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74章 一語成讖

  今年的最后一期刊物在十二月初上市,《當代》編輯部內的氣氛再次輕松起來。

  阿萊的《塵埃落定》出版了幾天時間,各地書店反饋回來的信息很不錯,看樣子又是一部暢銷的作品。

  林為民這段時間也輕松了下來,花了些時間精力將手中的創作完成,期間鄭國來催了他好幾回。

  寫完,林為民將交給了佟鐘貴,這回他要肥水不流外人田。

  同事們看了林為民的,一如既往的保持了高水平的創作。

  這部脫胎于后世章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在林為民的筆下,故事背景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只有十三歲的女孩魏敏芝被村長從鄰村找來代一個月課,千叮嚀萬囑咐讓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們給看住,等到高老師回來。

  魏敏芝不會上課,整天讓學生抄課文,每天清點人數。

  十歲的張慧科為了給家里還債,不得不輟學到城里打工。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一個也不能少,她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

  在城里,魏敏芝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回了輟學的張慧科,回到學校,高老師終于回來并帶回來了一個好消息,水泉村要建希望小學了,在村長和高老師的努力下,魏敏芝由臨時的代課老師變成了一名民辦教師。

  林為民只在結尾處加了希望小學的元素,保持了故事的原汁原味。

  后世他在看這部電影時,很欣賞章藝謀的處理和原著的故事。

  沒有什么感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復雜的技巧,洗盡鉛華,就是為了講一個“一根筋”似的故事,尤其是電影全程使用非職業演員拍攝,原生態的紀實風格呈現了極端真實的農村風貌。

  雖然這部電影總是被人詬病煽情,可看完的人卻很難忘記這部電影所帶給的娓娓道來的動容,后勁綿長。

  “為民,這部和《有話好好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啊!”賀啟智看完與林為民交流時這樣說道。

  林為民點了點頭,在內核上這兩個故事確實有些相似。

  魏敏芝的執拗是為了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的囑托,《有話好好說》里趙小帥的執拗則是為了愛情,但兩個故事的走向和處理方式又截然不同。

  “這個故事怕是有點不討巧!”祝昌盛老成道。

  同事們聞言點了點頭,祝昌盛這句話說的是對的。

  《一個都不能少》的故事很溫暖,很打動人心,可怎么說呢?

  文學作品嘛,你光是歌頌和贊美確實是少了一點勁。

  后世棒子的犯罪題材電影為什么很多人愛看?

  人家專挑人性丑惡來看,尺度大的一批,你別管有沒有邏輯,俗套不俗套,這玩意他刺激啊!

  說白了就跟你看恐怖電影一樣,屬于生理上的感官刺激,直截了當,就是為了讓伱爽。

  “也不能這么說,我覺得林老師這部是非常有內秀的作品。”佟鐘貴是林為民的忠實迷弟,一聽偶像的不被看好,立刻就想辯駁幾句。

  “里的內容很深刻的反映了我們農村教育的現狀,不粉飾不雕琢。對了,還有魏敏芝進城尋人的故事橋段,很有力的諷刺了這些年人們信仰越來越缺失的現象。

  這部整體的風格是積極向上的,可能會讓很多整日習慣用文學去揭發、去批判、去諷刺的人感到不舒服,但這難道就不是文學的作用了嗎?

  誰說文學不可以是溫暖的、激勵人心的?”

  佟鐘貴這一番話說起來毫無遲滯,顯然是早已在心里醞釀多時,他從進編輯部就跟著林為民,創作理念深受林為民的影響,能說出這番話來大家一點也不奇怪。

  “小佟現在說話真是越來越有水平了!”柳蔭夸獎道。

  姚淑芝問林為民,“為民,你這個師傅來說說,小佟說的有道理么?”

  林為民笑了笑,“你以為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我不好意思夸小佟?那就錯了!小佟說的很好。現在大家談論文學,稍不留心,就可能用大話把文學活生生地拽出本來的航道。文學不能被粗淺的定義,它應該要回歸到常識。”

  “回歸常識?什么意思?”大家對林為民說出來的新名詞產生了好奇。

  “很簡單。你去看看這些年很多人寫的知青文學,是不是越來越有千篇一律之感?為什么會這樣?難道這幫人當時都受到了同一批人的迫害?遭受了一模一樣的待遇?

  實際上,除了一少部分人是確實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大部分不過是道聽途說,文章中滿是臆想,極盡夸張之能事。

  你們應該看過不少吧?我舉個例子,比如女知青為了回城跟人睡覺,這些人想到了女知青,想到了回城,想到了干部,腦子里自動就聯想到了一起,最開始的聯想自然是因為聽說了某些齷齪的事情。

  可問題是,寫了十年還是這種東西就有問題了,這是反常識的,也是創作上的懶惰。

  我剛才說的這個例子,很顯然是用在推動劇情和塑造人物上用的。

  再舉個結構的例子,現在有人動不動就拿自己寫的是意識流來自夸,通篇云里霧里,不知所云,揪著一件小事說了幾千字,大的故事架構卻一點也不考慮,頭重腳輕,完全沒有最基本的創作邏輯,這些都是問題。”

  林為民說到這里止住了話頭,“一說起來就忍不住發發牢騷。”

  同事們笑了起來,柳蔭調侃道:“到底是年輕人,不管說到什么事情總是這么有熱情,連責備都是熱情的。”

  傍晚下班前,汪碩跑來編輯部找到林為民。

  《編輯部的故事》從去年的一個點子,到今年拍完,已經確定要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海馬工作室今天要來一場慶功宴,特意來請林為民。

  飯局還是在恭儉胡同,這里已經成了海馬工作室的大本營。

  經過這一年時間的發展,海馬工作室的隊伍看起來又壯大了不少。

  林為民見到葛優調侃道:“優子,我說什么來說,剃了頭你就火了!”

  葛優一臉懵,“我什么時候火了?”

  “馬上,你看著吧!”

  葛優看著林為民,一臉狐疑,林老師什么都好,就是有點迷信。

  又過了幾天,林為民聽說榮世輝生病了,下了班跑到了榮世輝家里。

  “聽老章說你生病了,怎么樣了?”

  “沒事,這不是入冬了嘛,肺不太好,去檢查了一下,沒什么大事。”

  林為民放下了心,“那就好。”

  他接著又說道:“所以說啊,你這個煙還是要少抽,這么大歲數了,小心再得肺癌……”

  林為民說到這里的時候,見榮世輝妻子解素臺一個勁兒的朝他使眼色,他立刻意會的換了個話題。

  榮世輝退休之后沒閑著,偶爾還幫著作家出版社審稿子,林為民說《當代》準備發表程忠實的最新大作。

  “老榮,你就等著看吧,下個月驚掉你的眼球!”

  榮世輝不屑一顧,“你小子,現在比我還能吹,以后該我叫你林大吹才對。”

  “你看你,自己吹牛吹慣了就覺得別人也在吹牛,你這個毛病可得改改,這叫以己度人,小人之心。”

  “咳咳,我看你小子不是上門來探病的,就是專門來氣我的!”

  兩人斗了幾句嘴,榮世輝的老毛病又犯了,吹起了自己最近苦練乒乓球,球技突飛猛進。

  說了幾句乒乓球,又說到了排球,繼而又說到了年輕時的豪情壯舉。

  老榮吹牛在國文社是有歷史的,聽說當年在武器(非錯字)干校的時候,社里有一位編輯歐陽白跟他的功力不分伯仲,兩人對著吹。

  這倆人從來不吹他們擅長的老本行,偏偏就愛吹他們不熟悉的農活。

  一個吹他小時候就會駕馭犟牛犁田,另一位就吹他年輕時用雙手硬生生將兩頭斗紅了眼的牛分開。

  一個又吹他五歲時就會插秧,插得比木工打的墨線還要直,另一個就吹他插秧速度快,比老把式還快,一天能插兩畝地。

  類似的牛皮,倆人樂此不疲的吹,身旁的同事們也聽得津津有味,苦中作樂,大家誰也不愿干掃興的事,去點出他們的破綻。

  也因此,兩人吹牛皮的事跡就這樣在國文社流傳了幾十年。

  斗嘴歸斗嘴,可林為民在榮世輝憶往昔崢嶸歲月的時候,卻一言不發的靜靜聽著他講。

  說了半天,榮世輝感嘆道:“人這一輩子真是快啊,一晃我也老了。”

  “剛才還說自己能吃三碗飯呢!”林為民挖苦道。

  榮世輝改口道:“人老了又不耽誤吃飯,廉頗八十的時候還……”

  又跟榮世輝侃了半天,林為民準備離開。

  解素臺把榮世輝按在沙發上,由她去送林為民。

  出了門,林為民看向解素臺,知道她應該是有話要對自己說。

  “老榮這個病……”解素臺臉上泛著幾分愁容。

  林為民心里咯噔一下,“很嚴重?”

  “做了病理切片,說是肺癌!”

  林為民愣在那里,沒想到自己有口無心的一句話竟然一語成讖。

  “大姐,你看我……”

  “沒事,跟你又有什么關系。這都是幾十年的毛病累積下來的結果,現在家里人也不敢告訴他,就怕把他給嚇著了。”

  林為民微微頷首,得癌癥的人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被病給活活嚇死的,家里人不告訴榮世輝消息都決定,他也理解。

  “這個消息你可千萬別往外說。”解素臺叮囑道。

  “你放心!”

  跟解素臺保證完,林為民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