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米畝產破紀錄?這是在草原?

  江風的玉米成熟,本來是一件小事。

  但市里的農研所的一個教授,非要來看看情況。

  這教授叫做阮元武,和京都農研所那邊的老教授關系好。

  他們對江風種出的作物很感興趣。

  比如南瓜、白蘿卜之類的。

  但說來也奇怪,專家用這些作物的根莖重新種植,種出來的成品雖然也不錯,但卻達不到江風種出來的程度。

  這點江風也和系統詢問過。

  系統抽獎的種子,只在第一次種效果最好。

  之后要么不會產生新的種子,比如無籽西瓜;要么產生的種子就是市面上優良的作物種子,達不到第一次種出來的效果。

  阮元武帶著兩個研究員,來到玉米田,摘了一個玉米,仔細的查看著。

  江風也在邊上直播。

  網友們看到這畫面,覺得很稀奇。

  怎么還有一個老頭在那邊鼓搗。

  江風解釋道:

  “是農研所的教授,來這邊看下我的玉米品種。”

  “我種的玉米,一直都是用的自家的農家肥,肥料特別好。”

  “玉米的品種也好,所以種出來的玉米,質量是比較高的。”

  此時此刻,阮元武仔細觀察著玉米,顆粒飽滿,顏色均勻,就連玉米須都是干凈的棕黃色。

  光是拿在手里,都能感覺到沉甸甸的重量。

  這玉米的效果,簡直完美。

  “阮教授,這里的玉米確實不太一樣,都看不出是什么品種。”

  “像是聯創839,又像是京科968”

  一個研究員看著玉米,驚嘆道。

  國內的玉米品種非常多,五花八門,各種都有。

  算起來至少上百種。

  各地方的農業人選擇的玉米品牌也不同,而且每年也會看排名,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

  玉米品種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所以,農研所對玉米的品種非常感興趣,有性狀優良的玉米,他們就想要調查了解。

  阮元武拿著一個玉米,笑呵呵的向著江風詢問道:

  “江場主,你這玉米是什么品種?看上去是黃甜玉米,棒形也大,排列整齊,封頂性也好。”

  聞言,江風回道:

  “從朋友那里拿的,一個研究所里的,我也不清楚。”

  “據說是型號最好的,我就種了。”

  “一共分兩種,一種就是這種,黃甜玉米,那邊還有十畝地,種的是白糯玉米。”

  聞言,阮元武頗為驚訝。

  “農研所出來的,但是能種成這樣,也很少見。”

  “這玉米長勢也很好,個頭飽滿。”

  “畝產怕是不會低。”

  “能在草原上種出這樣的玉米,真厲害。”

  阮元武由衷感慨道。

  “用的農家肥比較好,我也關注玉米苗的健康情況,補了些營養。”

  “一直挺喜歡種東西的,水果蔬菜都種。”

  江風客套道。

  江風的種植水平,確實沒得挑,也有真本事。

  之前有人在關注過江風種植蔬菜水果的視頻,全都很專業,是專家級的。

  而且種出來的作物,也都在農研所那邊有展覽。

  “江場主,你這玉米考不考慮參加今年的農展會,應該會有玉米品種測試排名,到時候至少要篩選出來幾十種玉米參賽。”

  “你這玉米進前五應該問題不大。”

  阮元武建議道。

  聽到阮元武的話,江風笑著搖搖頭:

  “我種的玉米就是自己吃,然后喂喂動物。”

  “玉米保存的時間比較長,草原也干。”

  “起碼能吃到冬天。”

  聞言,阮元武也不再多說什么,只是拿走兩根玉米,回去研究一下玉米顆粒的淀粉含量。

  接著,江風盤算著怎么收玉米。

  網友們給他出了個損招。

  場主,在你的觀光牧場舉辦個活動,10元一個人,體驗農家摘玉米,摘到的玉米全部不能帶出農場!

  花錢給別人干活兒?這比資本家都黑!

  哈哈哈,可以有,重在體驗!

  不就是10塊錢嗎?我去!

  看到大家的彈幕,江風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也就是說說。

  游客又不傻。

  第二天,江風就叫上牧場的員工,來這邊摘玉米。

  順便把觀光牧場那邊的人也叫上了。

  幾十畝玉米地不算太多,一群人一起干活兒,很快玉米就被摘下來,放在車上,一車一車往回拉。

  江風也在其中。

  今天出來把狗狗們也帶了出來。

  這些狗狗在玉米桿子之間來回的穿梭,玩的特別高興。

  對它們來說,這就相當于是跟著主人出來探險。

  摘玉米的過程也全程直播。

  雖說是普通的農活,但是以俯瞰的角度觀看的話,還挺放松的。

  很多人想起了小時候在老家摘玉米的時光。

  把玉米摘下來,然后抱出來放在三輪車上。

  最后三輪車裝了滿滿一車玉米,裝的很高。

  人就坐在玉米堆上,跟著一起回去,準備卸玉米,把玉米擺好。

  玉米的保存比較簡單,找一個通風的地方,然后裝在鐵簍子里就行,鐵簍子一定要離開地面。

  也可以把玉米粒全部都搓下來,然后放在糧倉。

  不過放在糧倉容易鬧耗子,還是先整個整個的保存比較好。

  此時此刻,江風穿著一身干活兒的工裝,戴著袖套和帽子。

  他對網友們說道:

  “七八月份的玉米最好,又好吃又有營養。”

  “別看現在玉米多,要是給人吃的時候,還給梅花鹿和黑熊吃,估計也就吃一兩個月。”

  “到時候我會看情況,要是自己都不夠吃,就得少喂點動物們。”

  聽到江風的話,網友們又打起了主意。

  場主,給我們寄過來幾個吧!

  這玉米看著真好!

  這都是怎么種出來的!

  我是錫盟當地人,玉米能種成這樣的,我還是第一次見。

  看到有些人想要吃玉米,江風笑道:

  “好玉米一根也就幾塊,大家還是網上買吧,太折騰。”

  這個時候,毛登管理區的人和農研所的人都過來了。

  農研所來的人是研究玉米的教授阮元武。

  他們沒有特別的事情,就是在給玉米稱重,計算畝產。

  一般的大型農場,每年都會統計作物的畝產數量。

  比如玉米畝產多少斤,小麥畝產多少斤等等。

  作為豐收的記錄。

  不過江風是牧場,統計畝產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怎么樣阮教授,畝產統計出來了嗎?”

  江風也好奇自己的玉米產量。

  他手中拿著一根大玉米,玉米被綠色的玉米皮完全的包裹住,特別緊致。玉米個頭也很大,沉甸甸的。

  這玉米一看就是好玉米。

  阮元武的臉上滿是佩服。

  “測出來了,黃甜玉米的畝產是1.5噸,這邊最高記錄是1.48噸,破紀錄了。”

  “這玉米個頭真大,還飽滿,能破紀錄也是正常。”

  阮元武驚嘆道。

  聞言,江風也有些驚訝。

  “破紀錄了?”

  “這我倒是沒有想到。”

  阮元武又說道:

  “白糯玉米的畝產1.3噸,也非常好。”

  “你這種植水平真的厲害。”

  江風笑笑,也沒有多說。

  網友們聽到二人的對話。

  這幾個人就在玉米桿子旁邊說話,神色輕松,有一種農業人獨有的忙碌和悠閑。

  場主的玉米畝產破紀錄了?

  看他手里那玉米就知道了,一般哪有這么大個的。

  尋常玉米比礦泉水瓶子小一圈,他種出來的要大一圈,還飽滿,畝產肯定高!

  場主真是不聲不響干大事!

  破紀錄尚且沒什么說的,因為玉米的形狀多種多樣,要是奔著畝產去,是能產出一些個頭大的玉米的。

  但是味道、口感、營養就要另說。

  阮元武又是說道:

  “接下來就是看看味道,一般個頭大的玉米,口感上會差一點。”

  “不知道這種玉米怎么樣。”

  “要是口感好,我覺得可以研究改良一下,畢竟,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還是不太夠,多一種糧食儲備資源會更好。”

  阮元武考慮的是玉米發展的大方向,畢竟是公立農研所的教授,所以站得高度更高一些。

  民間還有很多私人的糧食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就是賣蔬菜種子和糧食種子的,他們就更考慮經濟效益。

  “這好辦,一會兒拿回去煮幾根就好了。”

  江風在一旁回應道。

  毛登牧場的人在一旁,剝開一個玉米,看到玉米顆粒又大又飽滿,好奇道:

  “這玉米粒這么大,喂了動物能消化嗎?”

  聽到他這么說,江風和阮元武都是有些錯愕。

  顯然,這個人并不懂玉米投喂的技巧。

  阮元武解釋道:“給動物喂玉米,哪有直接搓下來就喂的。肯定要處理過后,或者粗略粉碎才行。”

  “所以,玉米的顆粒再大也不影響。”

  “喂雞,喂羊,都是粉碎后的。”

  聞言,毛登牧場的人才明白過來。

  接下來就是嘗嘗玉米的味道。

  江風也不客套,讓哈丹回去,把他昨天摘下來的30多根玉米都煮了,拿過來給大家吃。

  大家也能趁著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一下。

  兩種玉米都煮了一些。

  接著,大家繼續在里面往下摘玉米。

  阮元武又說道:“這秸稈也能做青儲飼料吧,草原種玉米,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留著這秸稈過冬,吃玉米的反而少。”

  江風點點頭:“肯定要處理,我打算直接賣給草料公司,我這牧場不缺草料,秸稈肯定不如牧草好,我也用不到。”

  “打算賣了。”

  兩人閑聊著。

  糧食是人生活的基礎,對任何一個國家,糧食的儲存都非常重要。

  玉米就是一種基礎的糧食。

  不僅可以蒸煮,還能烤著吃,爆玉米花,做甜食,而且可以磨成玉米面,做各種面食。

  玉米還特別好儲存。

  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人種玉米。

  玉米對農業人來說,確實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