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6章 云宮發射

  低級教練機CJ01(彩云):魔改電傳加強版初教六;

  中級教練機ZJ11(飛龍):現代化改裝版韋斯特蘭飛龍;

  高級教練機GJ21(流星):裝備單臺XW9的仿版雅克130。

  雖然說起來是全自研,但由于這些類型的教練機最優構型幾乎都被人用過了,王尋也就直接開抄,林炬最后也只能如此,就當是節省點研發時間了。

  三種教練機各50架,平時各類一次啟用40架作為訓練,10架作為備用。

  這150架各型飛機準備用20億完成,其中17億都是為了造流星式高教機。

  第一批10架彩云20天完成,飛龍需要60天,流星需要90天。

  其中首批彩云初教機將由林炬董事長擔任榮譽總師,負責了座艙內油門拉桿的設計。

  與此同時,林炬宣布:公司內所有員工,下至安保和食堂大廚、上至董事長自己,只要體檢合格,全部要每周日抽出四個小時學習飛行技術,參與公司內部的飛行學校,輪流培訓,合格的兼任未來駕駛員,不合格也要掌握基礎航天知識,成為載荷專家。

  按照獲得的飛行技能級別,可以每個月拿到不同金額的津貼,1000打底。

  全公司都深深震驚于林炬的周末還要壓榨他們的瘋狂舉動,但考慮到有津貼,上下倒是沒有什么反對聲音。

  雖然新遠實行雙休制,但由于近一年來的瘋狂工作,實際上加班很嚴重,周末要是能去開開飛機也挺不錯的……

  11月11日,第一批彩云還沒有下線,但是瓊州發射場又豎起了一枚新遠二號。

  這枚新遠二號和以前的不一樣,頭頂的整流罩要大出箭體一圈接近8米,而且包裹的載荷明顯很長,使這枚6米直徑粗的重型火箭都看起來有些單薄。

  XS62型云宮空間站在5天前總裝測試完成,由伊爾76背負空運到瓊州,今日就準備發射,明天再與天宮二號對接。

  這是自5月底以來,新遠二號的第六次發射,創下了重型火箭短時間內發射次數的記錄。

  航天局對可回收火箭的渴望更加迫切,新遠在瓊州擺了兩發新遠二號,工廠里存著一發,可光是那兩發回收輪替使用,就能輕松短時間不斷向太空投射質量。

  那可是重達1300噸的火箭,制造這樣一枚火箭怎么也要兩個多月,但如果可以回收,就只需要整備10天左右,裝上新的二級就能快速發射,成本低還效率高。

  雖然新遠二號已經成為瓊州的老熟客,但來看火箭發射的人卻絲毫沒有減少。

  全國有多少人想到現場看火箭發射?不知道,就算只有兩千萬,二十萬人一場也有一百次了。

  瓊州政府粗略統計了一下,今年光是火箭發射帶來的游客,就使當年的旅游經濟總額相比去年上漲了整整30,夸張到令人難以置信。

  這一次的云宮核心艙發射同樣也吸引了很多人,其包括很多老外,比如在vip席的露西亞航天局局長尤里。

  上次聯盟TMA17M事故對整個露西亞航天造成了重創,國際上對露西亞的不滿更多,紛紛尋求其他航天機構或者私人航天支持,也不愿意坐毛子的鐵罐頭了。

  好在尤里的官位沒丟,反而戴罪立功,跑道華國來尋求合作了。

  合作的內容有兩個:一是航發委在推動的大型空間站計劃,二是載人登月計劃。

  不過華國航天局的態度明顯不怎么熱情,可能是因為太忙,也可能是覺得露西亞的航天技術已經沒太多是他們需要的了。

  就算是真有眼饞的技術,為什么不去找新遠呢?

  尤里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即使被趕到瓊州看火箭發射,也還是賴著不走。

  好在發射管理局的黃局長接待他還是很客氣的,還挺聊得來。

  尤里指了指新遠二號遙六的整流罩:

  “黃,這個空間站僅次于阿美的天空實驗室,但技術要先進得多,空間也大得多,將它僅僅是作為旅游用途太奢侈了。

  如果說我們的航天員是擠在單人帳篷里,你們的就是帶泳池的豪華莊園。”

  黃局長:“云宮核心艙其實是商業性質的,這本就正常,明年發射的天和空間站才完全是科學屬性,到時候云宮核心艙會完全對外運營。”

  尤里:“天宮空間站,它也會對國際合作開放的,對嗎?”

  黃局長:“我覺得是這樣,但很抱歉我和這些沒有關系,我只是個發射中心的管理人員……看,火箭要發射了。”

  新遠二號遙六火箭的7臺甲烷機點火,甲烷燃料發動機在飛離地面后幾乎看不出顏色,只有底部的發動機噴口發出淺藍色的光芒,但隆隆的聲音絲毫不減,發射控制室里都能感受到。

  “哎呀,新遠這么高頻次的發射,隔幾天還有一發新遠五號,還是送我們的航天員上去,五個呢,比神舟飛船還要多一個。”

  嗯,第一批空間站進駐的航天員數目也確定了,航天員大隊一老帶三新四個人,新遠也是一老帶一新。

  “老”指的是周瑞,他將會和一名新遠招募的只有五個月訓練的專業飛行員一起上去。

  原本趙曉文是要上去的,但新遠好像開展了激光項目,正好趙曉文是這個方向,現在估計在籌備團隊呢。

  所以周教授只能在剛教了兩個月新生后又不得不上天湊個名額,作為本次任務唯一的載荷專家。

  本次任務由航天員大隊柳鳴擔任指令長,兼團結號駕駛員,總共六名航天員一次性送上太空,僅次于阿美航天飛機的7人。

  尤里只感覺羨慕不已,明面上露西亞一直是國際空間站唯一的載人任務承接方,但其實都是為了美元在給阿美打工,依然是處處受排擠。

  他們幾乎沒怎么往上送載荷專家,因為現在的露西亞已經沒有進行這樣太空實驗的經濟實力了。

  他想到了來華國前putin的要求:想辦法參與華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一起建設科研站,把露西亞人送上月球,再不濟也要在這一次談妥天宮空間站。

  ISS雖然2011年才算正式建成,但由于技術較老以及前期艙段使用強度高,壽命頂多還有五年,NACA暫時也沒有力量再組織造新的ISS,所以提前找好下家很重要。

  不過露西亞倒也不是第一個如此想法的,意帶利早就開始行動了。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