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六百九十五 于是他放下了鞭子,舉起了環首刀

  之前一階段的行動之中,御史臺的年輕御史們四面出擊,給地方官員帶去了非常糟糕的回憶和印象,也確實抓住了不少官員造假、為非作歹的實證,狠狠的拉了一些渣滓下馬。

  既然有了這樣的實績,劉備也不想更多的折騰他們,所以就決定以司隸校尉負責整個司隸地區的官員監察任務,以御史臺負責司隸地區之外的大漢十二個州的監察任務。

  御史臺需要擴張,還需要在地方上設御史臺分部,和中書臺一樣,都要有地方上的工作部門。

  不同的是中書臺需要直面民政,所以需要在每個郡國設分部,而御史臺針對官吏,人數更少,所以在每個州設置分部就可以了。

  每個州的御史臺分部都要派遣常駐的工作人員,定時巡視各郡國,對官員們的政績進行考察,對朝廷規定的任務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考察。

  郭鴻和馬日磾成為負責這項工作的兩個主要負責人,而很明顯的是,相對于郭鴻的游刃有余,馬日磾則是壓力山大。

  他其實更接近一個學者型官員的身份,在具體事務的辦理上不甚精通,但是被劉備推到了這個職位上,他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以自己閥閱名門之主的身份硬生生扛著很多官員的怨念。

  建安四年七月的而這一波改制,對于馬日磾來說,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雒陽近畿地區或者說整個司隸地區的官員的怨念都不會針對著他來了,雒陽城里的家伙們也不會對他怨念滿滿了。

  壞消息是,除了司隸地區之外的全國官員的怨念都會集中起來指著他了。

  劉備對御史臺給出的具體辦事方法是,發現沒有完成任務或者假裝完成任務的混蛋,搜集證據,上報雒陽,交予司法三司。

  雖然不參與最后的審判,不做決斷,但是這個過程是他們主要負責的,也必然成為天下官員所忌憚的存在,成為官員們的怨念所針對的對象。

  自古以來,和官員作對的家伙,都不會有什么好的下場,能壽終正寢都要算祖墳冒青煙,若他不是閥閱名門之主,還有一層學術身份保護他的平安,他是真不敢接下這個職責。

  所以整場會議之中,馬日磾的表情都不太好。

  自然,這也不代表郭鴻的表情就很輕松。

  郭鴻也是隱隱感到了新體制下他所要面臨的壓力,只不過郭鴻所負責的就是司隸校尉原本的任務,硬是要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過去是選擇性的彈性的執行,而現在,變成硬性執行了。

  劉備的要求全都是硬性的。

  大家對他的怨念或許會多一些,但是原先也沒有少到哪里去,否則“臥虎”這個稱謂是怎么來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司隸校尉這個原本就人憎狗嫌的存在的壓力還比御史大夫的壓力要小一些。

  相對于監察官員的巨大壓力來說,行政官員的壓力只會更加巨大,他們明確的意識到他們的好日子到頭了,劉備不會在允許他們有什么好日子過,他們從此以后就要和政績掛鉤了。

  或者這樣做會有一些弊端,但是劉備很清楚,不這樣做,弊端更大。

  世上沒有什么兩全其美的辦法,兩害相權取其輕,劉備決定狠狠的折騰官員,讓弊端更小一點。

  于是他放下了鞭子,舉起了環首刀。

  而對于這件事情,郭鴻和馬日磾都有一些看法,盡管在新的改革之中他們都具備比較高的地位,但是他們都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簡而言之,他們認為劉備這反復的折騰對于他本人還有整個官府來說,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您的設想確實是可以的,但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得過且過才是常態,您的要求高,或許一開始還行,但是時間一長,無論是朝廷里還是地方上,一定會出問題的。

  肯定會有人采取各種手段從中鉆空子,會利用各種政策上的漏洞來達成他們的目的,就和之前所有朝廷頒布下去的政策一樣,而您又能如何確保不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郭鴻如此說道。

  而馬日磾也基本上贊同郭鴻的意見。

  “而且更關鍵的是,反對的人也會很多,他們很可能認為這是一次新的針對某些人的特殊行動,很可能會引發全新的動蕩,你要知道,這一政策推行下去之后,受損最嚴重的,并不是你。”

  “我知道,宦官和古文學派一定會有人反對這個政策的,整個大漢的官吏隊伍里到底有多少尸位素餐,到底有多少人在坐吃山空,我大概也是清楚的,但是這不是我什么都不做的理由。

  有人反對,那就說服他們,說服不了,那就打敗他們,這件事情,我是鐵了心要辦成的,不管旁人用什么樣的方式看待我,我都不會改變我的想法,我勢在必行!”

  馬日磾還是搖頭。

  “玄德,你的本意是好的,而且我也相信,伱最終是可以推動此事的,你希望官員有所作為,并且承擔責任,但是你要知道,這是不符合人之本性的,人性樂于惰,樂于貪淫,你要他們反著來,談何容易?”

  劉備聞言,沉默了很久,然后緩緩地嘆了口氣。

  “我從沒想過能改變這一切,我也從未認為我能讓他們完全按照我所說的去做,我知道一定會出各種問題。”

  郭鴻和馬日磾對視了一眼。

  “那……”

  “世上沒有萬全的政策,從來也沒有什么兩全其美的好事,上面的政策也好,下面的對策也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無時無刻不在相互針對,正是所謂上下一日百戰。

  然而,我難道能因為這樣做有弊端,就放棄這樣做的正面意義嗎?我能因為這樣做一定會出問題,就不去解決現有的問題嗎?郭公,馬公,人吃太飽會撐死,那么人就會因此而不吃飯嗎?”

  郭鴻和馬日磾頓時不知道該怎么說了。

  “無論頒布什么政策,未來都一定會出問題,但是能因為未來的問題,就把眼下的益處給否決掉嗎?”

  劉備搖頭道:“世間萬物無不在運動之中,指望一個政策通行永久,本就是愚昧的,出現問題,就要使用方法去解決,等方法成為了問題,再用新的方法去解決。

  如此循環往復,不斷修改政策,這就是執政的真諦,執政最大的錯處,就是不動,農戶可以不動,官員不可以不動,我更不可以不動,我必須要采取一切手段動起來。

  不管未來有什么問題,針對性地去應對就是了,問題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多,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本身也是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該什么都不做,不是嗎?”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