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封大明國師,位極人臣朱高煦懵逼,遷都北平?

  “這船好!又大又好!”

  “真乃乘風破浪,乘風破浪!!”

  朱棣站在甲板船邊,感受海風撲打臉頰,大船行駛的速度非常之快,將海水往兩邊推開,如破浪一般!

船之所以跑的快,是因為李逍安裝了發動機用螺旋槳提速,發動機是從系統得到的  而朱棣上船之后就格外的興奮,不停地在船上看來看去,這摸一摸,那摸一摸,特別是摸到那高射火炮,愛不釋手。

  “賢婿,能否開一炮給孤瞧瞧?”

  朱棣一邊用手掌輕輕撫摸大炮,一邊喃喃道。

  “當然可以。”李逍點頭,隨后招呼道:“來人,給太子殿下演示演示我們的鎮海神威炮的威力!”

  “是!”一名炮兵激動地走來,開始調試火炮,隨后點燃引線,轟隆一聲射出炮彈。

  這是明朝末年才出現的裝滑膛炮,而系統給出的圖紙比這炮威力更大,射程更遠,只有一千斤的重量。

  朱棣遠眺,幾個呼吸之后,非常遠的地方的海面被炸翻了,海水彈到了天際,足以看出射程之遠,威力之大。

  已經遠超明朝,橫掃全國的大炮了!!

  “我的天這火炮當真厲害啊!”

  朱棣的眼睛都看亮了:“若是這次有這種火炮攻城,哪里這么困難,直接轟上幾炮,城墻都給炸穿!”

  朱棣看著船艙,又問道:“這船為何不用人劃槳?”

  李逍笑著解釋道:“這是因為.”

  朱棣一連又問了七八個問題。

  李逍都做出了解答。

  “爹,你從剛才開始就一直.”朱凝云笑著拉著朱棣的胳膊,“進來歇息歇息吧,坐著喝喝茶水。”

  “好,好。”

  朱棣點點頭,的確說的有些口渴了,打算進去船艙。

  “岳父大人,您好好休息一下。有什么需要您凝云說,她都給您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見朱棣要走,李逍便招呼了一聲,隨后拿來了自己的魚箱,打算海釣,朱高煦也拿出了根魚竿,要跟李逍比試。

  “你們這是.”

  朱棣看到李逍和朱高煦兩人正拿著魚竿在釣魚,不由問道:“你們這是干嘛?”

  “爹,他們兩個比試釣魚呢,咱別管他們。”

  朱凝云幫忙解釋道。

  “比試釣魚?”

  朱棣擼了擼袖子,興趣盎然道:“孤也來!”

  朱高燧也興奮道:“我也來。”

  朱凝云:“.”

  男人至死是少年,果真如此啊.

  隨后,就是四個人一起釣魚的比試了,朱凝云沒有加入,她對釣魚沒有太大的興趣。

  而女人永遠也體會不到,釣魚佬的快樂。

  特別是這種海釣,釣上了大魚,與其角力,幾個時辰都不一定拉的上來,是非常刺激的。

  在李逍和朱高煦的幫助下,朱棣和朱高燧很快也學會了用這海竿,等待魚兒上鉤。

  兩個時辰后,正昏昏入睡,朱棣的魚竿上魚了,朱棣興奮的拿起魚竿,發現對面魚的力氣非常的大,差點把他拉翻。

  “來大魚了!!”

  朱棣臂膀用力,開始拉魚.

  另外一邊朱高燧、朱高煦兩人的魚竿沒上魚。

而李逍魚竿上魚了,不過他沒動,假裝沒上,魚兒很快脫鉤  玩的就是人情世故。

  半個時辰后。

  朱棣用蠻力將魚給拉給拉上來了,成功獲得了釣魚比賽冠軍。

  “爹厲害啊。”

  “爹無敵啊!”

  “岳父強啊!”

  三人一起拍了個馬屁,讓朱棣十分爽快。

  隨后,大家圍過去去看魚。

  此魚,體形較長,粗壯而圓,呈流線形,向后漸細尖而尾基細長,尾鰭為叉狀或新月形。

  長約有一丈,整個身體呈現出淡藍色。

  “此乃何魚?”朱棣也是第一次見。

  李逍笑道:“此乃藍鰭金槍魚!它是游動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之一,只有極為兇殘的鯊魚和大海豚方能與它匹敵。金槍魚全速游動時,速度每半個時辰可達五十五海里。因此此魚的身上全無贅肉,全是瘦肉,口感緊致,味道上佳,若是拉到北平城去賣,可以賣出一千兩銀子的高價,今日有大餐吃了。”

  朱棣欣喜道:“只可惜老大不在啊,李逍,就交給你了。”

  李逍拱手:“岳父大人等著瞧吧!”

  于是乎,朱凝云和李逍一同開始做飯。

  一個時辰后。

  金槍魚大餐就上桌了,煎、蒸、生各種做法都安排了。

憑借李逍的圓滿級廚藝,加上朱凝云頂級刀工,切出來的魚片薄如蟬翼  大家吃著海鮮大餐,喝著紅酒,巴適得很。

  這金槍魚是沒有刺的,營養十分豐富,低脂肪、低熱量,其中的EPA、蛋白質、牛黃酸均有降低膽固醇的卓效,經常食用,能有效的減少血液中的惡性膽固醇。

  還有DHA,能夠激活腦細胞,促進大腦內部活動。

飯桌上,李逍介紹了這金槍魚的食用價值,大家聽完后,都不由得多吃了一些,隨后感嘆朱高熾沒有口福啊  “對了你們三個。”

  朱棣喝了口紅酒,道:“現在該說說,你們三個去了倭國做了什么了吧?這么多倭寇應該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李逍端起酒杯,“岳父大人,敬您一杯”,喝了口酒,這才道:“都是小婿的主意,想要將倭寇一網打盡!這倭寇橫行霸道,常常侵襲沿海,搶劫商船,乃禍患也,不除不行啊。”

  朱棣撇了撇眉,道:“為了徹底除掉倭寇,所以.你們就把倭國給占了?”

  李逍尷尬一笑:“原來什么都瞞不過岳父大人啊若是不占據倭國,這倭寇就會源源不斷的誕生,也唯有這個辦法了。”

  好家伙,朱棣直呼好家伙。

  為了除倭寇,就把老巢給掀了是吧!

  不過他心中一喜,果然是把倭國給占了,故作不悅道:“即便是出兵,也需要跟朝廷請戰啊,你這樣擅自出兵,算怎么回事?”

  李逍道:“岳父,這可是圣上準許的。”

  朱棣皺眉:“圣上何時準許了?他也不知道此事。”

  “不不不。圣上準許過了。”李逍解釋道:“北平是特區,允許一切改革。”

  朱棣哼了一聲,道:“你占倭國,跟北平有什么關系?”

  李逍笑道:“當然有關系,占據倭國,是為了除掉倭寇,除掉倭寇,是為了開海,開海就是北平的政策,您說這有沒有關系?”

  朱棣:“?????”

  朱棣略顯無奈這也能扯得上關系啊.

  咦,李逍剛說什么?

  開海?

  朱棣驚訝道:“你要開海??”

  李逍點頭:“是啊。”

  朱棣:“.”

  朱棣咬了口煎魚肉,細嚼慢咽,想了一會,拍桌子道:“對啊,如今倭寇一除,的確是能取消海禁了,我大明的瓷器、絲綢便能去其他小國換來錢財就能使得大明更加富有。”

  “如今我大明國盛民強,也該去去海外,彰顯大國風采!”

  說著,朱棣喊了一聲:“將馬和喊來。”

  李逍尷尬的解釋道:“現在不叫馬和了,小婿賜了馬和鄭姓,現在叫鄭和。”

  聞言,朱棣感覺自己跟女婿之間,有種說不來的默契.

  不多時,鄭和來到朱棣面前,“見過太子殿下。”

  “鄭和,聽說這船,是你造出來的?”朱棣問道。

  鄭和拱手道:“回太子殿下,是臣所造。不過是永樂公提供的圖紙,若是沒有圖紙,臣等也造不出來。”

  朱棣微微頷首:“你跟著李逍也有數年了,該回來了,為孤辦事,可還愿意啊?”

  雖然是李逍給出的圖紙,但若是沒有才能也造不出這樣的大船,在海上航行也是需要經驗,朱棣看出來了,這鄭和就是有這方面的才能,只不過被李逍挖掘出來罷了。

  鄭和哪敢不從,拱手道:“臣愿意,不過是永樂公.”

  朱棣看向李逍。

  李逍看向朱棣,拱手笑道:“此等人才,小婿借用五年已滿足了,是該物歸原主了。”

廢話,還不趕緊麻溜的還回去,不然一直讓北平府一府之地承擔造船廠,那不得虧死了  “好!鄭和,待這次回京,孤就請奏,令你再開朝廷造船廠,打造大明寶船,去探索大海別處其他的國家,彰顯我大明國威!”朱棣正色道。

  鄭和激動地拱手,這本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啊。

  “領旨!謝殿下!”

  大船航行五日。

  大家在船上格外放松,每天就是曬曬太陽釣釣魚。

  朱棣還跟李逍幾人談論了如何處置倭國的問題。

  朱棣也了解到,現在倭國并非是直接控制,而是半控制,扶持了傀儡皇帝把控局勢,反對家族在激烈對抗。

  李逍建議,不停地給傀儡皇帝軍力支持,使其戰爭不斷。

  等倭國快分崩離析的時候,大明直接出兵滅掉所有駐扎在倭國的諸侯,隨后強行納入大明版圖。

  對于李逍的建議,朱棣也在思考,至于真正要怎么做,還需要回京之后更文武百官商討一番。

  一周后。

  大船回到了海津鎮(天津)碼頭停靠。

  一行人踏上了回北平的路。

  “我的天啊!這是什么路??”

  剛踏入北平,朱棣就被眼前的柏油路給震撼到了。

  他走在柏油路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又硬又結實,一眼望去都是十分平整,馬車再這樣的道路上行駛,速度會更快。

  李逍道:“這是柏油路,如今北平的大路都鋪上了這樣的路。”

  朱棣驚訝道:“這得花多少銀子啊??”

  李逍道:“也沒多少,全北平也就花了一千多萬兩。”

  朱棣:“????”

  朱棣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修路花了一千萬兩,鬧呢?

  李逍笑著解釋道:“要致富,先修路。正所謂道路不暢,商貿不旺,一些地方明明有好東西,卻因為道路不變,無法運送出去販賣,果子滿枝卻爛在枝頭,十分可惜,這就是修路的意義。”

  “咱先不說這個,也不問你這錢從何而來。”

  朱棣質問道:“可你修路為何花了一千萬兩白銀?這花的錢也太多了吧!”

  李逍一攤手,道:“多嗎?”

  朱棣納悶道:“不多么?五年前,整個國庫的稅收也才三千萬兩白銀,經過孤這五年來的不懈努力,現在翻了一番,年稅收達到了六千萬兩白銀,可你這修一府之地的路,居然要花一千萬兩白銀?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李逍笑道:“您就說說,這路修的值不值吧。”

  朱棣一看這道路,道:“是挺直的。”

  李逍:“.”

  李逍換了個說法,道:“您就說這劃不劃算吧?”

  朱棣皺眉道:“劃算個屁,一千萬兩啊!”

  李逍無奈解釋道:“之所以花了這么多銀兩,是因為小婿取消了勞役,這路都是花錢請人修的,付的銀兩。”

  在大明朝,古代官府衙門修路,開河,修宮殿等事務,都是用的勞役,勞役是不花銀子的,每個成年男子都要參加。

  沒有這些勞役,朝廷很多事情都做不成。

  而李逍直接將勞役給取消了????

  朱棣:“????”

  朱棣差點就跳了起來。

  讓你改革,你把桌子都給掀了??

  以后朝廷沒了勞役,拿什么搞工程啊???

  “岳父莫急。”

  李逍急忙道:“聽我給您解釋。”

  朱棣氣不打一處來,道:“你給孤好好解釋解釋,否則就算孤饒了你,圣上也饒不了你。”

  也難怪朱棣動怒了,畢竟是一國之儲君,李逍的所為簡直是將王朝的制度給直接改了。

  “爹,消消氣。”朱凝云急忙挽著朱棣的手。

  “爹,你看你急的,讓姐夫跟您解釋嘛。”朱高煦也立馬跑了過來,用手掌捋了捋朱棣的后背,讓他氣更順暢一些。

  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李逍雖然是你姐夫,但你也是藩王,你就讓他胡來?”

  朱高煦道:“老爺子啊,你就聽李逍解釋吧。”

  說著,朱高煦給李逍使了使顏色,“姐夫,說說你的循環論吧,就是吃屎的那個”

  “吃屎?”

  朱棣眉頭一皺,不知道為何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是什么吃屎……岳父大人,小婿就給你解釋解釋。”

  李逍笑著道:“岳父您看哈,我們平時吃的五谷雜糧,最后如何啦?”

  朱棣撇了撇嘴:“自然是成了污穢之物,排了出去。”

  李逍又道:“這污穢之物,是不是成為肥料,又滋養了五谷雜糧,使其生長?”

  朱棣點點頭道:“的確如此。”

  李逍接著道:“這糞肥滋養了五谷雜糧,是不是又回到餐桌上,再次吃到肚子里,又成了五谷雜糧,生生息息,不斷循環?”

說到這,大家都有種惡心想吐的感覺  不過話糟理不糟,朱棣隱隱察覺到什么,但卻又有些不太明白,問道:“這根取消勞役有何干系?”

  “有干系的。”

  李逍用手比劃,解釋道,“岳父您看,小婿雖然取消了勞役,花了更多的銀子招呼民工修路,但這民工賺了銀兩,自然是要去花掉,這錢啊,不就被商人賺了么?小婿再從商人那里收取商稅,這不又有了錢,咱拿這錢拿去繼續修路。”

  李逍一拍手,道:“您看看,這不等于沒花銀子嗎?”

  簡單的說了個經濟循環的理論,雖然有些簡陋,但朱棣應該能聽明白.

  朱棣微微皺眉:“你是說,這錢財就如同糞肥一樣,在不停地循環?”

  “對啊。”

  李逍點頭道:“這錢財如同糞肥,在滋養朝廷的同時,又滋養了百姓,何樂而不為?看似小婿取消了勞役,卻是讓這個循環動了起來,大家便越來越有錢,衙門收的稅收也就越來越多,能辦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多,百姓們都有賺錢的活計干了,就能賺取更多的錢,改善生活,而商人也就變著法子賺百姓的錢,各種行當便能百花齊放,商人賺得多,咱就可以收取更多的稅收”

  “咦”朱棣醒悟:“好像是這個道理啊。”

  而一旁的朱凝云鄙夷道:“逍郎,下次能別用糞肥打比方么,聽了有點惡心.”

  李逍嘿嘿一笑,小聲道:“咱現在不是已經不用糞肥了么”朱凝云撇了他一眼,就你聰明。

  回到了馬車,朱棣還在回想剛才那件事情。

  越想覺得越對。

  是啊,如果李逍這樣大規模的修路,豈不是和當年的隋煬帝修大運河一樣,引得百姓怨聲載道。

  這樣給錢,讓百姓去干活,百姓自然不會有怨言啊!

  難怪李逍能在短短五年辦成這件事情。

  接著,朱棣又在想著糞肥的事情。

  倒是有些道理啊.

  這金錢就像糞肥一樣循環.滋養一切.

  “等等!”

  朱棣突然覺得不對,一拍大腿道:“還是有問題,商稅三十稅一,大頭都給商人賺取去了,不是肥了商人了么?”

  想到這,朱棣正要找李逍理論,可突如其來的一道聲音傳來,打斷了他的思路。

  嗚嗚嗚——

  一聲聲汽笛聲響起,是火車到站了。

  朱棣等人此刻剛好到了火車站。

  “什么聲音??”

  朱棣彈出腦袋四處觀望,隨后看到一間大屋子,上面寫著火車站固安站。

  朱高煦笑著招手道:“老爺子,下馬車吧,馬車太慢了,讓你見識見識蒸汽火車。”

  “蒸汽火車?”

  朱棣下了馬車,問道:“何為蒸汽火車?”

  “哎,去了您就知道了。”

  朱高煦懶得解釋,拉著朱棣往火車站走,其他幾人跟在身后。

  等幾人走到火車站門口,百姓們看到李逍都沸騰了。

  “是李青天大人!”

  剛走過來,就有不少百姓看到李逍,紛紛激動的喊著,隨后一同躬身道:“見過李青天。”

  李逍笑著擺擺手到招呼:“百姓們好。”

  所有百姓拱手:“李青天大人辛苦了。”

  李逍擺擺手:“不辛苦。”

  百姓們紛紛自覺的讓出一條道路,讓李逍等人暢通無阻的走進去。

  “看不出,你在當地威望還挺高啊。”朱棣笑道。

  “小威望,小威望而已。也就是為民做主罷了。”李逍嘿嘿笑著。

  李逍親臨,那些火車站的人都是畢恭畢敬的,直接走的貴賓通道,提前進入火車站。

  到了火車站鐵軌附近,大鐵疙瘩出現在朱棣的面前。

  朱棣看到火車后,麻了!

  徹底麻了!

  如果是那艘大船他還能夠理解,這火車他根本無法理解。

  已經超出了認知范圍之外了。

  “此乃火車???”

  朱棣大驚道:“這么大的鐵疙瘩,怎么動起來的?”

  朱棣和朱高燧就跟劉姥姥進大莊園一樣,不停走動,盯著這火車左右觀看,不停地咂舌。

  不等李逍開口,朱高煦就解釋道:“老爺子,您這就孤陋寡聞了吧,孩兒給你解釋解釋,燒水的時候,水蒸氣會將蓋子給推開,這就是蒸汽火車能動起來的原理。”

  其實朱高煦自己也不懂,是李逍說的,他只不過是轉述一遍。

  “原來如此.”

  朱棣也沒聽太懂,不過還是不懂裝懂了一把。

  “這火車,能開到南京去么?”朱棣問道。

  “當然可以.”李逍道:“不過要將鐵路修到南京,很是需要花費時間。”

  “好,好啊!”

  朱棣大喜:“只需要將鐵路修到哪里,火車就能開到哪里是吧?那若是全國上下鋪滿鐵路,孤是想去哪里,豈不是很快就能到達?”

  李逍點頭:“岳父大人英明,就是如此。”

  “簡直是神跡!”

  朱棣大喜道:“李逍,孤回去就下圣旨,你得將這鐵路修到全國各地去,先修南京那條路。”

  朱棣想著,若是這樣,運送糧食和輜重就更方便了。

  李逍訴苦道:“岳父大人,這要求.你知道的,這鐵軌花費銀兩不少的,不可能用一府之地的財政收入,來供養全國吧?”

  朱棣笑道:“那自然不會,你就說這鐵軌修到全國,需要花費多少銀兩,朝廷來開支就好。”

  “好的。”

  李逍盤算了一番,掰了掰手指道:“如果是鋪滿全國的話,差不多二萬萬兩白銀。”

李逍這還是往保守里算,其實以現在的鋼鐵產量,鋪滿全國是不可能的了  聞言,朱棣差點暈了過去,“二萬億兩???你在開玩笑吧?全國的稅收也才三千萬兩白銀啊。”

  “岳父大人,小婿不可能跟您開玩笑啊,您先上車,小婿給你仔細算算。”

  說著,李逍就把朱棣請上了火車,天字一號車廂。

  上了車,李逍給朱棣仔細算了一下,的確需要這么多銀兩,這種鐵路,十年修一道就不錯了,鋪滿全國很難,非常難。

  “這么多錢,怎么可能湊得出啊?”朱棣無奈。

  李逍笑道:“其實,讓其慢慢發展就好了,這制造火車和鐵軌的是國企,他能夠自己產生盈利,賺取的銀子自己發展,都不需要小婿去怎么管理”

  “國企.”朱棣又聽到一個他聽不懂的詞語。

  不過他今天接受的信息太多,有些無法繼續接受信息了。

  于是乎,朱棣自顧自的起身,朝著其他車廂走去,去查探查探,朱高燧見狀也跟了過去。

  “知府大人,天字一號貴賓不久前來了。”

  這時,車里的伙計找到李逍,偷偷的說道。

  “啥?來了?”李逍微微一驚,小聲問道:“來了多久,可有坐火車離開?”

  “來了有四個月了,沒有坐火車離開。”伙計道。

  “好了,明白了。”

  李逍點點頭,“退下吧。”

  他心中開始盤算,這朱元璋來了四個月,朝廷都沒什么動靜,看來,朱元璋調查民情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了。

問題不大  很快火車啟動。

  朱棣和朱高燧又是一陣震撼。

  半個時辰后,到達北平。

  下了火車,朱棣整個人興奮地不行。

  “日行千里,這代表著以后各種情報傳遞都非常快!”

  “除了運送物資外,運送將士也非常快。”

  “這樣一來,就能將打下更遠的疆域,而不用擔心無法管理的情況。”

  如此,朱棣心里一直念叨著火車。

  大家又坐車去了北平城。

  到了北平城下,朱棣整個人都懵了。

  北平城變了,城墻變得更高更光滑。

  李逍解釋城墻重新擴建了,用了更好的材料,鋼筋混泥土。

  “的確很堅硬啊!”

  朱棣興奮的走了過去,用手撫摸感受,隨后看向高燧道:“高燧,試試這墻的硬度。”

  “是。”

  朱高燧從袖子里掏出鐵錘,對著城墻一陣猛打。

  砰砰砰!

  這墻的確非常之硬,砸了第五下的時候,鐵錘的木頭斷裂,鐵錘頭飛了出去。

  “啊!”遠方傳來一慘叫聲。

  一個人扶著腦袋沖了過來,怒氣沖沖:

  “老子怎么這么倒霉啊,幾個月前腦袋被砸了,幾個月后又被砸,跟我去見打更人!”

  朱高燧抱歉一笑,從身上摸出二十兩銀子,遞了過去:“您看這銀子您去看看郎中”

  那人道:“有錢了不起啊,有錢就能砸人嗎?”

  朱高燧又摸出二十兩:“去買點營養品.”

  那人接過銀兩,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隨后點頭:“下次小心點”

  拿了銀子就走了,估計看郎中去了。

  “老爺子,這墻硬氣啊!”朱高燧道。

  朱棣點頭:“孤看出來了,想不到短短五年,這北平府就發成了如此巨大的變化,簡直是難以置信北元想要攻打這樣的城墻,沒戲。走,入城看看。”

  當朱棣進入北平城。

  更是被震撼的頭皮發麻。

  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城市。

  明明北平城擴大了許多。

  可在里面行走的人卻是他走之前的數十倍不止。

商貿繁華,各種店鋪層出不窮,人來熙往,比南京城還繁華一些,朱棣差點以為他進的不是北平,而是南京或者江南等城市  一路上,可把朱棣看的眼花繚亂。

  于是乎,李逍帶著朱棣閑逛的同時,又聯系了自己人,詢問黃八的方位,不多時李雄志就匆忙趕了過來。

  “家主,您回來了”

  李雄志小聲匯報道:“黃八如今被我請到了國公府暫住,每天白日出去,晚上便回,小的都安排的妥當。”

  李逍微微頷首:“做的不錯。”

  到了晚上。

  天色見黑,李逍看向朱棣小聲道:“岳父大人,這.圣上是不是出宮了?”

  朱棣道:“你不說孤差點忘了,圣上好久之前就說去你北平看看去了,人呢?”

  李逍小聲道:“正在府內.”

  “不逛了”

  朱棣急忙道:“速速回去。”

  國公府。

  朱元璋已在此呆了數月之久。

  得知天字一號貴賓到北平后,李雄志就立馬將他請入了國公府居住。

  這些日子,朱元璋每天早出晚歸,四處探查民情,他發現北平經過這般治理,真乃是大明盛世了。

  李逍真的已經實現了當時給他的承諾,讓百姓吃得上飯,穿得起衣,再無餓莩,也無佃戶!

  朱元璋還發現,除了紅薯,還有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

  北平府糧倉滿溢。

  五年累計上來的稅收,居然有一億八千萬兩白銀!

  要知道,當年的宋朝最富有的時候,年稅收也只不過一億三千萬兩白銀啊!!

  一府之地,簡直比一國還富有,就太令人震撼了。

  同時,朱元璋也發現了一些弊端,一些老頑固在作祟,看來是要動動咱得屠刀,幫助這樣的盛世推向全國!

  “咱沒幾年好活了,這次朱棣回京,咱就把皇位傳給老四,咱跟李逍一同將這套制度推廣天下吧.”

  朱元璋這般想著,心道這朱棣應該也快回來吧?

  怎么還不來見咱?

  說曹操,曹操到!

  此時,朱元璋坐在國公府大廳的上座。

  “父皇!父皇!兒臣想您啊!”

  老遠就聽到了朱棣的大喊聲。

  隨后一群人咚咚咚的走來,跪地拜見:“兒臣參見圣上!”

  話音落下。

  國公府的仆人都驚呆了,特別是李雄志,腿都有些麻了,原來這黃八是當今圣上????

  他一直以為是李逍的大哥啊。

  話畢,大家急忙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揮揮手道:“平身。”

  “謝陛下。”大家這才起身。

  朱元璋笑著朝著李逍走去,拍了拍李逍的肩膀:“李逍啊李逍,沒想到,你真的實現了當初的承諾,朕很滿意。”

  “謝陛下賞識!”

  李逍拱手道:“這一切都是臣的分內之事。”

  說完,朱元璋又笑瞇瞇的走向凝云身前:“凝云,你真是給朕找了個好孫女婿。”

  朱凝云笑著開口:“爺爺,這都是大明的福分。”

  “還有高煦,你也不錯,這些年你也有不少功勞吧。”

  朱元璋笑著看向朱高煦道。

  朱高煦那個激動啊,拱手道:“都是孫兒應該做的。”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后轉身,坐在了正座。

  接下來,就是宣布朱元璋這段時間決定的事情了。

  二虎走了出來,拿出圣旨道:“圣旨。”

  聞言,大家紛紛再次跪下,“臣等聽旨。”

  二虎接著道:“朕老了,朕這次就不回京城了,今日起,朕退位為太上皇。這次回京,太子朱棣擇日登基為帝,年號永樂,朱棣為永樂皇帝。”

  話音落下,朱棣激動的道:“兒臣領旨謝恩!”

  等了這么多年,終于等到了這一天啊!

  朱棣心中太激動了,但是這年號怎么是永樂?

那不是跟李逍國公封號一個封號么  朱棣想了想,也算明白了,恐怕今日看到的盛世景象,父皇想要推廣到全國去,而則其中非李逍不可,便用了同一個封號.

李逍啊李逍,你這排面也太大了,從某種意義來講,你跟孤已經平起平坐了啊  另外一邊的李逍也蒙了。

  我擦,我跟朱棣用同一個封號給年號命名了?

  更讓李逍吃驚的是,現在已經是洪武三十一年了。

  歷史還是按照他該有的路線走了過去啊,朱元璋也是這一年駕崩退位的,不同的是,現在沒有朱允炆什么事情了。

  現在,全家人都為朱棣感到開心,朱棣成了皇帝,他們都要升級了,郡主變成公主了,郡王也要升級為親王。

  二虎拿著圣旨,接著念道:“李逍變法有功,封為太子太師,官居一品。封為大明國師,輔佐朱棣再創大明之盛世。”

  “臣領旨謝恩。”李逍急忙叩謝,心道還好是個虛職,就是名頭大一點,不用干事的那種。

  二虎頓了頓,說出了最具有爆炸性的最后一條圣旨:

  “北平乃大明門戶,為保大明江山不受外敵侵擾,朕深思熟慮,決定遷都北平,以南京皇宮為藍本營建,在北平重新打造皇宮名為紫禁城,朱棣登基后立刻執行,不得有誤,欽此。”

  朱高煦:“????”

  朱棣:“???”

  李逍:“????”

  朱棣神色一怔,旋即狂喜起來。

  北平好啊,自己本來就喜歡這地方,現在又比南京還繁榮,太妙了,這位置歸孤了!!啊不,歸朕了!!

  李逍懵了。

  所以,歷史還是按照他既定的路線走了?

  還是要遷都?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滴個媽耶.

  最為苦逼的是朱高煦,朱高煦問道:“皇祖父那我呢?”

  朱元璋道:“咱現在是太上皇,有事問你爹去。”

  于是,朱高煦看向朱棣道:“爹,那我呢?”

  朱棣想了想,心道若是給高煦這小子封了南京,他不得屁顛屁顛的去了?

  現在遷都北平,朕不得好好的去收拾北元的殘部,正缺將領,這高煦打仗是一把好手啊,必須留下他。

  想要留下他的話.就要給他一個他不愿意去的封地。

  念及至此,朱棣道:“高煦,你看云南如何?”

  朱高煦:“?????”

  云南?

  狗都不去!

  爹,你特么不是玩我的吧!!

  接下來的日子。

  朱棣拿著圣旨,立馬屁顛屁顛的回了京城,登基去了。

  在百官朝拜之下,朱棣順利登基。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十日。

  朱棣登基為帝,年號永樂,稱之為永樂皇帝。

  朱棣登基后,作為知府的李逍沒有繼續花大力氣發展北平了,而是讓他自行發展,進行無為而治。

  因為任何東西,發展的太快,就容易出問題。

  此時已經顯現出來很多問題浮出水面。

  李逍都是慢慢解決,穩固根基。

  除此之外這五年來,李逍每天就是帶著朱元璋養養生,享受老年生活。

  經過李逍的調養,年事已高的朱元璋身體還算可以。

  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修建了一條從北平通往南京的鐵路,五年時間修一條鐵路,也算不錯了。

  永樂元年,在永樂皇帝朱棣的指揮之下,數十萬民工和官兵開始營建紫禁城。

  當然,朱棣還是用的原本的制度,召集勞役去建造的,畢竟國庫支撐不起這么多消耗。

  將原皇城內的建筑拆除,百姓外遷。

  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開始建設。

  朱棣北伐草原,西下南陽,而以工部尚書宋禮為首的大臣們則離開京城,足跡踏遍全國,廣尋材料。

  深入森林,其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歷經萬難去采伐最好的金絲楠木,后又借助水力將楠木運到北平。

  為了方便建設,還興建了琉璃廠等五座加工廠,源源不斷地輸送宮殿成品用量。

  在地基周圍,民工挖掘護城河,并將土方壘在一座山丘上,經巧妙設計名為萬歲山,現為景山。

  萬歲山下面正是元朝皇帝的寢宮。

  這也正是為了壓制前朝的氣運。

  五年之后,紫禁城正式完工。

  其工程量之大,后人難以想象。

  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凝聚在這工程之上,朱棣走向寶座,一個嶄新的盛世來臨了。

  永樂五年,紫禁城。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明萬年!江山永固!”

  在奉天殿前,文武百官進朝覲見,李逍自然也在其中。

  眾官員紛紛進入新的奉天殿,再次新的皇宮進行第一次早朝,意義可謂不大。

  此時的李逍身穿黑色朝服,已被朱棣封為大明國師。

  擁有國公之爵位,宰相之實權,位極人臣,莫過如此。

  按照實際年齡來算,李逍已經三十六歲,不過真實年齡卻只有十八歲零八天,歲月流逝沒有在他身上有任何痕跡。

  為了掩飾年齡,李逍在自己下巴貼了一圈小胡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進入大殿,百官再次高呼。

  “眾愛卿平身。”

  朱棣揮手,帝王之氣一覽無遺。

  李逍垂手而立,等待上奏。

  你以為結束了么,不,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

北平那一套,現在想要推廣全國,這才是最為困難的  要將北平走過的路重新復制一遍,開始在這大明的土地上,進行全面改革,并不簡單。

畢竟以前自己是特區,能為所欲為,現在特區已經沒了,凡事都要按程序辦,還不能讓天下亂起來  太監高呼:“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站在最前方的李逍,緩緩走出拱手道:“臣有事啟奏。”

  朱棣笑道:“國師請講。”

  李逍拱手道:“科舉制度延續千年之久,弊端重疾難返,臣以為,應取消科舉制,應用更為妥善的國考制度來篩選人才,人盡其能,才能讓大明更加興旺。”

  這一句話,直接讓整個朝堂都沸騰了。

  一句話,觸動了全國的士族利益。

  話音落下,

  幾乎全部官員都站出來反對:

  “此舉太過荒謬,千百年來選拔人才的法子豈能說改就改,若隨意改動,動搖國之根基,臣反對!”

  “荒謬,太荒謬了,大明國師乃一國之師,豈能這般肆意妄為,臣也反對!國師請自重,不要走了大明戰神的老路!”

  “若是隨意改變老祖宗立下的規矩,這天下會亂了套啊,臣反對取消科舉,請陛下三思。”

  不等李逍開口。

  朱棣便直接揮手道:“反對無用,朕準了。”

  文武百官:“????”

  尼瑪,玩一言堂是吧,信不信我們辭官不干了!!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