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61 問策

  “原來如此,是我等誤會太守了。”

  在武安邦講述完之前青州黃巾之亂的形勢時,邴原、管寧和劉政三人都站起來對著武安邦鞠了一躬。

  眾人之前所想,聯軍高層為了不想繼續吃苦打攻堅戰,還有搶率先平定的功勞,所以縱容剩余黃巾私下割據,結果是武安邦等人在不得以的情況下,采取的被迫手段,當然如果不同意的話,將造成青州地區更加生靈涂炭,如此精神也值得幾位表示贊賞。

  不過這樣一來,也只是把危機進行延后,東漢末年災害和叛亂頻發,那些表面降服的黃巾說不準就在積聚力量,這也是眾人能夠預料到的,如此一來,武安邦等人就像居住在活火山上的人一樣,時刻都將面臨火山爆發的危險。

  “不知武安太守和其他諸位太守可做好相應的準備?”

  “準備么,在前來幽州之前并沒有想出什么對策,但是來到此處以后,到是有了一些想法。”

  武安邦看著邴原笑了笑,其實武安邦推測出黃巾將再次起義,也是在邴原的疑問下,才聯想到的。

  畢竟黃巾之亂一結束就更新了新版本,玩家們再次上線的時候已經是黃巾之亂三年后的劇本,而且新劇本上來就開啟了邊境七大戰場,讓武安邦等人只能粗略的布置和調整一下壯武郡的發展方向,就奔赴各個戰場,至于說青州,甚至整個大漢的形式,根本沒時間去思考、討論。

  還有,關于青州剩下的黃巾信徒規模,要知道青州黃巾一直處于優勢局面,即便被武安邦坑掉了十幾萬精銳,但手下控制的民眾依然超過百萬,經過這幾年修養生息和聚集力量以后,估計已經培養出一支支更團結,更符合正規化的隊伍。

  不過黃巾會真的起義么?武安邦又想到了孫鳳那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孫鳳為了保存黃巾的信念,選擇了和弱勢的青州聯軍議和,那么孫鳳會因為只是自身壯大,而選擇再次起義么?

  武安邦摸著下巴想了想,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會,但三國演義中描寫,管亥曾經帶數十萬黃巾圍困北海城,也因此引發了劉關張趁機脫離公孫瓚的麾下,帶隊前來救援,然后南下進入徐州。

  如此看來,如果孫鳳這幾年有什么意外,或者黃巾內部產生什么意外,也不好說,而且孫鳳不同意反叛,不代表別的人不同意,特別是在青州黃巾還有巨大力量的前提下,必然會有一些無腦的狂信徒試圖恢復太平教榮光。

  “哦?不知是什么想法?”

  邴原好奇的問道,此處難民營居然能給武安邦一些破題的思路,要知道遼東的青州難民也就十幾萬的數量,而青州黃巾之前武安邦也說了上百萬的規模。

  “騎兵。”

  武安邦看著邴原一字一頓的說道。

  “騎兵?”

  邴原咀嚼了一下,并沒有明白難民營和騎兵的關系,以及騎兵和黃巾的關系,而一旁閆柔和劉政眼神卻亮了一起來。

  “妙啊。”

  劉政錘了一下手心感嘆道,沒想到武安邦和自己能想到一塊去,見眾人望向他看到武安邦微微頜首后,于是開始講解起來。

  “我們剛過來沒有發現這個地方時,或者其他地方的百姓,經常受到山賊,附近游牧部落的侵擾。”

  “山賊還好,畢竟我們靠著人數也不怎么怕他們,但是游牧騎兵是個大麻煩,不僅速度快,我們追不上,還時不時放幾只箭就走,別說當初,就是現在我們也害怕面對游牧騎兵,不怕武安太守笑話,不得以之下和附近幾個部落簽訂了協議,才免受侵擾。”

  “在之前多次沖突中,我明白只有騎兵才能對抗騎兵,現在看來武安太守和我的想法一樣,遼東此處適合養馬,為啥游牧能養,我們不能養?”

  劉政一番話讓眾人明白騎兵和難民營的關系,或者說和難民營所處的地區關系,劉政在眾人點頭的時候頓了頓,因為他并沒有想出騎兵和黃巾之間的關系,不過劉政再次想到自己的經歷,頓時恍然大悟。

  “至于騎兵和黃巾賊人的聯系,應該是騎兵很克制黃巾賊人吧,畢竟就像我們當初被游牧騎兵欺負一樣,黃巾信徒說白了大部分也是農民出身。”

  “是的,我正有此意。”

武安邦點了點頭贊賞道,沒想到劉政明明負責營地的防衛,算是一名武將,居然也如此不俗,自己只是說了一個騎兵,他就能聯想到前后關系,也難怪歷史雖然只是一筆帶過,也記載了身為人杰、遼東霸主的公孫度居然會對劉政忌憚不已。ァ看書室ヤ1ωωω.kanshu侍.còм<、域名、請記住  “諸位可知道平原之戰?”

  武安邦見劉政講完接過話題說道,平原之戰就是公孫瓚和劉關張帶著不到五千騎兵和一萬多步兵,單單靠著五千騎兵就騷亂擁有十幾萬士卒的黃巾大營,因為其中也有武安邦的出謀劃策,武安邦也因此牢牢鎖住玩家軍工排行榜第一名,所以武安邦雖沒參加,卻對這場戰斗印象深刻。

  也是這一站讓武安邦明白了看起來不可戰勝,占據絕對人數優勢的黃巾大軍的致命缺點在哪,那就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民兵們,靠著數量優勢可以在正面進攻中打敗正規軍隊。

  但遇到精銳騎兵時,由于機動性的差距,數量優勢發揮不出來的民兵們,其本身訓練度低,士氣低等種種缺點也暴露出來,即便精銳騎兵不能一舉殲滅數量龐大的民兵,但在多次拉扯,騷擾下,依然能夠擊敗、擊潰民兵。

  歷史上比較經典的案例就是宋朝與遼的戰斗,由于地理位置,導致宋朝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而敵人則是騎兵較多,宋朝的步兵還屬于最精銳的戰士,正面戰斗中根本不怕對方的騎兵,根據歷史記載,宋朝野戰勝率高達70,但勝的基本都是小勝,而剩下的30敗績,則基本都是打敗,由于機動性的差距,導致雙方對勝利的利用度產生巨大差距。

  哪怕精銳步兵對騎兵都存在先天的劣勢,更不用說黃巾那些民兵了,是的,即便黃巾經過幾年修養生息,將會訓練出一支支比較偏正規軍的精銳部隊,但如果只靠這些部隊,黃巾只能算是一個擁有兩三郡之地的小諸侯,所以黃巾的優勢依然是發動信徒,這也是騎兵正好可以克制的地方。

  而遼東地區適合養馬,正好可以讓武安邦訓練出一支騎兵隊伍,而華夏北方地勢平坦,所以這支騎兵對壯武郡以后的發展也充滿好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