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72章 折騰

  6月16日,清晨,木卡拉發射場周圍,約四十萬人聚集在周邊,遠超當地承載能力。

  為了防止有人中暑,阿伯緊急購買了上千輛發電車以及更多的空調,就擺在路邊的人群旁邊,大功率空調呼呼地給人群送來涼氣。

  雖然低溫區域很有限,但阿伯用鈔能力找補,街道上的空調一臺挨著一臺,硬是跟天氣對著干。

  這種豪奢讓來到木卡拉的各國媒體紛紛咂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狗大戶。

  就算是阿美,也沒有豪橫到這個地步啊!

  雖然今天是自麥加號的無人試射,可前來發射場的人數依然夸張,根本沒有因為無人就減少。

  提前兩個月就位的新遠工程師早就在這邊調整好了配套設施,火箭運過來很順利地完成了總裝。

  當然,對外宣稱是新遠工程師提供技術指導,阿伯航天局完成組裝,雖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在新遠二號頂端的自麥加號側面,阿伯航天局ASPACE的標志清晰可見,不斷被予以特寫。

  液氧逸散的白霧繞著箭體的經文緩緩上升,給古蘭經增添了更多的神秘。

  發射中心內,王室成員和高層的眼睛時刻不離開火箭,不時念出上面的經文。

  雷亞納·阿爾卡里和一眾王室成員坐在一起,討論著飛行的過程。

  阿爾卡里是一名資深航天員,去過國際空間站,后來去華國受訓,將擔任6月28日發射任務的指令長,備受器重。

  阿爾卡里向他們講述希拉空間站未來能做什么,在太空怎么行五時禮,自麥加號多久能發射一次等等,以及——王室成員未來有多大機會乘坐航天飛機上天。

  別以為信教就不喜歡冒險,相反這些整天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的王室成員因為已經站在了人類的頂端,總是感覺生活無趣喜歡整點花活,上太空自然是一個極好的選項。

  只是他們都知道,這個意愿最強烈的還是哈曼德王儲,未來的哈曼德國王。

  現在,一心想要上天的預備國王殿下站在話筒前,高聲喊道:

  “……我批準,火箭發射!”

  “JAXA達成了與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共同開發新艙段計劃,預計將采用H3火箭發射,也可能有由SpecaX承接。”

  當阿伯在木卡拉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希拉”空間站最后一個艙段發射入軌,標志著希拉空間站成功以215噸的質量居世界第二,可活動面積第一。

  希拉空間站的構型比較特殊,是“工”字形。

  1號艙“哈希姆”號有兩個節點艙,一邊連接兩個艙段。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假如只用1個節點艙,那么無論怎么安排其余四個艙段,從好幾個角度看起來都很像十字架。

  到時候恐怕梵蒂岡會很興奮,斯威坦親王就要被扔石頭了。

  這個尺寸達到8844米的軌道空間站,雖然沒有一臺科研設施,這里指的是值得上太空的科研設施,而非湊數用的。

  但“希拉”空間站還是給阿伯樹立了無法撼動的地位。

  露西亞多次希望加入“希拉”空間站,并表示合作后可以為阿伯提供無償的航天員運輸名額,但被無情拒絕。

  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露西亞的聯盟飛船的對接口是桿錐連接,對接不了。

  露西亞馬上說可以更改接口,阿伯說那你先去找新遠拿到接口技術標準授權再說……

  然后這事就拖了下來,露西亞航天局正準備說服航天局,他們也清楚,“希拉”空間站有很強的政治因素,誰加誰不加,那可是有說法的。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尤其是小國也希望加入阿伯的航天計劃,但都只能終結于想法。

  只有島國,大受刺激后也想搞自己的空間站和飛船,和阿美的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勾搭上了。

  諾斯洛普·格魯曼的商業火箭說實話不太行,安塔瑞斯火箭采用了兩臺AJ2662發動機,改進自露西亞NK33液氧煤油發動機。

  NK33的前身是NK15,也就是N1火箭使用的發動機。

  安塔瑞斯火箭運力還行,但不能回收,他們還研制了自己的“天鵝座”無人運貨飛船,還打算今年10月執行一次對國際空間站的補給任務,補給質量2300公斤。

  在岡田匡史出走帶起的風波中,JAXA的H3團隊遭受重創,原副總設計師接過了任務繼續進行研發,同時JAXA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空間中。

  原本他們想發射一個獨立運行的艙段,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對接ISS,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島國艙。

  同時諾斯洛普·格魯曼和JAXA將對“天鵝座”飛船進行改進,研發新一代的載人飛船,可以由安塔瑞斯或者H系列火箭發射,將航天員送往太空。

  改進后的載人飛船可復用,并且JAXA將與格魯曼聯合開發H4(安塔瑞斯2)火箭,同樣可復用。

  島國將為這個計劃注資約40億美元,預計2020念島國航天員將能夠坐上聯合載人飛船前往島國艙段。

  B級基地,林炬坐在椅子上歪著頭看著臺上的演講人翻動著PPT。

  “我們所研發的可復用火箭朱雀一號將采用1臺22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作為動力,垂直起飛回收,起飛質量180噸,近地軌道運力5噸……”

  “好,下一個。”

  “……雙曲線3具有CBC潛力,并聯兩枚雙曲線1的芯一級,芯級直徑5米,配備9臺K120發動機,近地軌道運力30噸,CBC構型運力90噸,回收……”

  7家民營企業齊聚新遠,主要是為了一件事:求投資,求技術,求產品。

  在新遠宇航動力掀起民營火箭的風暴之后,大量資本推動下成立了許多民營航天,然后發現:航天沒那么好搞。

  一年過去,這些民營企業完成了初步融資,廠房和人員基本就位,感覺是要大干一場了,結果就是一連串的慘敗。

  除了某帶有官方背景的民營企業固體火箭發射成功了幾次,其余幾家都被林炬忽悠上來就干大的,路線激進,直接上百噸級發動機和中大型火箭,最慘的那家在發射架上炸了三枚。

  航發委看不下去了,于是商量了一下,林炬干脆說你們也別瞎折騰了,要啥來我這兒買吧!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