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百姓助陣儒生落敗千古無二無比后悔

  “張嬸兒,走,去給李青天大人撐腰去!”

  “算我一個,我今天這餅不賣了”

  “還有我,我去老張的攤位拿幾個臭雞蛋。”

  “臭雞蛋?俺去撿點爛菜葉”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拿著家伙事就走,越走隊伍人越多。

  等到半個時辰后,來到國公府門前的廣場,已經聚集了兩千多百姓,跟讀書人的數量旗鼓相當。

  然而這幫讀書人根本沒注意到,正大聲喊著自己的口號。

  儒生們一同喊道:“大明國師,妖言惑眾,篡改國策,國將不國!”

  這邊一喊完,那邊的百姓就開始敲鑼打鼓。

  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隨后,一個人領頭的高舉左手,大喊道:“大明國師好啊!大明國師好!改良策,國富又民安,家家有吃又有喝,老百姓們樂開懷,樂開懷!”

  隨后,所有人都跟著一起喊:“老百姓們樂開懷,樂開懷!”

  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又是敲鑼,又是打鼓。

  儒生這邊的聲音一下就被壓下去了。

  儒生們滿頭的問號。

  哪里鉆出來的刁民??

  真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家伙,只看到眼前的好處,看不到未來的弊端!

  “這幫刁民怎么回事?這是國師安排的吧?”

  “絕對是,可惡,國師想用這種方法來逼我們走?”

  “那我們就偏偏不走,兄弟們,繼續喊!”

  儒生和請辭官員們一合計,沒有理會這些百姓,接著喊。

  “千百年科舉國策豈能說改就改,大明國師出來給個說法!”

  儒生們接著大喊。

  見狀,老百姓們大喊道:“改得好,改的妙,科舉取消快人心,人人都能當大官,儒生地位恐不保,怪不得在這直著急!哈哈哈.”

  此言一出。

  卻見那些儒生一個個被說的面紅耳赤,說到了心坎兒上,有種遮羞布被掀開了的感覺。

  雖然他們嘴巴里有許多大道理,可大部分人哪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只不過想通過科舉改變人生而已。

  突然變了,他們無法適應,自然是要鬧事。

  “你們這些刁民,你們懂什么,取消科舉,讓你們這些百姓也能考官,你們治理得好嗎?將來國家亂了,你們連飯都吃不上!還不得靠我們收拾爛攤子。”

  一個請辭了的官員指著這些百姓大罵。

  他平日里就囂張跋扈慣了,自然是不怕這些百姓。

  “你放屁,我只知道李青天大人讓我們吃上了飯,不是你們。”一個老頭大罵道。

  “簡直有辱斯文!”一個讀書人罵道:“開口放屁,閉口放屁,你們真是一群愚民,什么也不懂在這起哄,你以為我們在這訴求的什么?還不是為國為民,也是為了你們,懂嗎?”

  一個漢子罵道:“哈哈哈,俺不信,你會為了我們?我們都成愚民了,你會為了愚民說話?俺看你就是為了自己。”

  這個書生一聽,急了,開始辯解。

  于是乎,雙方吵成一團。

  儒生們試圖用道理說通對面的百姓,讓他們不要搗亂。

  可俗話說得好,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百姓身上。

  他們發現,自己講道理的聲音被百姓們的大嗓門給壓住了。

  緊接著,雙方就爭得面紅耳赤。

  也不知道哪個儒生仗著自己習過武,打了一個大叔一拳。

  這火藥桶一下就點燃了。

  “他們敢打人!打他們!”

  百姓們紛紛朝著書生們沖了過去,揮舞拳頭!

  “打就打,怕了你們不成?真以為我們是文弱書生?”

  這幫儒生也不甘示弱,開始擼起袖子加入戰場。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有百姓敲戰鼓,打起了節奏來。

  這些書生不少是習過武的,以為能打的過。

  但很快就發現,他們想多了。

  因為這些人當中,有服過兵役退役的百姓,他們有組織的指揮身邊的人,對著書生進行圍攻。

  很快,這幫沒有組織性的儒生們就被打的潰不成軍。

  隨后還有百姓進行遠程攻擊,臭雞蛋,爛菜葉的往頭上招呼,狼狽不堪。

  “聚眾鬧事,給我都抓起來!”

  這時,不少打更人沖了過來,見狀百姓們一看打更人來了,一哄而散,各自逃了。

  這些打更人也是睜只眼閉只眼,畢竟是給李青天大人說話的,抓他們那不是傻么?

  這幫書生一看百姓們都跑了,自己被抓那不是傻么。

  也紛紛跑了。

  就如此,

  這一場鬧劇,以儒生落敗告終。

李逍自始至終都沒露過面,但是他們卻狼狽的收場,回到家中,那都是臭雞蛋的味道  皇宮,養生殿中。

  朱棣和徐妙云正在為近日在京城沸沸揚揚的事情而不滿。

  “這些文人,朕真想將他們直接一網打盡,全部抓緊去痛打一頓。”

  朱棣看著桌子上,錦衣衛收集的這些文人罵李逍,還有干的事情,十分不悅。

  不止是京城的人鬧事。

  全國各地世家大族開始在當地抵制取消科舉,游行。

  不少儒生甚至大儒也開始朝著京城跑來了,唯恐天下不亂。

  徐妙云無奈道:“變革嘛,總會出現人不滿,觸動了整個士族接觸的利益,這也是必須要經過的過程。”

  朱棣略顯無奈:“哎,全天下的人都在罵李逍,也不知道朕的這個女婿能不能承受得住,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啊。”

  徐妙云擔憂道:“我也在擔心,這段時間我們去李逍府上走一趟,安慰安慰他。”

  這時,一旁的朱瞻基道:“皇祖父,他們為什么要罵姑父啊?取消科舉不好么?”

  朱瞻基因為人機靈,深得朱棣和徐妙云的喜愛,常常帶在身邊教導,如當初朱元璋對待朱允炆一樣.

  徐妙云笑道:“因為你姑父啊,跟天下人文人對著干,你說人家罵不罵他?”

  朱瞻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姑父可真厲害啊,要是我爹就沒這個魄力。”

  正說著,朱瞻基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李無憂,頓時沖了過去迎接,“大姑,堂妹。”

  “女兒見過父皇,母妃。”

  “孫女見過皇祖父,皇祖母。”...

  朱凝云帶著李無憂前來拜見,而李無憂也極其有禮貌。

  “呦,無憂來了。”

  朱棣微微一笑,也比較疼愛這個孫女,雖然不是親生的,但無奈,閨女一直未懷孩子,朱棣也將其當成親孫女對待。

  同樣受喜愛還有寶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朱棣的妹妹,現在也才六歲,一直被朱棣帶在身邊撫養。

  “堂妹.你最近又變好看了。”

  朱瞻基在那里獻殷情,李無憂微微蹙眉,跟在凝云的身邊,不想搭理。

  站在朱棣一旁的寶慶公主道:“難道本公主不好看么?”

  “好看好看。”

  朱瞻基嘴上敷衍,目光還是停留在李無憂的身上。

  “你們三個,去花園玩去吧。”

  朱棣招了招手,吩咐太監把他們帶到了御花園去玩耍。

  三個五六歲的小屁孩被支開,大殿瞬間清凈。

  “凝云,你來了,快過來,父皇母妃剛好有話要問你。”

  皇后徐妙云笑著走來,親切的拉著凝云的手拉到桌前坐著。

  朱凝云道:“母妃可是擔心,最近京城那幫文人們都針對李逍的事情?”

  徐妙云點頭道:“李逍如何?”

  朱凝云笑道:“父皇,母妃大可放心,李逍每日就在府內跟高煦一起聽戲,并沒有太受影響。”

  聞言,朱棣和徐妙云松了口氣。

  朱棣笑道:“那就好,朕還擔心李逍天天被一幫腐儒指著鼻子罵,心情不好,又擔心做出什么過激的事情,畢竟這時候若是出手鎮壓這些人,難免全國的士族都會暴動,國家不穩固啊。”

  說完,朱棣無奈道:“改動的太大了,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了,這一步棋也不知是好是壞。”

  徐妙云道:“當然是好,你看這些年北平的變化就知道了,北平府的地方的官員就不是通過科舉上來的,他們卻更加的踏實肯干,才能出眾,更重要的是,貪腐之風已經相比之前減少太多了。”

  朱棣十分認可:“夫人說得對,這才是朕為何要下定決心,取消科舉,不惜與天下整個士族階層作對的緣故,只不過哪怕是朕,也要萬分小心啊。再就是苦了李逍了,成了出頭鳥,人人都巴不得他死。”

  徐妙云不由道:“現在還只不過是取消科舉就這般難,之后要取消全國的戶籍,取消士族的免稅特權,然后收取天下的土地,怕更是難上加難.”

  “沒錯。”朱棣深深點頭。

  其實取消科舉還是其次,朱棣最想辦成的事情,就是收取天下的土地,學習李逍的方式,將土地出租給天下百姓,出租的費用就包括了土地稅收,那么在也無偷稅漏稅這個說法。

  天下土地都歸朝廷所有,那這統治完全是鐵桶一塊啊!

  這時歷朝歷代任何皇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朱棣想做成這件事!

  但如果科舉都無法取消,后面的事情就更別提了。

  朱棣最擔心的是,李逍扛不住壓力,撂攤子不干了,畢竟憑借他現在的財富,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過得很好。

  念及至此,朱棣關心看向朱凝云道:“賢婿心情如何?”

  朱凝云微微一笑,從袖子中拿出一幅紙,放在桌面上,展開。“父皇母妃,這是李逍心情郁悶時所寫的詩,他的心意都在其中。”

  這幅字寫著:...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朱棣走去低頭看去,隨后不由震撼。

  一首詩,表明了李逍的立場和氣度!

  “好!好詩啊!”

  朱棣大驚道,“好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朕之前還擔心李逍承受不住壓力,如今看來朕多慮了,朕的好賢婿一心只為天下蒼生,甘愿做俯首的孺子牛,真乃如父皇所說,治世之能臣,無人能及李逍!”

  此詩,便讓朱棣對李逍是一萬個放心,位高權重而不肆意妄為,所做一切都為天下蒼生!

  同樣驚訝的還有徐妙云,她看到這首詩后,不由驚訝道:“李逍之文采,力壓天下文人,可他依舊要取消科舉,此舉大義,李逍之氣度,千古無二!”

  朱凝云笑著點頭,表示認可。

  夫君在他心目中,是最完美的人了.

  “老四,老四丫頭,啥事這么稀奇.凝云也在啊.”

  這時,一道聲音從殿外傳來。

  是滿頭白發的朱元璋,舉著拐杖走來。

  朱元璋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洪武宮呆著,但偶爾也會出來走走,看看老四。

  “父皇,您來了。”朱棣急忙笑著走去,扶著朱元璋,將他扶在凳子上坐著。

  朱元璋笑著坐下,雙手按在拐杖上,笑著看向徐妙云和朱凝云。

  不得不說,朱元璋人老了,面相也變得慈祥和善了許多。

  “見過父皇。”

  “見過皇祖父。”

  母女二人急忙行禮。

  朱元璋微微點頭,有看向朱棣道:“老四,聽說最近天下文人反大明國師啊,怎么回事兒?”

  朱棣笑著搖了搖頭道:“能不反他么,將全天下的儒生飯碗都給砸了。”

  朱元璋提醒道:“天下人如何反他,你這個當岳父的都要支持他知道么?改革需要多大的勇氣,可別讓咱看到李逍有商鞅那樣的下場。”

  歷史上,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一死,商鞅立馬就玩完,被五馬分尸,下場很慘,雖然秦國變法成功,強了國,后面秦國一統天下,而這個功臣卻被如此對待。

  朱元璋通史書,所以特意提醒道。

  這全國改革,是在北平住了十年的朱元璋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

  而此時朱元璋已經感覺他天命快到了,擔心他一死,李逍會有商鞅的下場。

  朱棣連連點頭道:“父皇,您多慮了,李逍是您的孫女婿,也是孩兒的女婿啊,高熾和他的關系也非常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一條心,李逍又怎么會跟商鞅一樣,不能比的。放心吧父皇。”

  朱棣的意思是,咱們支持李逍,下一代儲君高熾一樣也支持李逍,李逍雖然被天下人針對,可以一家子人還是護著他的。

  朱元璋微微頷首,笑道:“那就好對了,你們剛才談論什么呢?”

  朱棣笑著指向桌面,道:“您看,這是李逍所寫的詩句。”

  朱元璋目光看向桌面上,“這是.”

  隨后,他也萬分驚訝。

  “好,好詩啊!咱果然沒看錯這小子。”

  “好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朱元璋指著詩句手指直點,隨后激動的看向朱棣道:“老四,看到沒,有李逍一心只為天下百姓,好,好好對待他,知道么?”

  朱棣拱手:“父皇,孩兒知曉的。”

  朱凝云看到這一幕,心中欣喜,目的已經達到了。

  夫君位高權重,這首詩足以讓一家人都對他萬分放心了。

  這時,從御花園回來三個小蘿卜頭回來了。

  朱瞻基看到朱元璋,機靈的沖了過去,“太爺爺!”

  而李無憂也走到了朱凝云身旁,乖巧的打招呼:“太爺爺好。”

  朱元璋看到了曾孫,喜不勝喜。

  朱瞻基道:“太爺爺,更能否給孫兒賜婚?”

  朱元璋一愣,哈哈笑道:“你看上了哪家丫頭?”

  朱瞻基指了指李無憂:“我要娶無憂妹妹。”

  朱元璋:“???”

  朱棣:“???”

  朱凝云:“???”

  徐妙云:“???”

  最近京城街面上,無所事事的儒生特別多。

  更是有許多請辭的官員,整日借酒消愁。

  流連在各酒樓吃酒,大罵朝廷不公。

  大家伙以為朝廷會請他們回來,不過好久都沒有動靜。

  此時,一名原禮部主薄名叫張大會的人,正和幾個同僚正在一名叫‘張記酒肆’的店鋪喝著小酒,吃著小菜。

  辭官已經有半個月的時間了,他們也是越來越慌張。

  一名同僚抱怨道:“大會兄,當日可是你慫恿我們一起辭官,現在官倒是辭了,這些日子錢都花光了,朝廷根本沒請我們回去的意思,接下來怎么辦?”

  另一名同僚道:“是啊,難不成真的要用發下來的那張免費火車票回南京去嗎?這有何顏面見父老鄉親啊。再說這官位沒了,以后總不能坐吃山空吧。”

  “吵什么吵。”

  張大會抱怨道:“還不是因為內部不團結,我們一大半的人辭了官,還有一小半人在朝廷身兼多職給朝廷干活,想要徹底逼迫朝廷挽回我們,必須要所有人一起辭官才行。解縉大人說了,然咱們晚上咱們繼續去走動那些剩下官員的門,讓他們抓緊辭官。”

  說到這,幾人都不言語,喝著悶酒。

  這幾日晚上,為了慫恿其他官員辭官,他們吃了不少閉門羹,十分郁悶。

  “要不.”

  一個同僚小聲道:“實在不行,我們去考夫子吧?憑借我們的才華,考個夫子還不是輕輕松松,這北平城有八所學校,五所小學,三所中學,聽說夫子的俸祿也挺豐厚的,不比當六品官差,我們之前才只有七品.”

  這么一說,有幾個同僚心動了。

  畢竟北平城這么繁華,他們還是愿意留在北平討生活的。

除了買不起房子,其他消費都很低,繁花似錦,更是有許多其他地方沒有的好東西  而且北平賺錢也容易啊,他們發現隨便幫店鋪提一手字畫,就能獲得豐厚的酬勞。

  “當夫子?”

  張大會罵道:“你腦子被門擠了啊,那學校就是李逍辦的,你前腳去人家府上罵他,后腳就去人家學校應職?你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國師不也沒出門理會咱們嗎,不知道啊”

  那個同僚不滿嘟囔道。...

  同時暗自心道,你以為你還是以前是我的上司啊,再這般羞辱我,我變要翻臉了,要不是你慫恿,我當官當的好好地.

  幾人說著說著,又沒吭聲了。

  倒是酒肆旁邊一桌百姓,正聊得興起。

  “李兄,趕緊買房子吧,這北平的房價日益見長啊,現在買還有的賺。”

  “是啊,這北平的房價漲的飛快,我五年前買的一套房子才花了一百兩銀子,現在五年過去,漲到了五百兩,只要我說賣,立馬就有人接手,這才五年時間就賺了四百兩。”

  “五年時間賺了四百兩??這也太賺錢了吧,你這運氣可真好啊,這頂得上俺干一輩子活兒了。”

  “可俺也不敢賣啊,賣了就買不回來了,這房價還得漲,越是繁華的地方,越是漲的快。”

  “最近有個高檔樓盤開盤了,里面都是一棟棟的小樓還帶院子呢,風景極好,里面還有綠化,還有一小湖,跟王府似的,小區樓盤名字叫王城府邸,多霸氣啊。”

  “是是是,得抓緊時間賺錢買房了,如今這北平城處處是黃金啊,咱們找到機會就能賺上一筆,再買套房子囤著,就算不賣,也能租給外地人收租啊,也能賺不少”

  幾個看起來就是普通人家的百姓,一邊喝酒一邊談笑風生。

  這些話語,傳到張大會幾人的耳朵里,格外不是滋味。

因為他們就是這些百姓所說的外地人,租的房子  在北平有一套房子,那就是格外有面的事情,誰家要是有幾套房子,娶媳婦就不用擔心了,說媒的能踏破門檻。

  而他們這些當官的,還抵不到這些在北平生活的土著百姓,心里難受,這也是導致他們辭官的緣故之一,心里不平衡。

  “哎喝酒喝酒”

  幾人又端起酒杯,借酒消愁,同時想著以后的出路。

  正喝著悶酒,其中一名同僚,指向酒肆外面,道:“那不是吳林么,你看他春風得意的樣子,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兒?”

  這個吳林也就是一小官,原本是張大會的屬下。

  張大會多次讓他辭官,此人都不同意,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朝廷說什么就是什么,他可不敢辭官,說家里還有老母要養。

  “吳林,過來。”

  張大會有些不滿的揮了揮手,喊這個曾經的下屬。

  正在大街上走著,聽到喊聲的吳林看了過來,有些不悅,不過還是走進了酒肆,來到幾人身旁笑道:“原來是張兄和幾位同僚。”

  張大會毫不留情面的道:“你小子顯得很是得意啊,給國師當狗的感覺很好?”

  “哼。”

  吳林見對方如此不講情面,捋了捋衣袖,也沒給好臉色看:“請注意言辭,現在我是官,你是民,見面喊一聲員外郎大人。”

  “員外郎?”張大會一驚,“你竟然升到了員外郎?”

  吳林呵呵一笑,頗有嘲諷意味:“大家都辭官,這職位空缺了下來,本官也只能勉為其難的頂了上去。”

  其他幾個同僚也震驚了。

  他們原本是同一職位,歸張大會這個主薄管。

  可現在這個吳林鯉魚躍龍門,直接升到從五品的員外郎,比張大會這個主薄官位還大,這讓大家心里都吃醋,而且后悔。

  特么的,早知道不辭官了.

  讓這小子撿了大便宜,可惡,真是可惡啊,看他那小人得志的樣子,讓人牙癢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