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七十四、鑄劍師

  老匠作走出半山腰的茅屋。

  熏黑的小拇指拎一只酒壺。

  空的。

  孤身下山。

  天蒙蒙亮。

  六月,蝴蝶西岸,黎明前的空氣又濕又冷。

  老匠作緊了下窄袖麻衣。

  穿這一身粗糙麻衣,在劍爐房里,熱,出了劍爐房,又冷。

  每日這個點走出茅屋下山,都是如此感受。

  這給他一種自身像一柄劍,剛從火爐里通紅取出,又丟進冰冷溪水池里呲啦一聲,被冷熱淬煉的感覺。

  老匠作喜歡這種溫差。

  哪怕他已經很老了,身子佝僂欲倒。

  但是年老之人反而愈發耐寒耐熱。

  就像一塊千錘百煉的廋鐵。

  但這不是老匠作每日離開劍爐走下山的原因。

  老匠作小拇指拎著一只空酒壺,一路下山。

  路上,偶有早起的熟人打招呼:

  “喂,老吳頭。”

  眾人都這么喊他。

  因為以前有人好奇問過老匠作名字,他都是回答“吳名”,不是姓吳是姓什么?

  時間久了,大伙就都喚他老吳頭。

  其實整座古越劍鋪,也沒幾個人知道這老吳頭在劍鋪待了多久。

  甚至沒幾個人知道他在干什么,對此也不感興趣。

  但是這兒資歷老的劍匠都認識他。

  就像樓底下遛彎的老大爺一樣,你不知道他家住哪、不知道是何身份,但就是眼熟認識,然后習以為常,然后依舊是陌生人。

  老匠作在眾人眼里就是如此。

  他總是白天晚上都見不到人影。

  每天早上,卯初二刻,準時從山上那座早已熄火多年的劍爐房里走下山,前往劍鋪里的集市打酒。

  日日月月,歲歲年年,皆是如此。

  眾人眼里,是一個性子孤僻,脾氣也不怎么好的老匠作。

  為何都說這‘老吳頭’是匠作?

  這還用說?

  古越劍鋪內各有分工,不養閑人,工匠之間也有三六九等:匠作、劍工、劍匠、名匠……

  等級森嚴苛刻,全憑本事來。

  給洛陽貴人們鑄劍,只有本事最是做不得假的。

  匠作是最低級的工匠,只能作出缺乏特色、毫無靈性的作品。

  古越劍鋪內還有一個潛規則。

  所隸屬的劍爐房靠蝴蝶溪越近,工匠的身份地位越高。

  老匠作守著的劍爐房,在偏遠的半山腰,還熄火多年,明顯已然半棄,這空守老頭不是匠作又是什么。

  況且守爐多年,此劍爐確實也未鑄成過一口劍。

  所以……

  匠作確實是個匠作。

  又一次下山打酒的老匠作心里承認。

  今日,路上又有人喊他打趣:

  “老吳頭,又去找小丫頭打酒啊?”

  老匠作不理,像是沒聽見,無視路過。

  誰說話,他都無視。

  若是遇到攔路糾纏的人,老匠作就皺眉快速揮手,看也不去看,一臉嫌棄的趕走。

  老匠作不想發出任何聲音。

  也希望別人看出這一點,識相別來煩他。

  這不是因為他啞巴,而是每到早上,他就心情十分糟糕:

  老匠作一夜未睡。

  他的作息是顛倒的。

  晝伏夜出,白天睡覺,晚上忙活。

  于是每到清晨,老匠作都是勞累一夜后的疲倦狀態。

  在這種熬夜狀態下。

  他討厭清晨萬物復蘇時的噪音、討厭初升的耀目陽光,甚至討厭任何早起活力滿滿的家伙找他說話。

  老匠作只想自閉。

  誰也別他娘的煩他。

  老匠作又是準時走進山下的一處早集。

  這處早集嚴格意義上并不是集市。

  而是一些在劍鋪里工作的女工與工匠家屬們聚攏開的一些露天早餐鋪子。

  她們做一些早點,提供給清晨起來勞作的大量底層工匠。

  因為工匠不可隨意外出,外出需要申請,而非古越劍鋪的外人又不能隨意進入西岸劍鋪買賣。

  且只有名匠、劍匠等高級工匠們有柳家提供的一日三餐,其它底層工匠都是發放工錢自理,可劍鋪經營的食堂飯菜,又太貴。

  而不少工匠都是單身漢,哪會自己買菜做飯。

  于是,這類由每日從外面帶來早點的勤快女工們所開設的早餐鋪子順勢而生。

  柳家對此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老匠作心情不錯,因為今日一路下山,沒有幾個人打擾他。

  眾人似是都知道他脾氣臭,大多對他無視。

  老匠作喜歡這種在鬧市中獨自安靜的感覺。

  就像熊熊烈焰的火爐里插著一柄冰條似的劍。

  他又走到那家熟悉的早餐鋪子,找了那個熟悉的靠里位置。

  剛坐下,甚至都沒吱聲,就有一個額頭刻“越”字、大眼睛很靈氣的布裙小丫頭放下手中的女工活,跳下凳子,小跑去后廚抱來一壺準備好的酒,擺在老匠作的桌上。

  老匠作眼睛盯著油兮兮的臟黑桌面,看也沒看旁邊的布裙小丫頭,他把拎來的空酒壺默默放在桌上,然后從懷里掏出八枚銅板,一字排開。

  布裙小丫頭踮起腳尖,小手湊到桌沿,小心翼翼把八枚銅板聚攏到手心。

  她收好酒錢,留下滿酒壺,拎起空酒壺。

  頭不回走人。

  一句話沒說,二人眼神都沒交流下。

  一老一少,這一套流程,默契無比。

  而早餐鋪子上其他女工與客人們對此也毫不意外,對于孤僻老頭,似是習以為常。

  老匠作打開新酒壺的封布,鼻子湊去嗅了嗅。

  熟悉的味道。

  他愉悅點頭。

  這個早餐鋪子是幾個編織劍穗的手巧女工一起開的,帶頭的是一個年長能干的女穗工,而剛剛那個有雙靈性大眼睛的布裙小穗工,是其中一員,也是最安靜的一個。

  事少,不吵他。

  所以老匠作才挑選了她,去縣城一家老酒鋪打酒。

  每日取八文錢。

  五文錢打三兩余黃酒。

  兩文錢呈一盤蒸米粑。

  一文錢賞她跑腿費。

  日復一日,皆是如此。

  除了上次水患有一段時間找不到人,讓他那段日子的早晨很是煩躁外。

  這個相貌十分清秀的布裙小穗工已經幫他帶了快兩年的黃酒。

  并且還一次沒提過漲跑腿費。

  但每到清晨就格外浮躁的老劍匠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話少懂事。

  她只在第一次幫他買酒時,怯怯開過口,說什么來著?

  好像是說她叫什么青……

  忘了。

  老匠作絲毫不感興趣。

  有些日子,他余光瞧見布裙小穗工被其它年紀大的女穗工欺負,搶走錢物或織物,老匠作也毫無反應,繼續慢條斯理吃著雖叫早點其實是晚飯的食物,他老了,得細嚼慢咽。

  老匠作覺得他時間不多了,要快些把那件事做完,再去死。沒空管這些閑事。

  早餐鋪子里,老匠作坐在靠里避開初陽的座位上,小小抿了一口黃酒,瞇眼等待后廚的早點。

  此時客人還少,包括布裙小穗工在內,有幾位女穗工閑暇下來,坐在右側一排凳子上,低頭仔細編織各色各異的劍穗。

  老匠作安靜打量著她們心靈手巧的織功。

  這些劍穗很好看,有各種在他眼里線條無比舒適的圖案,特別是一些靈性女穗工突發奇想編織出的奇異弧線,有時候能帶給老匠作不少啟發。

  精妙絕倫的劍穗藝術品,便是從這些平凡卑微、生計奔波的小女工們手里誕生出來的。

  但這并不奇怪。

  就像誰能想到,天底下最頂級的劍術,其實掌握在一小群隱居大澤的吳越女修們手里呢?

  老匠作忽想起,有人曾告訴過他這樣一句話。

  神話誕生于凡塵。

  老人仰頭傾壺,這句話值得他再多喝一口酒。

  老匠作心情不錯。

  可這時,隔壁的一張早餐桌上,走來一伙劍工,交談間落座,其中有人回頭朝老板娘講葷段子,自然引起一陣熱鬧笑罵。

  很吵。

  老匠作放下酒壺,酒興闌珊。

  而這伙吵鬧劍匠們接下來聊的熱點話題,更是讓老匠作的心情頓時糟糕。

  老人默默收起酒壺,轉頭回望蝴蝶溪東岸縣衙方向。

  有一個新來的年輕縣令,要在龍城修一條叫什么折翼渠的新水道,徹底截斷蝴蝶溪的水。

  斷了水,如何鑄出劍?

  老匠作這輩子頭一次聽說這種違背祖宗的決定。

  說實話,生氣之余,還有點……樂。

  氣笑了。

  這是來了朵什么奇葩?

  來了,說到做到。晚上還有,恢復兩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