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34章 包機

  9月1日,已經接近全國大多數高校的開學時間。

  對于新遠系的高校學生來說,他們都提前趕到了學校,然后集中到新遠的B級基地。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們對這里都不算陌生,不過自從飛行學校遷到虎山機場之后就很少有人能過來了。

  距離基地還有近兩公里,大巴車上的學生就能看到遠處機場上的兩個龐然大物。

  安1250的首批兩架飛機,B4043和B4143號機一起停在機場上,遠遠看過去就是兩座小山,夸張地顯示著自己的身姿。

  巴士上的學生基本都是飛行學校的學員,當然不止一次見過這兩架飛機,但從沒在空中看到過。

  每次安1250一起飛,周邊空域都要凈空,要是有哪架飛機不開眼湊近了去吃安1250的尾流,運氣好的被吹偏航,運氣不好直接失速墜落,這可不是開玩笑。

  70多輛巴士一路開進機場,然后已經經過準軍事訓練的學員們非常順利地集結成大隊,然后在基地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通過安1250大張的機頭開始進入這架巨獸的肚子里。

  這兩架安1250經過了特別改裝,將用來運送他們前去瓊州,在那里停留兩天,觀看新遠二號火箭兩次發射,作為對新生入學以及老一屆的開學歡迎儀式。

  過去的方式就是坐飛機,而且是兩趟飛機一次全部運過去。

  安1250的內部貨艙尺寸為寬7.5米,高6.9米,長度100米。

  它的機艙地板和艙壁都均勻分布著用來運輸貨物時固定用的的螺孔,剛好可以用上。

  機艙地板按照兩邊各3個,中間4個的布局安放了72排座位,貨艙中部又加了層隔板,又布置了72排,兩層多達1440個座位。

  座椅都是簡單的鋼管篷布,隔板也就是一層復合板,安裝采用了一天一夜,有現成的固定螺孔安裝和拆卸都很快。

  兩架飛機總共擁有2880個座位,學員和相關教師加起來也才2700多人,一次運完。

  飛機上只有簡易便桶,也沒有空乘,但是飛行時間也就兩個多小時,堅持一會兒就過來了。

  這次學員飛行行動新遠非常低調,對外只是披露包機運人,可不敢說自己要用運輸機一架運一千多人,要不然怕家長組團抗議。

  倒是學員們無所謂,都是進入過飛行學校的,除了新生基本都有初教機飛行資格證了,對擠在這架巨獸的肚子里一點沒覺得有什么問題,反而分外興奮。

  對于新生來說也差不多,由于與新遠公司合作的專業分數暴漲,招生人數也大為下降,但入學體驗就告訴他們,這是真的值!

  哪門子校企合作能在開學前帶你坐運輸機去看大火箭?而且全是自己制造的,逼格拉滿。

  雖然飛行過程禁止上網交流,但機艙內還是一直亂糟糟的,用了半個多小時才讓一千多人陸續就位。

  至于偉大的林總,也將和他們一起去瓊州,只不過是乘坐自己的ARJ21(究極強化版)去,就不去擠安1250了。

  為了保障一千多人的小命和呼吸,兩架飛機特意加強了空氣循環系統,全程最大功率換氣,讓貨艙以安靜平穩著名的安1250內部充滿噪音,擠進去還是有點受罪的。

  經過了半年多的建造,前進號空間站的三個軸向艙段終于造好了。

  這幾個艙段,直接刷新了人類宇航技術的新高度。

  直徑14米的巨無霸艙段,其中兩個質量達到了100噸,直接超越了上個世紀阿美“天空”實驗室的70噸質量,成為最大的單體艙段。

  其制造難度不必多說,而且最重要的是其搭載的眾多設備,作為空間站的核心,在前進號自轉產生重力的時候這里不能住人,但卻要承擔起全空間站的控制、推進等作用,造價遠超預期。

  當初安德羅夫設想的時候覺得造價8000萬到1億就行,但實際上制造的價格是——3.9億。

  超出了整整三億,不過絕大多數是為巨型艙段技術突破所需要的研究經費,另外就是部分儀器是外購的,一臺就是幾千萬,而且產量少,基本是定制化產品,價格自然貴。

  而且很多外購的設備都要等,要不然單純艙段制造還是很快的。

  還好控制計算機采用了上千枚X32035芯片,SC09的潛力幾乎被發揮到極致,絕對是太空中計算能力最強的飛行計算機。

  這就節約了一大筆錢,不然深空環境能用的抗輻射抗干擾航天級芯片,上千枚的價格能讓人哭死。

  前進號那么大的質量,又是在真空中,自轉起來重心肯定時刻在變化不與重心重合,就只能靠強大的SC09自行使用未來服務艙上的霍爾推進器,不停地進行修正以免偏航。

  這三個軸向艙段:節點艙、領航艙、功能艙,發射上去就是220噸質量,與“希拉”空間站差不多,讓人類目前在軌運營的載人空間站:天宮、希拉、ISS、前進號加一起質量破千噸。

  最大的依然是ISS的四百噸,但剩下的三個基本上80的質量都是新遠公司制造,已經超越了ISS。

  三個艙段一周前就運到了瓊州,直接裝到了兩枚新遠三號上面。

  其中領航艙和節點艙是裝在首飛過一起的新遠三號上,但沒有對接固定,而是通過十多噸的結實桁架固定在火箭上,到了軌道上再釋放對接。

  否則火箭發射時的震動有幾率會使連接處受損,反正新遠三號的近地軌道運力有247噸,這兩個艙段加上桁架才130多噸,小意思。

  另一枚新遠二號還是首次發射,就要攜帶昂貴的功能艙發射,放在世界上也是沒誰了……

  兩枚火箭分別在9月2日和3日發射,8月30日才對外通告。

  雖然前進號空間站計劃早就對外公布了,但如此之快,幾個月之后就開始發射艙段,還是引起了轟動。

  NACA還沉浸在前一段時間華國航天三連敗的喜悅之中,然后就看到了和PPT上數據相符的三個艙段即將發射的消息。

  等9月1日的時候,瓊州發射場4號工位的總裝大樓短暫的開過一次被人拍了下來,那枚新遠三號火箭上比箭體直徑還要寬3米的超大整流罩不會作假,明顯就是發射在即。

  克萊爾短暫的好心情又結束了。

  昨天和家人一起出來,這兩天可能都沒時間碼字,暫時日6K存稿頂一頂()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