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此法,我認為不妥

  “急報!急報!”

  紫禁城內,驛員一路風塵仆仆,快馬加鞭,將急報送至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面色沉凝,這樣的急報,一般都意味著大事發生。

  果然,當他看到急報內容的時候,臉色也有些難看起來。

  “浙江秋汛連日大雨,河岸決堤!”

  朱元璋沉聲念了出來,當然還有后續描述的慘狀,但朱元璋也不忍再念了。

  洪水!

  這對于古代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那是絕對的大災難。

  一場洪水過后,無數農田淹沒,百姓流離失所,民生必會凋敝。

  救災治災一直都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

  “立刻上朝!”

  朱元璋沒有猶豫,當即決定要上朝議事。

  金鑾殿內,一眾大臣恭恭敬敬的站立在兩側,神情嚴肅。

  對于朱元璋這種突然上朝的情況,他們早已習慣。

  多的時候,一天上三次朝也是有可能的。

  朱元璋面色沉重的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方的臣子們開口道:

  “眾位愛卿,朕剛剛得到急報,浙江秋汛連日大雨,河岸決堤,已有數個縣遭災,你們都說說看,現在該怎么辦?”

  浙江遭洪災了,還是秋汛,這可是大事!

  一眾大臣的臉色,那是瞬間就變了。

  糧食乃是重中之重,這洪災一來,注定有大量的農田被淹沒,顆粒無收。

  吃不飽,就會生亂。

  大明外患仍在,這內憂再出,問題就大了。

  “陛下,臣以為現在當務之急,是組織當地開倉放糧,安撫災民。”

  戶部尚書楊思義立刻站出來說道。

  雖然在這一眾大臣之中,他并不是官位最高的,但他是真的心憂百姓。

  朱元璋沒表態,而是繼續等待著。

  “陛下,臣以為,現在應該立刻祭祀上天,為百姓祈福,讓大明百姓看到陛下心憂天下。”

  禮部尚書崔亮開口道。

  這話在現代咋一聽,肯定是非常可笑的。

  但在古代,天災之事,祭祀上天,祈求神靈保佑,那是常事,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

  禮部就是管這事的,所以崔亮這么建議并沒有任何的問題。

  “左丞相,你怎么想?”

  朱元璋依舊沒有對崔亮的話發表意見,而是問向了李善長。

  這大明左丞相,此時的朝堂之中,乃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李善長緩步出列,朝著朱元璋躬身道:“陛下,臣以為浙江水患,朝廷應撥糧救災,但當地個府衙也應該積極組織自救,同時派駐軍隊,以防生亂,。”

  李善長作為左丞相,那可是知道不少朱元璋的困難的。

  雖然浙江水患,急需救災,但大明來年依舊要出兵伐元,糧草的儲備,若是救災太多,大軍便不足了。

  但受災的百姓,又不可能不救。

  一旦波及太廣,災民太多,聚集起來,那便很容易受到有心之人的挑唆利用,導致災民變亂民。

  所以,朱元璋此刻內心所想之事,是如何用最少的錢糧,將這受災的百姓安撫下來。

  這倒不能說是朱元璋鐵石心腸,而是身在他皇帝的位置上,有些事情,只能狠心一些。

  北元余孽若是不處理,那受苦的也是百姓。

  朱元璋點點頭道:“此言有理,但撥糧撥多少,當地府衙又該如何自救,這些,左丞相可有思慮。”

  這民生之事,朱元璋還是信任李善長的。

  李善長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當即便開始回答。

  他日常便是做這些的,一聽到浙江水患的消息,腦海中便已經開始思慮,開口的時候,腹稿已成。

  “.這便是臣的一些淺見了。”

  李善長緩緩道。

  朱元璋聽完,微微點頭,又朝著其他大臣道:“你們呢,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朝堂之上,有些安靜。

  李善長的對策,已經是相當的詳盡了,從直接救助到安撫災民防止生亂,再到祭祀上天等等方面,全都闡述到了。

  可以說,已經算是一個較為標準的模板了。

  想要找出問題,并不容易。

  但現在無人說法,并不是真的沒有可以補充的了,而是因為這是李善長說的。

  自從上次反腐政令推行一事,李善長在百官之中的聲威,又提高了不少。

  他的建議,又有誰敢補充呢?

  朱元璋掃了一眼眾人,目光看向了遠處一個低頭的聲影:

  “胡惟庸,你呢,你有什么想法?”

  胡惟庸突然被點名,他的身子一震,十分的興奮。

  這可是自己表現的大好機會。

  但,剛才可是李善長做的最后發言。

  只是簡單的思量了一下,胡惟庸就做出了決定。

  他緩緩出列,朝著朱元璋躬身拱手道:“回稟陛下,丞相大人所言便是臣之所想,臣以為,當即刻推行,多耽誤一會,便多一些百姓遭災。”

  胡惟庸還是克制住了,這李善長不是其他人,不僅僅是左丞相,還是他的貴人。

  在這種時候,絕不能頭腦一熱就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了。

  果然,聽到胡惟庸的話,李善長表情雖然沒什么變化,但身子明顯放松了一些。

  這倒不是擔心胡惟庸說了什么話會威脅自己的地位,而是這位自己的心腹做了一個心腹應該做的事情。

  “此言有理,救災之事,不得拖延。”

  朱元璋點頭道:“那便退朝去做吧。”

  老朱也是雷厲風行的性格,這事議完,馬上就讓下面的開始執行了。

  畢竟,洪水可不會等人。

  這大明初期的朝堂,處理事情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朱元璋卻沒有空閑,他得回自己的“辦公室”繼續處理政務。

  洪災對于百姓來說,那是天大的事情。

  但在朱元璋這里,只能說是緊急之事,上朝迅速處理,那就完了。

  因為這場洪災導致的后續可能發生的事情,才是朱元璋最為擔憂的。

  連續的看了十幾個奏章,老朱也感覺眼睛有些累了。

  他閉上眼,沉思養神。

  腦海里卻還在考慮,這洪災一事,朝廷撥糧之后,國庫還剩下了多少。

  軍隊的派駐,能不能起到維穩的作用。

  那些災民救助之后,又需要多久才能重新恢復生產。

  這明年的北伐,還能不能正常的進行。

  一樁樁,一件件,是應接不暇。

  大明,還是需要一個能臣來輔佐自己啊!

  朱元璋內心微微一嘆,不由的想到了蘇璟。

  若是蘇璟能建言獻策的話,他又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呢?

  “我這是怎么了,這等救災之事,蘇璟最多也就是捐錢捐糧了。”

  朱元璋自嘲了一句,隨即繼續開始處理政務。

  這沒過多久,拱衛郎出現,傳遞的正是朱標最新的回信。

  “標兒又來消息了。”

  朱元璋有些興奮,拿起信,立刻直奔坤寧宮而去。

  他知道,馬皇后已經思念許久朱標和朱橚了。

  雖然有拱衛郎們時常匯報,但那只是冰冷的敘述。

  朱標的親筆信,可溫暖太多了。

  “重八,你怎么來了?剛剛不是才上朝處理浙江水患一事么。”

  馬皇后見到朱元璋出現,有些驚訝的問道。

  別看她基本上都在坤寧宮,但對于很多事情,都是知道的。

  這要是換在其他的朝代,皇后對于政事這般了解和熱衷,怕是會被皇帝猜忌。

  后宮不干政,這可是規矩。

  但在朱元璋這里,他并不會有這些想法。

  畢竟,這是自己的“糟糠之妻”,在起義之時,一路陪伴,不少事情都是馬皇后的建議才得以實施下去。

  馬皇后干政,那不叫干政,那是一家人互幫互助。

  朱元璋舉起朱標的回信道:“剛處理完,這標兒來信了,我特意拿來咱們一起看。”

  “處理好了?”

  馬皇后第一時間沒有問兒子的信,而是關心浙江水患的處理情況。

  家國,哪個在前,馬皇后始終都分的很清。

  朱元璋點點頭,但臉色也沉重了一些道:“都處理好了,有善長在,當能安穩度過。”

  馬皇后聽到這個回答,輕輕松了口氣道:“那就好,浙江水患,怕又是有不少百姓流離失所,重八,你身為天子,絕對要做好表率,不能讓天下人找出可以指摘的地方。”

  雖說朱元璋已經當上了皇帝,但局勢依舊復雜。

  馬皇后的擔心,無不道理。

  “妹子,你就放心吧,我知曉的。”

  朱元璋點點頭道。

  這大事聊完,兩人才打開了朱標的信件。

  這一次朱標的回信比較長,畢竟也有很長一點時間沒寫了。

  他先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和朱橚的近況,在蘇璟這里,兩人一切安好,并不需要擔心。

  然后朱標又詳細的描述了朱橚的學習情況,蘇璟主要在教導朱橚的東西是什么。

  因為考慮到朱元璋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朱標也沒有談的太深,只是簡單的敘述,并表示之后等朱橚回去了,可以自行詢問。

  再然后就是在他自己了,首先講自己在和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里,都干了些什么。

  最后,便是蘇璟對于朱標的教導,那些重要的教導。

  朱元璋和馬皇后看的很細致,即便不少事情他們都已經通過拱衛郎的匯報了解了。

  但父母么,總歸是關心孩子的。

  直到朱標談到了蘇璟論徭役的事情。

  徭役之苦,以及徭役的本質。

  這讓朱元璋的臉色有些凝重,不同于朱標對徭役的習慣認知,朱元璋早年的時候,也服過徭役。

  徭役有多苦,他是知道的。

  但他身為皇帝,卻無法禁止徭役。

  而蘇璟對徭役本質的闡述,讓朱元璋恍然開朗。

  徭役的本質,是國家財政的一部分。

  錢糧是物力,而徭役是人力,皆是財產。

  廢徭役,就代表著國家需要拿出可以購買這部分徭役代表的財產。

  沒有就只能繼續讓徭役存在。

  “蘇先生言淺意深,鞭辟入里,真是令人佩服啊!”

  馬皇后看著這一段,也是頗為感慨道。

  朱元璋亦是點頭道:“蘇璟此言,真是將這延續近千年的徭役,解釋的很清楚。”

  “再看看,蘇先生有沒有教標兒怎么解決徭役的問題。”

  馬皇后催促道。

  兩人繼續向后看,但并沒有見到攤丁入畝的內容,僅僅只有一個丁銀。

  這是朱標為了保護蘇璟,上一次的官紳一體納糧,已經讓他和朱元璋大吵了一架。

  目前,這攤丁入畝的事情,還不能提。

  不過哪怕僅僅只是一個丁銀制度,也讓朱元璋分外的高興了。

  “好啊,這丁銀法,的確有理。”

  朱元璋大笑道:“若是此舉能推行下去,那什么火耗之類的東西,全都不會有了。”

  朱標對于丁銀制度的優劣闡述,還是相當清晰的。

  看的朱元璋也是十分的贊同。

  但在一旁的馬皇后卻是道:“重八,丁銀法雖好,但卻一定好用。”

  “為何?”

  朱元璋疑惑道。

  馬皇后道:“你是當過農民的,種糧的農民家里,哪會有多余的銀兩呢?”

  “這收銀兩,豈不是讓他們去將糧賣成銀兩,以那些糧食商人的品性,最終倒霉的還是農民。”

  “此法,我認為不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