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

  大明的格物院的格局是六座樓閣包圍著天一樓,在這六座樓閣之外,則是正在營建的德王府,就是皇叔朱載堉,而和朱載堉相對的則是皇帝的行宮。

  這座行宮占地不過十畝,一道城墻和一座面闊十二間的三層樓閣。

  樓閣一共有四十六間房,朱翊鈞如果在格物院或者講武堂的時間呆到了晚上,就可以不用回宮,直接下榻行宮。

  朱翊鈞忽然開口問道:“先生,你說社稷發展的第一要務是什么?”

  張居正看向了周圍的廷臣,陛下的詢問是很突然的,春風之下,所有人都在思索,站在格物院的天一樓的六樓,其實很容易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技術進步。

  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物產的大量豐富,或者翻譯翻譯,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

  “人。”張居正言簡意賅的回答了陛下的問題,他并沒有因為站在天一樓就下意識的認為技術的進步,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物產大量豐富就可以促進江山社稷的蓬勃向前。

  朱翊鈞疑惑的說道:“人?”

  張居正俯首說道:“是的陛下,如果將窮民苦力看做是生產工具的話,那么在一切生產工具中,最強大的必然是窮民苦力本身,因為他們蘊含著讓天地變色之力,自古亂亡之禍,不起于四夷,而起于斗升小民。”

  “秦之強盛,兼并六國,一統天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小民也。”

  “漢之天下,四夷款塞,呼韓來朝,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四夷也,乃張角、張寶小民也。”

  “唐之鼎盛,群雄伏誅,萬國朝賀,卒之擾亂天下者,非雄非夷也,乃王仙芝、黃巢小民也。”

  “胡元遠邁,世界傾覆,番邦俯首,卒之擾亂天下者,非豪強也,乃韓山童、劉福通、高皇帝,小民也。”

  張居正銳評高皇帝朱元璋在做皇帝前,只是個斗升小民也,因為高皇帝自己就從來不避諱自己出身貧寒,甚至沒有避諱自己在皇覺寺落發為僧,四處乞討了三年的事。

  這不是一個恥辱。

  兗州孔氏,就拿著這件事,整天說老朱家是暴發戶,別人開國,四處認祖宗,連匈奴人劉淵,都知道認劉禪為祖宗,但是大明朝不認祖宗。

  韃清朝還認了完顏氏做祖宗,自稱后金,到了黃臺吉時候,改國號為清。

  朱元璋并不認為,出身卑微是恥辱的。

  戚繼光十分鄭重的說道:“就像戰爭,決定勝敗,武器自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戚繼光之所以如此肯定,因為武器是要人來使用的,也是需要長時間維護和保養的,如果軍隊建設不夠充分,如果在國朝趨于崩潰,再強的武備,也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罷了。

  北宋南宋交際之時,金國有一種強悍的軍械,鐵浮屠,就是重甲騎兵,而金國的鐵浮屠是搶劫北宋都城拿北宋的步人甲直接改得。

  “陛下,臣以為元輔說的對。”萬士和眉頭緊蹙的說道:“臣斗膽僭越,永樂宣德年間,七下西洋,大明水師威震南洋西洋,海外番夷莫敢不從,有錫蘭劫掠我大明艦隊,被三寶太監生擒其國王入京。”

  “但是如此威風凜凜的艦隊,不過十數年,便再也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若非胡宗憲幕僚茅坤將出使水程圖文舊案仔細珍藏,恐怕再難見到。”

  “臣私以為,元輔先生所言,國之本務,在人而不在巧,先生不是在否定巧技,而是巧技歸根到底還是人在用,如果忽略了人,恐有傾覆之危。”

  深諳矛盾說的張居正和萬士和,都很清楚,張居正的表達不是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投機取巧、欲速則不達等等,仍然是在表達:大明江山社稷要想穩固,要想進步,本務是人,其核心邏輯仍然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如果要社會發展,卻忽略了人,則舍本逐末。

  這是個路線問題,張居正也是怕小皇帝路走歪了,不是說技術進步不重要,不重要張居正也不會同意營造格物院了,而且還大力支持,這天一樓里多數的藏書,都是張居正下令,各級官吏們細心尋找找到的。

  張居正的意思是最重要的是人。

  生產力就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而這個改造自然能力的主語是人,脫離了人不談,而只談技術進步,在張居正看來,是緣木求魚。

  朱翊鈞鄭重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先生所言,朕必然時刻謹記于心。”

  太傅張居正和萬歷皇帝的矛盾,發端于萬歷二年,張居正不讓萬歷皇帝開鰲山燈火,因為鰲山燈火動輒十數萬兩白銀的賞賜,實在是靡費過重,而萬歷皇帝想看,張居正硬攔,馮保出來周旋,在萬歷四年十二月,因為紫袍的問題漸行漸遠。

  萬歷皇帝想多染點紫袍,而張居正則以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為例子,教訓了萬歷皇帝。

  張居正說:世宗皇帝,服不尚華靡,苐取其宜久者而用之。每御一袍非敝甚不更,故其享國久長,未必不由于此。竊聞先帝則不然,服一御輙易矣,愿皇上惟以皇祖為法,能節一衣,則民數間十人受其衣者,若輕用一衣,則民即有數十人受其寒者,不可不念也。

  張居正的這段話已經不是不客氣了,是訓誡,把皇帝的爺爺搬出來說,道爺穿衣服會穿壞了再換,所以享國久長,而隆慶皇帝,對于衣物則是輕易取用。

  萬歷皇帝如何回復這段話已經不得而知,只留下了一句:時左右亦盛言:方今民窮至有鬻妻子以應尚供者。

  萬歷皇帝和張居正在萬歷四年,因為一件衣服的顏色,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張居正訓斥萬歷皇帝,萬歷皇帝不知道說了些什么,但是張居正把萬歷皇帝他爹和他爺爺拿出來訓誡,顯然是矛盾在激化。

  鬧到左右都要出來勸諫,說窮民苦力仍然有賣妻賣子女才能維持生活,最終才勸下來。

  張四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入閣的,萬歷五年到萬歷十年的朝堂傾軋,看似以張居正和張四維為首的晉黨為主,但其實是皇帝在跟元輔爭執路線。

  在萬歷九年十二月,已經知道大勢已去的張居正,上了免百姓欠稅的奏疏,徹底離開了權力的中心。

  萬歷皇帝贏了,大明輸的體無完膚。

  張居正真的很想教好萬歷皇帝,但是最終沒能做到。

  而朱翊鈞則不同,他對衣食住行,辛苦與否不是很在乎,他只在乎大明是否可以重新再起。

  之所以在乎,如此堅持,如此弘毅,是因為他是大明皇帝,這是他的作為皇帝的義務,這就是理由。

  朱翊鈞從皇家格物院出來就去了京營,在京營待到了傍晚才意猶未盡的回宮,他的弓已經來到了七十斤,這個斤數,已經和這個年紀的李如松相差無幾了。

  戚繼光、馬芳、楊文、李如松等一眾,對皇帝輪番吹捧了一番,而且還把京營里幾個落后分子,拿出來訓誡,京營年滿十五才能遴選,可入選絕大多數都是十八歲以上,結果這五十多人,也就是開六十斤弓。

  朱翊鈞對騎射仍然沒有放棄,雖然戚繼光反復說騎射就是個炫技的能力,實戰無用,但是朱翊鈞還在苦練,已經穩定到了三矢一中的程度,這已經是極好的水平了,這代表著皇帝陛下已經能夠騎馬奔馳了。

  朱翊鈞盥洗之后,坐下喝了口水,準備用膳后繼續研讀農書,最近他在研究橡膠樹,但是橡膠樹這東西在兩廣和萬里海塘種植,而朱翊鈞拜托遠在呂宋的國姓爺,把這個橡膠樹研究下,大明需要這玩意兒用在動密封上。

  馮保和張宏伺候在左右,馮保看陛下好不容易清閑下來,笑著說道:“陛下,臣聽聞了一件趣事。”

  “哦?說說看。”朱翊鈞點頭說道。

  “孫繼皋,又挨罵了。”馮保起了個頭,一開口,朱翊鈞就樂了。

  這個萬歷二年的狀元郎,總是在挨罵。

  “臣現在是孫繼皋。”馮保俯首說道。

  張宏俯首說道:“臣現在是黧黑乞丐。”

  馮保說道:“話說昨日,這孫繼皋要和人游園踏青去,這走著走著,就遇到了一個乞丐,在路邊乞討,這孫繼皋、顧憲成等人就嗤笑這乞丐,為何孫繼皋要嘲笑這乞兒呢?”

  馮保換了個身份,端著手擺出了儒生的架勢,說道:“你這乞兒,好生古怪,都已經行乞了,還要顧忌臉面?故意把這臉涂了行乞?”

  “原來孫繼皋和這顧憲成,嘲諷這乞兒,都落到了這地步,還要強撐著要這臉面,把臉涂抹的黧黑,怕旁人認出來。”張宏解釋了一下,孫繼皋覺得這乞兒和旁人不同。

  張宏彎下了腰,扮作了乞兒,抬了下眼滿是嫌棄的看了眼馮保,才開口說道:“我把這臉面涂黑是因為覺得羞恥,那幾位貴人,把臉涂得比死人還白,是何道理?”

  朱翊鈞一愣,問道:“兩位大伴,咱大明讀書人還用胭脂水粉不成?”

  “參加詩會,都要用的。”馮保回答了陛下這個問題。

  “廷臣們從未胭脂水粉涂臉。”朱翊鈞搖頭說道,他還真不知道,大明的讀書人居然還要涂粉,真的是稀奇的很。

  “廷臣、朝臣要是涂粉,怕是要被糾儀官給扔出去的。”馮保笑著解釋道,大明朝廷可是有糾儀官的,扮作婦人狀入朝,全都是廷杖的范圍,有些廷杖的確漲聲望,但是有些廷杖,挨了就是個恥辱。

  “你們繼續說。”朱翊鈞這才了然,繼續聽笑話。

  馮保端著手,又變成了孫繼皋,端著手指著乞丐憤怒的說道:“爾不懂胡言亂語,這不過是為了遮瑕而已。”

  張宏慢慢站起身來說道:“我說你不知羞恥,你卻只聽到了我說你涂粉,辯白這涂粉之事,這是何故?所以你確實是不知羞恥也。”

  “官人不知羞恥,大開門戶,科金兌銀,顛倒是非,投效私門,恥心何在?不如我一乞兒!”

  馮保怒氣沖沖要追打乞兒張宏,乞兒卻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這件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朱翊鈞一拍大腿說道:“罵得好啊!這誰寫的橋段?”

  “不是寫的,是真事兒,有人見到,把這個寫出來,投到了民報,民報主筆是耿定向和焦竑,就把這個當笑話刊登了。”跑出門回來的乞兒張宏,樂呵呵的解釋道。

  馮保和張宏看到這段就是笑的前仰后合,就給陛下即興表演了一段。

  “不是編的橋段?是真事兒?”朱翊鈞還以為是在講笑話,萬萬沒想到,是孫繼皋真的被乞兒這么騎著臉羞辱了。

  孫繼皋大開門戶,科金兌銀之事,主要手段是拜師,拜師收點束脩,反貪神劍海瑞,總不能連束脩也反吧?

  孫繼皋提供的是科舉咨詢服務,幫助顧憲成拿到金榜題名。

  “這個笑話還有一則。”馮保想了想既然陛下喜歡聽,就把另外一個笑話講一講就是。

  “講來聽聽。”朱翊鈞點頭說道。

  馮保說道:“卻說會試之后,孫繼皋領著顧憲成去狎妓,這娼妓名叫齊雅秀,這齊雅秀去的時候,有些晚了,孫繼皋就問這娼妓,你為何來得晚了?”

  “娼妓說,讀了兩卷書,沒聽到嬤嬤招呼。”

  “這孫繼皋一聽和顧憲成就笑了起來,又問娼妓,你叫什么?”

  “娼妓說:名叫齊雅秀,小名雅兒。”

  “這孫繼皋一聽就狂笑了起來,對著顧憲成說道:我道是齊雅秀,原來是臍下臭。”

  朱翊鈞其實明白,臭有兩個讀音,孫繼皋這個狗東西就是在玩諧音梗羞辱這娼妓讀書,一個岔開腿伺候人的娼妓,居然還讀書?

  而且這個娼妓顯然是有點口音,孫繼皋也是在笑話人家的口音。

  以羞辱人為樂的古墓派,狎妓都能整出這么多糟心事兒來。

  狎妓就狎妓,玩就玩,講究的是榻上像夫妻,榻下不相識,你出錢,我出肉,大家你情我愿,歡快一場。

  孫繼皋顯然不滿足這樣的享受,還要羞辱人,來彰顯自己的高貴。

  馮保看陛下明白,不用過多解釋這些讀書人的丑惡嘴臉,才繼續說道:“這話說到這,娼妓就惱了,嗤笑說道:我道幾位恩客是武職,原來是文官。”

  文官,聞官,都是在玩諧音梗,但是娼妓顯然是在下九流廝混,這罵人的功夫更勝一籌,聞官,就是鼻子跟狗一樣靈敏的狗。

  齊雅秀的名字叫齊雅秀,又不是真的臍下臭,但是孫繼皋、顧憲成等流,的確是文官,也的確是狗一樣的東西。

  娼妓是不敢太得罪孫繼皋的,所以罵了,但是得聽出來才是。

  孫繼皋能做狀元,愚昧不靈,刻板守舊,但是不代表他蠢,恰恰相反,他一點都不蠢,立刻就聽明白了。

  馮保接著說道:“孫繼皋大怒:母犬無禮!”

  “娼妓說道:我若是母犬,諸位就是公狗,我若不是母犬,諸位就是公侯了。”

  娼妓這里用了一個典故,沐猴而冠,說猴子戴上人的冠帶,就成了人的模樣。

  侯,猴,公侯,公猴,這就是在玩諧音梗,但是把這孫繼皋給罵的體無完膚,他們是去狎妓的,狎的是母犬,那孫繼皋豈不是公狗?既然不是公狗,那就是沐猴而冠。

  朱翊鈞直接就樂了,搖頭說道:“這總歸是段子了,齊雅秀是服侍人的,怎么能如此罵自己恩客呢?”

  “還真不是段子,因為發生在燕興樓,這燕興樓到底是皇莊,這齊雅秀罵人之后,嬤嬤尋人找徐爵平事,徐爵把人送到了永升毛呢廠去了。”馮保俯首說道。

  這些個娼妓都是在下九流里打混,過往是決計不敢這么罵的,但是現在敢了,罵了孫繼皋頂多被送到毛呢廠去,活的雖然看似不如過去那么體面,但是生活卻安穩的多。

  “這孫繼皋,走到哪里都挨罵。”朱翊鈞這才搖頭,原來是這么回事兒。

  “陛下,宮里三月份要打開暗溝進行清淤。”馮保匯報了下宮里的工作,清淤,皇宮每年要在春夏秋三季打開暗溝排水,嘉靖年間東華門到西華門的金水河,積水深三尺有余,實在是雨下的太大。

  道爺聞訊,也只是讓內官打開了暗溝再次清淤,防止大雨內澇之事,也并沒有下旨殺人九族。

  “嗯。”朱翊鈞準了,不是什么大事,下大雨積水,那不是常有的事兒?永樂年間營造皇宮的工匠,并沒有在暗溝里下埋下油紙包。

  “這次主考官還沒送來進士名錄嗎?”朱翊鈞有些疑惑的問道。

  按照日子來說,這名錄今日就該送來了,皇帝朱批后,就會張榜,格物院院長朱載堉,已經把算學卷子給批了出來,就等著會試確定了名單,就張榜公告算學成績。

  “得明日了。”馮保俯首說道:“多考了一科,這批卷就延后了一日。”

  “確實是,朕加的附加卷,那就明日吧。”朱翊鈞擺了擺手,繼續研究自己的橡膠樹的種植和點橡膠了。

  這玩意兒是十分有趣的,橡膠樹原產自巴西,船長安東尼奧把這東西當成觀賞性的植物,送了不少種子過來,可是北衙不能種植,大明能種橡膠樹的只有海南和廣東。

  當然還有名義上歸屬于大明南洋諸國。

  次日清晨,朱翊鈞見到了久違的次輔呂調陽,呂調陽和申時行是這次的主考官,會試中式的進士名單,終于確定好了。

  狀元郎是焦竑,這個名字一出現,朱翊鈞長松了口氣,大明的狀元郎四處挨罵也不是個事兒,焦竑的戰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只有他罵別人的份兒。

  而張嗣文、和王謙也在進士名錄之中,朱翊鈞看完之后,發現了顧憲成也在,臉色立刻變得難看了起來。

  他拿起了朱筆,把顧憲成的名字劃去說道:“朕不喜歡此人,不讓他中式,先生,朕可以這么做嗎?”

  “當然可以。”張居正俯首說道。

  科舉又叫恩科,這玩意兒還不是隨陛下心意?再說,劃掉一個人而已,按照君師一體的基本邏輯,陛下把這個名單全部打回去重考也沒關系。

  洪武年間,南北榜案爆發后,太祖高皇帝下旨重新考,那還不是重新考了一次?

  陛下只是劃去某個不喜歡的人而已,這歷朝歷代都不少見。

  陛下不喜歡顧憲成是意料之中的事兒,那個家伙在燕興樓口出狂言,還被陛下給聽到了,陛下還親自去反駁,因為陛下結識了狀元郎焦竑。

  朱翊鈞也不打算調整名次,焦竑既然是會試第一,那殿試只要不出什么問題,仍是第一,誰讓朱翊鈞喜歡這個口出狂言,四處罵賤儒的學子呢?

  至于顧憲成,那就抱歉了,在這個地方被劃掉名字,只能下次再來了,如果沒人告訴顧憲成,顧憲成會參考三次,而后徹底失去進士資格。

  再說了,陛下您都劃完了再問,這是在問輔臣的意見嗎?

  “如此。”朱翊鈞將名錄遞給了張宏,而后拿起了另外一份名單,特賜恩科進士,共計一百五十人,朱翊鈞看完了名錄,并沒有劃掉誰,直接朱批下印,算是認可了這份名單。

  特賜恩科進士都是在地方任職多年,而且考成法三年皆為上上之人,這不是張居正的朋黨,如果把黃清、楊果、趙蛟這類吏員出身卻拿到官身的人,看成是張居正的朋黨,顯然是不理解大明的政治體系。

  一個正一品的太傅,有一大堆不入流、沒有官身的朋黨,這是個笑話。

  “黃清是入京敘職了嗎?等會兒宣見一下。”朱翊鈞看到了黃清的名字,舉人出身現任知縣,入京謝恩,干的最多的是墾荒、興修水利和魚肉權豪。

  黃清和海瑞已經有話要說,因為黃清也被彈劾魚肉權豪了。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讓皇帝見外官是他提議的,陛下這么些年來,一直十分堅決的執行,而不是找理由逃避。

  黃清字興平,江西人,個頭不高,比十五歲的朱翊鈞高了半個頭,身材比較瘦弱,一身官服顯得有點大,他就是入京來領印,前往浙江仁和做知縣,黃清沒考中進士的原因是他沒考,因為沒錢。

  大明制度是考中舉人第一年,可以配驛入京,但是黃清母親亡故,守孝三年,這才耽誤了,后來就沒錢入京了。

  中舉,是魚躍龍門,改變了自己身份地位,哪怕是接受一些大戶的投獻,把自己舉人的免賦田畝利用起來,成為黃老爺,也不會窘迫到無法入京,但是黃老爺最終還是沒成為黃老爺,而成了黃青天。

  黃清的問題是,他得罪了當地的大戶人家,所以無人敢投獻他名下,不成為黃老爺,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沒錢入京,沒有官身不能用驛站,也沒地方找到馬牌,最后成為了吏員,一干就是十二年,到了萬歷四年成為了仁和知縣。

  入殿之后,黃清趕忙下跪,三呼萬歲見禮。

  “免禮免禮。”朱翊鈞對黃清笑著說道:“黃愛卿,今日朕給你特賜恩科進士,萬望愛卿莫忘為何加恩,克終極難,爾與朕當共勉。”

  “臣謹遵陛下圣誨。”黃清沉默了許久,才鄭重的再拜叩首。

  “朕有疑慮之處,這種桑利厚,為何江南廣為糧田、棉田,而少桑田?”朱翊鈞詢問黃清政務,看看這個從吏員爬上來的七品大員,有何高見。

  “桑樹利厚,可是桑樹要兩年才能養蠶,窮民苦力,維持生計本就極難,更遑論種桑了。”黃清斟酌了下,才說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種桑,第三年才能拿到利,那么頭兩年的營生從何而來?朝廷藁稅、縉紳谷租、鄉部私求等等,百姓生活困苦,本就是生活艱難,兩年沒有任何收成去種桑,那是要百姓的命。

  “愛卿所言,朕第一次聽聞,有儒生告訴朕,說是小民短視。”朱翊鈞恍然,認可了黃清的答案。

  大明眼下很缺絲綢,有點絲綢都拿出去換了銀子,而穿習慣了綾羅綢緞的勢要豪右們,自然不能忍受沒有絲綢的日子,就提議改稻為桑,種樹興利聚斂,但是朱翊鈞對這件事的態度一直不支持。

  這政令看似美好,但是絕口不提的成本,就是百姓生活會更加困苦不堪。

  黃清看問題的角度是基于踐履之實的,是自下而上的,朱翊鈞對黃清非常認可,他笑著說道:“朕有第二問,愛卿從江南,順著運河而來,就愛卿看來,海運漕糧,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大利興邦。”黃清俯首說道:“海漕今歲,不過一百萬石,仍有三百萬石河槽,但是仍然是大利,至少空出來的減少的那一個月,天下百貨更加暢通無阻,運河沿岸,并沒有因為漕糧海運,而無以為繼,生民顛沛。”

  大運河的運力是極為有限的,而且漕運要占據運河四個月的時間,是大運河河道的黃金時間,而糧食并不是一種交換價值極高的大宗商貨,糧食最大的價值就是使用價值,如果哄抬交換價值,那就是在戕害百姓,那是需要被清理的國朝蠹蟲。

  黃清不想談太多,他只是告訴了陛下答案,從他入京看運河沿岸,四處都是備貨的倉庫,就知道運河的運力得到了釋放,商貿更加頻繁,漕糧海運,大利興邦。

  朱翊鈞笑著說道:“如此。”

  大明總是這樣,道理上講的確應該這樣,但是往往現實情況不是這樣。

這兩個大明笑話,第一個乞兒笑士林,的確是嘲諷狀元郎孫繼皋,第二個齊雅秀是嘲諷正統年間首輔楊士奇的,說楊士奇去狎妓被娼妓給罵了。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