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2章 感受被公式支配的恐懼

  “你們應該知道,在旋轉爆震引擎之前,我還玩過一款嘗試沖刺太空,結合了渦噴和沖壓特性的無人機。”

  陳易說起自己之前沖刺太空的無人機引擎。

  雖然這款引擎,因為低溫熱強化材料的特性,定型之后無法拆卸和破壞,耐久度也不行。

  但這并不影響,把這款引擎蘊含的渦噴+沖壓的技術,應用到其他引擎的設計上面。

  “沖刺太空的引擎?”

  “結合了渦噴+沖壓?”

  一個個的專家院士瞪大眼睛,扭頭看向跟陳易接觸比較多的張教授。

  當看到張教授跟著點頭之后,全部人都無語了。

  感情旋轉爆震引擎都不是重點,大氣層的離子推進無人機也不是關鍵。

  在這之前,就已經有了渦噴沖壓雙組合的超級引擎。

  “我記得,你的這款發動機是使用了特殊的應力材料。

  之前保密部門暗中采購幾臺,還過去翼飛的工廠調查了,這事情你也知道。

  我當時還研究過一陣,但因為應力材料無法拆卸研究,后續因為登月無人機,這款引擎就暫時擱置了。”

  張教授回憶起這款引擎的情報。

  “這個事情我知道。

  但我現在要說的是這款引擎的內部氣動布局。

  這個布局和結構,就是把渦噴和沖壓特性結合起來的關鍵。”

  陳易在旁邊拿過紙和筆,畫了一個特殊的渦輪葉片結構,然后在旁邊標上一個個的流體公式和氣動參數。

  對于沖刺太空的引擎,陳易之前讀取過技術信息。

  只不過一開始只能照貓畫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他讀取了其他氣動布局,旋轉爆震引擎的信息,還有通過虛擬學習對飛行器,引擎,氣動布局等領域進行深入性的研究。

  陳易才真正明白沖刺太空引擎的奧秘。

  這是一款打通渦噴和沖壓的壁障,可以實現渦噴,沖壓組合的引擎技術。

  如果對飛行器引擎研究足夠深,對渦扇跟渦噴結合的可變循環發動機,還有旋轉爆震發動機進行融會貫通。

  甚至可以造出結合渦扇+渦噴+亞沖壓+超沖壓+旋轉爆震的發動機特性,設計制造出一款全天候,全空域,地空星三位一體的引擎。

  張教授等一群人圍了過來。

  陳易畫的渦輪葉片只看了一眼,注意力就放到旁邊的參數和公式上面。

  對于大佬來說,手繪的圖片信息并不精準,真正的關鍵還得看參數和公式。

  “這是,渦輪扇葉的氣動參數和空氣流體公式?”

  研究一會兒,張教授有些不確定地提成自己的看法。

  不確定,這是因為上面的參數就是氣動參數,公式也是流體方程相關的公式。

  但這個公式的內容,他作為一個飛行器設計和引擎設計,對流體有一定深入研究的專家,卻從未見過。

  “的確是流體的公式,還是一個全新的流體公式。”

  這時,旁邊一位對流體力學研究更深入的院士接上話,肯定了流體公式的答案。

  “對,這是一個全新的氣動流體公式。

  旁邊的渦輪葉片就是根據這個公式,制造出來的特殊渦輪葉片。

  當然,我不是繪畫專業,手繪的不精準。

  我就大概口述講一下這個公式的作用和渦輪葉片的結構作用。”

  陳易點點頭,拿起筆一邊補充公式的細節,一邊講解。

  “我們都知道,渦輪發動機是通過葉片,對引擎的進氣流進行壓縮增壓。

  而沖壓發動機,則是通過收縮性的沖壓結構,對引擎的進氣流進行壓縮增壓。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渦輪葉片,在特定的條件之下變成特殊的沖壓結構,從而實現渦輪和沖壓發動機的組合?”

  “這不可能!”

  “從來沒聽過還能這樣!”

  陳易的話剛說完,周圍的一群專家就忍不住呼喊。

  “沒有什么不可能。

  氣動流體力學的流體連續性方程,NS方程,我們還沒有研究透全部的奧秘。”

  陳易一臉平靜的回答:“對于這些沒有研究透,還有許多處于未知狀態的領域,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

  現在這個公式,就是流體連續性方程,NS方程的一個新的補充,一個新的奧秘。”

  對陳易了解比較多的張教授,倒是沒懷疑陳易的話。

  看著陳易補充的公式細節,思考一會兒說道:“你是說,通過特殊的氣動布局和葉片結構。

  當進氣流到達3馬赫的渦噴極限時。

  渦輪葉片的結構就會自適應的調整變化,形成一種收縮內凹的沖壓結構?

  原先的渦噴發動機結構就變成沖壓發動機結構?”

  “對,但沒有規定硬性要3馬赫。

  如果對葉片的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

  這個數值也可以由3馬赫變成0.9馬赫,強度足夠的話,5馬赫也行。”

  陳易點點頭。

  0.9馬赫,這是渦扇發動機的分界點,超過0.9馬赫,渦噴結構的效率和性能就會超越渦扇。

  3馬赫,這是渦噴發動機的分界點。

  超過這個分界點,超音速的進氣不等到達燃燒室,在渦輪葉片就會因為過度壓縮提前燃燒,導致發動機失速。

  所以常規的渦噴發動機,速度極限就是3馬赫。

  超過3馬赫,這就必須換成沖壓發動機。

  而5馬赫,這又是亞燃沖壓發動機跟超燃沖壓發動機的界限。

  “這樣的結構,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啊。”

  一位對材料研究比較深的專家院士,心里估算一番之后,眉頭不由皺起。

  原先的沖壓發動機,沖壓結構是一堵鐵片墻。

  但現在卻要換成一個個的鐵片,再通過鐵片之間的結構形成一堵墻,同時還要有墻的強度。

  如此設計,不需要試驗,只是想象就能明白,對材料的要求有多高。

  “材料強度確實要提高一些。

  不過因為這種結構不是全沖壓結構,不是完全依靠結構硬抗。

  而是通過葉片跟發動機的側壁,存在的微小間隙形成的外涵道,還有中心內縮形成的壓縮主涵道,兩個涵道之間的壓力維持結構的穩定。

  這樣材料強度,亞沖壓提升百分之5到8,超燃沖壓提升百分之10到15就能滿足需求。”

  陳易說著,沒找到黑板,直接用筆在墻上寫下一行行的參數和計算公式,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描述。

  這世界上,除了那些海誓山盟,分手之后打雷天不敢出門的情話。

  其他沒有什么描述,能比數學公式更具有證明性和權威性。

  “......”

  旁邊,看著陳易這一言不合就寫公式的行為。

  張教授跟其他的專家院士相視一眼,眼里都不由露出幾分無奈和懷念。

  這種感覺,好像年輕哪會兒,上大學時跟著導師學習的時候。

  那時候,講臺上面的導師也是這樣,一言不合就丟公式。

  密密麻麻的公式,把他們這一群當時的小萌新,折磨的欲仙欲死,痛不欲生。

  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

  他們都已經混成專家教授,院士高工,成為國家科研領域新的頂梁柱。

  還能重溫一遍,當年這被導師公式支配的感覺。

  一個多小時過去,陳易寫完了。

  兩個小時過去,三個小時過去,五個小時過去......

  耗費了五個多小時的時間。

  通過這些公式,張教授等人終于理解了陳易描述的方案。

  簡單理解,這就像是一個可以自主適應風速的壓縮扇葉。

  如果吹到扇葉的風比較小,扇葉就會維持扇葉的結構,通過扇葉的旋轉對吹過來的風進行壓縮增壓。

  要是吹過的風太猛,扇葉就會在中心處裂開,形成一個內凹的收縮通道,借助收縮的通道結構,對吹過來的風進行壓縮增壓。

  但扇葉要進行活動旋轉。

  扇葉跟周圍的側壁必須存在活動間隙。

  在扇葉中心處裂開,形成壓縮通道時,這個間隙就會形成一個外通道。

  兩個通道之間的壓力平衡,再進一步維持壓縮通道的結構平衡。

  這就如同夾在兩股氣流中間的物體,只要兩邊的氣流不失衡,處于中間的物體自然也是要多穩定有多穩定。

  這其中扇葉的氣動設計和結構設計,可以決定。

  扇葉是在氣流0.9馬赫的時候裂開,還是在3馬赫的時候裂開,或者在5馬赫時裂開。

  是設計一級扇葉,還是設計兩級扇葉,三級扇葉,每片扇葉的裂開速度又各有什么不同。

  這些不同的扇葉設計和對應的裂開速度,就是把渦扇、渦噴、亞沖壓,超沖壓等多種發動機性能特性組合在一起的關鍵點。

  當然,這只是基礎的原理。

  要想在發動機內實現這樣的結構,單單看陳易寫滿幾十米墻壁的公式,就能明白其中的難處。

  這原理到實現的難度,就像是告訴你。

  你吹起一個氣球,然后松開氣球口,氣球飛走了。

  好了,伱已經明白噴氣產生推力的原理,請你自主設計一款超音速戰機......

  “好了,都別看了。”

  張教授在陳易的公式海洋中掙脫開來,深呼一口氣,對全部人說道。

  “我們要先通知保密部門,把這些公式拍下來進行絕密保存。”

  “這面墻壁呢?”

  “推了,融了,做成玻璃,再敲碎深埋......”

  張教授有些疲倦地揉了揉發脹的腦袋,轉頭對陳易豎起大拇指。

  “小子好樣的。”

  “能讓我們這群老家伙都回憶起學生時代,再次感受到被公式支配的恐懼,全世界估計就你一個人了。”

  PS:求追讀,求月票和推薦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