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48章 有功于國家和人民

  林為民開了座博物館。

  在京華博物館開館之后,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中國文化界。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因為寫作富起來的作家有不少,尤其是布老虎叢書出現之后,更是有眾多作家因為作品入選這套叢書,而收獲成百上千萬的稿費。

  作家們賺到了錢,有賺了錢買房的,有賺了錢買車的,也有賺了錢享受生活的,但賺了錢開博物館,這還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認知。

  前些天,毓秀這個小姑娘憑借著一部《花季雨季》賺了近千萬人民幣的新聞,經過全國多家媒體的傳播已經廣為人知。

  在1996年,全國的人均工資也不過三四百塊錢左右,靠著一部賺了近千萬人民幣,仿佛天方夜譚。

  這就是無數的文學青年夢想,而且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毓秀的成功案例,也再次讓布老虎叢書編輯組最近的來稿量再次迎來了一個高峰。

  寫書造富!

  國文社帶動了中國文壇的一大奇觀。

  但毓秀賺的那些錢,跟林為民這個成名日久、享譽國際的大作家比起來,就又不值一提了。

  國內文學界,乃至眾多老百姓,沒人不知道林為民有錢。

  十幾年前人家的作品就行銷海外,改編眾多,賺的都是米刀,稿費甩國內這些作家十條街。

  但他有錢到能開一家博物館,還是讓很多人感到一種震撼。

  尤其是當很多人實地來到京華博物館實地參觀之后,這種感受更加直觀、更加強烈。

  林為民搞收藏是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的,這么多年下來,收藏的花費占據了他相當大一部分稿費收入。

  這倒不是說林為民的錢都花在了搞收藏上。

  而是相比他龐大的資產,刨除收藏在外,其他的消費和投資著實談不上多。

  就比如他收房子八十年代燕京的四合院便宜的才幾千塊錢,貴的也不過兩三萬,即便是到了現在也沒破百萬,他一年使勁花,能花幾個錢呢?

  再說了,他現在收房子的速度還比不上手里房子拆遷的速度快。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啊!

  也就是收藏,這個只出不進的愛好,才能讓林為民日趨龐大的資產瘦一點身。

  當然了,這種瘦身也只是暫時的。

  他從八十年代開始收藏的那些藏品,到如今價格早已漲了10倍還不止,如果只算紙面財富的話,中國首富來了也只配給林老師提鞋。

  但沒關系,這些東西,林老師只要不變現,他就沒什么錢。

  嗯,忽略外匯戶頭上的數字他賬上確實沒多少錢。

  因為實行的是預約制,而且每天接待的游客數量都是固定的,所以京華博物館從開館就不算忙,井然有序。

  但短短一周時間,博物館的預約期限已經排到了今年的7月份,而且每天的預約量仍在不斷增加。

  當年馬嘟嘟開玩笑說要接待暴發戶游客,那當然只是想想而已,博物館又不是會所,怎么可能對于游客的身份進行限制。

  而且京華博物館的票價也不算高,僅僅與故宮持平。

  要知道故宮可是有國家補貼的,但京華博物館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私人博物館。

  開館之前,馬嘟嘟曾經跟林為民討論,票價是不是可以定的高一點,這樣至少可以保點本。

  林為民只問了他一句話:“我們一天就接待那么幾百人,你告訴我,要定多高的票價才能保本?”

  馬嘟嘟聽到這話陷入了沉默。

  確實,不提買府邸、修繕的費用,不提購置這些藏品的費用,京華博物館如今光是工作人員就有80人,再加上博物館的運轉費用,文物每年的維持、保養,一年的固定成本至少在300萬元以上。

  博物館每天能放進去參觀的人就那么多,票價也是固定的,刨除掉閉館的日子,一年的門票收入撐死120萬元,合算一下,等于林老師每天睜開眼睛就要賠掉5000元。

  除非馬嘟嘟把票價再提高兩倍以上,才有可能覆蓋掉虧損的成本。

  但問題是,票價定那么高,你建筑沒故宮那么宏偉,文物也沒故宮那么多、那么精美,人家游客憑什么來你這?

  想著這個問題,馬嘟嘟陷入了糾結。

  “賠點就賠點嘛!搞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能讓這些文物可以不用每天只能待在無人的角落里。讓更多的游客看到它們的風采,才是我們做博物館最有意義的地方。”

  林為民的語氣云淡風輕,句句都充滿了極高的覺悟。

  可聽在馬嘟嘟耳中,他只聽到了這么一句:爺不差錢!

  他不禁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還真是杞人憂天,就林老師這身家,這博物館就是再開1000年,也不見得會倒閉。

  博物館的消息在文學界傳播了幾天,順理成章的也引起了一部分記者和媒體的注意。

  京華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僅憑著這一個由頭就有足夠的話題性,更何況這座博物館的主人還是大名鼎鼎的林為民。

  沒幾天,京華博物館便登上了國內不少媒體的版面,名聲一時大噪。

  又過了幾天,總編室的趙欣帶人捧著幾摞樣書走進了林為民的辦公室。

  幾個人捧著書,在林為民辦公室內弄出叮叮咣咣的聲音,干點活生怕林為民看不見。

  “總編,您快來瞧瞧,米國卷的樣書出來啦!”

  趙欣的語氣中帶著雀躍與炫耀,好似完成了一項了不起的大事。

  事實也確實如此。

  林為民正埋頭審稿,剛才幾人進來時,他也沒注意,直到趙欣說出這句話,他終于抬起頭來,眼中閃動著幾分驚喜。

  “出來了?”

  趙欣點頭,重復道:“出來了!”

  林為民騰的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靠近這些剛從印刷廠出來的樣書,濃重的墨香撲面而來,從業十多年,他已經聞慣了這種味道。

  但今天的這批樣書,意義非同尋常。

  因為它們是《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最后一卷的樣書,這一卷內容印刷完成,也代表了《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的完美收官。

  自1992年林為民提出《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概念,到社內眾多專家論證,爭論不休,再到林為民獲得支持,《世界文學名著文庫》能立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此規模浩大的出版工程,在國民文學出版社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國文社曾編纂過兩版《魯迅全集》,那是集合了國民文社出版社的眾多精英編輯數年之功才完成的,可也不過18冊而已。

  可林為民所提出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這是要包涵世界各國經典文學作品的文庫性質的叢書。

  法國的七星文庫、米國的米國文庫……在這世界上,文庫叢書向來是文化強國的象征,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治昌明到了一定的高度。

  至今四年時間,國文社數十位編輯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終于完成了這套叢書的譯編審校工作。

  林為民略有些激動的摩挲著這最后一卷叢書的封面,這卷書由13冊圖書組成,護封由著名裝幀家李吉慶設計,全書以銀灰色護封覆蓋,有棱有角,挺直大氣。

  內部著以豪華絲綿,綢緞面燙金精裝,紙張仍舊是圣經紙和印刷清晰。

  “不容易,這套叢書,終于是出完了!”

  林為民說出這句話時,如釋重負。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概念是由他提出來的,也是他一力推動的,舉全社之力,耗數年之功,集眾多精英之智慧與心血,這套叢書總算是完成了!

  在場幾人聽出林為民心中的激動與喜悅,也跟著露出了笑容。

  突然“砰”的一聲,辦公室的門被人從外面推開,一臉急切的程早春闖了進來。

  “書呢?書呢?”

  就像是瞎子在摸自己的拐杖,程早春滿臉迫切,急不可耐,進了屋子,他誰也不看,眼睛終于盯住了擺在林為民桌上的那些包裝精美的圖書。

  貪婪,從程早春這個年近六十的老同志眼中,大家看到了一種無法遏制的欲望。

  他走上前來,眼中只有這套叢書,然后緩緩捧起兩冊書來,眼中光芒閃動。

  “印完了!”程早春喃喃自語。

  林為民瞧著他這不堪的表現,心中忍不住鄙視,瞧伱這點出息!

  “趙欣啊……”

  他剛要說話,還在愣神的程早春突然打斷了他,“樣書出來了,怎么也不知道給我送過去?”

  這話一出,趙欣身形都矮了一頭,惶惶不安。

  老程雖說是要下臺了,也畢竟沒真下臺,再說了,他就是下臺,也是跟林為民換個位置而已。

  領導,還是那個領導。

  光顧著拍新領導的馬屁,大意了!

  林為民說道:“我讓他們送過來的,不得審審嗎?”

  他是總編,樣書的終審權是在他這里的,這話名正言順。

  老程就算是社長,也挑不出什么理。

  程早春聽到這話,果然咂么咂么嘴,沒再找趙欣的麻煩。

  林為民又道:“趙欣,去催催印刷廠那邊,別光送這一份樣書,社里其他領導也得審審呢!”

  趙欣松了口氣,點點頭,“是,我馬上去催他們。”

  兩句話就hold住了場面,林為民拉著程早春聊了起來。

  “怎么樣?這還沒到五月份呢,最后一卷就弄完了,咱們這群編輯的戰斗力還不錯吧?”

  程早春笑逐顏開,“不錯,不對,是非常好!非常好!”

  程早春馬上就要退居二線了,退下去之前他最放不下的就是《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這套叢書。

  作為國文社建社以來規模最大,耗費資金和人力最多的文學叢書,這部叢書注定要在國文社的歷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更給中國的出版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領域。

  他雖不是主導者,但數年以來,若沒有他的支持這套叢書的出版也不會如此順利。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出版完成,對他的出版生涯也是一個完美的收官之作。

  跟林為民聊了幾句程早春說道:“不行,我得給署里打電話報個喜。”

  他說著,急匆匆的離開了林為民的辦公室。

  過了不到十分鐘,署里領導的電話打到了林為民的辦公室。

  “為民同志,辛苦你了!”

  這么多年了,林為民第一次從領導嘴里聽到如此親近、溫暖的話語。

  慰問了林為民兩句,領導重點表揚了國文社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這套世界性文庫叢書的出版工作,也表揚了眾多參與到這項偉大工作當中的工作人員們。

  領導最后說道: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出版完成,不僅是填補了我國出版行業的一項空白領域,更為整個國家的文化事業樹立起了一座豐碑。

  你們國文社,有功于國家,有功于人民!”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