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天災還是人禍

  生活依舊在繼續。

  蘇璟開始忙活起他的造紙廠來,生意倒也做的是相當的快樂。

  至于周明,這家伙只是做了一段時間的紅薯加工工坊,便因為原料紅薯的缺失,生產不得不停止了下來。

  氣憤的他,第一時間想到了蘇璟。

  但還沒來及找蘇璟的麻煩,便被拱衛司的人帶走了。

  牢獄的滋味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他在蘇璟面前吹噓的孫大人,自然也被連帶扯了出來。

  一切都是那么的簡單和迅速,絲毫沒有引起什么波瀾。

  畢竟朱標并不想讓蘇璟知道自己做了這些。

  清晨,兩人又開始了晨練五禽戲。

  “蘇師,您之前所說,封建王朝的覆滅,人地矛盾和土地兼并是根本,但我回去之后,仔細的查看過史書,卻發現好像沒有那么準確。”

  朱標朝著蘇璟詢問道。

  這是他在東宮內回憶蘇璟的教學,生出的新的疑惑。

  蘇璟邊練邊說道:“哦,不錯,說說看。”

  朱標跟上蘇璟的動作,說道:“就是學生發現,每到王朝的末期,便出現了大量的饑荒,饑荒導致了大量的災民,這些饑荒的出現,并不僅僅是因為土地的兼并,還有許多是因為天災。”

  “無論是唐朝末年,還是宋朝末年,皆是如此。”

  朱標作為太子,史書這種東西,那可謂十分的齊全。

  朱元璋又相當的重視朱標的學習,大本堂和東宮,都搜羅了無數的典籍。

  各朝的歷史本紀更是非常的詳盡。

  “看來你家藏頗豐啊。”

  蘇璟微微感慨了一句,然后繼續道:“你說的不錯,的確王朝末年,除了人禍,還有天災。”

  “不過你怎么會問這個問題的,你的老師應該有教導過吧,亡國之君,暴虐無道,老天爺看不下去,這才降下災禍是不是。”

  蘇璟這也算是調侃了。

  畢竟古人對于天地還是相當敬畏的。

  朱標認真道:“自從聽蘇師教過地圓說之后,學生也查閱了不少典籍,天地奧妙,不是人力所能影響。”

  聽到這話,蘇璟連五禽戲的動作都停了下來。

  自己這徒弟,思想開悟的真不錯啊!

  這么快就領悟到了天地浩瀚之理了。

  其實這還是因為在蘇璟身邊呆久了,盡管有些時候蘇璟沒有刻意的去教導,但認知也一樣會被蘇璟影響。

  “很好,現在你已經有求真務實的精神了。”

  蘇璟點點頭道:“至于你說的這個王朝末年,都是天災,這事還得從氣候學說起。”

  “氣候學?”

  朱標一愣,又是一個自己沒聽過的名詞。

  蘇璟解釋道:“便是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算是地理的分支吧。”

  朱標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

  蘇璟見狀,便朝著朱標問道:“你已經知道地圓說,那你知道為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嗎?長江黃河,還有那些其他有名的大河,全都是自西向東流嗎?”

  河流由西向東?

  朱標想了一下,回答道:“因為地勢是西高東低,水往低處流,自然就自西向東了。”

  “說對了一半。”

  蘇璟說道:“地勢是一個原因,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緯度,也就是我們在地球這個蛋黃上的位置。”

  “而這個位置,決定了我們所處地方能接收到的光照,光照就是熱量,熱量決定了生產方式,這也是我們華夏大地為什么能興起農耕文明的原因。”

  蘇璟一連串的新名詞轟炸,讓朱標有些應接不暇。

  不過好在朱標也算是在蘇璟小課堂上學過很多次了,這些名詞理解起來也沒有那么難。

  “蘇師的意思我大概聽明白了,但這和天災又有什么關系?”

  朱標臉上的疑惑,并沒有絲毫的減弱。

  蘇璟見狀,便直接停下了五禽戲的練習,帶著朱標來到了一棵樹下。

  只見蘇璟直接折了一根樹枝,在地上簡單的畫了一副亞洲地圖:

  “這里,是我們的位置,外面是大海。”

  看著蘇璟的簡圖,朱標只覺得蘇璟好像更加的像仙人了。

  這種地圖,竟然能隨手畫出來。

  他并沒有懷疑蘇璟畫了個假地圖,因為毫無必要。

  “牛懿,你去過海邊,你知道海邊和中原內陸之地,日常的溫度有什么差異嗎?”

  蘇璟朝著朱標問道。

  朱標簡單回憶了一下,說道:“海邊溫度更加的穩定,中原的話,冷的時候很冷,熱的時候很熱。”

  真是舒服啊!

  蘇璟每次教導在朱標,只覺得真的很爽。

  因為朱標不蠢,自己引導一下,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這種學生,真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

  他夸贊道:“非常好,其實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大海,我們再從總體上看,大海的溫度和中原的溫度會有溫度差。”

  “當出現了溫度差的時候,便會形成季風,季風的范圍很大,而且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

  “冬季的時候,空氣寒冷干燥,而夏季的時候溫暖潮濕,這些都是季風的影響。”

  “唐朝末年的時候,便因為季風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出現了一段相當干旱的時期,大面積的災荒出現,加之土地兼并藩鎮割據等問題,導致了唐王朝的滅亡。”

  “而在唐朝初期,季風氣候則是讓契丹人生活的苦寒之地遼東都出現了萬畝良田,一切都是季風氣候在影響著。”

  蘇璟說完,也是感覺有些口干舌燥,轉身回屋去倒水喝了。

  而留在原地看著地上簡陋亞洲地圖的朱標,則是神情震撼。

  唐朝的開元盛世和滅亡,竟然都和氣候有關系。

  地理,竟然能有如此之能嗎?

  不多時,蘇璟便回來了,他看向朱標道:“怎么樣,大概有些明白了嗎?”

  朱標回答道:“蘇師,既如此,那唐朝豈不真是被天災所亡?”

  朱標心里,還是更加的傾向于這個方向,因為這樣才能讓他看見大明延續的希望。

  蘇璟淡淡道:“這就不對了,一個王朝的覆滅,天災只是外因,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即便沒有這所謂的天災,人地矛盾和土地兼并的問題嚴重到一定地步,一樣會有人吃不飽,吃不飽就會起義,就這么簡單。”

  “天災充其量是加速了這個過程,算不上根本的原因。只不過因為一般王朝末年土地兼并的問題都很嚴重了,所以才顯得天災威力大。”

  “當然,你能思考到這一步,已經很讓我欣慰了。”

  蘇璟說完,還不忘夸贊了一下朱標。

  能主導思考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朱標依舊盯著地上的亞洲地圖,問道:“蘇師,那大明之后的氣候呢?蘇師能預測嗎?”

  雖然氣候并不是讓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但還是會導致王朝的壽命變短。

  朱標自然是想知道,大明的將來,會不會有這樣的天災出現?

  蘇璟聞言一愣,他還真知道。

  崇禎元年,全陜天赤如血。

  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這些都是史書里記載的清清楚楚的事實。

  可以說,崇禎皇帝朱由檢屬實是屬于非常倒霉的一個皇帝了,大明朝內憂外患到了極點的時候,讓他這個原本是藩王的家伙當上了皇帝。

  這不過,對于現在來說,還是兩百多年,接近三百年后的事情。

  一切都太早了。

  蘇璟淡淡道:“牛懿,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說,按照歷史規律,兩三百年內大概是會有一次特別嚴重的天災出現。”

  “至于大明還在不在,那就不是我所能預知的事情了。”

  蘇璟還是稍稍保守的說了一下,沒敢說的太清晰。

  竟然真的有!

  朱標聞言,只覺得自己心中淤塞,大明延續的阻礙,又增添了一個。

  “蘇師,那此等季風氣候,可否以人力改之?”

  朱標轉而看向蘇璟,目光無比的迫切。

  改氣候?

  蘇璟倒是被自己的徒弟給嚇了一跳,他搖頭道:“至少我不知道可以改,天地浩大,人力渺小,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蘇璟也沒打算提什么人工降雨之類的事,那根本不是現在的大明可以擁有并實施的技術。

  而且這也不是改氣候。

  連蘇師都說不能。

  朱標內心再度落寞,只覺得再無人可救大明了。

  “蘇師,學生今日受教了。”

  朱標朝著蘇璟拱手道:“我想先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日便不隨蘇師一起了。”

  “可以,適當的復習很有必要。”

  蘇璟點點頭道,也沒想太多。

他這會要忙的事情也不少,也沒那么多時間教導朱標  朱標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立刻拿出了紙筆,開始寫信。

  蘇璟說的那些情況,他要好好的查證一番。

  不是為了證明蘇璟錯了,而是想要找到其中的規律,為老朱家的后世帝王,留下警示。

  當然,還有蘇璟畫的那副亞洲地圖,朱標也是照著抄錄的下來。

  朱標深刻的感受到,大明的國運,就在自己的筆下。

  曾經學習過的君子受命于天,也是越發的可笑。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