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四十五章【廚神推薦】

  攤主們到的比節目組更早。

  節目組抵達現場的時候,已經有上百輛小吃車聚集在景區門口了。

  攤主們把自己吃飯的家伙什都帶過來了。

  看到李逸從車上下來,攤主們紛紛涌上前來,七嘴八舌的跟他講著昨晚嘗試制作小吃的經歷。

  很多攤主昨天晚上在回去以后,就迫不及待的試著制作了李逸教他們的小吃。

  而他們復刻出的成品也十分不錯,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有不少攤主忙活了一個通宵,根本沒顧上睡覺,就為了多學幾樣。

  也有攤主直接把做好的小吃帶了過來,想讓李逸嘗一下,指點一番。

  見他們一個個激動不已,李逸也沒有拒絕,把他們帶來的小吃挨個嘗了一遍,仔細的給他們講了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方法。

  隨后,他才帶著攤主們進了景區。

  因為有了這么多小吃車,餐廳里就擺不下了,所以攤主們一起幫忙把設備都搬到了景區前方的廣場上。

  景區工作人員也幫忙把水電一起接了過來。

  廣場的面積夠大,李逸就在一側給攤主們繼續教起了后續幾種咸蛋黃風味的小吃做法。

  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焗菜了。

  簡單來說,就是用油把咸蛋黃炒到起沫,就像做咸蛋黃蝦仁豆腐時炒咸蛋黃那樣。

  在起沫之后,把處理好的食材放進去翻炒,讓它裹上一層咸蛋黃就可以了。

  用這種做法,可以做很多食材,葷素都可以,堪稱萬物皆可咸蛋黃。

  而且因為咸蛋黃自帶鹽分,所以調味也十分簡單,基本上不用過多的調味料,只需要調一點糖,翻炒均勻就能吃了。

  李逸給攤主們演示了蛋黃焗雞翅、蛋黃焗螃蟹、蛋黃焗蘑菇、蛋黃焗南瓜四道焗菜的做法。

  這四道菜里有肉,有湖鮮,有菌菇,有主食,幾乎涵蓋了大多數食材的做法。

  而攤主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焗蝦仁,焗肉絲,焗豆腐,焗薯條,焗玉米粒,同樣都十分好吃。

  在李逸的關注下,攤主們紛紛嘗試,學著李逸的做法,做了道焗菜出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看十遍都不如上手做一遍學得快。

  在做的過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李逸一邊看著,也在適時的給他們指出問題所在,讓他們重新嘗試。

  最終,經過半個小時的嘗試,絕大多數攤主都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蛋黃焗小吃來。

  品嘗了一番味道后,李逸對出品的水平也大致有數了。

  蛋黃焗小吃要想做得好吃,主要就看食材。

  只要食材新鮮,舍得多放咸蛋黃,味道就差不了。

  這次培訓用到的食材都是由主辦方提供的,尤其是咸蛋黃,都是由相關企業贊助的,攤主們不用掏錢,所以都很舍得用料。

  料放足了,味道自然差不了。

  王副局長和閆秘書也在現場,吃得酣暢淋漓,很是過癮。

  而且不光他們自己吃的過癮,他們還把老婆孩子也帶來了,同樣也吃得開心。

  看著老婆和兒子吃得香甜的模樣,閆秘書和王副局長相視一笑,心中對美食節更有信心了。

  看著老婆和兒子吃得香甜的模樣,閆秘書和王副局長相視一笑,心中對美食節更有信心了。

  李逸的手藝好只是他一個人好,他一個人再能干也沒辦法給數以萬計的游客做東西吃,還是要靠每一個普通的攤主。

  而攤主們做出的小吃味道,才代表著這次美食節美食的平均標準。

  在品嘗過攤主們的出品后,他們就知道,這次美食節已經穩了。

  雖然攤主們做的小吃味道和李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已經非常好吃了。

  如果沒吃過李逸親自做的,他們自己肯定也會被攤主們做的這些小吃所驚艷的。

  有了這么多水平在線的攤主,美食節有什么理由不火呢?

  李逸不像他們那么容易滿足,在品嘗過出品后,他又仔細的給水平較高的十幾個攤主們講了一些問題的細節,讓他們重新做了一次。

  時間有限,提升整體水平是吃力不討好的辛苦活兒,效果也未必好。

  拔高極限,樹立標桿才是最好的培訓方式。

  只要讓這十幾個有悟性的攤主水平盡可能的提升起來,對于食客而言,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比努力去提升其他攤主的水平更省力氣,效果也更好。

  重新再品嘗了一道這十幾個攤主的出品后,李逸終于滿意了。

  讓吳壘把這十幾個攤主的名字記了下來,在美食節上,他們會領到由主辦方發放的廚神推薦的標志和招牌,可以貼在指定的菜品上。

  這對于他們的生意肯定是會有很大的助力的。

  其他攤主看到他們獲得了李逸的認可,羨慕不已,于是也都想重新做一遍,獲得李逸的推薦,但被李逸勸阻了。

  每個人擅長的小吃種類都是不一樣的,沒必要死磕他人的強項,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后續還有許多種做法,李逸也都會對手藝出眾者發放推薦,不必急于一時。

  聽到李逸這么說,攤主們這才冷靜了下來。

  不過接下來,他們一個個都死死的盯著李逸的動作,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回到案臺后方,李逸就起鍋燒油,給他們教了四道炒類小吃。

  分別是咸蛋黃金炒飯、咸蛋黃炒意面、蛋黃肉松雪花酥以及反沙咸蛋黃。

  其中炒飯和炒面的做法和焗法類似,只是在焗的基礎上增加了炒制的過程和配料,比較簡單。

  而蛋黃肉松雪花酥和反沙咸蛋黃則屬于是兩道甜品,做法要相對復雜一點。

  學習炒飯和炒面的攤主很多,這是小吃攤上賣得最好的小吃類型,所有攤主學起來都很有動力。

  在品嘗了他們的出品后,李逸又送出了十幾個廚神推薦的標示。

  到了演示蛋黃肉松雪花酥的時候,李逸則放緩了動作。

  這道小吃從做法來講屬于西式,更接近于烘焙,和中式傳統小吃有所不同,所以李逸講解得要更仔細一些。

  相關材料,趙金麥已經幫他準備好了,放在了案臺上。

  李逸將雞蛋依次打開,依次把蛋白分離出來,一邊解釋:“所謂的雪花酥,其實是從傳統牛軋糖演化而來的一種甜點。

  它的做法和牛軋糖也是近乎一樣的,只是用的食材有所不同,食材用量也不一樣。

  所以它們吃起來口感也有區別,一個偏硬,一個松脆。

  咱們要做的就是它們兩者折中的一個版本,它的主料,就是蛋白糖。”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