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百二十一章 蔡京的苦惱

  蔡京接下來的操作,才是真正叫廉州上下服氣的原因。

  在將廉州地頭上的頭面人物,都認識了一遍后。

  蔡京找了個好日子,把這些人召集到一起,與他們談心。

  更不要說,蔡京從元豐八年開始,就一直以權知開封府的身份,主持或參與了包括公考招募吏員、靖安坊改造、街道司建立、汴京城軌道運輸路線建設以及市易務欠款追回、汴京諸寺質庫合并抵當所等一系列市政工程、體制改革、經濟變革。

  于是,工程管理和利益分配,也都學到了七八分。

  當他將他的天賦,帶到廉州,廉州上下面對這樣的蔡京,自然是毫無意外的就被碾壓了。

  緊趕慢趕,高遵惠帶著李太德,終于在元祐二年的十月辛丑日(23)前,抵達了廉州。

  此時,蔡京已在廉州數日。

  連日來,他都不曾歇息,一直在岑自亭的引領下,巡視廉州各地。

  才幾天功夫,上上下下就都服服帖帖了。

  沒辦法!

  汴京大逃殺殺出來的優勝者,就是這么牛逼。

  第九百二十一章蔡京的苦惱(第1/3頁)

  這里的人,自古就能接觸到海貿。

早在漢代的時候,這地方就有南洋甚至更遠的商賈來做買賣  錢,不是問題!

  因為,他決定在廉州發行精鐵鑄造的鐵錢。

  并且要上書朝廷,允許這些廉州鐵錢在廉州、欽州、交州、交趾、真臘、占城、大理等國流通。

  政策,也不是問題!

  他直接讓周邦彥,向廉州士紳、土司們,念了他的結銜——大宋中散大夫、龍圖閣學士、上護軍、廣西經略安撫使、安南都護兼管內勸農使、管內觀察處置等使。

  念完結銜,周邦彥就假做說漏了嘴,將蔡京的跟腳也講了出來——我家經略相公,乃當今官家腹心,曾以權知開封府,侍奉御前,聆聽德音教誨兩年有余!

  來頭這么大,朝廷那邊的支持力度,自然小不了!

  于是,蔡京迅速的將廉州士紳、土司們,都給綁上他的船。

  沒辦法!

  廉州人和廣西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樣。

  順勢就說出了他對廉州的方略。

  廉州,要成為溝通南洋列國與廣南東路甚至兩浙路、淮南路、京東路的支點!

  所以,他要在這里建港口,修船廠,招募水師官兵。

  就這么幾天功夫,蔡京就已經跑遍了廉州上下。

  甚至親自登上了當地疍民首領的船只,與之談笑風聲,還喝了人家煮的艇仔粥,順手還在這幾位首領的船上題了字。

  若只是這樣,在廉州人眼中,蔡京這位經略相公,也就只是一個‘好相公’而已。

  包括岑自亭在內的廉州官員以及當地土司們,只有一種感覺——服!

  不服不行!

  蔡京可是青史留名的六賊之首,本身就是天賦異稟的天生官僚。

  若是在玄幻里,差不多就是那種‘天不生蔡元長,官道萬古如長夜’般的人物。

  如今,他更是在趙煦這個現代留學生手底下,當了兩三年的權知開封府。

  或是視察有司,或是慰勉諸軍,或是視察州學,并宣講經義(當然,是新學的經義),或是查問孤寡,撫慰父老。

  總之,蔡京將他的天賦,帶到了廉州。

  面對精力旺盛,同時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強到讓人瞠目結舌的蔡京。

  早已被千錘百煉,鍛煉成金。

  旁的不提,單單就是他在開封府任職期間,跟著趙煦學到的PUA下屬以及畫餅技能。

  就夠廉州地方上,這些根本沒見過世面的土司、士紳、百姓喝一壺的了。

閱讀我在現代留過學  “恩相……”

  “嗯!”蔡京見了周邦彥,露出笑容:“美成來了?快坐!”

  對周邦彥,蔡京還是很欣賞的。

  于是,廉州士紳、土司還有疍民首領,都被蔡京畫的大餅給撐住了。

  所有人都開始暢想著,廉州未來,成為海上溝通廣南西路、廣南東路、乃至于兩浙路、南洋諸國的美好前景。

  黃金、白銀,將滾滾而來。

  雖比不得廣州、杭州、明州、泉州這樣的對外窗口。

  可廉州出海經商的人,還是有的。

  所有人都要發大財!

  在發財的預期下,廉州上下,瞬間就‘士民團結如一人’。

  無論土司還是士紳、疍民,都開始行動起來。

  第九百二十一章蔡京的苦惱(第2/3頁)

  當年石敬瑭割幽燕十六州,以兒事契丹,換來契丹借兵助其篡國!

  卻不意,如今的交趾國里,也出了個石敬瑭。

  每年貢米百萬石,然后再以市價和買一百萬石稻米與大宋的條約,在過去的一年多,他是不打折扣的,完全落實到位了。

  幾乎每隔三個月,就會交割一批稻米與大宋。

他拿著大宋給的錢,扭頭就大量購買廣南西路武庫里的甲械以及蔗糖、絹  “高遵惠來的倒是挺快!”蔡京哼哼一聲,然后就對周邦彥道:“美成,這幾日吾命汝打探的消息,打探的如何了?”

  周邦彥點頭,然后將他在廉州打探到的情報,仔細的回報給了蔡京。

  都是與交趾有關的。

  譬如說交趾貢米的轉運,也譬如說交趾與占城、真臘之間的戰事。

  這些事情,蔡京在邕州的時候,呂嘉問就已經和他交過底了。

  而且,暗示過汴京是知道的。

  但,很多事情,呂嘉問語焉不詳,蔡京也不好追問。

  所以,蔡京到了廉州后,就派周邦彥去打探。

  周邦彥也不負蔡京所望,將他想要知道的事情,都打探的差不多。

  蔡京聽完周邦彥的報告后,沉默片刻才道:“如此說來,那位交趾國相、崇賢候,做的是當年石敬瑭的事情!”

  這個年輕人,很有精神,做事也很有分寸。

  要不是他已經成家了,蔡京都想招他為婿。

  “謝恩相!”周邦彥坐到蔡京面前,然后就稟報道:“恩相,下官方才收到了高防御門客通報,言是防御與交趾國相,已入廉州境內,明日早上就可抵達廉州州城,拜謁恩相!”

  做完這些事情后,蔡京終于得到了一個難得的休息機會。

  好好的睡了一個懶覺,睡醒后,他便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洗漱,將離京以來的疲憊洗去。

  正打算著,帶人到廉州城里轉一轉,周邦彥就來了。

  這就讓廉州人,相對廣西其他地區的人,更有眼光,也更清楚海貿的利潤。

  在一切向錢看的大宋社會,只要是能賺錢的買賣,有的是人肯提著腦袋跟著人干。

  何況,蔡京還是代表的朝廷,基本沒有任何風險。

  廉州人甚至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價。

  只要出人出力,幫著蔡京把這些事情辦起來就好了。

  同時,海外來的商賈,也會時不時來廉州做買賣。

  去年,蔗糖貿易開始興起后,廉州這里更是開始火熱。

  就連大食商賈,現在都會特意在回國的時候,來廉州停一下,采購些糖霜。

  這年頭的大宋,除了汴京城,其他地方的人力,都是很廉價的。

  廉州的人力,就更廉價了!

  因為,這地方有著大量嗷嗷待哺,只要給點錢的就肯干活的疍民、土司侗丁。

閱讀我在現代留過學  蔡京輕輕的嗯了一聲,想起了去年章惇南征,斬俘交趾精銳十余萬的往事。

  那也正是,章惇迅速崛起,開始成為宰相人選的起點。

  同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官家對章惇的喜愛和圣眷,不再掩飾。

  周邦彥搖頭:“這卻不知!”

  “不過,他是高防御親自去接的……”

  “想來,高防御是予他承諾過的。”

  布等商貨。

  然后拿著這些東西揮師南征,攻伐真臘、占城。

  最后再把攻伐真臘、占城所擄掠的人口、財富帶回國中。

  蔡京聽著,瞇起眼睛來。

  高遵惠?

  他有這么大的面子?

  第九百二十一章蔡京的苦惱(第3/3頁)

  他來,是因為這里建功立業,讓他有機會如同當年的王韶一樣,直接跳過選人,飛升京朝官甚至是待制大臣!

  而軍功這東西,乃是硬通貨。

  過去,大家都沒有,還可以用‘以文馭武,祖宗之制’來麻醉自己。

  可,當朝中有軍功的重臣開始多起來后,沒有軍功的人就會相當尷尬。

  蔡京是絕不愿讓自己尷尬的。

  他這個人,素來習慣將主動權拿在自己手里。

  這樣想著,蔡京頓時有些煩躁了,這些日子的亢奮,也開始褪去。

  因為,假若那交趾國相李太德,已是官家的狗。

  那他怎么抄章惇作業,挑起戰爭,擒交趾國王獻俘于汴京?

  而,倘若不能挑起戰爭,開疆拓土。

  在官家心中,他蔡京蔡元長,就算是內政做的再好,怕也只是‘能吏’,而非是宰臣。

  將來就算官家想拜他為相,別人都可以用一句‘蔡元長不通軍伍,未有軍功,不可為相’來反對。

  這還真不是蔡京亂想。

  而是如今朝中,漸漸開始有的趨勢。

  元祐以來,朝廷對外,屢戰屢勝。

  大批士大夫,都開始有軍功加身。

  不止章惇。

  整個建州章氏一族,都是雞犬升天!

  章衡拜戶部侍郎、章縡為店宅務,章楶更是一年三遷,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內郡轉運副使,一越成為沿邊帥臣,執掌一路軍政,然后就在西賊入寇時,大放異彩,環慶路的斬俘人數,甚至超過了鄜延路,只比熙河路少。

  怕不是……

  他看向汴京方向!

  周邦彥也想到了這一點,低聲道:“恩相,下官聽說,元祐元年交趾崇賢候入朝謝罪,天子欣然寬恕,勉其忠良,恩賞無數……”

  想到這里,他就對周邦彥道:“官家命我南下,非是叫我來坐在子厚相公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的!”

  “而是叫我來立功的!”

  周邦彥的頭,頓時如小雞啄米一樣的點了起來。

  他放棄在汴京太學里的優渥生活,放棄勾欄瓦肆中的小娘子們,選擇跟著蔡京不遠萬里,來到這嶺南之地。

  難道是因為他忠君愛國,為了國家甘愿來這瘴熱之地,為朝廷披荊斬棘,為后人鋪路?

  對內壓榨,對外擄掠。

  還真讓他把交趾國給控制了。

  就是……

  蔡京看向周邦彥:“此人怎敢離開交趾?”

  這是他想不清楚的問題。

  青壯,幾乎盡數賣去了交州。

  婦孺則充其軍士、將校為嬪妾。

  一手撒錢,一手拓土。

  講道理,像這種權臣,只要離開軍隊,讓其他人有可趁之機,分分鐘都是死全家的下場!

  更不要說去國了。

  難不成交趾的君臣都沒讀過史書?

閱讀我在現代留過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