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高煦老爺子,我想換封地

  “這套卷子,你們也跟隨著一起做,咱也做。”

  大本堂之中,朱元璋讓人將試卷發放給了皇子皇孫以及曾孫們。

  對于李逍出的題目,朱元璋很是放心。

  根據李逍的思路來看,想要做好官,什么都要懂一些才行。

  夫子將試卷發到皇子皇孫們的手中。

  朱高煦一臉懵逼,指了指自己,道:“皇祖父,為何我也要做題?”

  今日一早,朱高煦就被朱元璋傳到宮里,還以為有什么好事等著自己,結果是來做題的????

  這大本堂一堆小蘿卜頭,自己一個大老粗跟他們一起做題?

  “怎么?”朱元璋不滿道:“你不是咱的孫子?”

  朱高煦指了指坐在自己旁邊的兒子朱瞻壑,看向朱元璋道:“我這個大老粗,跟自己兒子坐一起做題,這是不是不太好.”

  朱元璋臉色一沉:“你有異議??”

  朱高煦慫了:“不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煦,你現在掌管軍中三千營,啥也不懂,你如何統帥軍隊??”

  朱元璋白了朱高煦一眼,拿了張卷子坐了下來,道:“咱跟你一起做題,你的年紀能大的過咱?”

  朱高煦哪敢犟嘴啊,只能認栽。

早知道是來做題的,說啥也要裝病啊  朱元璋則是說完,看向所有的皇子皇孫們道:

  “哼哼,別以為這次考試成績好壞與你們沒有關系,國師說過,凡事能者優先,能者居之,這次考試排名前列者,日后分封擇優,考入前兩千名者,咱還有賞賜!”

  一聽這話,不像是開玩笑。

  雖然是太上皇不管政務,但朱元璋的話朱棣還是不敢不聽的。

  如此,大家不敢怠慢了。

  紛紛抓緊時間,開始看題作答。

  朱高煦也是認真起來,拿起筆,低頭看向試卷。

  嘿嘿若是考個排名靠前的成績,豈不是可以要求將自己的封地換一換了?

  云南那貧苦之地,誰愛去誰去。

  就憑借我天天跟姐夫混在一起,我能做不出來這題?

  還真的做不出來。

  第一題就把朱高煦給難住了。

隨后,第二題也不會,第三題也不會  朱高煦剛想說,這題也太難了吧!

  卻聽到朱元璋在那里驚訝了一聲,道:“李逍這是出的什么題,怎這么簡單?這不是三歲小兒做的題目吧?”

  聽到這話,朱高煦立馬閉嘴了。

  對于朱元璋來說,這題目簡直太簡單了。

武則天埋在哪在陜西乾陵啊這叫題目嗎?完全沒難度啊,分明是一些常識  朱元璋一看試卷的名稱,就叫“常識”

  哦,那沒事兒了。

  不會有傻子不會做吧?

別說,還真有  很明顯不少皇子都不會做。

  比如朱高煦正在左顧右盼,他盯上了自己的兒子,小聲道:“瞻壑,將試卷拉過來一點,給爹抄抄”

  朱瞻壑憨憨道:“爹,你這是作弊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你該好好學習,而不是想著走歪門邪道.”

  朱高煦沒想到兒子反過來教育他起來了,看來平日里還是打少了,便沒好氣罵道:“入你娘的,你老子我考高點分,到時候分了好的封地,等你老子入土了,誰繼承你老子的王位?”

  朱瞻壑想了想,自己好像是世子啊.等爹上了西天,他就是漢王,那爹分了好封地,享福的不還是自己嗎?

  于是他笑了笑,“爹,您說的是有些道理.”

  說完,他將試卷往旁邊一拉,而朱高煦眼神兒好,一眼就能看到,結果發現試卷上是空白的。

  朱高煦:“瞻壑,你怎不做?”

  朱瞻壑:“爹,我也不會啊”

  朱高煦氣急敗壞,用李逍罵人的話罵他:“草泥馬的,你不會你還敢教育老子,看晚上回去老子不把你打的屁股開花.”

  朱瞻壑神秘一笑:“爹,別著急,孩兒自有辦法。”

  說完,朱瞻壑一轉頭,看向自己右邊的李無憂,道:“無憂姐姐,我想”

  話沒說完,李無憂撇了他一眼,隨后用胳膊肘蓋住了試卷。

  見狀,朱瞻壑心好痛。

朱高煦的心更痛  怎么生了個傻兒子啊!

  無奈,他只能靠自己了。

  朱高煦發現,常識里面還有兵法相關的題目,于是他便將兵法題目都給填滿了,其他都是瞎幾把填。

  一刻鐘后,李無憂起身,交卷,引來一陣目光。

  朱元璋欣慰點頭不愧是李逍的女兒,當真不錯巾幗不讓須眉。

  緊接著朱瞻基也笑著起身:“皇祖父,我做完了。”

  說完也拿著卷子交了上去。

朱元璋看到后,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曾孫也不錯朱瞻基.髙熾的兒子,難怪聰慧接著,他看向朱高煦,果然那個呆瓜一頭的汗,他的兒子也沒好到哪里去半個時辰后,試卷上交,朱高煦填是填滿了,就是朱元璋特意看了看朱高煦的試卷答案,然后.人麻了  第一題:第一位女皇帝埋在哪?

  答:埋土里。

  第二題:華夏人文初祖師是誰?

  答:人文的第一個祖師。

  第三題:神醫華佗研究了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請問是什么?

  答:八卦拳。

  第四題:常說的五湖四海,分為哪五湖,哪四海?

  答:東湖,西湖,南湖,北湖,中湖。東海,西海,北海,南海。

  第五題:黃河的發源地在哪?

  答:在黃河的源頭。

朱元璋扶額,滴汗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關于兵法的常識,倒是做的有板有眼。

  隨后,

  常識考完后,還有算術、儒學、策論。

  前兩門,朱高煦是一竅不通。

  輪到策論,策論的題目是:

  當官因以民為本,如果你是一村之長官,村子十分破舊,窮苦;村民愚昧,無知。面對這樣的情況,你該如何帶著村民,擺脫當前的困境,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以此為題,請寫一篇文章。

  策論朱高煦一看題目這題他會啊!

  他當初就是看著自己姐夫,如何將北平一步步帶上富裕的道路。

  “當初姐夫怎么說來著振興對了,振興鄉村!”

  朱高煦回想起來,面色一喜,開始奮筆疾書。

  還好沒規定用文言文,能寫!

  一個時辰后。

  試卷上交。

  朱元璋看了看朱高煦的答題,隨后驚訝了。

  心道:“這高煦對于鄉村治理倒是很有見地啊,云南那邊的蠻夷就是愚昧無知,日后讓他去云南治理豈不是正好?看來.老四還挺會用人的,這高煦,封地就安排在云南!”

  經過兩天的緊張的考試。

  整個國考順利結束。

  考生們陸陸續續從考場走出,能看到大部分人都是眉頭緊鎖,不停地抱怨。

  “太難了這套卷子是誰出的?”

  “聽說是大明國師親自出題”

  “最后的策論,簡直是太難了,我等如何寫的出來?”

  “這國師簡直是不按套路出牌!”

  “噓,小聲點,國師現在是圣人,不可對圣人不敬”

  “哦可還是難啊,唯一好做一些的就是儒學,這次的儒學特別簡單.”

  “是啊,取消了八股文,這儒學放松了太多,這次一題是寫詩詠志,看來詩壇要崛起了.”

  “沒錯,我等還是有優勢的,這次的題難,可別人也難啊.”

  “說的也是,是按排名取士,但這次考生十萬,取兩千人,幾率也不大.”

  這考場是針對明朝秀才們的專場,所有考生都是秀才。

  至于從北平高中畢業的學生們,現在需要考到北青大學之中,才能參加國考。

  不過由于本次考生太多,錄取幾率很小。

  大家也無可奈何,只能紛紛回到客棧,等待消息。

  人群之中一個從考場上走出少年,楠楠自語道:“太簡單了,太簡單了”

  不過他左顧右盼,不敢說太重了,怕被人打。

此少年正是于謙  接下來的時間,禮部的官員們開始批改試卷。

  試卷和往常一樣,是蓋住了姓名。

  批改速度也非常之快。

  因為大部分題目,都是有標準答案的。

  “這首詩句好啊,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閱卷教室當中,一個禮部官員突然站了起來,看著這首詩贊不絕口。

  “好詩!想不到一取消了八股文,就出現了這般詩才!”

  “這首詩詞,可否打滿分?”

  “滿分,必須滿分!”

  閱卷老師紛紛開口道。

很快,好的詩詞又接二連三的出現了  官員們暗中心想,如果不考八股文的話,的確有不少人才開始冒尖兒了。

  這些能寫出好詩詞的人,往往博學多才,連其他科目都考的非常不錯。

反觀那些儒學考高分的,則是其他科目不行,一看就是死記硬背類型的考生看來,國師取消科舉,也不是不無道理啊從這些里面就能看出每個考生擅長的方面,比如擅長治理的人,就比較適合當舍區長,擅長算術的人,適合去戶部或者工部,或者去縣衙當文書  試卷批改的很快。

  不過因為十萬多張試卷,禮部官員加班加點后,批改了五天五夜,才鏘鏘改完。

  一周時間過去,科舉就放榜了。

  放榜跟以往的放榜也不一樣了。

  因為人數眾多,直接是通過報紙放榜。

  考生們可以花費兩文錢購買一份報紙,就能看自己有沒有錄取,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每個人連各科的分數都能看到。

  “我上榜了,我上榜了!!”

  一間酒樓之中,一個秀才正看著報紙發現自己榜上有名,一陣狂喜的站了起來大喊大叫。

  “你小聲點,你范進吧你.”

  令外一個同窗罵了一句,心中羨慕嫉妒恨啊,不過很快他也在榜上發現他的名字,也喜的大喊道:“哈哈哈,我也上榜了!!常識五十五分,算術十分,儒學八十分,策論三十五分,總分,總分一百八十分!剛好在第兩千名,哈哈哈哈哈哈.”

  聲音很大。

  一群人沒好氣罵道:“范進吧你!兩千名,你就是個舍員,激動個屁!”

  那男子急忙抱歉道:“對不起對不起,有些激動.”

  雖然錄取幾率小,但人數在這里,兩千人錄取,今日全城到處都能聽到學子們的欣喜聲。

不過,有喜就有悲,哀嚎遍野  養心殿之中。

  朱元璋同樣也在看著這次國考的名次。

  畢竟這次大明第一次國考,不得不重視。

  “第一名居然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不過總分四百分,只考了三百五十分?”

  朱元璋又看了眼另外一張的名單。

  這是上次皇家內部考試的名單,朱元璋看了看自己的分數,滿分四百分,他考了三百九十九分。

  “這八股取士果然有弊端,這題目太簡單了,最高一名只考了三百五十分?”朱元璋道。

  李逍笑道:“皇祖父,以前八股取士,他們只讀四書五經,別說這些常識了,恐怕有不少人甚至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朱元璋點頭道:“說得對啊,改得好,這一考,就發現都是庸才,只懂儒學,的確當不好官,大明的官員也該好好學些本事,好好為百姓辦事了!”

  眾人紛紛點頭認可。

  說著,朱元璋又看向了最后一名的分數,罵道:“最后一名才考了一百八十分,這是豬腦子嗎?”

  聽了這話,朱高煦縮了縮脖子,拍馬屁道:“皇祖父,您真是聰慧絕頂,如此年紀與這些讀書人同臺競技,分數遠超.”

  朱元璋看了眼考分,又看向朱高煦,詫異道:“高煦,咱倒是小瞧你了,你居然考了二百四十分,若是將你排在這國考的分數里面,你已經進前百了。”

  朱高煦眼睛一亮:“什么?皇祖父.我考這么高分?”

  朱元璋點點頭,念道:“常識五十分,算術三十分,儒學六十分,策論滿分,總分總分二百四十分!”

  朱高煦一喜,道:“皇祖父,孫兒竟考這么高?”

  一旁的朱棣、朱高熾、李逍也驚訝了,心道不會作弊了吧。

  “你作弊了吧?”

  朱元璋看向朱高煦道。

  “絕無此事啊!都是孫兒自己做的。”

  朱高煦急忙辯解。

  “咦你小子,儒學考了六十分,這不可能吧.”朱元璋深感不信,急忙揮手道:“來人,將朱高煦的試卷拿來。”

  不多時,朱元璋拿到了朱高煦的儒學試卷,隨后看了眼。

  好家伙,原來是寫了一首進入官場的滿分的詠志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朱元璋倒吸一口涼氣,贊不絕口道:“好詩,好詩啊!高煦,你居然有此詩才,是皇祖父看低你了!”

  朱棣:“????”

  朱高熾:“????”

  朱高燧:“????”

  李逍:“????”

  一家人都蒙蔽了,這首詩不是掛在朱棣的書房之中么,沒想到,被朱高煦拿來用了,難怪考了這么高分。

  朱高煦恬不知恥,嘿嘿一笑道:“皇祖父,當時您說的話還算話么.您看,孫兒考了前一百名,為皇家爭了臉面是不是?

  朱元璋點頭笑道:“的確是爭了臉面,虧那些讀書人讀一輩子書,還考不過你一個武夫,哈哈你想要什么賞賜?”

  朱高煦:“嘿嘿.孫兒想換個封地.”

  朱元璋笑道:“咱說話算話,不過你這個事情嘛,已經定了,不太好辦.咱現在是太上皇,你得問問當今的圣上,他說的算。”

  朱高煦心中罵道,皇祖父你簡直是個大坑,說話果然不算話.問爹有用,我還找你干嘛?

  不過,朱高煦還是諂媚一笑,看向了朱棣:“老爺子?”

  朱棣:“滾!”

  朱高煦:“好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