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求帶飛的夫子

  早在秦末漢初,西域的廣袤土地上,一度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

  但隨著不斷的相互征戰與吞并,到張騫出使西域時,其存在的國家剩下三十六個。后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

  他們以一些綠洲或是與草原接壤的地域為單位,形成部族為生產單位的聚居方式,嚴格意義上其實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國家’。

  而其中的龜茲,姑墨,乃至樓蘭,都是三十六國中的強國。

  又以樓蘭,蒲類等國,因為地理位置等原因,和匈奴聯系的更緊密。

  他們在匈奴的支持下,接連吞并周邊小國,享受到了依附匈奴帶來的好處。

  這種情況下,龜茲帶著姑墨使節來大漢出使,實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和戰略意義。

  所以連皇帝劉徹也格外重視。

  究其出使的主因,便是漢近年來能連勝匈奴。

  書房里,霍去病好整以暇道:

  “樓蘭,蒲類依靠匈奴的支持,得以吞并周邊小國。

  某種意義上,他們比匈奴還擔憂西域和漢結盟。

  因為一旦西域諸國和漢聯手,匈奴還有縮回草原的退路。樓蘭和蒲類等國,卻要承受他們之前依靠匈奴,欺壓其他諸國的苦果,遭到反噬。

  有這種厲害關系,他們居然對你們來漢,沒有反應。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背后的主子,給他們下達了命令,讓他們暫時不要動手。”

  羅什娜問道:“霍侯的意思是匈奴有后續手段,來對付我龜茲和姑墨?”

  霍去病道:“你們這次東來,西域其他各國都在觀望。

  匈奴若不管不顧,其他諸國會怎么想?他們等于放棄了對西域的控制。”

  早在邀羅什娜來漢的時候,霍去病就對后續的事情變化有過判斷。知其一旦東來,或將成為漢和匈奴再次交鋒的序幕。

  這是戰略上的陽謀,匈奴必須應戰,不然就將輸掉整個西域。

  羅什娜能受西域諸國崇敬,心智,見識都不缺。

  她也能看出其中的關鍵,順勢而為,同意來漢,目的是想在匈奴和漢再次交鋒的過程中,進一步看清雙方的強弱虛實,以便于做出最有利于西域的選擇。

  至于其中要承受的風險,是難以避免的。

  這種事不可能毫無風險。

  但霍去病接下來的話,讓羅什娜亦是為之色變。

  “根據一些跡象分析,匈奴可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你龜茲或姑墨兩國,以警告其他國家,避免他們效仿伱等來漢的舉措。”霍去病說道。

  羅什娜料到這次東來,或會激發漢和匈奴的矛盾。

  但她并未想到匈奴將毫不猶豫的直接出兵,正面打擊龜茲。

  原因是龜茲位于西域諸國中間的位置,匈奴想對龜茲,姑墨實施打擊,需穿過數個西域國家。

  在地緣位置上,包括匈奴和漢當下的對壘,彼此牽制的形勢上,這并不容易。

  不過這話由霍去病說出來,羅什娜卻是不敢不重視。

  她驀然起身:“請陛下見諒,我需要立即嘗試聯系我龜茲方面,做出防備。”

  姑墨,龜茲的使節也隨之起身。

  不過兩者反而不如羅什娜那么急切。

  對霍去病所說,兩人并非全信。從立場上看,他們有理由懷疑霍去病在危言聳聽,蓄意制造他們的危機感,以此來推動他們更快投漢。

  皇帝道:“你等且不忙著走。

  去病,你既對匈奴的反應有所判斷,可有相關安排?”

  霍去病道:“當初讓趙破奴邀羅什娜來漢,臣便想過匈奴可能有行動,提醒過西關太守章軍。

  這幾日在北關,聞聽繡衣送來的消息,說羅什娜等人平安到達長安,沿途沒有任何波瀾,臣才進一步確定,匈奴可能要展開更直接的報復。

  從北關回長安的同時,臣已讓張次公帶兵六千,沿北關往西推進。

  若匈奴從北往西域方向出兵,章軍和張次公所部聯合,便可在路上對其進行阻擊。”

  “此外,我回長安的前一日,舅父已去了北關的定襄,朔方一帶。

  匈奴有兵馬調動,舅父在北關坐鎮,如何用兵,可保萬無一失。”

  眾臣聞言思忖,霍去病作為郎中令,衛青為大將軍,兩者都具備在邊關調動換防兵馬的權力,且霍去病調動的人數只有數千,此刻才告訴皇帝,遣張次公去西關,并不違制。

  因為事情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霍去病的預判階段,提前說出來,反而顯得不夠穩重。

  羅什娜聽到霍去病已有布置,稍稍松了口氣。但仍感忐忑,起身施禮告退,急于回驛館,通過某種手段,獲知龜茲的情況。

  西域眾人腳步匆匆的離開書房。

  漢給他們安排的住處,在長安城南門內的藁街,有外來使節到訪長安,館舍歷來都在這里。

  一行人出了宮闕,準備往館舍返回。

  登車前,姑墨使節邊走邊皺眉道:“達尊不必如此著急,漢人將領之言,未必可信。

  他是漢將,自當加重匈奴對我西域的威脅,以此增加我等的擔憂,目的無非是為漢謀好處。”

  龜茲使節附和道:“我也認為達克沢的判斷沒錯。匈奴若想用兵,攻我龜茲,姑墨,需穿過多國才能到達,在當前的形勢下,哪有如此輕易之事?”

  “正是。”姑墨使節點頭。

  羅什娜簇起眉梢,道:“若匈奴真要動兵,相信很快就會有動靜,到時便可知真偽。”

  姑墨和龜茲兩方使節交換了個眼色,出于對羅什娜的尊重,并未繼續反駁,但明顯不以為然。

  他們決定出使來漢,事前也有過對形勢的研判。當然不會因為霍去病的幾句話,就改變之前的判斷。

  “我等身在漢地,達尊有手段能聯系龜茲,詢問情況?”臉色嚴肅的姑墨使節問。

  “動用沙塔應該可以。”羅什娜道。

  未央宮。

  羅什娜等人離開后,群臣亦陸續告退。

  劉徹瞥了眼霍去病旁邊的劉清,笑道:

  “你不在這段時間,屏嫻日日來問你在何處,既然出征回來了,且先回府去吧,余事再議。”

  霍去病和劉清起身執禮,遂出了皇帝的書房。

  兩人走后,劉徹才讓董旭進來:“把我大漢的國境新圖,再打開給朕看看。”

  董旭應了,忙到一旁展開一張新的羊皮地圖。

  新的地圖上,確是已經將扶余,烏桓等地囊括在漢境范圍內,也就是后世東北諸省的位置,眼下只差最東端的一部分。

  而北向的部分區域,則還要有所超出。

  漢之國境,將因此增加四到六郡。

  這是有大臣揣摩皇帝心思,在霍去病統兵攻占了扶余,烏桓等部后,立即趕制出來的新地圖,呈給皇帝。

  “待鮮卑諸部皆降,再收西域,潰匈奴,屆時四夷臣服,開疆萬里。朕之功業,所積國之氣運不知能不能沖開那道桎梏。”皇帝目光明亮的想。

  霍去病和劉清從宮里出來,回到冠軍侯府時,夕陽晚照。

  落日的余暉,染紅了天際。

  董仲舒緊隨其后便登門來訪。

  霍去病換下戎裝,著暗色漢服,在府內的前殿接待了董仲舒:“夫子有什么事如此急切?”

  霍去病有種夫妻久別,被個老頭登門談事情給打斷了的不滿。

  “霍侯你這次出征,我讓負責邊關記錄各類俘獲物資的官吏,詳細抄錄了每一處細小的用度支出,乃至俘獲所得各類物資,用來進行對比。”

  董仲舒清雋的臉上,眸光閃闔,淺嘆道:“霍侯打仗的消耗,確是比我預料的要低的多。”

  “所以呢?”

  “我是想告知霍侯,你想平四夷以建強漢之策,自今日起,我愿全力支持相輔。”

  他上次就說過要文武相合,但沒有眼前這次來的相對真誠。

  霍去病念頭微動,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原因。

  歷史上的董仲舒就是個能準確辨別時勢,并因勢利導的人。

  當他明白了皇帝的宏愿,是想在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征服新的領土以強漢。

  董仲舒也在嘗試改變思維,轉換行為方式。

  他通過不斷觀察,發現了另一條和之前一樣,既能千古留名,也可以破開自身夫子境的路徑。

  就是全力推動劉徹成為千古少見的帝王雄主,在衛青、霍去病開疆拓土,建立強漢的偉大過程中,自己也參與進去,分一份拓天之功的氣運。

  當然,這個氣運并不是被人分走就會少了一份,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董仲舒。

  所以他相信霍去病會答應,并且體會到他的誠意。

  這老夫子腦子轉的極快,意識到這是比以前的想法更好的青史留名,賺取氣運的方式,所以他想真正參與進來。

  董仲舒并未將想法說的過于直白,略作表示后就告辭離開。

  霍去病在前殿思忖了一會,回到內宅的時候,劉清剛沐浴出來。

  長發披散,膚白貌美大長腿,嫵媚妖嬈。

  劉清想象當中的夫君遠征歸來,應該先沐浴更衣,然后和她依偎在一塊看晚霞落日,情到濃時,再該干啥干啥。

  但實際上的霍去病回來,第一步和劉清想的差不多……只不過他洗澡的速度非常快。

  不到半茶盞時間就出來了,赤著精健的上身回到榻上。

  倆人很快就由淡轉濃,展開遠征歸巢的交流。

  一直到皎月升空,劉清才有機會舒展雙腿,完成了秘卷內容的研究。她側臥在榻上,對霍去病袒露著自己的胸懷抱負……

  到凌晨時分,公主殿下進入了鳳還巢體質的休息階段,酣然入睡。

  而霍去病小睡了會兒,凌晨時便起身來到書房。

  他之前斬殺兵尊,將其陰身收入封禁在一團國運紫氣內。

  這時便將其取出查看。

Ps:求個票,謝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