  既然不能保持客觀,那還不如干脆不看不問不說。

  蒙上眼睛,一切美好的假象就能依然存在。

  不過,這樣的“蒙眼”,針對的只可能是最普通的那些民眾。

  在上層,決策者們依然保持著極高的警惕。

  辦公室里。

  鮑勃與他的眾多幕僚一起坐在,共同分析著來自前線情報部門的最新報告。

  “.從目前我們手頭拿到的情報數據來看,這艘潛艇的尺寸至少達到了兩百米,排水量在5萬噸以上,已經超過了臺風級的最高記錄。”

  “這一點,對方的報道是沒有摻雜任何水分的。”

  “另外,報道中提到的新型反應堆,很可能指的是釷基熔巖反應堆,華夏對這項技術曾經做過很長時間的研究,應該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果。”

  “我們無法確定這兩臺輪機的具體功率,但保守估計,應該在500兆瓦以上。”

  “這也就意味著,這艘潛艇的最大潛航速度一定高于25節。”

  “同時,這艘潛艇采用的是綜合電推系統,靜音性能極佳,具體分貝數暫時無法獲得,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遠遠低于094的120分貝。”

  “綜合來看,這艘潛艇已經做到了全方面領先——這一點無需質疑,也將成為我們接下來討論的基點。”

  “現在,我要問一個問題,請你們想好了再回答。”

  “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說完后,鮑勃環視了一眼四周,靜靜地等待著眾人的回答。

  實際上,他并沒有指望有人能直接說出答案——這顯然不可能。

  他需要建立的,是一種討論的氛圍,是所有人都去努力思考、努力尋找線索的狀態。

  而這些專業程度極高的智囊團成員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在他的話音落下僅僅幾秒之后,就有人開口說道:

  “我們需要首先對他們的技術做拆解,搞清楚他們技術的來源。”

  “這艘潛艇設計的前沿技術太多了,浮筏減震、雙層抗壓船殼、船舶綜電、新反應堆、甚至連船體涂層,似乎都與我們以往認知的不同。”

  “其中,綜電系統、反應堆技術是有跡可循的,前者在刃海級驅逐艦上就已經應用,并且成為艦載電磁炮的重要支撐。”

  “而后者則是多年實驗的結果。”

  “但問題是,其他的技術呢?”

  “那些技術就好像是憑空冒出來的一樣,完全沒有給我們反應的事件。”

  “當然,也沒有任何情報系統,在這些技術出現之前捕捉到蛛絲馬跡。”

  說道這里,智囊團成員停頓了片刻。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又聯想到了新的東西。

  “.這很奇怪——包括他們的全氮陰離子鹽、金屬氫技術。”

  “這兩項技術最為典型,作為相對公開化的科研方向,我們對他們的進展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按照此前的測算,他們至少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形成突破。”

  “但事實是,他們所花費的時間,甚至不到一年.”

  這話一說出口,在場的眾人全部陷入了沉默。

  是的,這個問題并不是今天才第一次發現。

  實際上,所有關注著華夏技術進展的人,都關注到了這種奇怪的現象。

  在很早之前,曾經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認為華夏內部存在一個單獨的、專門承擔重點領域研發的部門,但這個觀點在民發辦出現之后便逐漸失去了關注度。

  或者應該說,大部分人的關注點被有意引導、轉移了。

  哪怕此前他們已經獲取到了一部分信息,甚至拿到了“星火”這個名字,但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國會僅僅是把星火當做民發辦的技術支援部門來看待。

  可現在.

  情況似乎更為復雜。

  所以,這個傳說中的部門真的存在,并且不僅僅是存在,還持續地發揮著不可思議的作用?

  這個“星火”,它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形勢組建起來,又是怎么去運作的?

  鮑勃的眉頭緊緊皺起,手指不由自主地輕輕敲擊著桌子。

  思索良久之后,他才開口說道:

  “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

  “在過去,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太過自信,甚至大幅削減了情報系統的預算。”

  “我承認,這個錯誤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與我有關。”

  “但還好,現在還不算太晚。”

  “我們必須搞清楚那些技術的真正來源。”

  “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阻斷對方進一步的技術爆炸,延緩他們與我們拉開差距的速度”

  “要怎么做?”

  人群中有人問道。

  鮑勃搖了搖頭,回答道:

  “我們沒有任何可以投機取巧的辦法——我們需要梳理出這些所有項目的人員清單,然后把所有關系全部匯總,找出他們的重合點。”

  “如果這個重合點指向的是某個并不存在的人、某個不存在的機構、或者根本就沒有指向、取而代之的是明顯的斷點的話”

  “那還可能意味著,我們真的在跟一個神秘的敵人對抗。”

  “而這個敵人,可能比想象的還要更強大.”

  另一邊。

  彭博最近的日子過得可以說是舒服極了。

  自從上一次借助劉海拿到金屬氫材料的信息之后,他在組織內部的地位簡直就是一飛沖天。

  甚至可以說,他避免了一場有可能將人類毀滅的戰爭,變相地拯救了全世界。

  哪怕是同行,都不得不對他的機敏、睿智、和大膽驚嘆。

  而他的上級對他更是嘉許,除了承諾之內的優厚待遇之外,還額外給了他遠超他此前職級的特權和便利。

  彭博對此極為滿意,在工作上也越發盡心。

  只不過,他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他現在所達到的,只不過是末日前的最后輝煌。

  辦公室里,彭博合上了加密電腦,就在剛剛,他用上級給予的獎勵在密西西比州購置了一處豪華的房產,打算在做完最后一次任務之后便直接退休,真正開始享受生活。

  一旁的助理一邊整理著剛剛收到的簡報,一邊向他解讀簡報的內容。

  “.這一次的任務難度相當高,角樓、五月會聯合行動,到目前為止,確認將參與行動的人員已經超過百人。”

  “可以說,這是近20年內我們在海外組織的最大規模的聯合行動。”

  “軍情五處、聯邦情報局也將配合行動,全程共享。”

  “我們的目標是在1個月之內,找到那個神秘機構存在的直接證據,并在兩個月之內確定其基本的組織框架和運作方式。”

  “如果能接觸到關鍵人員就更好——但恐怕這件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另外,這次行動的原則相對靈活,綠燈清單已經下發,你可以稍后查看。”

  “好。”

  彭博簡短地回答道。

  此時的他還沉浸在即將退休的幻想之中,對助理的話、包括對任務本身都不怎么在意。

  規模巨大?參與人員眾多?

  如果是以前,他可能會因此興奮不已,畢竟,這類項目一定會是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

  但現在,他的想法已經改變了。

  他不需要更多的成績,只要老老實實地熬過最后的時間,迎接自己的就是無比美好的生活。

  當然,出于自己的專業性、以及對上級的尊重,他還是要參與到項目中去的。

  哪怕是劃水,劃得也得像個樣子。

  于是,他從助理手里接過了文檔,首先翻到了綠燈清單那一頁。

  所謂的綠燈清單,指的就是任務過程中能夠是用的各類裝備、各種策略的清單,清單的作用是為了避免任務過程中的冗余指揮,當然也是為了保證任務整體邊界可控。

  這很好理解,伱不可能為了搶奪一只hellokitty就在市中心大開殺戒,也不可能核武器都頂到腦門上了,還遵守那一套所謂的人道主義原則而不愿意用刑。

  彭博雖然很少參與在戰區的那種高烈度的對抗,但他對這一套也并不陌生。

  而當他瀏覽完清單的全部內容之后,他卻不由得有些發懵。

  “.這是什么遵紀守法的跨國公司之間的商戰嗎?不對,哪怕是商戰都比這更臟吧”

  聽到他略帶諷刺意味的調侃,一旁的助理無奈地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的,這次的清單很矛盾。”

  “一方面,它可以調動的裝備、人員、策略的層級很高,幾乎是所有行動的天花板。”

  “但另一方面,它又干凈得出奇,幾乎限制了所有有可能造成麻煩的策略。”

  “這也許可以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謹慎吧.上級想要答案,但他們不想因為這個答案而導致更難以解決的問題。”

  “明白。”

  彭博微微點頭,繼續說道:

  “也不難理解其實——簡單來講,就是不能使用一切有可能搞出人命的策略,對吧?”

  “沒錯。”

  助理點了點頭,贊同地回答道。

  “我本來也不是那種熱衷于使用暴力的人”

  彭博略有些得意地說道。

  隨后,他繼續翻看簡報,上面的內容對他來說并不陌生,可當整份報告看完的時候,他卻突然皺起了眉頭。

  一個神秘的組織,突如其來的技術進步.

  這個世界所接觸到的,華夏最早的一次跨越式技術進步,是在什么時候?

  J22吧?

  對這架戰斗機,彭博可以說是印象深刻。

  畢竟,那時候的他還在做著塞納斯的項目,日子過得輕松又悠閑。

  但沒多久之后,J22橫空出世,隨之而來的還有對塞納斯體系的全面打擊,自己也算是真真切切地嘗到了挫敗的滋味。

  那架飛機是怎么造出來的?

  這是彭博一直都想不明白的問題。

  601廠的技術實力,有那么強嗎?

不可能的  它們必然是接受了某種技術援助,而現在的問題,就在于找出技術援助的來源。

  與上級的思路不同,彭博并不打算采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法”。

  在他看來,數據都是假的,也是可以精心設計的。

  人,只有人才是絕對不可控的東西。

  不管規則多么嚴密,策略多么高明,但人總會犯錯。

  只要找到那一點點錯誤,就能找到突破口。

  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從“人”這個問題上入手吧。

  彭博靠倒在椅子上,腦子里不斷閃過那些七年前的回憶。

  他試圖去將“603所”這個關鍵詞,盡可能地擴展開來,找到它與其他要素的聯系。

  這樣的思維更接近于直覺,而就是靠著這種直覺,彭博僅僅用了幾分鐘,就篩選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點。

  西工大。

  是的,這所大學近些年的發展速度,尤其是航天器專業的發展速度,似乎有些太快了。

  很有可能,它與601所、與J22項目存在某種聯系。

  也就是說,它與那個神秘的部門也存在聯系。

  彭博立刻興奮起來。

  這就是一個突破口。

相比起那些高度保密的研究機構,一所大學,顯然會有更多的破綻  (本章完)

  請瀏覽wap.shenshuwx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