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親自發動的兵變,卻是連個水泡都沒有冒起,便宣告了失敗。
在約定的時間,約定的信號發出之后,他們也確實等來了已經被他們‘策反’的軍隊。
不過這些軍隊并不是來幫助他們起事的,而是過來按照名單抓人的。
一看到這些昨日還在自已面前賠著笑臉,點頭哈腰的武將,這個時候竟然一臉戲謔的令人將一眾文官按倒在地后,許多人腦袋都是當場當機了,完全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
當有一些機靈的文官,高聲提醒這些武將,讓他們莫要忘了他們放走了皇長子一事。并十分誠懇的提醒他們,這種事情可不是他們現在倒戈一擊,就能夠彌補的滔天大罪。
但是回應他們的,也只有不屑的冷笑聲。
很快這些文官便明白了怎么回事,當他們看到李征竟然突兀的出現在皇宮之外,身邊竟然還站著皇長子后,所有人都明白過來。
也許這些武將還演不了這出戲,但若是李征也參與其中,那一切都說的過去了。
這些武將執行放走皇長子的命令,雖然是出自他們之口,但看這模樣,應該是得到了李征的許可,這種情況下,這些武將無論做什么,都不會有任何的責任在 在想明白原來一切都是李征在幕后指揮后,大部分文官都不約而同的跪于地上,不斷的哭嚎著分辨這全是皇帝的意思,他們只是依旨行事,完全是身不由己。
至于武勛們,倒是比文官們多了一些骨氣,肯跪地向李征求饒的只是少數,大多數雖然已經嚇的渾身顫抖,但攀咬崇禎皇帝的,依舊沒有幾人。
并不是這些武勛們個個身懷大義,而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大明立國之初便即封爵的世家,已經與大明密不可分,反咬崇禎一口不僅不會給他們減輕罪責,更是會給李征留下一個白眼狼的印象,就算逃過今日,未來也勢必難逃一死。
崇禎皇帝身體劇烈的顫抖著,并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憤怒與羞愧。
雖然之前便已經明白文官不可用,但是這一次他卻依舊傻乎乎的選擇相信文官們的策劃,但是如今一個個不斷攀咬著他的文官,就如同一個個迎面而來的巴掌,直打的他臉色通紅,恨不得立即殺光這些無恥之徒,然后再自刎于此。
“拉下去,以謀逆罪論處。”
對于現場無論是哭嚎求饒的文官們,還是一言不發的武勛們,李征的態度沒有任何改變,直接一揮手,森冷的說道。
相比于戰場上成千上萬人的死傷,區區百余人以及他們家族近千人的死活,完全就不值一提。
當李征的目光望向崇禎之時,眼神中的危險氣息也開始凝聚起來。
留著崇禎皇帝,并不是因為李征仁慈,而是因為李征不想看到一個能夠從法理上站住腳的南明小朝廷。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北方不可能在數年間完全平定,在北方沒有平定之前,根本不可能出兵江南,那么保留一個內部混亂的江南,便是重中之重。
畢竟崇禎還在,江南最多也只能出來一個監國,而有這個資格當監國的人,數量還不少。
甚至一些原本沒有覬覦大位的王爺們,對于監國的位置,卻也會輕易放過。
比如李征放過江的福王,周王,魯王,唐王,以及江南本土的潞王,都是強有力的競爭者。
這些王爺在大統的繼承上或許沒有什么競爭力,但是區區一個監國位置,他們卻個個都能勝任。
或許他們本身沒有什么野望,但是只要東林黨人不對付的福王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的,那就不愁這些東林黨人不會推波助瀾。
畢竟在之前的歷史上,東林黨人都生生的為福王泡制出了無法查證的‘七大罪’,眼下選擇眾多之下,東林黨人已經無須再為了血脈靠邊站的潞王嘔心瀝血,只需要多推舉幾位王爺,就能讓福王無法安穩的坐于位置上了。
要江南不能擰成一條繩,就是李征留下崇禎的最大原因。
但如今崇禎已經明顯表現出了不甘心的情況,李征目光閃爍不定,不斷的思考著弄死崇禎的利弊。
就在李征不斷的考量著利弊得失之時,唯一沒有參與這場事變的英國公張世澤緩步從崇禎皇帝背后走前,噗通跪倒于地,堅聲道,“王爺掃蕩宵小,掃除君王面前奸佞之輩,安定大明上下人心,委實大明柱石,社稷之福!”
這段看似是一片拍馬之詞,卻是令李征改變了主意。
并不是因為其中馬屁有多精彩,相反這個馬屁十分的粗鄙,完全是教科書式的對白,根本引不起人多大享受,反而覺得格外僵硬。
唯一令李征轉變念頭的,是張世澤那一句‘安定大明上下人心’,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李征還是覺得,留著崇禎這面旗幟在,許多事情做起來也方便的多。
不管這面旗幟是破爛的還是光鮮的,他做事還是有著大義名份的。
不過不弄死崇禎皇帝,并不代表著李征會這般輕易的放過他,在他誠懇的‘請求’下,崇禎皇帝不得不欣然的答應了親自監斬這些‘謀逆’罪臣的要求。
看著一個個人頭不斷滾落而下,崇禎皇帝原本劫后余生的竊喜已經飛到九霄云外,雖然崇禎皇帝也殺過不少人,但是親自見到行刑過程卻還是第一次。
而且這一次一下子便看到百余人頭落地,對于他的心理沖擊之大,完全可以想象的到。
行刑數人之后,崇禎皇帝便再也忍受不住胃里的不斷翻騰,很沒有形象的開始不斷的嘔吐著。
<aonclick>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onclick></di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