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

  第二百零八章大明皇家格物院(第1/2頁)

  朱翊鈞作為皇帝,從來沒有宣布過可以無限制的言論自由,有些污蔑,是必須要用雷霆手段去打擊,見到一個殺一個,絕不手軟。

  因為這種污蔑,在動搖帝國的兩大根基。

  朱翊鈞的皇權的最大支柱和現在新政推行的最大基石,就是以‘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為核心理念組建的大明京營,他作為天生貴人,每天都要前往京營操閱軍馬,風雨不輟,其根本就是維護這塊基石的存在。

  張居正曾經系統分析過歷代新政的失敗原因,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張居正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作為新政的推導者和制定者,必須要掌握軍事力量,這是掀桌子的能力,如果看北宋和南宋的若干新政和反復,就會發現,推行新政的王安石和范仲淹,從來沒有掌控軍事力量,而嘉靖新政也是如此。

  嘉靖皇帝雖然對京營進行了改制,但是從來沒能恢復京營的攻伐能力,這源于嘉靖新政的二十年里,一直不存在較大的軍事危機,對于耗費極大的京營,嘉靖皇帝始終沒能意識到軍事力量的重要性,等到西北邊患和東南倭寇的時候,嘉靖皇帝已經失去了銳意進取的雄心壯志。

  其次,作為帝國的掌舵人,一定要清楚的、明確的表達自己新政改革的目標,根據目標,選擇正確的路線,在若干個決策之中,路線,就是所有決策選擇中的重要參考標準,讓大明再次偉大的核心目標,必須要依托大明最廣大的百姓才能實現。

  歷代新政的目標其實都很明確,在路線選擇上,則出現了許多的偏差,比如嘉靖年間,老道士選擇的路線,更加偏向于朝堂的狗斗,這也是革新派的局限性,將目光著眼于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

  這是作為帝國船長必須要明確的兩件事,軍事力量是戎,目標路線是祀。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朱翊鈞之所以可以做到殺人,當然是因為他平素辛苦操練武藝,在武道天賦不是很出眾的情況下,趕上了天生將種的水平,所以他才能將人的腦袋砍下來,同樣也是因為京營和當下內閣的鼎力支持。

  對于越來越暴戾和激進的皇帝,張居正并沒有規勸,因為這是最好的處置方式。

  平倭記對戚繼光本人、戚繼光率領京營的污蔑已經引起了京營的反應,戚繼光的刀從不向內,所以他在各種雜報上,以實名反駁了平倭記的種種。

  朱翊鈞作為皇帝,必須立刻馬上做出反應,安撫京營躁動的情緒。

  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親自手刃一名賤儒這件事,京營立刻變得安靜,而且充滿了對皇帝的崇敬,陛下他真的,有事陛下真的上!

  這種崇敬會轉化為忠誠,最后變成狂熱。

  任何關注這件事的所有儒生,都如此清晰的知道了,陛下的底線究竟在哪里。

  朱中興這個筆名,大家其實都很清楚,無論是明攝宗張居正還是皇帝本人,都代表著帝國的意志,而反駁朱中興勞動圖說的供需圖說,被朱中興所吸納,最終成為了物情論,讓許多人雀躍不止。

  但是皇帝親自手刃賤儒,又明確劃出了底線,很多事兒大家都可以說,但是污蔑以下救黔首為核心的京營,是絕對不可以污蔑的。

  它真的太特殊了,特殊到值得朱翊鈞親自動手去維護它的存在。

  在萬歷年間,在這個世界還廣泛處于蒙昧的時代里,這樣的一支軍隊的存在,是照亮黑暗的一束光。

  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朱翊鈞用自己手里的刀,來維護京營的名譽,而京營軍士用他們的忠誠來踐行陛下的志向,完成讓大明再次偉大這一宏偉目標。

  朱翊鈞在文華殿的偏殿召見了張居正,將《物情論》放進了第一個櫥窗之中,這是哲學,不是財學。

  “先生不批評兩句嗎?陳友仁的案子。”朱翊鈞對這件事的落幕是感到意外的,連個伏闕的都沒有,讓朱翊鈞準備的彈藥都沒打出去。

  有些怪異,這么暴戾的事情發生,居然沒有任何人伏闕,膽子這么小,說自己有骨鯁之氣?

  張居正頗為淡定的說道:“臣以為陛下做的極好,陳友仁的名字大抵起錯了。”

  張居正對于小皇帝立規矩的做法非常贊同,戚繼光是戚帥,只要他還當大將軍,就不能做出進一步過激的反應,否則就落入了敵人的圈套中。

  京營的名譽需要維護,戚繼光本人是本人,而他的名字是一個符號,由下救黔首的意志所凝聚而成。

  陛下出手果斷狠辣,在所有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皇帝已經調查清楚,直奔書社,砸了那家書社,砍了搖唇鼓舌之徒。

  張居正不太贊同譚綸一味的激進,但是張居正不同意完全的保守,完全的保守還當什么革新派?該出手的時候就要出手。

  小皇帝現在還小,再大些就知道了,作為皇帝,朱翊鈞的權力是無限大的,如何正確使用這個權力,就是張居正作為帝師的重要工作。

  這個立規矩的手段,張居正是極為贊同的,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死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慶賞和威罰這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無論缺少了哪個,對于國朝都是大危害。

  陳友仁案在張居正的不作為下,宣布了結案,張居正作為帝師,不肯糾正這種暴戾的行為,剩下的人就更無法糾正了。

  朱翊鈞從張宏的手中拿過了一卷海帶說道:“解刳院的大醫官李時珍和陳實功,發現了大脖子病的主要原因,李時珍和陳實功觀察到,在沿海地區,八到十歲的孩子有大脖子病的少之又少,大約在1左右,而到了內陸則是超過了10,十個孩子里,就有一個是大脖子病。”

  “而大量食用海帶,可以有效的預防大脖子病和呆小病。”

  “就是此物,宮中貢品方物。”

  大脖子(癭)病和呆小病,在大明被歸到了畸零戶的范圍內,畸零戶,鰥寡孤獨就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孤兒或者有畸形被遺棄之人。

  畸零戶沒有價值的人,而大脖子病占據了其中的主流。

  陳實功和李時珍就發現,大明沿海地區的惠民藥局,就很少說到大脖子病和呆小癥,而內陸比較多,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發現了和水質有關,而且可以食用海帶可以有效預防大脖子病。

  朱翊鈞頗為感慨的說道:“宮中有昆布,就是解刳院里提到的海帶,是從朝鮮來的貢品,朕打算在天津衛開始試著種植此物。”

  “此物極為鮮美,送于先生品嘗。”

  海帶在大明被叫做昆布,這東西大明居然沒有,朝鮮進貢的方物里才有,所以,皇宮里很少有大脖子病。

  陳實功和李時珍的研究對象,正是大明皇帝和潞王殿下。

  海帶燉肉,潞王朱翊镠的最愛,朱翊鈞也很喜歡吃,因為確實好吃。

  而李時珍研究發現,海帶上掛的那一層白霜,不是臟,而是一種藥材,被李時珍稱之為甘露醇的東西,可以為譚綸調理身體。

  這是在張四維身上得到的踐履之實,張四維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因為長期久坐、少動、肥胖、中毒的關系,張四維進了解刳院后,就病倒了。

  沒有貢獻足夠多的醫學經驗的情況下,張四維怎么可以死呢?

  在李時珍和陳實功的精心調理下,張四維的身體恢復了健康,能夠更加長期的參與到解刳活動當中,為大明醫學進步,提供更多的經驗。

  當然張四維本人的意愿并不重要,在解刳院里,連清醒都是一種奢侈。

  海帶洗干凈曬干,易于長期保存,便于在內陸地區運輸,產量極大,是生民好物,最開始的時候,這東西可能會很貴,但終究會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寶岐司已經在番薯的種植上,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成果,現在寶岐司將目光看向了海帶。

  張居正再次俯首說道:“臣為大明賀,為陛下賀。”

  既然解刳院已經發現了海帶能夠預防大脖子病,朝廷又有寶岐司,那就可以開始準備培育之事了,朝鮮有大量的種植,可以去那邊取經。

  海帶出口是倭國明治維新時,極其重要出口產物,但是現在,大明開始留心此事后,那就沒有倭國的份兒了。

  朱翊鈞拿出了《天體運行論》,跟張居正探討著關于日食月食、地月距離的測算,想要精確的計算地月距離,就要計算地球的直徑,而計算地球直徑,就需要用到弧度測量法。

  計算方式很簡單,同一經度之下,在同一時間,兩地太陽出地的角度相減,等于地心角,知道兩地距離就可以通過圓的周長公式很簡單的計算出來了。

  這里面第一個問題就是同一經度,如何確定觀測的兩個地方,是同一經度,緯度可以用月出地角度去計算,經度的計算,就非常困難了。

  如何確定是同一時間,這需要精確計時,即便是現在朱翊鈞手里的這顆鄭王表,其精度已經夠用了,但是在精確繪側的情況下,依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至于知道兩地的距離,那就需要皇叔朱載堉了。

  “先生,這天下真的有神仙嗎?”朱翊鈞和張居正探討著大地繪測的事兒,突然問道。

  “子不語怪力亂神。”張居正十分鄭重的說道:“臣以為是沒有神仙的。”

  雖然張居正不知道小皇帝為何這么說,但是對于修道這件事,張居正表示堅決反對!

  年紀輕輕的就學一把年紀,住進西苑還不夠,絕對不能修道!

  研究算學,不能往研究神學上靠攏,誠然在研究算學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的困惑,進而對于神鬼之說產生認可,可張居正是不希望這種事發生的。

  “元時郭守敬,就是個神仙啊,朕和皇叔現在研究的繪測法,還是逃不脫郭神仙的五指山,他真的厲害。”朱翊鈞看張居正如臨大敵的樣子,就知道自家先生又誤會了,他笑著解釋道。

  說是繪測厲害,不是說天地真的有神佛。

  “陛下說這個神仙啊,那真的是神仙。”張居正一聽皇帝這個神仙說的形容詞,而不是名詞,立刻表示認同,郭守敬是真的厲害。

  研究歷法和算學,郭守敬就是個繞不開的人,的確是陸地神仙,四海繪測的內容,對于大明而言,仍然不能實現。

  朱載堉進行了一番考古式科研,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精確的求兩地的距離,三角網測繪法。

  在郭守敬的觀測基礎上,朱載堉將三角網變成了立三角體網,將簡單的平面三角形,繪制成為一種立體的三角體,進行計算。

  第二百零八章大明皇家格物院(第2/2頁)

  只需要測量出一段精確基線的長,和觀測出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表,精準的計算出距離,關于精準繪測,朱載堉已經開始進行了觀測角度直接使用六分儀就可以了。

  三人一組,在同一地點進行觀測,得到山、高塔、城墻等物的出地角度,進而精準繪測。

  考古式科研,其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明因為種種關系,算學的進步在重重阻力下艱難前行,而現在朱載堉正在一步步的釋放它。

  朱翊鈞講解著關于朱載堉大地繪測法的種種,張居正當然能夠聽得明白,其實用到的原理就是三角形內角和為一百八十度,用基線去乘以兩個正弦值的比值,而后不斷求出一個個三角形里的具體數值,進而求出兩地距離。

  “觀測的話可以讓驛卒們進行,但是精確計算的話,僅僅靠世子殿下和他的學徒,怕是忙到天荒地老,也算不完。”張居正聽明白了原理,也明白了計算方法,觀測角度不是什么難事,九龍驛路的驛卒們就可以承擔這個工作。

  可是算起來,著實是有些麻煩的很。

  “國子監有九千多的監生,他們也學算學,就布置一個長期的作業,讓他們精確計算,總不能光吃朝廷的稟米,什么都不干吧,閑的沒事干還有心情逛青樓,給他們找點活干,這不過分吧。”朱翊鈞眨巴眨巴自己的大眼睛,出了一個好主意。

  大明的監生的成分可不是窮民苦力,大部分都是各地的舉人秀才,這些人在地方全都是大戶人家,反正都要學算學,不如把這個海量的計算工程,讓這些監生來做。

  朱翊鈞去燕興樓看熱鬧,大明的監生還有功夫喝花酒,那顯然是還不夠忙。

  作為君師一體的朱翊鈞,給自己的門生留點作業,這不是很合理的事兒嗎?

  “先生,這很為難嗎?”朱翊鈞詢問張居正,他這個主意好還是不好。

  張居正沉默了片刻說道:“陛下的主意甚妙。”

  天天吃飽了沒事干,只知道高談闊論的大明讀書人,遇到了他們的天敵,對于如何讓這幫監生們忙起來,小皇帝總是有各種奇思妙想,讓這些個監生們,忙的暈頭轉向。

  “朕打算建立一個學會,專門從事萬物無窮之理的鉆研,就取名叫格物院,先生以為呢?”朱翊鈞詢問著張居正的意見。

  “山長何人?”張居正眉頭緊皺的說道。

  “先生來做?”朱翊鈞平靜的問道。

  “臣是元輔,國事繁雜,并無此精力掌管。”張居正是首輔,什么都摻一腳,只會害了他,他連正一品的太傅都始終不肯領受,更別提格物院山長了。

  這東西以研究萬物無窮之理為要務,肯定要跟賤儒們打擂臺,張居正處置國事便是,這個舞臺注定是陛下的。

  “皇叔來做吧。”朱翊鈞見張居正不咬鉤,又提名了一個人。

  文華殿偏殿,應該擴大化為一個學會,廣泛招攬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朱祤鈞也要給皇叔一個名分,皇叔朱載堉整天干活忙的腳打后腦勺,結果就一個世子的身份。

  朱載堉將成為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一任的掌院。

  “還是陛下親自來得好。”張居正仍然是表達了自己的不認同,這么重要的事兒,陛下作為天下君師要擔起責任來。

  “也行,朕就掛個名,具體督辦還是皇叔來。”朱翊鈞知道張居正的立場,他始終不肯切割君父、君國、君師一體的概念,這東西推出來,朱翊鈞肯定是大頭目。

  俞大猷、戚繼光、張居正都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到一件事,大明有海事學堂,有隸屬于寶岐司的農事學堂,唯獨沒有培養庶弁將的講武學堂,這不是俞龍戚虎張居正沒想到,而是辦不了。

  這件事得陛下再壯些,才能做。

  而格物院,就不用再等了,大明的考古式科研已經慢慢進入了尾聲,下面的主要任務是繼往開來。

  “朕也不讓國子監的監生們白忙活,算學算得好的人,擇優入格物院。”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一入格物院,就是不食五谷的神仙了。”

  格物院研究萬物無窮之理,入院之后,就是登階,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民間那些困擾,和他們再無關系,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金錢對他們而言,根本不重要了,他們的生活將會完全由朝廷供應。

  朱翊鈞不讓監生們白忙活,算學學得好,就可以入院。

  格物院的博士們,其待遇就是神仙待遇,而之所以叫皇家科學院,是完全由內帑支持。

  “至于院訓,朕也想好了,就八個字: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翊鈞頗為確信的說道,這不是動心起念,是從考古式科研開始之后,就已經在謀劃的事兒。

  張居正愕然,因為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是張居正的原話,他想了想說道:“陛下,要不換個訓誡詞?”

  “朕連石碑都刻好了!”朱翊鈞并不想換,用事實說話,這是科學的基本信條,如果有一天能夠證實鬼神的存在,那格物院的使命就是研究清楚,這東西到底是什么。

  信實,確確實實很符合格物院的使命,張居正也無法反駁,只要他不說是自己說的,大家都會認為是陛下說的,畢竟陛下在這方面已經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算學這塊,陛下的確是天才。

  看到了石碑設計的手稿之后,張居正眼前一黑,因為石碑上不是八個字而是十一個字。

  完整版的內容是:行之者一,信實而已——張居正。

  “去掉臣的名字?”張居正做了最后的抵抗,這臥在大門口的石碑上,明晃晃的刻著他的名字,這算怎么回事?

  朱翊鈞想了想拿過了手稿,小手一揮,把張居正的名字去掉,換成了朱中興。

  朱中興是個筆名,他可以是朱翊鈞、可以是張居正、可以是戚繼光,也可以是任何一個致力于大明中興的人的名字。

  張居正松了口氣,只要不是明晃晃的把他的名字刻上去,他就沒有犯下僭越之罪。

  “地址選在了大隆興寺,切割出一半來,營建皇家格物院。”朱翊鈞告訴了張居正具體的宣旨。

  大隆興寺的一半,大隆興寺是正統年間,明英宗冊封了楊禪師為國師,專門營建,土木堡之后,楊禪師被景泰皇帝送到了迤北感化瓦剌人太師也先,一去不回,這大隆興寺就開始敗落。

  朱翊鈞圈了一大半出來,作為皇家格物院的選址。

  之所以選在大隆興寺,是因為這是從西苑前往北土城操閱軍馬的必經之路。

  而皇家格物院的落成,由大明興利之臣王崇古、工部尚書郭朝賓負責督造。

  王崇古那套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方法論,絕對是從小皇帝這里學來的,為了讓譚綸持續的為大明發光發熱,為了調理譚綸的身體,陛下專門下圣旨從湖廣抓了李時珍回朝。

  好用就用到死,王崇古督辦皇宮大工、佛塔,現在又開始興建皇家格物院了。

  朱翊鈞也不怕王崇古督大工的時候,搞貪腐,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張四維族誅,王崇古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獨臣,搞到切實的證據,把王崇古的腦袋摘了,就是大功一件。

  皇帝在皇極殿割了王崇古一縷頭發,在大多數朝臣們看來,是皇帝的折中,甚至皇帝的委屈,為了維持西北局面穩定,甚至是為了安撫俺答汗的妥協。

  這是不成立的,如果真的要受委屈,那就不是七百個頭顱應聲落下了。

  “先生給侯于趙一塊腰牌吧,他都要被罵死了。”朱翊鈞說起了一個簡在帝心的人物,侯于趙。

  侯于趙最近一直被彈劾,也沒人幫他說話,既然是忠君體國,那就讓侯于趙托庇于全楚會館比較妥當。

  侯于趙的壓力太大了,他被彈劾的事,是以他的諫言為起因、內閣采信九邊總兵、副總兵、參將等軍將意見,建立的五等事功體系。

  這五等事功體系,在文官的掰扯下,已經和軍功爵名田制劃上了等號,是窮兵黷武的典型人物。

  五等事功的功賞體系里,一等功的標準是滅國,這的確是和軍功爵名田制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滅國。

  在很多言官看來,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窮兵黷武了。

  “臣遵旨。”張居正也沒猶豫,他的張黨,在他走后,都要全盤交給陛下的,現在是張黨,日后都是帝黨,而在一些關鍵位置上,比如京營總兵、呂宋總督等等,已經是實際上的帝黨了。

  侯于趙總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后,不小心暴露自己忠君體國的本質,是個值得培養的臣子。

  焦竑遇到了難事,他報名萬歷五年的會試,但是因為籍貫的問題,無法報名,毫無疑問,前科狀元孫繼皋發揮了他的作用,打了招呼。

  焦竑祖籍山東,籍貫是應天府,在應天府中舉,因為涉及到了南北榜的問題,若是沒人幫忙,他就得去山東再中一次舉人,才能會試。

  他的第一反應是,既然有人為難,那這會試不考也罷,對于昏暗的官場,他頗為失望。

  但是他現在有了全楚會館的腰牌,他最終選擇了到全楚會館來試一試運氣,張先生是因為陛下點名,才給了腰牌,至于究竟是不是真心實意愿意給他庇護,他還得試試才知道。

  “弱侯兄來訪,真的是蓬蓽生輝,家父專門叮囑過,若是弱侯兄來訪,莫要怠慢,快快請進。”接待焦竑的不是游七,而是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

  “賢弟如何稱呼?”焦竑確定了是張居正的兒子,就已經感到受寵若驚了。

  “張敬修,字嗣文,兄臺叫我嗣文便是。”張敬修一邊走一邊說道:“父親說起你在崇正學院怒斥群儒,又在燕興樓駁斥賤儒俗說,就一直說兄臺有才,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

  張敬修的禮遇,不僅僅是因為燕興樓的論戰,之前崇正學院的論戰,焦竑一個人罵的群儒回不了話,陸光祖回京后,就已經把當時的事兒,說的很清楚。

  張敬修和焦竑客套了一番后,聽聞焦竑來意,便笑容滿面的說道:“不是大事,就是故意為難而已。”

  張敬修和游七交待了一下,沒過多久,事情就得到了圓滿解決。

  這腰牌確實好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