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八節 新馬圈

第二卷新世界第二百九十八節新馬圈  背景色:

  顏色:

  字體:[

第二卷新世界第二百九十八節新馬圈  尼克親自到城外的馬圈上,實地觀察地形,考慮如何的設計馬圈。

  他設計的這個馬圈主要目的是飼養目前掌握在濟州軍管會手中的役使馬群。至于那些官私馬場,他暫時無力插手――不是不想,實在是不能。

  他現在即沒有人,也沒有飼料,接收過來也無力有效的管理起幾萬匹馬來。到頭來依然是靠原先的老人和老辦法。

  與其馬上改變造成動蕩,不如讓這些馬場繼續維持著舊有體制運轉下去。

  再者,這些馬場應該采用的是野外放牧的群牧馬飼養體制,這種飼養體制不需要馬圈,對飼料和人工的需求也很小。盡管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繁殖率偏低――但是在現有條件下不失為維持馬群的方法。

  即使以后他接管了全部島上的馬群,在幾年之內也還得維系這一體制。

  但是,要大規模的擴大馬群,優選馬種,推行圈養舍飼勢在必行。

  舍飼盡管有需要場地大,建設周期長的問題,但是有利于飼養管理,保護幼駒和積肥保肥。濟州島這里盡管相對暖和,21世紀的冬季最低氣溫也在零度,即將到來的1632年,是一個連臨高都會下大雪,氣溫下降到零度的年份,根據臨高氣象臺的預測,濟州島的冬季最低氣溫恐怕hi低到零下六七度。修建馬舍有利于保護馬匹安全的過冬。

  有了馬舍。他就能搞出一個新得飼養體制來,作為培訓人員和技術推廣的樣本來使用。因而濟州馬圈必須兼顧役使、繁殖和調教三個功能。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有配套的飼料加工和馬糞處理工程。

  建筑材料和人工方面,人工是充足的,大批被解放的官奴婢組成的奉公隊是現場的勞動力――而且其中有很多人在過去一直充當扎柵工。有豐富的扎柵欄,建馬圍的經驗,都是熟練工。

  至于建筑材料,尼克決定立足現有條件――想依靠千里之外用船給他運來磚瓦和水泥是不現實的。好在馬圈的建筑要求比較低,可以因陋就簡,濟州島這里火成巖石塊很多。幾乎到處都是,從民居到官署幾乎全用這種石塊。可就近利用的木材也比較多。舊馬圈的圍欄拆除后,除了一部分朽爛的只能用來燒火之外,大多數還能重新利用。

  尼克雖然不懂建筑,但是懂如何修馬圈――在高磨盤嶺牧場修建的馬舍就是在他的指導下,由建筑總公司修筑的。正如梅林說得,修馬圈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修完磨盤嶺牧場的馬圈。不管是建筑總公司還是尼克,都學會了該如何真正的修筑一座符合要求的馬圈。

  按照要求,馬圈最好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干燥的平地或者緩坡上。附近要有較大的水源。這幾點,現有的濟州馬圈所在地都能滿足需求。所以他決定不再改變,命令奉公隊首先對地基進行平整。

  馬舍的地面比較簡單。無需鋪設石塊或者水泥進行地面硬化--這樣既費工費料又不利于馬匹健康,這些材料的滲透性過于堅硬,而且不保溫。因而地面一般都用粘土夯實,粘土的地面保溫、護蹄,而且修補容易。

  馬舍有封閉式和半封閉式。尼克和在臨高一樣。選擇了半封閉式。

  全封閉式馬舍盡管保溫效果好,但是內部溫度較高,濕度大。馬匹抵抗力弱,容易感冒。通風不良的情況下,馬匹的糞尿產生的刺激性氣體對馬匹的健康亦不利。

  新馬圈的馬舍是半開放式的,即后面和兩側有墻。前面敞開。半開放式的馬舍結構簡單,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容易保持室內的清潔干燥,又便于飼養工作和積肥。缺點是不利于保溫,對于冬季氣溫很低的北方地區來說不適合。

  馬是一種喜涼懼熱的動物,尼克認為以本時空濟州島冬季零下的極端最低氣溫來說,馬匹也是能夠承受的。而且適度的低溫有利于提高馬匹的抗寒能力和適應性。

  尼克設計的馬舍是斜披式多列結構。這種馬舍的結構最為簡單,節省建筑材料,養馬數量多,易于管理,保溫性較好。頂棚采用斜披式,直接利用圍墻作為屋頂的承重結構。搭屋批的椽子直接搭在圍墻上。省卻了梁柱。對缺少較粗胸徑木材,也沒有足夠的合格木匠的尼克來說尤其合適。

  圍墻就用濟州島上到處都是火山石堆砌,粘合劑用粘土、沙子混合而成。用不規則的石塊堆砌成墻是個技術活。好在本地的建筑幾乎都用這種方式砌墻,所以奉公隊內有很多官奴婢是擅長這個工作的。

  大多數馬舍內部,不設單間,采取通間構造,只有少數馬舍內設置單間,這是專門為懷孕母馬和哺乳母馬準備的。

  馬舍內有專門的馬槽――全部從臨高運來,尼克嫌棄舊馬槽可能帶有較多的病菌和寄生蟲,因而全部廢棄不用劈了當燒柴用。另外還安裝了專門的草架。草架是專門用來喂飼長草用得,用木桿制成,橫置于馬槽的上方,大致相當于馬站著稍抬頭就能吃到的草料的高度。

  之所以特別安裝草架,是因為本地的馬匹冬季多半喂飼干草,如果直接將干草堆放在廄床上,容易使得馬匹食入糞便和寄生蟲卵,很不衛生。

  這一改良雖然小,卻是提高馬匹健康狀態很重要的一環。

  另外,尼克還修筑了若干單獨的封閉式馬舍――這是為種公馬準備的。他不清楚目前的役使馬匹里有沒有適合做種公馬的馬匹。不過,原本就準備為濟州島馬群引進新得種公馬。根據他的推測,濟州島的馬群基本就是那150匹蒙古馬和島上馬匹的雜交后裔。自那以后,沒有記載說有其他外來馬種的引進,因而這里的馬匹的外來基因很少。

  從育種的角度來說,濟州島的馬種是相當“純”得,但是這樣的“純”蒙古馬對元老院來說不是最佳的選擇。蒙古馬的身高、負重和挽力按照元老院的軍用或者役使標準都不夠,只能說是勉強湊合著用還行。改良馬種迫在眉睫――勢必要引入外來的優秀馬種,開展大規模的刷新馬群的工作。

  馬舍的規模為可容納四百匹馬,包括現有的濟州軍管會控制下的所有馬匹和未來可能增加的若干馬匹。尼克通過軍管會發布命令:將朝天浦的40匹馬全部趕到濟州聽候甄別。

  由于修馬圈屬于第一等要務,馮宗澤和南宮又對馬匹資源十分重視,因而尼克要人又人要物有物。奉公隊數量足夠,各路工匠助陣,外加從臨高運來的工具車輛的協助,新馬圈的馬舍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三分之二。另一部分人開始進行配套工程的修建,包括人員宿舍、馬匹醫療所、馬匹隔離檢疫所和專門的馬糞處理用的沼氣池。

  集水工程和引水渠也在緊鑼密鼓的建造中。尼克還計劃修筑一個簡單的水凈化池用來給馬匹提供清潔的飲用水。

  在一處距離馬廄較遠土壤干燥,不影響到地表和地下水源的地方選擇了掩埋病死馬匹的地點。

  最后,整個馬圈用一道柵欄圍繞起來――這主要是放著馬匹跑出去,而不是什么防御設施。此地畢竟距離濟州城不到一公里路,還有一些日本治安連的人員駐守。

  馬圈工程興建的同時,尼克開始尋找足夠的飼料。馬匹的飼料在濟州監營并無太多的儲備,除了干草存量稍多,精飼料很少。濟州去年因為遭遇饑荒,原本用作精飼料的蕎麥、大麥等粗糧大多變成了人的口糧。現在飼料庫房里除了一點庫底子之外幾乎什么也找不出來。

  這讓尼克無可奈何,只好去求助于馮宗澤。他很清楚,濟州島是一個以種植蕎麥大麥為主的地區――甚至可以說是島上局面的主食。濟州倉庫里的三萬石存糧里,這幾種粗糧的存量是不會少得。

  然而馮宗澤對此頗為為難:這些糧食中很大一部分必須用來養活奉公隊。當然,每家每戶各自都有些存糧,可以勉強對付到下一年收獲,但是濟州島本身缺糧,即要養活當地的百姓,又得養活馬上要大批到來的難民。如果調出一部分馬糧,而香港方面運輸救濟口糧的環節稍有差池,立刻會影響到整個糧食儲備安全。

  尼克經過一番竭力爭取,加上馮宗澤也不愿意馬匹在自己手中大量死亡,最后還是批給了他幾百石的大麥和蕎麥。

  尼克當即關照手下的奉公隊員們,先領取了一部分飼料糧,裝上紫電手推車,一路裝運回馬圈去。

  馬圈里的飼料倉庫、青貯倉庫還在修建中,為了存放這批寶貴的飼料糧,他命令將這批糧食先存放在原先馬圈看守人的住所里。原先的馬圈看守人則編入“馬圈奉公隊”。

  至于馬圈奉公隊成員的住所倒不勞他操心――大多數人在濟州城內和城外都有自己的房子或者住在官房內。他只關照人蓋了一排簡易宿舍,供應值班人員使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