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府下面的衛所軍,在一個月內已經被整頓完畢。
對于侵占軍田的軍官們還好處理,官大一級壓死人,而且又有屠刀在手,不怕這些沒兵沒權軍官們有什么意見。
直接全部按照之前韓店堡等幾處衛所處理,這些得了實惠的軍官們也不會鬧騰什么。
但是那些在地方上擁有特權的縉紳們該如何處理,卻又是一個大問題。
對待這些人,李征是不太想和平共處的,但剛剛接收澤州府,人心還遠未歸附,卻又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他們的存在。
而李征這些時日來,并沒有坐鎮于澤州城,而是帶著三百騎兵來回巡視,以防有人生亂。
這些騎兵大多都是新兵,戰場上威力估計十分的弱雞,不過只是這種巡游一般的場面,倒是顯得威風凜凜。
難得一見的鐵甲,只要一打造出來,優先供應的都是將領和騎兵營。這些大半都是鐵甲在身的騎兵,遠遠看去,倒也似模似樣,聲勢不小。
帶著這些騎兵,一來是為了震懾霄小,二來也可以充當訓練。
訓練場上的空間有限,自然也是難以真的訓練出來精銳的騎兵,帶著他們四處走走,適應一下各種地形,能更有效的理解他們訓練時的各種條例。
在李征失望的目光下,各地根本就無人出來冒頭,甚至連埋怨聲都聽不了幾句。
澤州能夠安定下來,李征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
兩次越境打擊流寇,都是戰而勝之。而且更重要的是,李征是自帶干糧過來剿匪的,每次來不僅沒有攤派,甚至連象征性的助協助糧,都一次沒有要求過。
這種能打勝仗,安定一方,還不禍害縉紳的官軍,絕對可以稱的上是仁義之師了。
因此,在澤州,李征的名聲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不僅僅是百姓們覺得這是一個好官,沒有被觸動任何利益的縉紳們也大多交口稱贊。
澤州府的余行則就不用提了,幾次三番差點丟城去命下來,對于李征能夠安穩坐鎮澤州就已經是覺得老天保佑了,根本不在乎李征在這里干了什么。
而且也沒有人向自己彈劾李征不法,這也讓原本還心中忐忑難安的余行則十分的欣喜。
若是這種太平日子再過個幾年,澤州緩過一口氣來,那說不定他也能完成洗白大業,重新換一個府去混日子。
換到江南是不敢想了,若是換到一處不鬧民變的府,那也是一件幸事不是嗎?
而李征最擔心的便是監軍謝文舉,自己這般毫無顧忌的整頓軍隊,裁汰老弱,按理說他應該是最應該提出質詢的。
這種事往大了說,是排除異己,觸犯祖訓大小相治的傳統。不過這個監軍卻是絲毫沒有說話,甚至連象征性的意見也無。
這一點倒是讓李征很奇怪,不知到底是因為什么。
這個謝文舉之前在滑縣便示好于自己,來到澤州后更是完全沒有什么其他的動靜。
每日里除了例行向知府與當地縉紳伸手要好處外,根本就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李征如今也沒有多少心思和謝文舉周旋,除了該有孝敬一分不少外,兩人也很少有什么交集。
這一個多月來,李征也沒有閑著,而是將新學的課本給草創了出來。
在他設計出來的這所新學,與這個時代的私塾完全不一樣,更接近于現代。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兩年多了,他依舊還是不太適應這個時代的繁體字,更不適應這個時代書籍自上而下,由左到右的讀法。
李征在后世的論壇上曾經看過一個帖子,標題很吸引人,內容也十分的有意思。
那便是民國時期,一群有名的知識份子曾經喝出一個口號,‘漢字不除,國家必亡。’
看到這個標題時,李征也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尤其是推動這項去漢引進歐洲字母的進程之中,還有一個代表人物,那便是魯迅這個光偉正的存在。
在細細閱讀之后,李征卻不也不得不有限度的贊同。
在民國時期,用的依舊是繁體字,想要記住一個稍微復雜的字都十分的困難,而且因為各地口音不同,每個字的讀法還不一樣,這也限制了普通百姓能夠讀書學習的可能。
因為大部分百姓是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記憶這么復雜的字體,但又沒有可以替代的辦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推行教育強國,將是何等的困難重重!
因此立志以筆以文字喚醒百姓的魯迅,能夠喝出這種口號,自然也是再所難免了。
雖然不認同,但僅僅也是因為李征在學習的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經歷過這咱痛苦,因而沒有切身的體會。
當他在這個世界體會到這種痛苦后,自然是不愿意開歷史倒車,再隨波逐流。
后世的共和國偉人們,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一是拼音字母,另一個便是簡體字。
李征有幸可以有現成的成果可以借用,而且這東西還可以迷惑一心四書五經的讀書人。
拼音字母可能會被視為蠻夷文字,而簡體字在這個時代更是難登大雅之堂,更是與科舉完全無緣,這就不會觸動讀書人的利益。
而最佳的環境則是,他要教習的,是一群白紙一般的人。無論他教出來什么,這些人的抵觸心理都不會太強,簡直是天公做美!
李征也不打算通篇將繁體字變為簡體字,只是將一些常用字,化繁為簡。
他準備寫兩本教材,一本是語文,一本是數學。
語文方面,他覺得如同精忠報國,蘇武牧羊,班超定遠之類,符合朝廷心理的故事,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一來是可以通過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幫助孩子們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
二來也可以向外界表明,這里教的東西,雖然看著兒戲,卻也不是完全離經叛道,還是君君臣臣那一套。
至于數字,雖然他之前上學學到的東西在部分都還給老師了,但是小學畢業的水平,他還是有的。
雖然這些東西出了潞澤二州完全無用,但李征目前也不需要他們有人能夠出去。
這些東西雖然簡單,但是還是需要有人去推廣。
李征當然沒有那個本事,靠著自己一人就將所有教育全部承包。
不過他手中落魄的讀書人多的是,只要其中十之一二是不要臉的,他就不愁沒有人推廣。
更何況,李征覺得這個時代文人的尿性,只要拿刀子的人真的不把他們當人,估計只怕一大半都是些不要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