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32章 出發

  “嘩啦”一下,霍普金斯手中的杯子撞到了茶幾的邊緣,濺出了一些水,很熱,落到了手上,飄出一些輕飄飄的氣。

  一個三階的契約者,當然不會怕燙,所以只是放下水杯,擦了擦手,這才接過那個信封,生怕讓其沾上水漬。

  就這樣,他看著那信封,猶豫了半天,最終卻沒有打開。

  之前也說過了,那起事故在明眼人看來,并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像是霍普金斯這種家伙,其實都不需要什么搜查和考證,就能將一切的始作俑者篩選到5個人以內。

  但是那些只是在情理之中的推測,如果說到實實在在的證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個足夠指控帝國皇帝的證據這種東西,落在不同人的手里,在不同的時間展現出來,都會具有不同的威力。

  “為什么把這種東西交給我?”霍普金斯問道。

  “你不是審判庭的人么,交給你是合情合理的事兒。”

  “的確合理,但是”他輕輕的用了些力,指腹感覺到了信封內的那份文件,似乎有些刺痛感:“這可是指控帝國皇帝參與一次大型恐怖襲擊的證據啊,分量太重了些我的意思是,我有點不太知道應該在什么時候將這玩意交給審判庭,我們那個機構,也不全是信得過的人。而且我也不認為這種證據能對奧古斯丁大帝造成多么巨大的影響,那可是皇帝.他應該有很多種方法,將這份證據的威力降到最低。”

  “放心。”華生笑了笑,也給自己到了一杯茶:“我也不懂政治,甚至我連帝國律法都背不全,但是我知道,這份證據在什么時候拿出來,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什么時候?”

  “當然是那個老人不再是帝國皇帝的時候.”

  單憑溫度無法辨認冬末和春初,只有那些嶄露頭角的碧綠草芽和越來越多高遠的天空,表示著春天已經到來。

  帝國沒有新年,也沒有什么太過于重要的節日,因為圣光無時無刻都在籠罩著帝國,而且帝國的人們也幾十年如一日的在進行虔誠的禮拜,實在是很難再在這種基礎上,再勞師動眾的搞出更加盛大的日子來。

  淡淡的霧氣籠罩著倫敦的夜色,路燈下泛起的燈光都帶出了一些光暈,在城區的郊外,一輛巨大的木材運輸車停靠在廠區的外圍。

  車輛經過了特殊的改裝,在原本裝載原木的車輛后身,加蓋了整整7米多長的巨大鋼鐵車廂,發動機在四組蒸汽渦輪的添加之后,讓整個車體看上去像是一列小型的輕軌列車。

  此時,那臺浸泡著深紅的惡魔鎮靜劑器皿已經搭載完畢,足足六輛臨時調配過來的裝甲戰車停靠在其周圍,全副武裝的軍區士兵們在今天下午抵達了倫敦,晚上接著啟程,負責將這只三階大惡魔運送至900公里外的軍事基地。

  說實在的,在短短的不到一天時間里,就能集合出這樣的一支護送團隊,已經是極為令人震驚的了。

  依舊是沉默.

  看著面前近百人的護送團隊在有條不絮的工作著,喬治.羅瑪尼斯教授一言不發,而站在不遠處的夏洛克也沒有多說什么。

  到了這個時候,一切的噓寒問暖都沒有太多的作用,似乎只有沉默,才能讓風中的喧囂稍微平靜一些。

  霍普金斯沒有來。

  華生也沒有來。

  圣女殿下也沒有來。

  說起來有些奇怪,像是夏洛克這種人,竟然莫名其妙的也有了一些朋友.而按照正常的邏輯,這些人此時應該都站在夜風里,遠遠的望著即將遠行的隊伍,為其帶來一些鼓勵和祝福。

  但是沒有人在場,那也就意味著,他們都在做著更加重要的事情。

  “福爾摩斯先生,隊伍預檢完畢,可以啟程了。”一位圣教軍士兵無比尊敬的向夏洛克報告著。

  夏洛克沒有軍人的身份,但是對方依舊右手握拳,穩定的敲擊了一下左側的胸膛,這是一個圣教軍中最常用的軍禮。

  軍人的本職是服從命令,但是在沒有軍令的情況下,士兵依舊有著個人的思想,這些為了帝國揮灑熱血的人明白控制野生惡魔對于戰場意味著什么,自然也知道,眼前的這位長相不那么帥氣的先生將為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他們此時此刻,是真心的希望這場實驗的演示能夠成功,因為那樣會少流很多血,少死很多人。

  夏洛克望向遠處頗有氣勢的車隊,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和眼前的士兵一樣,站著最筆直的軍姿,同時也向著自己投來矚目,最終,一聲整齊劃一的輕輕悶響,響徹在煤氣燈的光暈之下,讓周遭所有人的左胸都激蕩出了一陣炙熱的血氣。

  而他自己,只是微微皺了皺眉,因為就算是以他的腦子,也有些想不明白,這些人也沒有個指揮的,為什么還能讓敲擊胸膛的聲音如此的整齊。

  最終,只是無奈的笑了笑,在這初春的夜色里裹緊了風衣,然后淡淡的道:

  “出發吧”

  全世界共享同一個月亮,在倫敦郊外,因為霧氣和陰云的阻擋,月色并不那么明媚,但是在一個靠近維爾尼斯城邊緣的小鎮里,月色卻一如既往的那么的明亮。

  這個小鎮面朝大海,背靠高山,遠離城市的喧囂,每天都能在海岸線上沐浴第一縷陽光,四季如春,就算是燥熱的6月,也會享受到從高山傾瀉而下的涼氣,讓人在正午時分也能睡上最舒服的一覺。

  鎮子上沒有車站,沒有開展旅游項目,甚至在如此好的臨海位置,都沒有建造碼頭,只是保持著六七十年前的樣子,沒什么年輕人,只有一些年邁的漁民在這里悠閑的度日。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些脫離工業化的城市,依舊有一間郵局,還有一位送報人幾年如一日的為這個鎮子送著為數不多的幾份報紙。

  今天,入夜9點.

  這位送報人緊緊的握著手中的一份信封。

敲響了一扇臨海河堤旁磚瓦房的木門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