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攤丁入畝

  “好了,走吧。”

  蘇璟帶著朱標從河堤邊離開,中午時間到了,他們也該吃飯了。

  來時速度挺快,走時這朱標卻是腳步沉重。

  在今天親眼所見之前,他并未細想過徭役的事情。

  畢竟這是自古以來就傳下來的,從來如此,未曾變化過。

  當一件事變成了習慣,便不會有人刻意的去在意。

  “蘇師,我有些困惑。”

  朱標停下腳步,朝著蘇璟說道。

  蘇璟也停了下來,轉頭道:“先去吃飯,牛肅還在家呢,有什么,吃完飯再說。”

  “就算是那些服徭役的百姓,也一樣有吃飯的時間。”

  朱標點點頭道:“是,蘇師。”

  兩人很快回到家中,帶著朱橚一起去沙縣小吃吃飯。

  “大哥,你怎么了,怎么好像沒胃口。”

  朱橚看著對面的朱標一副茶飯不思的模樣,關心道。

  朱標抬頭強笑道:“大哥沒事,五弟你好好吃飯。”

  “是,大哥。”

  朱橚知道大概和白天蘇璟帶朱標出去有關,但朱標不說,他也沒打算問。

  蘇璟說道:“牛懿,吃飯吧,吃飽了才有力氣思考。”

  只是同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蘇璟盡管也覺得那些服徭役的百姓很辛苦,但這就是封建王朝的現實。

  他能做的,只是盡力的發展溧水縣的經濟,讓大家的手里多點錢,這沙縣小吃,能多來一些普通百姓。

  “嗯,學生明白。”

  朱標點點頭,開始扒拉了起來。

  在蘇璟的長期言傳身教之下,朱標也是完全明白了吃飯,或者說身體的重要性。

  吃飽之后,三人回到了家中。

  朱橚還是看書,而朱標則是主動要求再和蘇璟去河堤邊看百姓服徭役。

  蘇璟自然也是同意的,兩人又到了河堤不遠處。

  朱標看著百姓不斷的重復著搬運,心中思考著徭役破局的辦法。

  只是,一個被封建王朝延續千年以上的徭役,并不是他想想就可以破局的。

  “蘇師,您說徭役百姓痛恨,那又不能廢除徭役,難道就只能這樣?就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朱標最終還是向著蘇璟發出了疑問。

  蘇璟淡淡道:“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得先搞清楚,百姓為什么痛恨徭役。”

  朱標立刻回答道:“徭役會侵占百姓正常勞作的時間,還要忍受官兵的斥責辱罵,卻得不到任何的回報。”

  “不錯,你說的很對,其中的關鍵在于沒有報酬,也就是免費。”

  蘇璟贊同道:“說到底,徭役的本質是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其中細分下來,種類就很多了,我也做過多贅述。”

  “如果說最簡單直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將無償變為有償,這樣的話,百姓付出了勞動,獲得了報酬,就相當于工作了。”

  蘇璟才剛剛說完,朱標便立刻說道:“蘇師,朝廷沒這么多錢的。”

  身為太子,朱標對大明的財政還是很清楚的。

  若是按照蘇璟所說的付出報酬,哪怕價格極低,按照大明全境之內需要徭役的數量計算,這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嗯。”

  蘇璟看向朱標道:“對,沒錢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徭役這個制度能夠從出現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最大原因。”

  “徭役,在統治者的眼中,本身就屬于國家財政的一部分。”

  “你會用你的錢去買錢來用嗎?”

  蘇璟簡單的幾句話,讓朱標立刻意識到徭役的本質,那是他未曾想過的問題。

  是啊,徭役其實就可以看做是錢。

  “蘇師說的透徹,學生明白了。”

  朱標認真的問答道。

  蘇璟則是繼續道:“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的一句話嗎?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朱標一愣,有些沒明白這怎么又聯系上了。

  “學生不是很懂。”

  朱標如實回答道。

  蘇璟淡淡道:“徭役與賦稅,是壓在百姓頭上的大山,隨著王朝不斷的延續,這座大山會不斷大的擴大。”

  “當統治者需要財政的時候,賦稅徭役便是最直接的來源,每多一分,便是多壓榨一分民力。”

  “而當這些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便會爆發起義,而王朝也迎來覆滅。”

  “這就是因為免費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現在你明白什么是免費的才是最貴的了嗎?”

  蘇璟平淡的話語中,說著的卻是一個王朝的覆滅。

  即便是聽過了王朝覆滅論的朱標,也依舊有深感震撼。

  他仔細回味著蘇璟所說的話,只覺得完全正確。

  徭役,真是比土地兼并還要恐怖的東西!

  “蘇師,學生受教!”

  朱標再度朝著蘇璟躬身,現在他只求蘇璟能給出一個解決的辦法。

  蘇璟笑笑道:“這就受教了,我可只是說了下事實,都沒扯什么解決的辦法。”

  徭役的問題,其實古代的先賢早有預見,蘇璟并不是第一個發現的。

  “蘇師,真的有解決的辦法嗎?”

  朱標驚喜道,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他已經迫切的想知道,到底該如何解決了。

  蘇璟淡淡道:“那不簡單么,徭役少則民安,少徭役不就行了。”

  蘇璟剛說完,朱標便立刻補充了起來:“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矣。此乃《韓非子·備內》之所言。”

  聽到朱標的話,蘇璟內心也是驚訝的。

  朱標這閱讀量,真是太多了,而且還能記得出處,只能說讀書超級認真。

  “韓非子都早就給出答案了,不是挺好么。”

  蘇璟順嘴道。

  他其實并不知道《韓非子·備內》的內容,因為他沒看過。

  不過韓非子這人還是知道的,他說的話,說服力是夠的。

  朱標的神色卻沒有太激動,因為這樣的答案,不符合朱標對于蘇璟的期待。

  百姓痛恨徭役,所以少徭役就可以了。

  這好像說了,但又好像沒說。

  “蘇師,學生以為,此舉并不是根治之法。”

  朱標朝著蘇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屬實有些過于簡單了。

  蘇璟也看了一眼朱標,點點頭表示贊同道:“這確實不算是根治之法。”

  “請蘇師教我。”

  朱標也不管蘇璟有沒有其他辦法,反正就先擺出了態度。

  “牛懿,你啊你,對這些事,真是有夠上心的。”

  蘇璟問問感嘆道。

  朱標則是保持著恭敬的態度,繼續道:“還請蘇師不要嫌棄學生的頑固,學生只是想知道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蘇璟笑了,說道:“牛懿,頑固可不是缺點,執著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我從未嫌棄過。”

  朱標身上這股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正是蘇璟所欣賞的。

  想他上輩子商海沉浮,最終成功,不也靠的就是這股氣勢么。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蘇師謬贊,學生不過是好學而已。”

  朱標自謙道。

  蘇璟沒有繼續和他謙讓下去,而是說道:“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了徭役的本質,其實就是國家財政的一部分。”

  “正常情況下,這些徭役,是均攤到全國人民身上的,雖然是無償勞動,但每人均攤的話,倒也沒有那么多。”

  “但現實的情況,卻不是如此,首先是官紳階級,他們不僅有著免賦稅的權力,還有著免徭役的權力。”

  “這就造成了,田地被官紳階級兼并了,但無論是賦稅還是徭役,卻要剩下的平民百姓來承擔。”

  “長此以往,百姓必然無法承受,到了活不下去時,便只有起義了。”

  蘇璟沒有著急給出答案,而是先來了一波分析。

  朱標聽的頭頭是道,臉上也露出了思考的神色,他眉頭蹙起道:“所以蘇師的意思是,官紳階級,也應該服徭役?”

  因為想到了之前蘇璟說過的官紳一體納糧,所以朱標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對了一半。”

  蘇璟淡淡道。

  一半?

  朱標一愣,不是很懂。

  蘇璟繼續道:“官紳定然是要服徭役的,但卻不是簡單的讓他們去干活,而是要將徭役變成一種可用銀兩購買的債券。”

  債券?

  朱標又懵了,他連個字他都認識,但合在一起,他就不懂了。

  “蘇師,學生不是很理解。”

  朱標疑惑道。

  蘇璟解釋道:“其實就是將徭役變成可量化的財產,我之前說了,徭役就是國家財政,那么將其變為債券之后呢,官紳要服徭役,可以選擇出錢,也就是將這個債券購買掉。”

  “至于原本需要官紳服的徭役,則是可以用他出的錢來雇傭其他百姓去做。”

  “說白了,就是把本來是每家每戶需要出的壯丁服徭役,折成了銀兩,你叫丁銀制度也行。”

  “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蘇璟其實是將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里丁銀制度用自己的理解說了一下,算是拾人牙慧了。

  朱標沉默整理著蘇璟所說的內容,在腦海中不斷的理解蘇璟所說的內容。

  過了一會,他點點頭道:“蘇師,學生大概明白了,但不是很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

  將徭役變成債券,然后用錢買債券,這樣就不用服徭役,而是變成了交錢。

  這個錢又可以雇傭其他人來干。

  感覺像是在不斷的倒手,但最終也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蘇璟淡淡道:“別急,這只是為了后續做個鋪墊而已。”

  “真正的核心,其實就四個字:攤丁入畝。”

  “不以戶數來征徭役,而是以田畝數。”

  攤丁入畝!

  朱標聽到這四個字,再結合之前蘇璟所說的丁銀制度,腦子瞬間嗡的一下。

  他只覺得好像一切都被打通了,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蘇璟則是笑呵呵的,他對于攤丁入畝的推行者雍正還是相當佩服的,如此精妙的構思,可不是那么容易想出來的。

  朱標看向蘇璟道:“蘇師,若是按照攤丁入畝的辦法來,則全國上下的田地便是徭役來源,如此一來,官紳兼并土地,便等于要多服徭役,沒有土地的百姓便不用服徭役。”

  “如此,不僅百姓身上的徭役輕了,連土地兼并之事,也會被大大的緩解,真是太秒了!”

  朱標也是聰明的,立馬就明白了這攤丁入畝的妙處。

  簡直是一舉多得!

  但蘇璟卻是立刻就潑了他一盆冷水:

  “辦法雖好,但也要能推行下去才是,況且,這隱田之事,歷朝歷代都不少見,這辦法與推行之間的距離,還很遠!”

  蘇璟可是知道清朝情況的,那是被逼到沒辦法的時候才想出了這個攤丁入畝的妙招來。

  現在的大明,還早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