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十章 瞌睡來了送枕頭?

  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這鹽剛做好,李逍剛好就來了。

  “小志,你安排人現在就將這批鹽,拉到順天府鹽運司去賣掉。”

  李逍開口吩咐道。

  “好勒逍哥,我早就提前打聽好了。”

  李雄志道:“這幾天我四處打聽如何賣鹽,這產業的作坊都是將鹽運往鹽運司售賣,弟弟我特意去城里一趟,打算熟悉熟悉門路。去了后突然發現衙門里貼著告示!逍哥,咱們運氣很好啊!剛要賣鹽,這告示就來了。”

  李逍問道:“什么告示?”

  李雄志道:“告示的內容,就是這段時間如果能交鹽賣的,直接頒發制鹽許可。以前都是先要拿到這個許可,才能制鹽,賣鹽的。”

  “原來是這樣”

  李逍點點頭道:“這樣事情就好辦多了。”

  原本還打算憑借燕王府的關系搞定這件事。

  自己運氣這么好的么?

  以前怎么沒發現?

  “對了逍哥。”

  李雄志接著說道:“告示上還寫著,收鹽的價格,比以往上漲三成吶!”

  “三成?”

  李逍心中泛起了嘀咕:“自己一賣鹽,就有這么好的事情?”

  不過他也懶得想這么多,先去鹽運司走一趟看看情況。

  李雄志將早早就準備好的馬車,拉了過來。

  將五千斤鹽放入麻袋之中,放在驢車上拉走。

  有成功制造出鹽的經驗,以后完全就可以開始擴大產量了。

  “至于擴大產量的事情,交給岳丈就行了。”

  李逍這般想著,帶著馬車朝著北平城的順天府衙走去。

  “小志啊,你這事辦的漂亮。”

  李逍很是滿意的道:“對了.我還沒給你定每個月酬金吧?”

  有這么一個小幫手在身邊,以后吩咐什么事情也方便。

  “給逍哥干活談什么錢吶。”

  李雄志嘿嘿笑道。

  他本就是一介農戶,家里兄弟多,田是不愁沒人種的,不過也就導致他很是討厭在家務農性格。

  總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改變農民的身份。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往往一出生就決定了自己的一生。

  農戶種田,農戶的兒子也種田。

  鐵匠打鐵,兒子自然就打鐵了。

  子承父業天經地義,有他這樣改變行業想法的人,很少。

  而且當朝圣上,朱元璋也不允許啊。

  朱元璋是個工作狂,他細致到早就規定了每個人的戶籍,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

  雖然執行力是個問題,不一定能落實到下面。

  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想要變,還是有辦法的。

  但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沒有改變的想法,這是骨子里的。

  而李雄志,好不容易抓到了這個能改變的機會,自然是十分珍珍惜的。

  說著,李雄志從懷中拿出一張紙條。

  “逍哥,這是您走之前留下來的五十兩銀子,上面紀錄了花費,這里還有結余的”

  李逍看了一眼。

  上面記載著發放工錢,還有買糧食的花費,以及結余的銀子。

  雖然字跡不太好看,但還算看得明白。

  “可以啊。”李逍夸贊道:“我果然沒有看錯你。”

  李雄志道:“逍哥,這不是應該的嘛,你看看要不做個賬冊啥的?”

  “不用了,這個生意再做幾天,咱就不做了。”

  李逍擺了擺手。

  “啊”

  李雄志直接愣住了,這么大的生意,不做了?

  不過他也沒有多問,不該問的就不問。

  李逍掃了一眼,基本沒問題,便將紙條塞了回去,道:

  “好好干,后面還有更大的生意等著咱。不過這幾天,你可以讓工人們加加班,給點加班費,多制一些鹽來,賣來的的利益,還是歸我們。到時候少不了你的好處。”

  李雄志點頭:“我都聽逍哥的。”

  就如此。

  一路閑聊。

  等來到了北平城。

  夕陽西下,黃色的光芒揮灑在北平城墻上,天已經微微黑了。

  衙門估計都快要打烊了。

  一行人加快了腳步,等趕到鹽運司衙門,人家都正準備關門。

  “官爺,等等,等等.”

  李雄志趕忙上前,討好道:“官爺,我們是來賣鹽的。”

  “賣鹽?”

  那關門的衙役揮了揮手道:“今兒太晚了,明天再來吧。”

  “官爺,通融一下嘛,我們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啊。”

  說話間,李雄志就摸出了一粒碎銀子過去。

  那衙役不動聲色的收了下來,塞入袖子里,旋即故作為難的道:“行行行,進來吧,下次早點來。”

  “好嘞官爺。”

  李雄志揮了揮手,馬夫將馬車拉入了鹽運司。

  走進了鹽運司。

  可能是來的比較晚的緣故,里面人似乎都散值了。

  進了衙門院子,院子中坐著一個穿著官服的中年人。

  他正準備收拾東西走人,看到有人進來了,不悅道:“不是散值了么,怎么還將人領進來?”

  “官爺,路遠耽誤了時間,官爺見諒,見諒。”

  李雄志連忙低頭賠笑臉,走了過去如法炮制。

  一粒碎銀子就從李雄志的袖子里,轉移到對方的袖子里了。

那個中年官員的臉色登時就變了,變得和藹了起來  這里是明朝洪武,當今圣上朱元璋最討厭的就是貪污。

  曾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

  朱元璋砍了一批又一批。

  不少人還被剝皮抽筋,充稻草掛在縣衙門口。

  但是貪污的官員依舊前仆后繼。

  沒辦法,明朝的官員們俸祿太少。

  又要維持體面,哪有不貪的?

  要是真當清官,那過得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當官的意義何在?

  無非是不敢大貪,小貪一點還是問題不大的。

  再說了這里是北平,山高皇帝遠的也不容易被查出來。

  那中年官員名叫應魯,是鹽運司的提舉,主要工作是收鹽。

  他笑著顛了顛袖子,道:“你們面生啊,是第一次來?誰是東家?”

  “官爺真是慧眼如炬啊,我們的確是第一次來。”

  李雄志拍了個馬匹,又趕忙介紹道:“這位是我們的東家。”

  李逍微笑,拱了拱手。

  “挺年輕的啊。”

  應魯看了一眼,隨后道:

  “你們來的正是時候,這段時間收鹽價格提了三成不說,還是現銀結算,不拖欠.把鹽帶子打開看看成色成色太差可賣不上好價格啊。”

  “打開請大人過目。”

  李逍吩咐。

  馬夫和李雄志二人便將麻袋從馬車搬了下來,解開麻袋。

  鹽運司的提舉扶著手,走過去只是看了第一眼。

整個人,便驚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