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重返人間

  場錯覺。

  老丈呆立當場。

  雖有歸心似箭之意,顧擔還是按捺著自己的心思,以并不快的速度,用最普通的車馬,向著皇都奔行而去。

  沿途之所見,足以證明豫州的那位老丈并未說假話。

  欣欣向榮,萬物競發般的光景猶在眼前,再貨真價實不過。

  絡繹不絕的商隊擠滿商道,還有明顯身著其他國度服飾的人夾雜其中,隱約可見。

  其中不止是單有商隊,還有過來朝圣的學子。

  是的,朝圣。

  顧擔打聽到,在他離開的這段日子里,王莽為墨丘豎了一個頗大的雕像,就在皇都之中。

  據說雕像的底座上還刻著兩行字。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對于世人而言,墨子已經故去,但感念他恩德的人還有很多。

  甚至不止是夏朝國內,就連大祈那邊,顧擔都見到了墨丘的神廟和長生牌位.

  底層民眾或許沒有那么聰慧,見識也短淺,但并不代表他們不知道誰對他們好。

  也是因為這種原因,很多從底層成長起來的學子,年齡大了些,有了余財之后,便想來到夏朝,感悟一番墨子走過的路,緬懷一下那位至圣先師。

  這一舉動甚至引發了一股風潮,各國子弟不來轉轉,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瞻仰墨家,仰慕墨丘。

  甚至在即將抵達皇都的時候,顧擔還看到有身著大祈服飾的學子,走一步就要跪下磕一個頭。

  剛開始顧擔還以為誰如此膽大包天,將人逼成這個樣子。

  找人一問,自稱是瞻仰墨子的德行,但自知無法比肩,便想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敬仰,彰顯自身的虔誠。

  對此,顧擔的評價是:墨丘要是知道你這么做,非得過來給你兩巴掌。

  人不應自賤。

  墨丘自己也從未自詡過什么圣人,甚至他從未動用過自己的名望來完成什么事情。

  弒帝也好,陣斬大青指揮使也好,幫羽州守城也好,乃至最后源河決堤之下的宗師之怒也好,從始至終,墨丘都僅僅只代表自己和墨家。

  他欲伸張天下的道義,卻不會將天下的道義放在別人的身上,更不會借此要誰對他頂禮膜拜。

  只是因為人間的苦難他看到過,所以要做些什么,就是為了他們能夠站起來活著。

  這才是顧擔由衷欣賞墨丘的原因,也是愿意出山的根本原因。

  因為有著那樣的人如此努力,所以才會喚醒心中的道義與仁德。

  這份道義與仁德不需人人都去做,恰恰相反,大部分人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給別人添堵,便已經足夠。

  可如今,墨丘已經成為了他們口中的圣賢。

  圣賢喊的多了,便好似已不是人了。

  捧上神壇,表達敬仰,以離奇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無知與幼稚。

  這,到底是因為感悟到了其中的德行與道義,還是一場活生生的鬧劇呢?

  顧擔若有所思。

  行走在凡塵之中,親眼目睹之下。

  鮮花著錦里,新的問題也在時刻誕生。

  這就是活生生的人間啊!

  只要還沒有抵達那最終的,如同夢幻仙境般的大同之世,便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問題會出現,按下去一個,新的又會冒出來。

  幸運的是,如今夏朝還很年輕。

  還有很多的時間,去糾正自身的錯誤和道路。

  還有無數才俊,待在合適自己的位置上,充滿野心的想要大展身手,施展才華。

  一路的見聞之中,顧擔回到了他闊別十年的地方,滿心感慨。

  小院周邊,似乎沒有什么變化。

  顧擔隨手推開小院的門,目光一掃之下,恍若有天雷滾滾而來,劈頭蓋臉,根本不給人反應的時間。

  堂堂大宗師,當世可稱無敵的家伙,此時宛如雕塑般立在自家門前。

  瞠目結舌,呆若木雞。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