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零八章 軍糧的變化與經濟重心的關系

  “運輸方式?”

  朱棣眉頭一蹙,沒理解到。

  蘇璟淡淡道:“沒錯,就是運輸方式,人力和畜力在未來的戰爭中,將不再是主流。”

  “一切的原因,便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新的運輸工具,讓交通變得更加迅捷便利,從而大大提升了運輸的效率。”

  “如果有一輛車不需要馬拉,只需要燒煤就能走,燕王你覺得可能嗎?”

  蘇璟的話緩緩說出,而朱棣則是陷入了越發的震撼之中。

  “不需要馬拉,只要燒煤就能走的車?”

  朱棣仔細思考著蘇璟說的話,或者說應該是想象著。

  但他終究只是一個明朝人,連蒸汽機都沒見過,又怎么可能想象出火車的樣子呢。

  “學生不知道,但既然是蘇先生說的,那肯定是會有的。”

  朱棣朝著蘇璟如實道。

  對待蘇璟的問題,最好的回答,就是自己知道什么就回答什么。

  蘇璟笑道:“燕王,接下來的話,你可以當成是我隨口說的故事,不必當真。”

  話都到這里了,蘇璟也說開了,反正就是瞎聊,他也沒想著多注意是不是明朝的東西了。

  “學生知道了。”

  朱棣點頭,但神色卻沒有半點隨意,反倒是非常的認真。

  蘇璟看了一眼朱棣,也沒管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淡淡道:“只需要燒煤就能走的車,名字叫火車,不過火車不是在普通的路面上行駛,而是在鐵軌上,就是用鐵條鋪好的軌道,不是陷入路面之下,而是架在地面之上。”

  “火車的構造要說起來的話,我也說不太好,但核心的部件是蒸汽機,就是能夠將燒煤產生的能量轉換成火車前進動能的機器。”

  “火車的速度比起騎馬差不多,而且只要一直燒煤便能一直前進,同時載重量非常多,我估摸著一次起碼也能運送上萬石的糧食。日行百里,不知疲倦應該算得上。”

  “有了這樣的交通工具,戰爭之中的后勤補給還有軍隊輸送效率就大大的提升了,當然,主要還是后方往前方的運輸,真到了兩軍對壘,主要靠的還是士兵本人的腳程。”

  “畢竟火車的行進需要鐵軌,只有鐵軌鋪到的地方,火車才能開到。”

  朱棣已經聽傻了,火車這樣的運輸工具,若是真如蘇璟所說,那對于戰爭來說,就是徹底的改變。

  后勤的補給可以如此的運輸,前線的戰法也能做出巨大的改變。

  若是大明有了火車,那疆域再擴大個一倍恐怕也很簡單。

  少年朱棣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雄心壯志了,也難怪成了永樂大帝之后要先后五次御駕親征,一直打到了斡難河。

  開疆拓土,那就是刻在朱棣骨子里的東西。

  “蘇先生,不知道這火車,您什么時候才能發明?”

  朱棣看向蘇璟,眼神里充滿了渴望。

  蘇璟一愣,搖頭笑道:“燕王,我剛才不是說了,把我說的當成是故事,不必當真么。發明火車,你可真是太高看我了。”

  朱棣神色板正道:“學生相信蘇先生一定可以,只希望到時候不要忘記學生,火車,以火為車,真是太厲害了,日行百里不知疲倦,有了火車,區區北元余孽,還能逃到什么地方呢?”

  “燕王倒是想的很美好。”

  蘇璟笑笑道:“但真要造出火車,恐怕我是沒這個能力的。”

  朱棣蹙眉道:“為什么?造火車和難嗎?蘇先生可是造出了望遠鏡、改進了那么多火器的人。”

  在朱棣這里,蘇璟雖然不能說是無所不能,但也差的不多。

  “哈哈哈。”

  蘇璟大笑道:“燕王,這可不是一個級別的難度,也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搞定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始關鍵,但任何技術的更迭,都是一步步來的,這條路還長著呢。”

  “我怎么又扯到這個上面了,科學的發展和糧草的保障還是相差甚遠的。”

  朱棣認真的聽著蘇璟的話,本還想詢問更多,但聽到蘇璟這么說,便將問題藏在了心里。

  “蘇先生,既然火車都能出現,那么前線的糧食會發生變化嗎?”

  朱棣也將問題轉移到了糧草之上。

  蘇璟看向朱棣回答道:“肯定有變化,糧食作物的變化,自然會造成軍糧的變化。”

  “最早的軍糧應該是粟米,大概在商周的時期,粟米便已經開始種植了,種植范圍也非常的廣,是那個時期百姓的主糧,也被用作軍糧。同時,粟米還能用作戰馬的口糧,從商朝到漢朝的軍糧基本都是粟米為王。”

  “而戰馬的口糧,在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變化,燕王可知道是什么?”

  戰馬的口糧變化?

  朱棣直接被蘇璟問懵了,遲疑了一下搖頭道:“學生不知道。”

  朱棣自己是喜歡騎馬的,也有著自己的寶馬,不過喂馬養馬這種事,他肯定都是不需要自己動手的。

  當然,朱棣是知道給馬匹喂的是草料,但這和漢武帝時期的變化有什么關系,他是絲毫不清楚。

  蘇璟說道:“是張騫,張騫為漢武帝出使西域,開辟了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而他從西域也帶來了許多新的作物,其中就有紫花苜蓿,一種非常重要的可以替代粟米作為戰馬口糧的牧草。”

  “這也直接導致了之后的粟米都可以全部作為軍隊士兵的口糧,大大的緩解了軍糧的壓力,提高了戰斗力。”

  這個小知識,蘇璟那也是上輩子偶然看見的。

  朱棣驚訝道:“原來如此,想不到張騫出使西域,竟然還讓戰馬的口糧發生了這般變化,學生真是受教了。”

  之前從未研究過這方面知識的朱棣,此刻就像是一塊海綿,瘋狂的吸收著。

  蘇璟淡淡道:“漢朝之后,馬匹的口糧變了,但軍糧還是粟米,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唐朝的前期,然后就是另外兩種糧食作物的大規模種植了,水稻和小麥。”

  “很快,粟米的統治地位被打破,水稻和小麥逐漸取代了粟米,不僅僅是軍糧,也包括普通百姓的口糧。”

  “燕王,伱可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唐朝中期,發生了什么?”

  說著說著,這就轉到了歷史,也算是蘇璟的考校。

  這次朱棣倒是沒有回答不知道了,而是說道:“天寶之亂?”

  蘇璟點頭道:“不錯,正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天寶之亂,或者叫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之前,大唐盛世,主要的經濟重心都在北方地區,這里地域寒冷,水稻和小麥的種植并不是很適合,粟米是主流。”

  “而安史之亂之后,唐朝開始衰敗,北方戰亂不斷,經濟重心被迫南移,人口也大量南遷,新的土地被開墾,小麥的種植范圍由東向西,向南迅速的增長,水稻種植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唐中后期的水稻小麥輪作,一季水稻一季小麥,一年兩次糧食作物成熟,大大提升了糧食的總產量,在江南地區甚至還有雙季稻,同時曲轅犁發明,糧食產量的增速那是越來越快。”

  “水稻小麥的產量增多,相對應的接受度也提升,人們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出更多的烹飪方式,自然而然,水稻小麥進入了軍糧的選擇范圍。”

  “這便是軍糧的變化過程了。”

  蘇璟一口氣說了不少,感覺腳盆里的泡腳水冷了,直接起身站在腳盆里抄起一旁的水瓢從鍋里舀了一瓢熱水加了進去。

  “燕王,你的水也冷了吧,起腳我加點熱水。”

  蘇璟又舀了一瓢熱水,直接讓朱棣抬起腳。

  “額……哦,多謝蘇先生。”

  朱棣愣神了一下,反應過來就立馬將腳抬了起來。

  “呼……舒服!”

  加完熱水,蘇璟輕吐了一口氣。

  朱棣看向蘇璟道:“蘇先生,學生聽完了這軍糧的變化,受益匪淺,但蘇先生說的這些好像都是過去到現在的軍糧變化吧,這火車出現肯定是將來之事,軍糧又會如何的變化?”

  雖然是聽了不少,但朱棣更想知道的,還是將來的軍糧會變成啥樣。

  戰爭么,肯定是越先進越好,不能總是看過去吧。

  蘇璟拍拍腦袋道:“我的我的,一時間倒是沒注意燕王你問的是之后的軍糧變化了。”

  “不過其實從之前的變化里,應該也能看出些痕跡來,軍糧其實就是主要糧食作物,因為軍糧消耗巨大,若是一些產量不高的糧食,肯定是不行的。”

  “而水稻小麥目前的主食地位,應該是撼動不了的,哦,也不對,大明現在也種上土豆和紅薯了,倒也不是不能當做軍糧。”

  “不過大體的軍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硬要說變化,可能就是軍糧輔食了。”

  “燕王,大明的軍隊,除了主糧之外,都有什么輔食吃啊?”

  大明軍隊的輔食?

  朱棣又被蘇璟給問住了,他并未去過軍營,之前研究各種軍陣戰法,自然也不會了解軍隊里普通士兵吃什么。

  “學生不知。”

  朱棣低下了頭,臉上有些羞愧。

  其他的事情不知道還好,但這軍隊里的東西不知道,他覺得自己之前就是瞎學了。

  “燕王不必如此,等你將來帶兵,應該就知道了。”

  蘇璟安慰了一句,繼續道:“我所知道的軍糧輔食,有肉醬,不過肉醬需要大量的鹽腌漬,很珍貴,普通士兵吃不起,同時肉醬也容易腐敗變質,時間久了會臭,一些士兵會自己攜帶臘肉,咸菜之類的,大明的軍隊估計也差不多。”

  “這里我就要說了,鹽對于人體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大量的運動出汗之后,一定要及時的補充鹽分,大明的軍隊輔食里不知道有沒有咸菜,沒有的話,得想辦法加上,可以大大提升士兵的戰斗力。”

  雖然上輩子有很多人因為吃鹽太多生出了各種病,但蘇璟卻清楚,明朝時期,鹽還是比較珍貴的。

  同時,鹽也是國家經濟產業,一直都是官營的,鹽業保密制度嚴格。

  朱棣認真點頭道:“學生記住了。”

  蘇璟繼續道:“不過若是有了火車,新鮮的肉類和蔬菜倒也是能迅速大量的運往前線了。”

  只要速度夠快,新鮮的肉和蔬菜就不用擔心腐敗和糜爛的下場。

  “蘇先生說的是,若是有了火車,運糧簡單了,前線的將士能吃好些,戰斗力必然也能大增。”

  朱棣深感贊同,現在他的腦子里全是火車。

  這東西若是有了,大明的軍事實力必然要大大的提升。

  至于火車能在民生之中發揮的作用,朱棣倒是壓根沒有想過。

  沒辦法,朱棣長的就是個戰爭腦。

  “差不多了,再泡腳要水腫了。”

  蘇璟抬腳出了腳盆,擦干雙腳之后將布遞給了朱棣。

  對于蘇璟用過的擦腳布,朱棣神色如常的接過,并沒有任何的異樣。

  “多謝蘇先生。”

  朱棣擦完,又趕忙將兩盆洗腳水端出去給倒了。

  兩人來到院中,借著月光,蘇璟瞥了一下院子里的木頭架子。

  “燕王,這火車我估摸著我是沒可能造出來了,不過倒是能造自行車,只可惜三天的時間,怕是不夠。”

  蘇璟微微感慨道。

  朱棣好奇道:“蘇先生,這自行車又是什么?”

  蘇璟回答道:“就是一種不需要畜力,全憑雙腳前進的車,在平坦的路面上,要比走路省力,速度也快不少。”

  “竟然有這樣的車嗎?學生真是好奇。”

  朱棣又被勾起了興趣。

  蘇璟笑道:“我也是最近才開始搞,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估計起碼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搞出個大概吧,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蘇先生做的東西,肯定能用。”

  朱棣十分堅定的說道,他甚至連自行車是啥都不知道,但就是信任。

  “哈哈,那就借燕王你的吉言了。”

  蘇璟笑著說道:“到時候若是真做出來了,一定叫燕王來試試,自行車還是挺好玩的,雖然沒騎馬快,但不需要喂養,體積也更小,攜帶起來方便多了。”

  朱棣一聽這話,當即道:“學生在此先謝過蘇先生了!”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