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38 郡城解圍

  “豐兄,早啊,這是給你的。”

  游戲第二天早上,武安邦早早上線,走出大帳,發現武豐早已起來巡查營地,所以說有個盡心盡職的同伴還是非常舒心的,武安邦打了一聲招呼,然后把手中的“千人兵牌(初級)”扔了過去。

  除了武安邦和麾下玩家沒有那么多士兵,不需要兵牌外,最主要的還是武家鎮,從武安邦入村以來,一直對武安邦照顧有加,各個事件時和武安邦都統一戰線,雖然武安邦算是靠自身實力,但別人的幫助也不能裝做看不見,當成理所當然,趁著這個機會,武安邦自然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什么東西?”

  武豐下意識的接過一個令牌狀的物品,然后抬眼望去,頓時驚呆了,這東西太珍貴了,想想整個北海郡各地的義兵,差不多有三萬多人,單單壯武縣這支萬人聯軍,稱得上正規軍的縣兵的NPC不足2000人,而算上俘虜的話,NPC足足有近三萬人。

  另外一方面來說,并不是每名玩家都能獲得“千人兵牌(初級)”,大部分玩家幾次通過或者難度、評價不夠的話,只能獲得“百人兵牌(初級)”,而且到那個時候,黃巾差不多已經結束了,所以現在大戰還在持續階段,武安邦給予武豐的這個兵牌確實顯得珍貴不已。

  “這,這,這我不能接受。”

  武豐猶豫了一會,還是堅定的說道,說實話,武豐拿著兵牌就有點松不開手了,每一個武家鎮士卒晉級,生命都多了一份保障,這兵牌可是代表了一位位武家鎮鄉親父老的性命!

  “豐兄,你就拿著吧,我還有一個呢!再說下次有什么我需要的,你再留給我。”

  武安邦看著武豐手腳無措的樣子,二話不說,把兵牌按在武豐的手心,扳住他的手指握緊兵牌,拿出特種兵牌晃了晃,然后拍了拍武豐的肩膀。

  “我還有去訓練親兵,先走了。”

  “三哥,麻煩你去召集人手。”

  “是,主公。”

  武安邦來到一塊空地,不一會武安三領著其他親兵也來了,武安邦看著一個個熟悉的面孔說道。

  “有件好事和大家說一下,我們現在可以進行強化訓練,不知道你們想訓練哪個方面。”

  “主公,不只有哪幾個方面。”

  武安三率先問道,當然武安三剛才已經看過兵牌的內容,主要是防止其他親兵不了解情況。

  “騎術,武器掌握,身體素質。”

  武安邦想了想,去掉了暫時不需要的水軍訓練,剩下三個可以說各有所長,騎術就不用說了,面對黃巾這種大部分由流民組成的軍隊,騎兵能發揮最大作用;武器掌握,就是讓士卒提高武器技能,或者學習新的武器,同樣很實用;至于身體素質訓練,就更不用說了,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提高士卒的武力。

  不管是哪一個都很好,武安邦和親兵們關系都不錯,所以也就民主一回。

  “不知主公認為哪一個更好?”

  可誰知,眾親兵相互望了望了都沒有表態,還是由武安三帶頭說道。

  “那就騎術訓練吧。”

  武安邦只好自己拍板決定,這支親兵本來就是由戰力比較強的NPC士卒挑選來的,武安三這幾次戰斗武力增加了兩點到達了45,其他幾人也增加了1-2點,估計也快晉級為精英護衛。

  而趙申大叔的武力為29/49,職業是精銳老兵,箭術(高級)刀術(初級)騎術(初級),還有兩個特性:殘疾(近戰武力-20),輕微衰老(武力-3),這樣看來趙申大叔當年武力值接近初級武將,也難怪當初在射手隊伍里也是佼佼者。

  其他親兵經過幾次大戰的磨練和淘汰,武力也在30左右,騎術也在初級左右水平。

  在武安邦選擇騎術訓練時,系統也跳出提示,只有騎術初級以下訓練效果最好,騎術初級以上效果大打折扣,不過畢竟還是有效果,武安三等人基本都是中級技能,武安邦也不會再讓他們學習新的武器,索性還是一起訓練騎術。

  隨著武安邦一聲令下,場地上眾人紛紛上馬開始訓練起來,武安邦觀察了一會,確實效果比平常訓練好上很多,看樣子以后游戲大戰不僅拼戰場正面硬實力,也和武將訓練新兵有很大關系,這樣平衡了戰將和統將的重要性,再說了在大規模戰場上,統將也更重要一些,不過那些統將也基本是名將級別。

  武安邦趁著眾人訓練,看了一下親兵兵團經驗,還需要一些才能滿足特種訓練的需求,看來這就是選擇御兵時提示的訓練特殊兵種難度較大,想想武安邦這幾次戰斗都是大勝,親兵兵團經驗都不滿足,當然也和武安邦親兵整體實力較強有關系,但這樣看來,最適合普通玩家的還是御眾類型。

  “咦?”

  由于已經開始訓練,百人特種兵牌(初級)上可針對訓練數量也由100/100變成50/100,武安邦望著正在訓練的50名親兵突然冒出一個騷想法,我是不是可以再次使用呢?

  “叮,系統提示,同一張兵牌無法對同一士兵使用兩次。不同的兵牌也有一星期的使用間隔。”

  看著跳出來的提示,武安邦搖了搖頭,果然沒有明顯的漏洞可以鉆,雖然土豪可以使用多張兵牌,但一個星期的間隔也縮小了這種差距,對于武安邦這種高手來說,一個星期足以刷滿兵團經驗。

  按照之前標準處理好俘虜,又安排好負責接待和聚攏復活上線玩家們的留守小隊后,聯軍繼續向北海郡城和黃巾大營出發,哪怕北海黃巾基本被消滅和俘虜,但黃巾大營一日不除,也不能說北海郡城完全解圍。

  “報,孫先生,武縣令,北海郡城最新消息。”

  大軍在接近北海郡城時,一名斥候急匆匆的騎馬趕來,見到眾人急忙跳下馬,小跑過來。

  “北海郡城圍困已經解除。”

  “好事啊,省去兵戈之禍了。”

  孫先生聽后笑了笑道。

  大部分人也跟著點了點頭,武安邦見狀笑了笑好事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事。

  “什么,黃巾直接跑了!?”

  聽完斥候的詳細敘述后,原本還高興不用打仗的一位軍司馬,忍不住高聲問道。

  原來北海郡城里的兵馬遲遲不動,隨著朱剛烈逃回北海大營,知道己方失敗的黃巾自然不會留在原地等死,對于縣城里的人來說稍微修飾白得一個功勞,但對于浴血奮戰的聯軍來說,自然會產生心里落差。

  “你該怎么處理呢?”

  武安邦看著人滿面春風的的孫邵想到,或許有些人在沒認識到問題重要性前并不會太在意下面人的想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