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25 軍隊改革

  “感謝武安將軍救命之恩,小人自會協助將軍勸降眾人。”

  看著被拖走的樊統領,同樣渾身傷痕的羊泥胳癱在地上說道。

  “好說。”

  武安邦點了點頭,然后揮揮手,幾名聯軍士卒把羊泥胳拖了出去。

  “這怎么回事?你們大人已經同意讓我幫忙了,你們沒聽見么?”

  羊泥胳看著自己好像也被拖到牢籠中,奇怪的問道。

  “你先養好傷。”

  一名士卒不耐煩的回道。

  “哦,原來如此。”

  武安邦看著隨著眾黃巾投降,再次人數暴漲的軍隊,感覺自己是不是發現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擊敗黃巾,招降俘虜,擴大軍隊規模,擊敗更大黃巾,招降更多俘虜……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下是不可能的,別看不到六千的聯軍擊敗上萬的淳于縣黃巾,招降近六千黃巾士卒,規模變成上萬人,但實際上聯軍并沒有變強太多,因為這些黃巾士卒本來就是不堪一擊,才被眾人俘虜,帶著這些人,頂多去欺負更爛的大股部隊,否則剛投降的士卒會再次潰散,引起整個軍隊的崩潰。所以上面的理想化,不過是不斷虐菜,吸收渣渣,把自己的部隊也變得更菜。

  那么大勝仗反而一點好處也沒有?肯定不是,對于投降的黃巾俘虜,第一件事就是篩選,把黃巾俘虜分為三類,體格健壯的、體格瘦弱的和剩下的老幼病殘。

  兵法有云“兵貴精,不貴多。”,但實際上兵法只是指導思想,最佳理想狀態,真正的戰斗反而像打牌,玩自走棋一樣,不是你想要什么陣容,什么陣容厲害,什么兵種厲害,而是老天給你什么,你就只能拿什么去戰斗。

  如果簡單的把軍隊分成數量和質量兩個組成部分,在質量差不多的情況下,那一般靠數量取勝,面對擁有五萬士卒的黃巾大營,這一點自然可以排除掉。那么在數量肯定不如對方的情況下,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提高質量。

  質量高于對方的好處就是可以在局部戰場,限制甚至消除對方的數量優勢,依靠質量取得局部戰場勝利。在歷史長河中,不少質量遠高于對方的精銳部隊,甚至能夠長驅直入,直搗黃龍,打出一個個令人不敢相信的戰績。

  “報告武縣令,軍師,諸位將軍,經過篩選俘虜,精壯者不足五百人,體格瘦弱者三千余人,剩下皆老幼病殘.”

  隨著篩選工作完成,眾人在此聚集到縣令府召開軍事會議。

  “這精壯太少了吧。”

  已經突破成為初級武將,被提拔為軍司馬的武榮不由的說道。

  俘虜六千人,居然只有不到五百的精壯,看起來數據很慘,但武安邦感覺很合理,甚至精壯數量超出了他的預期。什么叫做精壯?作戰勇猛沒錯,但同樣逃跑也快。

  “已接到孫邵先生通知,孫邵先生預計后天率領兩千士卒到達此處,壯武縣的援軍呢?”

  武安邦沒有先去分配俘虜而是簡單說了一下局勢和一些好消息。

  “一千二百人,于三日后到達。”

  武安國沉聲說道,這些天壯武縣的黃巾基本被消滅,打怪練級結束的玩家和NPC自然趕往新的戰場。

  “恩,夷安縣呢?”

  “五百人,預計五日后到達。”

  葛福強猶豫了一下說道,夷安縣世家那邊這么不給力,他自然也感覺臉上無光。

  “時間有點慢,葛都尉麻煩你派人去督促一下。”

  武安邦皺了皺眉毛,面對強敵,越是關鍵時刻越怕豬隊友拖后腿,特別是目前已經磨合差不多,比較融洽的聯軍團隊。

  其實五天時間并不算太久,等也是可以等,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孫邵,和夷安縣的新世家代表,萬一兩者之間產生什么不好的化學反應,武安邦哭都來不及。而且五百人援軍相比潛在的威脅根本無足輕重,武安邦先打好預防針,其實已經做好放棄等他們的準備。

  “額,好,我等會就派人過去。”

  葛福強臉上遲疑了一下,還是答應下來,他也明白自己派過去人并不會受到世家出生的援軍首領待見,但這么多人在場,葛福強也不會弱了自己的面子。

  “好,既然俘虜已經劃分,我建議聯軍按照各自地區,同樣劃分出精銳,普通和不適合戰斗的人員。”

  武安邦在心里笑了笑繼續說道。

  “這……?”

  眾人紛紛不解,自己和部下已經熟悉,如此劃分豈不是降低戰斗力?

  “劃分出的精銳部隊由武縣令,葛都尉,武軍司馬率領,其余按照各自相熟的軍司馬,都伯劃分。”

  武安邦不給眾人提問的機會繼續說道,這樣改革確實會降低軍隊的戰斗力,或者說任何改革的初級基本只有負面影響。

  三國時期大部分隊伍還是部曲的形式,就是一個將領帶著自己的族人,鄉親父老征戰廝殺,這樣的好處不言而喻,血緣關系一直凌駕于大部分關系,這樣部曲形式既可以保證基本戰斗力,又能在名將手里可以發揮巨大威力。

  但缺點同樣很明顯,部曲和私兵一樣,屬于武將的個人部隊,這樣往往會導致將領為了保證個人利益無視國家利益,也就是當利益沖突時,部曲的戰斗力會受到巨大限制,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三國后期的東吳,普遍采取部曲形式,防守時可以吊打曹魏,進攻時又往往被曹魏吊打。

  當然此時兩縣聯軍還稱不上部曲形式,武安邦進行改革也并非打算削弱將領的控制權,而是篩選出精銳,這樣好處是集中精銳們,統一指揮在戰略上方便很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對于將領們來說,這變相削弱了自己部曲的戰斗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精銳士兵,往往也是將領們培養的重點對象,大部分成為將領們的親衛,自然不愿被武安邦一句話劃走,但武安邦建議妙就妙在,把精銳劃給幾個勢力首領,這樣首領可以打著軍師的旗號借機壯大自己的部曲,武安邦也可以借幾人的勢壓住軍司馬,伯長的不滿,最終在協商之下,每名軍司馬可以先留下二十五名士卒,剩下的參與篩選。

  從這里也能看出為什么武家鎮軍隊的戰斗力一直處于聯軍最強,因為武家鎮的軍隊一開始就采取了如此的方法,NPC歸武豐管,精銳玩家歸武安邦管,其他玩家小隊,這三個層次。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